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
  • 木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49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文学研究-中国;建安文学-古典诗歌-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五言诗的本质特征及其成立1

第二节 十九首研究史的梳理和评析5

第三节 十九首的作者阶层12

第二章 秦嘉五言诗为伪作——两汉文人五言诗的渐进17

第一节 西汉初期:骚体时代的帝王诗篇17

第二节 东汉秦嘉之前的文人五言诗22

第三节 秦嘉五言诗真伪辨析24

第四节 秦嘉之后的东汉五言诗33

第三章 《陌上桑》非汉乐府民歌——两汉乐府诗历程40

第一节 民间乐府与贵族乐府分类的质疑40

第二节 两汉乐府诗47

第三节 《陌上桑》的写作时间和作者辨析53

第四章 曹操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开创地位69

第一节 曹操的生平及其思想历程70

第二节 汉音与魏响:曹操的诗史定位73

第三节 清商乐的兴起:五言诗成立的音乐条件75

第四节 曹操诗歌的转型轨迹81

第五节 曹操诗歌的影响85

第五章 王粲的五言诗写作88

第一节 略说七子的诗史地位88

第二节 王粲的诗作95

第六章 曹丕、刘桢五言诗的写作时间104

第一节 曹丕104

第二节 曹丕五言诗的开始写作时间106

第三节 刘桢五言诗的开始写作时间108

第七章 曹操的山水诗及其诗歌史意义112

第一节 山水诗之取代言志诗的历程113

第二节 山水诗的本体意义116

第三节 五言诗山水题材的本体意义119

第八章 游宴诗的兴起121

第一节 游宴诗的兴起121

第二节 曹操的《短歌行》129

第九章 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及《怨歌行》的作者135

第一节 五言诗女性题材兴起的原因135

第二节 曹丕、徐干首开五言诗女性化写作之先河140

第三节 刘勋妻子被出事件的写作及传为班婕妤作品的《怨歌行》142

第十章 从语汇语句角度考量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的关系150

第一节 曹丕诗与十九首之间的相似语句150

第二节 曹植诗与十九首中的相似语句151

第三节 苏李诗与曹植诗歌相似语句的补充155

第十一章 论曹植为十九首的主要作者158

第一节 曹植作品的遗失158

第二节 曹植与十九首的关系162

第三节 关于《今日良宴会》的作者167

第十二章 论植、甄隐情及与十九首的关系174

第一节 甄后之死176

第二节 曹植之罪180

第三节 曹叡之怒187

第四节 曹植之死及曹集撰录190

第十三章 早期思甄之作及《涉江采芙蓉》200

第一节 植、甄之恋及其发生时间200

第二节 《涉江采芙蓉》与曹植早期思甄之作203

第十四章 《西北有高楼》与《青青河畔草》的写作背景212

第一节 十九首中的女性题材之作产生于曹丕、徐干之后212

第二节 《西北有高楼》的写作背景216

第三节 《青青河畔草》的写作背景225

第十五章 论《洛神赋》及《行行重行行》228

第一节 曹植黄初二年前后的行踪228

第二节 《洛神赋》为曹植的辩诬之作232

第三节 《行行重行行》与《塘上行》应为植、甄互赠的诗篇240

第十六章 论《青青陵上柏》——兼谈十九首研究的方法论反思248

第一节 《青青陵上柏》的写作背景248

第二节 十九首研究方法论反思263

第十七章 论风骨的内涵及建安风骨的渐次形成270

第一节 概说270

第二节 风骨与建安风骨的内涵271

第三节 建安风骨的渐次形成275

跋一 木斋让中国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张法)281

跋二 惊人之论精湛考索(龚斌)287

跋三 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方法论解读(宁稼雨)293

后记301

参考文献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