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谢庆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381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分析化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2
一、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2
二、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3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3
上篇 化学分析法5
第二章 定性分析5
第一节 概述5
一、定性分析的方法5
二、定性分析的反应6
三、定性反应的条件6
第二节 反应的灵敏性和选择性7
一、反应的灵敏性7
二、反应的选择性8
三、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9
四、分别分析与系统分析9
第三节 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10
一、试样的外表观察和准备10
二、初步试验11
三、阳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与分析12
四、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和分析13
五、分析结果的解释与判断15
第三章 分析天平17
第一节 分析天平的称量原理和分类17
一、分析天平的称量原理17
二、分析天平的分类17
第二节 分析天平的构造和主要计量性能18
一、分析天平的构造18
二、分析天平的计量性能22
第四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25
第一节 定量分析误差25
一、误差及其类型25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26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9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应用30
一、有效数字30
二、有效数字的记录、修约及运算规则31
三、有效数字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32
第三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33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33
二、可疑测量值的取舍35
三、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36
四、显著性检验39
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42
第一节 挥发法42
一、直接法42
二、间接法42
第二节 萃取法43
一、分配系数和分配比43
二、萃取效率44
三、萃取重量法应用示例45
第三节 沉淀法45
一、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45
二、沉淀形态及其影响因素46
三、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47
四、沉淀的条件48
五、沉淀重量法的结果计算49
六、沉淀法应用与示例50
第六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52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及对化学反应的要求52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52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53
第二节 滴定分析法的主要方法及滴定方式53
一、滴定分析法的主要分析方法53
二、滴定分析法的主要滴定方式54
第三节 基准物质与滴定液55
一、基准物质55
二、滴定液56
第四节 滴定分析计算57
一、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58
二、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公式58
三、滴定分析计算实例59
第七章 酸碱滴定法63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63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63
二、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65
三、混合指示剂65
第二节 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66
一、强酸强碱的滴定67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68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71
第三节 溶液中的酸碱分布系数与终点误差73
一、溶液中不同酸度下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73
二、终点误差74
第四节 酸碱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76
一、NaOH滴定液(0.1mol/L)的配制和标定76
二、HCl滴定液(0.1mol/L)的配制和标定76
第五节 应用与示例77
一、直接滴定法77
二、间接滴定法78
第八章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80
第一节 概述80
第二节 基本原理80
一、溶剂的分类80
二、溶剂的性质81
三、溶剂的选择85
第三节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的类型及应用85
一、碱的滴定85
二、酸的滴定87
三、应用与示例88
第九章 沉淀滴定法90
第一节 银量法90
一、基本原理90
二、指示终点的方法93
三、滴定液与基准物质97
第二节 应用与示例97
一、无机卤化物和有机碱氢卤酸盐的测定97
二、有机卤化物的测定98
第十章 配位滴定法101
第一节 概述101
第二节 配位平衡103
一、配位反应的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103
二、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105
第三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106
一、滴定曲线106
二、滴定条件的选择109
三、金属指示剂111
第四节 滴定液113
一、EDTA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113
二、锌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113
第五节 应用与示例114
一、直接滴定方式114
二、其他滴定方式114
三、应用与示例116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18
第一节 概述118
一、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方法118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119
第二节 氧化还原平衡119
一、条件电位119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21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22
第四节 指示剂123
一、自身指示剂124
二、特殊指示剂124
三、不可逆指示剂124
四、氧化还原指示剂124
第五节 碘量法125
一、基本原理125
二、指示剂126
三、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126
四、应用与示例128
第六节 高锰酸钾法128
一、基本原理128
二、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129
三、应用与示例130
第七节 亚硝酸钠法130
一、基本原理130
二、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131
三、应用与示例131
第八节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32
