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共同诉讼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事共同诉讼制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2270529.jpg)
- 王嘎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3907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共同诉讼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论题研究的意义1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3
三、本书研究的主题及范围6
四、重要概念的界定8
五、本书研究所采取的方法22
六、本书的创新之处23
第一章 共同诉讼制度概说25
第一节 共同诉讼制度的内涵和性质25
一、共同诉讼制度的内涵25
(一)国外立法及学者的界定25
(二)国内学者的认识26
(三)本书的界定27
二、共同诉讼制度的性质28
第二节 共同诉讼制度的历史考察29
一、大陆法系共同诉讼制度的历史脉络29
(一)共同诉讼制度的缘起:与主观的诉的合并的区别29
(二)共同诉讼制度的演进:与主观的诉的合并的融合32
(三)共同诉讼制度的扩张:必要共同诉讼33
(四)共同诉讼制度在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36
二、英美法系类似制度的历史考察37
(一)英国当事人合并制度的简单回顾37
(二)美国当事人合并规则的渊源与发展41
三、我国共同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50
四、小结59
第三节 共同诉讼制度的内容和功能61
一、当事人制度中的共同诉讼人61
(一)共同诉讼人的范围界定62
(二)共同诉讼人与其他当事人的区分62
二、共同诉讼制度的分类65
(一)根据法院在共同诉讼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为标准,共同诉讼可分为许可性共同诉讼和强制性共同诉讼66
(二)根据数个当事人对诉讼标的的权利义务是否固有为标准,共同诉讼可以分为固有的共同诉讼和非固有的共同诉讼66
(三)根据各共同诉讼人对于诉讼权利或义务是否独立享有为标准,共同诉讼可分为普通共同诉讼和必要共同诉讼67
(四)根据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原告或者被告)一方人数是否为复数,共同诉讼可分为积极的共同诉讼、消极的共同诉讼和混合的共同诉讼68
(五)根据共同诉讼中的共同原告或被告能否对同一方的其他共同诉讼人提出诉讼请求为标准,共同诉讼可分为交叉诉讼与非交叉诉讼68
(六)根据共同诉讼发生原因不同,共同诉讼可以分为原始原因产生的共同诉讼和后发原因产生的共同诉讼69
三、共同诉讼的成立要件70
四、共同诉讼制度的功能74
(一)实现程序效益74
(二)实现实体公正76
第二章 共同诉讼制度类型化分析78
第一节 必要共同诉讼79
一、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含义79
二、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分类81
(一)固有必要共同诉讼81
(二)类似必要共同诉讼98
三、必要共同诉讼的审理程序113
(一)诉讼资料的统一收集114
(二)诉讼程序的划一进行115
第二节 普通共同诉讼119
一、普通共同诉讼的含义与特征119
二、普通共同诉讼人地位的独立性121
三、普通共同诉讼人地位的牵连性123
四、普通共同诉讼中的共通原则和诉讼费用负担124
(一)普通共同诉讼中的主张与证据共通原则124
(二)普通共同诉讼中的诉讼费用负担128
五、普通共同诉讼实例情形分析132
(一)数连带债务人作为共同被告之诉132
(二)数分别共有人请求返还共有物之诉136
(三)主债务人和保证人为共同被告之诉137
第三节 主观预备合并之诉137
一、主观预备合并之诉的理论来源137
二、日本的判例和学说举要141
(一)否定说141
(二)肯定说143
三、德国的学说150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判例及学说152
(一)有关判例152
(二)有关学说155
五、诉的主观预备合并理论的再探讨161
(一)诉的主观预备合并的性质161
(二)诉的主观预备合并的要件(之一):先后位请求之间的关系162
(三)诉的主观预备合并的要件(之二):后位请求诉讼系属消灭的时限164
(四)诉的主观预备合并的要件(之三):先后位请求相互对立164
(五)法院判决原告先位请求胜诉时,对于后位请求应一并作出判决165
(六)诉的主观预备合并中两个请求上诉时的关系166
(七)诉的主观预备合并中后位被告的保障168
(八)当事人舍弃或认诺时的判决169
六、诉的主观预备合并理论的发展动向171
第四节 主参加诉讼172
一、主参加诉讼的历史演变173
二、主参加诉讼的性质175
三、主参加诉讼的要件178
(一)实体要件178
(二)程序要件180
四、提起主参加诉讼在诉讼法上的效果182
(一)主参加诉讼与本诉的关系182
(二)主参加诉讼中共同被告的关系182
第三章 共同诉讼制度的评析185
第一节 大陆法系共同诉讼制度的反思186
一、共同诉讼制度中的个别化倾向186
二、对共同诉讼制度个别化的批判188
三、共同诉讼制度功能上的局限189
第二节 大陆法系共同诉讼理论的新发展191
一、固有必要共同诉讼的弹性化191
二、类似必要共同诉讼范围的扩张192
三、调整共同诉讼人的地位196
第三节 英美法系类似制度的立法例与评价197
一、英美法系类似制度的立法考察197
二、现行制度运行中的缺陷及补救202
三、简评206
第四节 我国现行共同诉讼制度的评析207
一、立法视野中的共同诉讼制度207
(一)考察208
(二)评析:以前文的研究为参照209
二、实践中对共同诉讼制度的运用:分拆立案——作为个案的分析220
三、司法实践中的共同诉讼制度概述及评析229
(一)共同诉讼的定性方面230
(二)共同诉讼人的追加方面230
(三)共同诉讼的裁判方面231
(四)评析231
第四章 我国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235
第一节 我国共同诉讼制度的理论建构236
一、理论上的多样化236
二、实务的参与及其与理论界互动243
第二节 借鉴两大法系法律经验,合理确定共同诉讼制度的种类及其功能245
一、在理论上重新界定共同诉讼的分类,深化民事诉讼研究245
二、在实践中甄别不同的诉讼类型,充分发挥各种诉讼类型的功能246
第三节 完善我国共同诉讼制度的立法建议248
第四节 共同诉讼相关制度的完善255
一、完善当事人追加制度,有效解决纠纷255
二、衔接相关制度,构筑多数当事人诉讼制度体系257
结语259
参考文献262
后记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