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 系统集成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鸣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1015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学科: 高等学校) 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 系统集成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概述1
1-1 网络工程概念1
1-2 网络工程过程模型2
1-2-1 基本概念2
1-2-2 冈络设计的系统集成模型3
1-2-3 企业网5
1-3 系统集成6
1-3-1 定义6
1-3-2 网络信息系统集成的层次7
1-3-3 系统集成的特点8
1-3-4 系统集成的原则10
1-4 ISO 9000国际标准13
1-4-1 质量管理13
1-4-3 系统集成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14
1-4-2 ISO 9000标准简介14
1-5 网络设计文档管理15
1-5-1 文档阶作用和分类15
1-5-2 文档的质量要求18
1-5-3 文档管理和维护19
1-6 用Microsoft Project 98管理项目19
1-6-1 Project 98简介20
1-6-2 制定项目的基本步骡21
1-6-3 Project 98视图22
1-7 网络工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8
1-8 小结29
1-9 习题与思考题30
第2章 网络需求分析32
2-1 分析网络应用目标32
2-1-1 工作步骤32
2-1-4 明确客户的网络应用33
2-1-3 明确网络设计项目范围33
2-1-2 明确网络设计目标33
2-2 分析网络应用约束35
2-2-1 政策约束35
2-2-2 预算约束35
2-2-3 时间约束35
2-2-4 应用目标检查表36
2-3 网络分析的技术指标36
2-3-1 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36
2-3-2 网络性能参数37
2-3-3 可用性(Availability)45
2-3-4 可扩缩性(Scalablity)47
2-3-5 安全性(Security)48
2-3-6 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49
2-3-7 适应性(Adaptability)50
2-3-8 可购买性(Purchasability)50
2-3-9 技术目标检查表51
2-4 分析网络通信特征52
2-4-1 Internet流量的特点52
2-4-2 绘制网络结构图54
2-4-3 确定流量边界58
2-4-4 分析网络通信流量特征59
2-5 小结65
2-6 习题和思考题65
第3章 理解网络设计:基本构件68
3-1 基本概念68
3-1-1 术语68
3-1-2 结点69
3-1-3 链路69
3-1-4 结点与链路70
3-1-5 Internet层次结构72
3-2-2 集线器73
3-2 网络基本互连设备和概念73
3-2-1 中继器73
3-2-3 网桥74
3-2-4 LAN交换机77
3-2-5 广域网交换机81
3-2-6 虚拟LAN(VLAK)83
3-2-7 路由器90
3-2-8 多层交换94
3-2-9 防火墙99
3-2-10 VPN设备102
3-2-11 访问服务器105
3-2-12 调制解调器105
3-4 小结109
3-5 习题和思考题109
4-1 广域网技术112
4-1-1 X-25公用数据网112
第4章 理解网络设计:广域网和接入网技术112
4-1-2 帧中继(FR)113
4-1-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14
4-1-4 多兆位数据股务(SMDS)116
4-1-5 异步传递方式(ATM)117
4-1-6 点对点协议118
4-1-7 租用线路120
4-1-8 E1信道121
4-1-9 同步数字系列(SDH)122
4-2 接入技术123
4-2-1 拨号接入123
4-2-2 xDSL接入124
4-2-3 光纤同轴混合网接入126
4-2-4 光纤接入129
4-2-5 无线接入131
4-4 习题和思考题134
4-3 小结134
第5章 逻辑网络设计:拓扑、地址和选路136
5-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136
5-1-1 平面拓扑结构136
5-1-2 层次型网络结构设计138
5-1-3 网络结构冗余设计141
5-1-4 园区网拓扑结构设计144
5-1-5 企业网拓扑结构设计148
5-1-6 网络拓扑结构安全性考虑150
5-2 IP地址规划150
5-2-1 网络地址基本概念151
5-2-2 网络层地址分配原则159
5-2-3 使用层次模型分配地址161
5-2-4 名字空间设计165
5-3-1 路由器选路169
5-3 选路协议的选择169
5-3-2 选路协议的特征170
5-3-3 IP选路174
5-4 小结179
5-5 习题和思考题179
第6章 逻辑网络设计:管理182
6-1 网络管理的概念与发展182
6-1-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183
6-1-2 管理系统发展趋势--分布化、综合化、动态化和智能化185