一、重铬酸钾法132
二、溴酸钾法132
三、硫酸铈法132
下篇 仪器分析法135
第十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135
第一节 概述135
第二节 电位法的基本概念136
一、化学电池136
二、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136
三、液体接界电位139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139
一、溶液的pH测定139
二、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143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145
一、方法的原理及特点145
二、确定化学计量点的方法146
三、电位滴定法指示电极的选择148
四、应用与实例148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148
一、原理149
二、方法150
三、应用与示例151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52
第一节 概述152
一、光谱分析的基本概念152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55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56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57
一、透光率与吸收度157
二、光的吸收定律157
三、吸光系数158
四、吸收光谱159
五、偏离光的吸收定律的主要原因160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60
一、主要部件161
二、分光光度计的光学性能163
三、分光光度计的类型163
第四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165
一、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165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166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167
第五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168
一、定性分析168
二、定量分析169
第六节 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173
一、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73
二、推断官能团178
三、推断异构体178
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180
第一节 概述180
一、红外线及红外光谱180
二、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的区别181
三、红外光谱的主要用途181
第二节 基本原理182
一、分子的振动和红外吸收182
二、振动形式183
三、振动自由度与峰数185
四、红外光谱的产生条件187
五、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类型187
六、吸收峰的峰位及影响峰位的因素188
七、吸收峰的强度及影响强度的因素189
八、红外吸收光谱的重要区段189
第三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与制样191
一、主要部件191
二、工作原理191
三、仪器性能指标192
四、制样192
第四节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193
一、定性分析与结构分析193
二、定量分析194
第十五章 液相色谱法196
第一节 概述196
一、色谱法的产生及发展196
二、色谱法的分类197
三、色谱法的基本原理197
第二节 柱色谱法198
一、液—固吸附柱色谱法198
二、液—液分配柱色谱法202
三、离子交换柱色谱法203
四、凝胶柱色谱法204
五、柱色谱法的应用205
第三节 薄层色谱法205
一、基本原理206
二、吸附剂的选择207
三、展开剂的选择207
四、操作方法207
五、定性与定量分析208
六、应用与示例210
第四节 纸色谱法211
一、纸色谱的原理211
二、影响Rf值的因素211
三、实验方法212
第十六章 气相色谱法214
第一节 概述214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其特点214
二、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214
三、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215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215
一、基本概念215
二、基本理论218
第三节 色谱柱221
一、气-液色谱填充柱221
二、气-固色谱填充柱223
三、毛细管色谱柱223
第四节 检测器224
一、检测器的性能指标224
二、常用的检测器225
第五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227
一、分离度227
二、分离条件的选择228
第六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230
一、定性分析方法230
二、定量分析方法231
三、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233
第七节 应用与示例234
第十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236
第一节 概述236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比较236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236
第二节 基本原理237
一、柱内展宽237
二、柱外展宽238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238
一、液-固吸附色谱法239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240
三、流动相的要求和洗脱方式242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242
一、输液泵242
二、进样器244
三、色谱柱244
四、检测器245
第五节 应用与示例245
一、分离方法的选择245
二、应用与示例246
第十八章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248
第一节 荧光分析方法248
一、原理248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250
三、定量方法及应用251
第二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252
一、基本原理252
二、波谱图与分子结构254
三、核磁共振波谱仪258
四、应用与示例259
第三节 质谱法260
一、概述260
二、质谱仪及其工作原理262
三、质谱图与常用术语264
四、质谱图在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265
第十九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69
第一节 样品的采取269
一、气体样品的采取269
二、液体样品的采取270
三、固体样品的采取270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271
一、固体样品的处理271
二、样品的溶解272
第三节 干扰物质的分离、掩蔽与测定方法的选择272
一、干扰物质的分离和掩蔽272
二、测定方法的选择原则273
三、测定方法选择示例273
第四节 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274
附录276
附录一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276
附录二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278
附录三 标准电极电位表(298.15K)279
附录四 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表282
附录五 常用式量表283
附录六 国际原子量表(199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