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205286.jpg)
- 鲁春燕,张建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8357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76页
- 文件大小:243MB
- 文件页数:703页
- 主题词:消化系统疾病-药物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消化系统概论2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第一节 食管的结构与功能3
一、食管的结构3
二、生理功能4
第二节 胃的结构与功能4
一、胃的结构4
二、胃酸的分泌与调节7
第三节 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吸收及药物代谢功能12
一、小肠的结构12
二、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14
三、药物代谢功能18
第四节 大肠的结构与功能18
一、大肠的结构18
二、生理功能22
第五节 肝脏的结构与功能24
一、肝脏的结构24
二、生理功能25
第六节 胰腺的结构与功能32
一、胰腺的结构32
二、胰液的分泌与调节33
第七节 胆囊和胆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6
一、胆囊的结构与功能36
二、胆管和壶腹的结构与功能37
第八节 网膜、肠系膜和腹膜的结构与功能38
一、结构38
二、生理功能39
参考文献40
第二章 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表现41
第一节 腹痛41
一、病因41
二、发生机制42
三、诊断方法43
第二节 反酸与胸骨后烧灼感45
一、病因45
二、发病机制46
三、诊断方法47
第三节 吞咽困难49
一、发病机制49
二、病因50
三、诊断方法51
第四节 恶心及呕吐53
一、病理生理53
二、病因54
三、诊断方法55
第五节 腹泻57
一、发生机制57
二、病因58
三、诊断方法59
第六节 便秘61
一、病因61
二、发病机制62
三、诊断要点62
第七节 消瘦与食欲不振63
一、消瘦63
二、食欲不振64
第八节 消化道出血66
一、上消化道出血66
二、下消化道出血72
第九节 腹水7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74
二、诊断要点76
第十节 黄疸76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77
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77
三、诊断要点80
第十一节 腹部肿块81
一、病因81
二、诊断要点83
参考文献84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有关检查及其应用85
第一节 肝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85
一、蛋白质代谢检查86
二、脂类代谢检查87
三、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87
四、肝脏酶学检查88
第二节 消化道普通X射线检查90
一、腹部平片90
二、胃肠道钡剂检查91
第三节 超声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95
一、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96
二、胆系疾病的超声诊断106
三、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113
第四节 计算机体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17
一、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17
二、磁共振成像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22
第五节 胃肠道内镜检查125
一、胃镜检查125
二、结肠镜检查128
三、超声内镜检查130
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133
参考文献135
第四章 胃肠激素136
第一节 概述136
一、胃肠激素的来源136
二、胃肠激素的分类138
三、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138
四、胃肠激素的受体139
第二节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139
一、胃泌素139
二、生长抑素140
三、胆囊收缩素142
参考文献144
第五章 神经胃肠病学概论145
第一节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与脑-肠轴145
一、胃肠道的神经支配145
二、调控胃肠道的中枢神经系统147
三、脑-肠轴148
第二节 神经胃肠病发病机制150
一、FGIDs的发病机制150
二、DGIM的发病机制152
第三节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体系与胃肠动力疾病的曼谷新分类154
一、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分类(2006年)154
二、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156
三、胃肠动力疾病(DGIM)的曼谷新分类162
参考文献164
第六章 胃肠道菌群与菌群失调165
第一节 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形成165
一、肠道菌群的形成166
二、胃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分布166
第二节 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167
一、生物屏障作用167
二、营养作用168
三、免疫调节作用168
四、促进生长发育169
五、代谢作用169
六、恢复抗生素导致的微生态失衡169
七、延缓衰老169
八、抑瘤作用170
九、内分泌功能170
第三节 肠道菌群失调170
一、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170
二、常见的肠道菌群失调171
参考文献175
第七章 肠黏膜屏障177
第一节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177
一、概述177
二、肠道黏膜屏障的结构组成177
第二节 肠黏膜屏障损害的病理生理180
一、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180
二、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后的病理生理182
第三节 肠黏膜屏障损害的诊断与治疗183
一、肠黏膜屏障损害的诊断183
二、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治疗原则186
参考文献186
中篇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篇188
第八章 食管疾病188
第一节 反流性食管炎18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88
二、病理191
三、临床表现191
四、并发症192
五、辅助检查192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194
七、治疗194
八、预防195
第二节Barrett食管19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96
二、病理196
三、临床表现197
四、诊断197
五、并发症199
六、治疗199
第三节 贲门失弛缓症20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00
二、临床表现201
三、并发症202
四、诊断203
五、鉴别诊断203
六、治疗204
第四节 食管癌20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06
二、病理207
三、临床表现211
四、辅助检查212
五、鉴别诊断213
六、治疗214
七、预防219
八、预后221
参考文献222
第九章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223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223
