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社会历史的深处 唯物史观的当代探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社会历史的深处 唯物史观的当代探析
  • 薛勇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621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向社会历史的深处 唯物史观的当代探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思1

第一节 研究现代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根源1

一 思想材料和理论基础的局限2

二 历史任务和革命条件的局限3

第二节 研究现代唯物史观的社会实践基础4

一 新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4

二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5

三 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发展7

第三节 建构现代唯物史观的若干基本原则8

一 深入挖掘唯物史观创始人的精华思想9

二 认真纠正对唯物史观理论的错误理解10

三 成功面对当代实践提出的新问题的挑战10

第二章 人和自然关系的新视野14

第一节 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5

一 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15

二 人类社会产生的社会基础17

三 人类个体发展体现着自然演化和社会进步的辩证统一19

第二节 人和自然关系的现代审视22

一 人对自然关系的历史透视23

二 人对自然的应有态度25

第三节 自然环境作用的当代辩证29

一 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现实作用29

二 自然环境作用的直接性和间接性31

三 自然环境作用的当代特征32

第四节 “人类中心论”分析34

第三章 历史活动的辩证本质38

第一节 历史活动的主体特征39

一 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视角39

二 社会历史活动的本质特点45

三 社会历史活动的辩证性质48

第二节 一组“二律背反”的命题49

一 “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49

二 “两个命题”的辩证统一50

第三节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特殊性52

一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普遍性53

二 社会历史规律的特殊性54

第四节 人的主体活动的条件性和自觉性58

一 人的主体活动的制约条件58

二 人的主体活动的能动创造61

三 “个人奋斗”的时代意义62

第五节“历史合力论”分析64

第四章 社会生产的当代“系统链”69

第一节 社会物质生产69

一 生产力概念的现代阐释70

二 生产力标准的科学内涵72

三 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73

第二节 社会人口生产76

一 人口生产的本质特点78

二 人口生产的根本作用79

三 人口问题的当代思考82

一 精神生产的本质特征86

第三节 社会精神生产86

二 精神生产的社会作用89

第四节 科学发展及其规律91

一 科学的一般本质91

二 科学的基本特征和作用92

三 科学发展的规律93

第五节“生产——技术——科学”链条分析94

一 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不同认识95

二 科学和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98

第五章 社会矛盾的有机系统104

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基本结构105

一 社会内部矛盾及其构成105

二 社会外部矛盾及其作用106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内容109

一 全面探讨社会基础矛盾的原由109

二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11

三 三种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意义1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体系116

一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提出117

二 社会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矛盾体系120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分析125

一 中国社会改革的现实原因126

二 中国社会改革的思想纲领127

三 当前我国社会改革的实质130

第六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134

第一节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135

一 经典作家对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探讨135

三 三个阶段依次演进的普遍规律145

第二节 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150

一 原始社会的发展及基向阶段社会过渡的多样性151

二 阶段社会的发展及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多样性154

三 “技术社会形态”分析158

第七章 阶段、国家和社会革命的时代特征16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阶段理论的再认识167

一 “剥削和压迫”的历史考证168

二 阶段斗争和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171

第二节 国家和社会的辩证关系176

一 国家职能的当代辨析177

二 国家和社会的辩证关系179

三 研究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现实意义181

第三节 社会革命的当代特点183

一 社会革命的系统内容和复杂形式184

二 社会革命在当代的主要特点187

第四节 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当代相遇193

一 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一般联系194

二 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革命的推动作用195

三 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互动的具体条件196

第五节 “新科学技术革命”分析197

第八章 社会意识理论的当代沉思203

第一节 社会心理和理论意识的辩证关系203

一 社会心理和理论意识的区别和联系204

二 社会心理的现实作用206

三 社会心理和社会变革208

一 一个本不应被误解的问题209

第二节 社会意识作用的当代辩证209

二 科学认识社会意识根本功能的辩证要求21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科学体系的新阐释213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特征213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218

第四节 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时代表征220

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意识形态理论220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理论221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意识形态理论221

第五节 “意识形态理论过时论”分析222

一 科学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223

二 意识形态理论与“信仰危机”226

第九章 群众和个人历史作用的现代审视229

第一节 普通个人历史作用的辩证思索230

一 普通个人作用的历史考察231

二 普通个人历史作用的主要表现233

三 群众的个体质量和群体作用的发挥235

一 个人发展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237

第二节 个人发展理论的现代考证237

二 个人发展的道路和前景242

第三节 “人道主义理论”分析248

一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实质248

二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现实基础250

第十章 社会进步及其动因的现代整体观253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辩证性质253

一 社会进步的演变序列254

二 社会进步的矛盾性质254

第二节 社会进步的动力系统257

一 社会进步的“合力论”258

二 “合力”动力系统的动态性260

三 “互补” 和现代社会进步265

第三节 “技术决定论”分析270

参考文献274

后记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