6-1-3 网络即插即用技术190
6-1-4 综合管理的概念195
6-1-5 基于策赂的网络管理199
6-2 网络管理功能204
6-2-1 配置管理205
6-2-2 故障管理206
6-2-3 性能管理207
6-2-4 账户管理208
6-2-5 安全管理209
6-3 选择网络管理协议210
6-3-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210
6-3-2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213
6-3-3 电信管理网TMN215
6-4 远程监视(BMON)216
6-5 网络管理工具218
6-5-1 管理工具的分类218
6-5-2 测试设备和接口测试仪221
6-5-3 协议分析仪223
6-5-4 Internet环境的工具224
6-6 网络管理平台225
6-6-1 网络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226
6-6-2 管理应用232
6-6-3 选择准则233
6-6-4 HP OpenView234
6-6-5 SUN SEM235
6-6-6 IBM Tivoli236
6-6-7 CA Unicenter TNG236
6-6-8 其他网管产品237
6-7 设计举例:综合网络管理系统239
6-7-1 实现INMS的方式及比较240
6-7-2 数据综合:用于综合符合厂商专用标准的网管系统241
6-7-3 完全综合:用于综合符合SNMP242
6-8 小结243
6-9 习题和思考题244
第7章 逻辑网络设计:安全247
7-1 网络安全性设计过程247
7-1-1 信息安全性的3个方面248
7-1-2 网络风险评估250
7-1-3 分析安全性的折衷方案251
7-1-4 开发安全方案251
7-1-5 开发安全策略252
7-1-6 开发安全过程252
7-2 网络安全性机制设计252
7-2-1 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253
7-2-2 鉴别256
7-2-3 消息完整性协议258
7-2-4 公开密钥分发260
7-2-5 访问控制(授权)261
7-2-6 审计262
7-2-7 恶意软件防护262
7-2-8 防火墙264
7-2-9 入侵检测266
7-2-10 物理安全性268
7-3 数据备份和容错设计268
7-3-1 数据备份269
7-3-2 系统容错技术269
7-3-3 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技术271
7-3-4 存储区域网络272
7-3-5 Internet数据中心273
7-3-6 异地容灾系统273
7-3-7 容错电源275
7-4 选择网络安全解决方案276
7-4-1 Internet连接安全性276
7-4-2 拨号安全性277
7-4-3 网络服务安全性278
7-4-4 用户服务安全性278
7-5 网络安全设计举例279
7-5-1 某政府部门网络的安全体系结构设计279
7-4-5 网络物理隔离279
7-5-2 某办公系统安全性设计282
7-6 小结284
7-7 习题和思考题285
第8章 物理网络设计288
8-1 结构化布线系统288
8-1-1 基本概念288
8-1-2 结构化布线系统组成290
8-1-3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备部件293
8-1-4 工程设计297
8-2 网络机房和电源298
8-2-1 机房298
8-2-2 电源301
8-3 基于以太网技术设计LAN307
8-3-1 以太网原理308
8-3-4 半双工和全双工以太网309
8-3-3 快速以太网310
8-3-4 千兆比以太网310
8-3-5 千兆以太网311
8-3-6 以太LAN的设计312
8-3-7 升级到千兆比以太网317
8-4 为企业网选择技术和设备319
8-4-1 选择网络互连设备319
8-4-2 构建广域企业网320
8-4-3 选择远地访问设备321
8-4-4 选择WAN路由器和交换机323
8-4-5 选择WAN服务提供商324
8-5 物理网络设计举例324
8-6 小结326
8-7 习题和思考题327
9-1-1 测试原型网络系统的内容329
9-1 网络涵试329
第9章 网络测试、排错和性能优化329
9-1-2 建立和测试原型网络系统330
9-1-3 网络测试工具331
9-2 故障定位331
9-2-1 故障定位的基本技术332
9-2-2 确定问题的性质332
9-4-3 分析该症状333
9-2-4 形成一个假设334
9-2-5 隔离问题的原因334
9-2-6 测试假设334
9-2-7 得出结论335
9-2-8 解决问题335
9-3 故障排除335
9-3-1 以太网排错335
9-3-3 Internet连接排错339
9-3-2 网络接口连接排错339
9-3-4 主机到主机连接排错340
9-4 网络性能优化340
9-4-1 服务质量(QoS)341
9-4-2 标记(IEEE 802-1Q、IEEE 802-1p)341
9-4-3 通信量管理341
9-4-4 资源预留协议(RSVP)342
9-4-5 区分服(DiffServ)343
9-4-4 流量工程345
9-4-7 IP多播346
9-4-8 服务等级协定(SLA)348
9-4-9 ATM348
9-4-10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349
9-5 小结350
9-6 习题和思考题350
参考文献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