一、胃、十二指肠黏膜正常防御平衡223
二、病因226
三、发病机制229
四、病理232
五、临床表现233
六、并发症235
七、诊断237
八、鉴别诊断239
九、治疗240
第二节 急性胃炎248
一、病因248
二、发病机制249
三、病理249
四、临床表现249
五、诊断250
六、治疗250
第三节 慢性胃炎25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51
二、分类253
三、病理254
四、临床表现257
五、胃镜与实验室检查257
六、治疗258
七、预防措施259
第四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259
一、流行病学260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260
三、分型262
四、临床表现262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262
六、治疗263
第五节 胃癌265
一、流行病学265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265
三、病理269
四、播散与转移271
五、临床表现272
六、辅助检查273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275
八、治疗276
九、预后281
参考文献281
第十章 小肠疾病282
第一节 感染性腹泻与细菌性食物中毒282
一、感染性腹泻282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286
第二节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29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91
二、临床分型291
三、临床表现292
四、辅助检查292
五、诊断293
六、鉴别诊断293
七、治疗294
第三节 肠结核29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96
二、病理297
三、临床表现298
四、辅助检查298
五、诊断300
六、鉴别诊断300
七、治疗301
第四节 克罗恩病30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03
二、病理305
三、临床表现306
四、辅助检查307
五、诊断309
六、鉴别诊断309
七、治疗310
第五节 吸收不良综合征31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13
二、病理314
三、临床表现315
四、辅助检查316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317
六、并发症318
七、治疗318
第六节 慢性假性肠梗阻320
一、病因320
二、发病机制321
三、临床表现322
四、辅助检查323
五、诊断324
六、鉴别诊断325
七、治疗327
第七节 小肠肿瘤329
一、病因329
二、病理329
三、临床表现330
四、辅助检查332
五、诊断333
六、鉴别诊断334
七、治疗334
参考文献335
第十一章 大肠疾病336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336
一、发病机制336
二、临床表现337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338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39
五、治疗340
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341
一、病因342
二、发病机制343
三、临床表现34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46
五、治疗346
第三节 缺血性结肠炎34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49
二、病理生理350
三、临床表现350
四、实验室检查35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352
六、治疗352
第四节 大肠癌353
一、流行病学353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354
三、病理354
四、临床表现357
五、实验室检查358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359
七、治疗361
参考文献361
第十二章 肝脏疾病363
第一节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63
一、病原学364
二、发病机制365
三、病理366
四、临床表现369
五、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369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371
七、治疗372
第二节 酒精性肝病375
一、发病机制375
二、病理377
三、临床表现377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378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379
六、治疗380
第三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382
一、流行病学382
二、发病机制382
三、病理383
四、临床表现384
五、辅助检查384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86
七、治疗387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38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88
二、病理389
三、临床表现389
四、实验室检查39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391
六、治疗393
第五节 肝硬化39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94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396
三、临床表现398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39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402
六、治疗402
第六节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0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406
二、病理407
三、临床表现408
四、实验室检查40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409
六、治疗410
第七节 肝性脑病411
一、病因及诱因411
二、发病机制411
三、临床表现413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414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415
六、治疗416
参考文献418
第十三章 胆道疾病419
第一节 胆石症419
一、流行病学419
二、发病机制419
三、临床表现421
四、辅助检查421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422
六、治疗422
第二节 急性胆囊炎42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424
二、病理425
三、临床表现425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426
五、治疗427
第三节 慢性胆囊炎42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428
二、病理428
三、临床表现429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42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430
六、治疗430
第四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30
一、病因430
二、病理生理改变431
