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四纪生态学与全球变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鸿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605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第四纪生态学与全球变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第四纪与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1
1.1 第四纪的时段划分1
1.2 全球变化研究及其发展趋势3
第二节 第四纪生态学的学科发展与学科性质4
2.1 第四纪生态学的学科发展简史4
2.2 第四纪生态学的学科性质6
2.3 第四纪生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9
第二章 第四纪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1
第一节 第四纪生态学的信息源11
1.1 沼泽和湖泊沉积物11
1.2 其他信息源11
第二节 年代测定12
2.1 14C测年法13
2.2 树木年轮测年法13
2.3 纹泥定年14
2.4 其他测年方法14
第三节 过去环境条件的恢复14
3.1 从沉积物物理性质推断古环境14
3.2 从沉积物化学性质推断古环境15
3.3 稳定同位素与古气候15
3.4 古环境的生物指示16
第四节 过去植被和植物区系的恢复16
4.1 孢粉分析16
4.2 其他的植物信息20
第五节 古动物群与过去生态系统的恢复22
5.1 软体动物22
5.2 昆虫22
5.3 脊椎动物22
第六节 定量分析手段23
6.1 利用孢粉数据推断古气候23
6.2 利用孢粉结果推断古植被25
6.3 时间序列分析26
6.4 定量手段的优点和缺点26
第三章 物种扩散与种群动态27
第一节 植物繁殖体的传播28
1.1 植物繁殖体的传播方式28
1.2 植物繁殖体传播的模式33
第二节 物种入侵34
2.1 物种入侵的模式34
2.2 影响物种入侵的因素35
第三节 种群动态38
3.1 种群增长模式38
3.2 植物种群增长的孢粉证据39
3.3 影响种群增长的因素41
第四节 物种扩散的速率43
4.1 物种到达时间的确定43
4.2 物种扩散速率的计算44
4.3 物种密度与物种扩散速率47
第五节 物种扩散的模式和策略48
5.1 晚冰期以来欧洲乔木树种的扩散模式48
5.2 北美洲乔木树种的扩散策略50
第六节 中国境内水青冈属的迁移过程51
6.1 中国境内水青冈属的现代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52
6.2 第四纪以来水青冈属的迁移初探54
6.3 水青冈属的迁移策略56
第四章 群落与生态系统演化57
第一节 群落的性质58
1.1 物种的个性化迁移与群落的形成58
1.2 群落的稳定性60
1.3 现代群落与过去的群落61
第二节 群落演替63
2.1 第四纪生态学对不同演替模式的检验63
2.2 干扰与演替67
第三节 残遗植物群落70
3.1 残遗植物群落的概念70
3.2 中国北方的残遗植物群落71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演化74
4.1 动物群落的演化74
4.2 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75
4.3 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化76
4.4 浑善达克沙地东南部距今10000年前后古生态系统的恢复77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过程82
5.1 第四纪以来物种的形成和绝灭82
5.2 利用古生态学证据推断生物多样性的改变83
5.3 干扰与多样性86
第五章 景观与生物群区的演化87
第一节 景观演化的基本概念87
第二节 第四纪景观演化的动因88
2.1 自然因素与景观演化88
2.2 人类活动与景观演化89
第三节 生态过渡带与景观演化89
3.1 生态过渡带的基本概念89
3.2 生态过渡带的敏感性90
3.3 高山林线的演化91
第四节 生物群区的演化97
4.1 生物群区的概念97
4.2 过去生物群区恢复的途径:生物群区化97
4.3 第四纪生物群区演化过程概述99
4.4 影响生物群区演化的因素101
第五节 人地关系的演变101
5.1 过去人类活动的证据101
5.2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104
5.3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生态特点105
5.4 人类活动与生物的进化106
第六章 第四纪生态学的区域研究实例108
第一节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109
1.1 研究区的选择109
1.2 研究区的地理概况110
1.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113
第二节 研究区的现代景观格局117
2.1 植物群落及其空间分布117
2.2 植物物种及其空间分布126
2.3 景观结构与成因分析133
第三节 表土花粉及其指示性136
3.1 不同群落类型下不同花粉的分布状况136
3.2 表土花粉在不同植被带的分布状况144
3.3 表土花粉与植被之间的判别关系147
3.4 表土花粉与气候之间的转换函数149
第四节 区域气候和植被演化过程150
4.1 剖面特征及区域气候演化过程分析150
4.2 孢粉资料所反映的区域植被演化规律160
第五节 物种迁移与残遗植物群落169
5.1 主要乔木树种的迁移过程169
5.2 残遗植物群落及其形成原因172
5.3 景观演化与残遗植物群落175
第六节 景观演化的时空过程177
6.1 区域景观演化历史177
6.2 景观界线的推移178
第七节 景观演化的驱动因素与特点180
7.1 景观演化的驱动因素180
7.2 景观演化的特点186
第七章 第四纪生态学与未来全球变化188
第一节 未来全球变化生物响应的预测188
1.1 米兰科维奇循环与未来全球变化188
1.2 中全新世温暖期与未来全球变暖的类比189
1.3 未来全球变化生物响应的模拟190
第二节 未来全球变化的对策194
2.1 自然保护194
2.2 生态系统管理195
参考文献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