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城市化的演进机制与组织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城市化的演进机制与组织模式
  • 胡彬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2013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区域-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城市化的演进机制与组织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问题的提出1

研究现状6

理论争议与经验启示6

关联研究内容的评价10

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12

研究意义12

理论意义12

现实意义13

实践意义13

政策意义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4

研究方法19

建立在理论框架基础之上的系统分析方法19

经验性的历史实证与现状实证相结合20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方法20

先宏观后微观、先局部后整体的结构分析方法20

创新及不足之处20

分析视角的创新20

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21

观点的创新21

不足与有待于深入研究的方面22

城市化理论述评23

结构转变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二元经济的结构视角23

传统二元经济理论的回顾:从古典与新古典之争到相互调和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元经济理论的新发展特点与趋势29

简短评述39

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城市化观点40

模型的基本架构42

模型的城市化意义46

建立在分工理论基础之上的城市化理论48

基于第Ⅰ类聚集经济(生产聚集经济)的城市化理论48

重点研究第Ⅱ类聚集经济:新兴古典的观点49

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城市化理论比较与评述51

城市经济学理论53

传统城市经济学的观点53

现代城市经济学观点:对城市内生增长动力的关注56

简短述评61

区域城市化的内涵与演进机制62

区域城市化的理论渊源63

中心地的市场功能63

递增收益的连续空间64

区域城市化的理论界定与内涵67

区域的空间组织性与空间特征67

专业化分工演进的空间形式及其利益69

区域城市化及其发展模式的内涵72

区域城市化的一般演进机制75

区域空间的有限融合及对历史的依赖75

城乡协调发展的市场交易机制及相关的制度安排78

区域内部的聚集与产业专业化8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市体系空间组织机制87

区域城市化的微观组织路径91

城市化区域维度的理论探讨91

厂商组织与市场组织的区域城市化路径93

小结98

区域城市化模式的经验分析100

区域城市化的模式异化与经济学分析100

模型101

城市化模式及相应的演变机制104

模型评价与启示109

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化模式的成因与经验分析117

首位城市产生的若干诱因118

经验分析结果125

中国区域城市化模式分析中待研究的命题127

地理与发展:城市化模式的区域分异129

中国工业化的地理推进特征及其城市化的阶段性表现130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130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区域差距变化的中国城市化历程134

中国工业化的地理推进和城市化发展135

工业化的地理推进特征与发展序列135

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区域性影响137

工业化“重心下沉”与区域城市化发展143

工业化作用于区域城市化的阶段性机制143

区域工业化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144

城镇化战略内生性的经济学分析15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经由政府规模扩大的城市供给途径150

城市偏向政策(Urban Bias)的实施与对城市的制度性保护153

工业的区域发展对城市化的地方性影响155

国有工业布局及其对区域城市化的延续性影响156

市场化改革与区域自我组织机能的释放157

非农就业增长与中国的地区工业化差异161

小结163

城乡关系演变的区域差异与城市化影响因素165

中国城乡二元关系演变的区域特点166

城乡关系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166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空间与时间演变特征16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区域分解:偏离份额法的运用169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条件与城市化影响171

户籍制度的松动与迁移人口对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动机172

城市化的规模结构与两种均衡结果174

劳动力流动的两阶段不对称性、异质性与城乡制度分割的收益分配177

影响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其他因素183

基础设施分布的区域不均衡183

地方化知识拥有的多寡及农村区域为经济服务的制度创新倾向185

城乡组织的不对称程度及边际组织创新的区域特征:对城镇经济及其可持续性的微观考察187

中国城市化的区域模式与形成机制比较195

城市化的区域发展模式195

以集体土地资本化为基础的城市化196

依赖于农业产业化的城市化发展模式199

以产业区的“灵活多样化”为特点的城市化模式203

集体行动的社会资本投资及专业镇的兴起204

社会资本整体移植的异地型城市化模式:以“浙江村”的非正式城市化为例208

模式比较与分析212

中小企业组织模式及其对空间要素的内生性诉求212

城市化对“企业化”社区与社会资本的依赖性213

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协调边界214

对江浙专业型城镇化形成共性的经济学解释215

城市体系演变中的城市化区域扩展模式219

城市体系演变作用于区域城市化的相关机制219

城市体系的组织机能与服务关联机制219

组织跨越与系统演进221

产业融合的空间效应225

城市体系中城市化的区域扩展途径与效应227

在贸易机制作用下的产业区域内聚集、扩散与再聚集227

三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城乡关系的区域转变228

“同城效应”与城市功能专业化230

信息一体化对中心外围模式的影响231

城市化的区域分布与人口集中程度231

产业的区域流动与城市体系的内生变动231

首位城市人口集中度比较233

案例分析与比较235

珠江三角洲中心外依式外围区域城市化模式235

长江三角洲区域以城市集群为特征的区域城市化模式239

小结: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比较246

促进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政策与建议253

对区域城市化政策实施的认识前提253

宏观视角的认识:关于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253

中观视角的认识:关于城市化的形式差异问题257

微观视角的认识:关于如何激发区位优势的问题265

促进区域城市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266

以城市区域为出发点,以城市分工和区域合作为依托推动区域城市化的发展266

因地制宜采取侧重点各异的区域城市化模式267

重点增强城市区域化发展中的城乡协调关系267

打破城市市场分割的现状,改革不合理的城市行政层级制度269

参考文献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