图书介绍
CCNA学习指南 Cisco网络设备互连 ICND1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CCNA学习指南 Cisco网络设备互连 ICND1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2270348.jpg)
- (美)SteveMcQuerry著;邓郑祥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8457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CCNA学习指南 Cisco网络设备互连 ICND1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组建简单网络1
1.1本章目标1
1.2探索网络的功能1
1.2.1网络是什么1
1.2.2网络中常见的物理组件3
1.2.3解读网络示意图3
1.2.4资源共享的好处4
1.2.5网络用户应用程序5
1.2.6用户应用程序对网络的影响6
1.2.7网络指标7
1.2.8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8
1.2.9总线拓扑9
1.2.10星型和扩展星型拓扑10
1.2.11环型拓扑12
1.2.12全互连和部分互连拓扑13
1.2.13连接到Inteet14
1.2.14本节小结15
1.3确保网络安全16
1.3.1对网络安全的需求16
1.3.2平衡网络安全需求17
1.3.3对手、黑客的动机和攻击类型19
1.3.4减轻常见的威胁20
1.3.5本节小结22
1.4理解主机到主机的通信模型22
1.4.1 OSI参考模型23
1.4.2数据通信过程25
1.4.3对等通信28
1.4.4 TCP/IP协议栈29
1.4.5 OSI模型和TCP/IP协议栈的比较30
1.4.6 本节小结30
1.5理解TCP/I P模型中的Internet层31
1.6 IP网络地址31
1.6.1 IP地址类33
1.6.2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35
1.6.3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38
1.6.4地址耗尽39
1.6.5动态主机配置协议42
1.6.6域名系统43
1.6.7使用常见的主机工具获悉主机的IP地址43
1.6.8本节小结45
1.7理解TCP/IP模型中的传输层和应用层45
1.7.1传输层46
1.7.2 TCP/IP应用程序48
1.7.3传输层的功能48
1.7.4本节小结61
1.8探索分组传输过程62
1.8.1第1层设备及其功能62
1.8.2第2层设备及其功能63
1.8.3第2层地址63
1.8.4第3层设备及其功能64
1.8.5第3层地址64
1.8.6 将第2层地址映射到第3层地址64
1.8.7 ARP表65
1.8.8主机到主机的分组传输66
1.8.9默认网关的作用74
1.8.10使用常见的主机工具获悉两台主机之间的路径74
1.8.11本节小结78
1.9理解以太网78
1.9.1 LAN的定义79
1.9.2 LAN的组件79
1.9.3 LAN的功能80
1.9.4 LAN有多大80
1.9.5 以太网81
1.9.6 以太网LAN标准82
1.9.7 CSMS/CD在以太网中扮演的角色83
1.9.8以太网帧84
1.9.9以太网帧的类型85
1.9.10以太网地址85
1.9.11 MAC地址和十六进制数86
1.9.12本节小结86
1.10连接到以太网LAN87
1.10.1以太网网络接口卡87
1.10.2以太网介质和连接需求88
1.10.3连接介质88
1.10.4非屏蔽双绞线电缆89
1.10.5 UTP实现90
1.10.6本节小结94
1.11总结94
1.12复习题95
第2章 以太网LAN107
2.1本章目标107
2.2理解共享型LAN面临的挑战107
2.2.1以太网LAN网段107
2.2.2扩展LAN网段108
2.2.3冲突109
2.2.4冲突域109
2.2.5 本节小结111
2.3探索分组传输过程111
2.3.1第2层地址111
2.3.2第3层地址111
2.3.3主机到主机的分组传输111
2.3.4本节小结116
2.4操作CiSCO IOS软件117
2.4.1 Cisco IOS软件的功能117
2.4.2配置网络设备117
2.4.3外部配置源118
2.4.4 Cisco IOS命令行界面的功能119
2.4.5进入EXEC模式120
2.4.6在CLI中获取帮助121