三、临床表现432
四、辅助检查432
五、诊断433
六、鉴别诊断433
七、治疗434
参考文献436
第十四章 胰腺疾病437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437
一、病因437
二、发病机制439
三、病理441
四、临床表现441
五、辅助检查443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444
七、治疗445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44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448
二、病理450
三、临床表现450
四、辅助检查451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453
六、治疗453
第三节 胰腺癌45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455
二、病理457
三、临床表现459
四、辅助检查46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463
六、治疗464
参考文献466
第十五章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467
第一节 药源性消化道出血及溃疡467
一、致病机制468
二、致病药物和临床表现468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472
四、预防472
五、治疗473
第二节 药物性肝病473
一、发病机制473
二、病理475
三、临床表现476
四、诊断478
五、鉴别诊断479
六、治疗479
第三节 药源性肠梗阻482
一、发病机制482
二、临床表现483
三、致病药物48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84
五、预防484
六、治疗484
第四节 药源性腹泻484
一、发病机制485
二、致病药物和临床表现48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487
四、预防487
五、治疗488
第五节 药源性胰腺炎488
一、发病机制488
二、致病药物489
三、治疗489
参考文献489
下篇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药物491
第十六章 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491
第一节 抗酸药491
一、抗酸药的药理作用及分类491
二、抗酸药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491
第二节H2受体拮抗剂498
一、H2受体拮抗剂的发展过程498
二、H2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499
三、H2受体拮抗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499
第三节 质子泵抑制剂512
一、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512
二、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作用513
三、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514
四、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注意事项515
五、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现状516
六、质子泵抑制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518
第四节 胃黏膜保护剂533
一、胃黏膜保护剂的作用机制533
二、胃黏膜保护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533
参考文献543
第十七章 胃肠解痉药和助消化药544
第一节 胃肠解痉药544
一、胃肠解痉药的作用机制544
二、胃肠解痉药的合理应用原则544
三、胃肠解痉药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545
第二节 助消化药549
一、助消化药的药理作用及分类549
二、助消化药的应用原则550
三、助消化药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550
参考文献552
第十八章 促胃肠动力药及止吐药和催吐药553
第一节 促胃肠动力药553
一、促胃肠动力药的药理作用及分类553
二、促胃肠动力药的研究进展554
三、促胃肠动力药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555
第二节 止吐药和催吐药561
一、止吐药和催吐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561
二、止吐药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561
参考文献569
第十九章 泻药和止泻药570
第一节 泻药570
一、泻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570
二、泻药的应用原则570
三、泻药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571
第二节 止泻药574
一、止泻药的作用机制、分类及注意事项574
二、止泻药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574
参考文献577
第二十章 微生态制剂578
第一节 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及分类578
一、微生态制剂的定义578
二、微生态制剂的分类578
第二节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原则579
第三节 微生态制剂的药效学及药代学特点579
参考文献581
第二十一章 肝胆疾病用药582
第一节 肝脏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582
一、肝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582
二、治疗肝病的药物分类583
第二节 抗病毒药583
一、核苷类似物584
二、干扰素591
三、苦参素596
第三节 肝脏疾病辅助用药597
一、药理作用及分类597
二、肝脏疾病辅助用药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600
第四节 利胆药621
一、药理作用及分类621
二、服用原则621
三、利胆药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622
参考文献629
第二十二章 抗消化道肿瘤药630
第一节 药物治疗概况630
一、消化道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现状630
二、消化道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难题631
第二节 抗消化道肿瘤药物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632
一、细胞毒类药物632
二、生物靶向治疗药物651
参考文献656
第二十三章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药物657
第一节 氨基水杨酸类657
一、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简介657
二、氨基水杨酸类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657
第二节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660
一、生长抑素的定义及药理作用660
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661
第三节 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668
一、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668
二、加贝酯668
三、乌司他丁670
参考文献671
附录APASL 2008亚太肝病学会乙肝治疗指南672
缩略语表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