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
  • 杜鸣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24563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3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142页
  • 主题词:种子(学科: 生产 学科: 高等学校 学科: 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种子生产的任务和意义1

(一)农业种子地概念1

(二)种子生产的任务1

(三)种子在增产因素中的地位2

(四)良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多种功能3

(五)推广良种为中心的世界“绿色革命”4

二、我国种子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发展5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6

(二)“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7

(三)“二五”计划以后的20年时期(1958-1977)7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0)8

三、我国种子生产的现代化9

(一)种子生产专业化9

(二)加工机械化10

(三)质量标准化11

(四)品种布局区域化11

参考文献12

第一章 栽培用种14

一、栽培用种的发展演变14

(一)原始农业的栽培用种14

(二)传统农业的栽培用种14

(三)现代农业的栽培用种15

二、栽培用种的涵义和种类16

(一)涵义16

(二)种类18

三、纯系品种--个体基因型纯合,群体同质18

(一)纯系的概念18

(二)无性系品种20

(三)纯系品种20

四、异质品种--个体基因型纯合,群体异质20

(一)异质品种的概念20

(二)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21

(三)近缘系多系品种21

(四)自交作物的复合杂交群体21

(五)混合品种21

五、群体品种--个体基因型杂合,群体异质22

(一)群体的概念22

(二)异交作物开放授粉品种23

(三)综合品种23

六、杂交种--一个体基因型杂合,群体同质23

(一)杂交种的概念23

(二)杂交种的种类24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播种用材料26

一、植物的繁殖方式26

(一)种子繁殖26

(二)营养繁殖29

二、播种用材料的种类29

(一)种子30

(二)果实30

(三)营养器官30

三、利用细胞和组织繁殖30

(一)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30

(二)植物茎尖培养脱病毒32

(三)人工种子33

(四)应用“微繁殖技术”的局限性34

参考文献34

第三章 种子生产的理论基础36

一、育种体系与种子生产体系36

(一)两大育种体系36

(二)两大种子生产体系38

二、品种稳定与变化的进化原理40

三、品种稳定与变化的遗传原理41

(一)群体含量效应41

(二)选择效应42

(三)迁移和突变42

(四)交配制度42

四、纯系学说对种子生产的贡献42

(一)揭示了农家品种的遗传本质43

(二)揭示了选择作用的本质43

五、栽培用种混杂退化的生物学44

(一)混杂退化的涵义44

(二)混杂退化的危害44

(三)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45

六、提纯复壮与优中选优49

(一)提纯复壮49

(二)优中选优50

参考文献51

第四章 品种的种子生产54

一、分级繁殖和世代更新54

(一)分级繁育制度54

(二)世代更新制度55

(三)国外种子的世代更新55

二、保纯繁殖生产和循环选择生产56

三、原种生产58

(一)原种定义58

(二)原种生产程序58

(三)三圃制原种生产59

(四)二圃制原种生产61

(五)单系选择法原种生产61

(六)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61

(七)三系亲本原种生产63

(八)原种生产注意事项66

四、良种生产67

五、无性繁殖作物的种物生产67

(一)马铃薯67

(二)甘薯69

(三)甘蔗70

(四)苎麻70

六、加速繁殖71

(一)利用分蘖特性单株播插71

(二)育苗剥蘖或压枝繁殖71

(三)一年多代繁殖71

(四)切割无性繁殖器官72

(五)细胞培养或组织培养繁殖72

参考文献72

第五章 杂种的种子生产74

一、生产杂种种子的条件75

(一)选择强优势组合75

(二)母本去雄75

(三)父本传粉78

(四)生产杂种种子的技术78

二、杂种种子的种类81

(一)单交81

(二)双交82

(三)三交83

(四)复交83

(五)综合品种83

三、杂种玉米制种83

(一)玉米开花的生物学特性83

(二)杂交制种技术84

四、杂种高梁制种87

(一)高梁开花的生物学特征87

(二)杂交制种技术87

五、杂种水稻制种89

(一)水稻开花的生物学特性89

(二)杂交制种技术89

六、杂种向日葵制种91

(一)向日葵开花的生物学特性91

(二)杂交制种技术92

七、杂种油菜制种93

(一)油菜开花的生物学特性93

(二)杂交制种技术94

参考文献96

第六章 种子加工与贮藏97

一、种子干燥98

(一)干燥原理98

(二)自然干燥100

(三)人工干燥100

二、种子清选101

(一)种子清选的意义101

(二)清选机具102

(三)种子加工绒102

三、种子处理103

(一)种子处理的意义103

(二)种子处理的应用103

四、种子贮藏107

(一)种子贮藏的意义107

(二)种子贮藏的条件与寿命108

(三)种子贮藏设备与方法110

(四)种子贮藏期间的管理110

参考文献112

第七章 种子检验115

一、种子检验操作程序116

二、田间检验116

(一)田间检验的内容和时期116

(二)田间检验方法116

(三)填写田间检验结果单118

三、室内检验119

(一)扦样119

(二)种子净度检验122

(三)种子发芽试验124

(四)种子生活力测定126

(五)品种纯度检验126

(六)种子水分检验128

(七)种子千粒重检验128

(八)种子病虫害检验129

四、评定与签证130

(一)评定品种纯度130

(二)签证130

参考文献1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