2.4.7增强编辑模式122
2.4.8命令历史记录123
2.4.9 本节小结125
2.5启动交换机125
2.5.1启动Catalyst交换机125
2.5.2交换机指示灯126
2.5.3查看交换机的自举输出127
2.5.4登录交换机128
2.5.5从命令行配置交换机129
2.5.6显示交换机的初始启动状态130
2.5.7管理MAC地址表132
2.5.8本节小结133
2.6理解交换机安全134
2.6.1物理威胁和环境威胁134
2.6.2配置密码134
2.6.3配置登录旗标136
2.6.4 Telnet接入和SSH接入136
2.6.5配置端口安全137
2.6.6 确保未用端口的安全139
2.6.7本节小结139
2.7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换带来的好处139
2.7.1微分段140
2.7.2双工通信140
2.7.3企业网需要使用速率不同的介质143
2.7.4以太网LAN中的物理冗余性144
2.7.5使用生成树协议(STP)消除环路145
2.7.6 本节小结146
2.8排除交换机故障147
2.8.1采用分层方法147
2.8.2识别并解决介质问题147
2.8.3识别并解决常见的接入端口问题148
2.8.4识别并解决常见的配置问题148
2.8.5本节小结148
2.9总结149
2.10复习题149
第3章 无线LAN159
3.1本章目标159
3.2探索无线网络技术159
3.2.1企业对WLAN的需求159
3.2.2 WLAN和LAN之间的差别160
3.2.3射频传输161
3.2.4 WLAN标准化组织161
3.2.5无线频段162
3.2.6比较各种802.11标准163
3.2.7 Wi-Fi认证164
3.2.8本节小结165
3.3理解W LAN安全165
3.3.1 WLAN面临的安全威胁165
3.3.2缓解安全威胁166
3.3.3 WLAN安全的发展历程166
3.3.4无线客户端关联167
3.3.5 802.1x在WLAN中的工作原理168
3.3.6 WPA和WPA2模式169
3.3.7本节小结170
3.4实现W LAN170
3.4.1 802.11拓扑的组成部分170
3.4.2 BSA无线拓扑171
3.4.3无线拓扑的数据率172
3.4.4接入点的配置174
3.4.5 实现无线网络的步骤174
3.4.6无线客户端175
3.4.7排除无线故障175
3.4.8 本节小结176
3.5总结177
3.6复习题177
第4章LAN连接183
4.1本章目标183
4.2探索路由选择功能183
4.2.1路由器183
4.2.2确定路径185
4.2.3路由选择表185
4.2.4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直连路由和默认路由187
4.2.5动态路由选择协议187
4.2.6本节小结190
4.3理解二进制190
4.3.1十进制和二进制190
4.3.2 2的幂192
4.3.3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193
4.3.4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194
4.3.5本节小结194
4.4制定网络编址方案195
4.4.1子网195
4.4.2计算可用的子网数和主机数197
4.4.3终端系统如何使用子网掩码200
4.4.4路由器如何使用子网掩码200
4.4.5子网掩码的工作原理202
4.4.6 应用子网掩码203
4.4.7确定网络编址方案204
4.4.8 C类网络示例205
4.4.9 B类网络示例206
4.4.10 A类网络示例207
4.4.11本节小结209
4.5启动CiSCO路由器209
4.5.1 Cisco路由器的初始启动过程209
4.5.2 Cisco路由器的初始设置210
4.5.3登录Cisco路由器215
4.5.4显示路由器的初始启动状态217
4.5.5本节小结219
4.6配置Cisco路由器219
4.6.1 Cisco路由器的配置模式219
4.6.2从CLI配置Cisco路由器220
4.6.3配置Cisco路由器接口221
4.6.4配置Cisco路由器的IP地址222
4.6.5查看接口的配置223
4.6.6 本节小结227
4.7探索分组传输过程227
4.7.1第2层地址227
4.7.2第3层地址227
4.7.3主机到主机的分组传输228
4.7.4使用命令show ip arp234
4.7.5使用常见的Cisco IOS工具235
4.7.6本节小结236
4.8理解Cisco路由器安全236
4.8.1物理威胁和环境威胁236
4.8.2配置密码236
4.8.3配置登录旗标237
4.8.4 Telnet接入和SSH接入237
4.8.5 本节小结238
4.9使用Cisco SDM238
4.9.1 Cisco SDM概述238
4.9.2配置路由器使其支持Cisco SDM240
4.9.3链接More242
4.9.4 Confiiguration Oveiew242
4.9.5 Cisco SDM向导244
4.9.6本节小结244
4.10将Cisco路由器用作DHCP服务器244
4.10.1理解DHCP245
4.10.2将Cisco路由器用作DHCP服务器245
4.10.3使用Cisco SDM来启动DHCP服务器功能246
4.10.4监视DHCP服务器的运行情况247
4.10.5本节小结249
4.11接入远程设备249
4.11.1建立Telnet或SSH连接249
4.11.2挂起和恢复Telnet会话251
4.11.3关闭Telnet会话251
4.11.4其他测试连接性的工具252
4.11.5本节小结254
4.12总结254
4.13复习题254
第5章WAN连接267
5.1本章目标267
5.2理解WAN技术267
5.2.1为何需要WAN268
5.2.2 WAN和LAN的不同之处269
5.2.3 WAN接入和OSI参考模型270
5.2.4 WAN设备270
5.2.5 WAN电缆271
5.2.6路由器在WAN中扮演的角色272
5.2.7 WAN数据链路层协议273
5.2.8 WAN通信链路274
5.2.9本节小结275
5.3连接到Internet275
5.3.1分组交换通信链路275
5.3.2数字用户线276
5.3.3有线电视电缆278
5.3.4 Intemet:最大的WAN279
5.3.5从DHCP服务器那里获取接口地址280
5.3.6 NAT和PAT简介280
5.3.7转换内部源地址282
5.3.8配置DHCP客户端和PAT284
5.3.9查看DHCP客户端配置288
5.3.10查看NAT和PAT配置289
5.3.11本节小结289
5.4实现静态路由选择289
5.4.1路由选择概述290
5.4.2比较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291
5.4.3配置静态路由291
5.4.4配置默认路由292
5.4.5查看静态路由配置293
5.4.6 本节小结294
5.5配置串行封装294
5.5.1电路交换通信链路294
5.5.2公共交换电话网295
5.5.3点到点通信链路296
5.5.4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298
5.5.5配置HDLC封装299
5.5.6点到点协议299
5.5.7查看串行接口的封装配置301
5.5.8帧中继302
5.5.9 ATM和信元交换303
5.5.10本节小结304
5.6实现RIP305
5.6.1动态路由选择协议概述305
5.6.2分类路由选择协议和无类路由选择协议308
5.6.3距离矢量路由选择309
5.6.4 RIP的特征310
5.6.5 RIPv1和RIPv2之比较311
5.6.6配置动态路由选择的步骤311
5.6.7配置RIP312
5.6.8查看RIP配置312
5.6.9 排除RIP配置故障314
5.6.10本节小结315
5.7总结316
5.8复习题316
第6章 管理网络环境327
6.1本章目标327
6.2发现网络中的邻居327
6.2.1 Cisco发现协议327
6.2.2使用CDP获取的信息328
6.2.3实现Cisco发现协议329
6.2.4使用命令show cdpneighbors330
6.2.5监视和维护Cisco发现协议330
6.2.6绘制网络环境示意图332
6.2.7本节小结333
6.3管理CiSCO路由器的启动和配置333
6.3.1路由器通电启动过程333
6.3.2路由器部件334
6.3.3设备如何查找并加载Cisco IOS映像和配置文件336
6.3.4配置登记码338
6.3.5本节小结340
6.4管理CiSCO设备340
6.4.1 Cisco IOS文件系统和设备340
6.4.2管理IOS映像342
6.4.3管理设备配置文件344
6.4.4 Cisco IOS copy命令345
6.4.5在Cisco设备中使用show和debug命令347
6.4.6 本节小结349
6.5总结350
6.6复习题350
附录 复习题答案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