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教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教育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376472.jpg)
- 吕文升,方天培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12496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教育的概念1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3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0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11
第一章 教师与学生13
第一节 教育过程中的教师13
教师的作用13
教师的劳动特点15
教师的职业道德18
教师的知能结构19
第二节 教育过程中的学生22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22
少年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24
青年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30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38
师生关系的类型39
师生关系的新发展41
师生关系的调节43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48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本质关系48
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49
人的身心发展制约着教育49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59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本质关系61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61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71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74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74
第三章 教育目的77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77
教育目的的概念77
教育目的的意义78
教育目的的演变80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83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86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89
建国以来有关教育目的的主要规定89
我国的教育目的92
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94
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96
第三节 关于教育目的的几个问题97
马列教育指示与中国实际97
全面发展和差异发展100
人才观问题103
第四章 教育制度106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106
教育制度和学制106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110
我国的现行学制113
第二节 国内外教育制度改革的新趋势120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新趋势120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制度改革的新趋势124
第五章 课程132
第一节 课程概述132
课程的概念132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133
第二节 课程理论的发展140
20世纪课程理论的新发展141
面向21世纪,各国课程改革的新趋势146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149
建国后中小学课程改革简况149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试验153
学校课程教材改革的趋势166
第六章 教学工作(上)169
第一节 教学任务与基本原理169
教学的概念169
教学的基本任务170
教学的基本原理172
第二节 教法与学法指导187
基本教法187
主要学法193
学法指导的价值与途径203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备课207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207
课的类型与结构209
教案的价值与设计212
第七章 教学工作(下)215
第一节 工具学科的教学215
从基础的基础看知识教学215
强化基础训练218
教学模式举要222
第二节 自然学科的教学228
概念与规律教学228
实验教学的展开231
教学模式举要234
第三节 人文学科的教学238
人文学科内容的主要特征238
人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240
教学模式举要245
第四节 艺能学科的教学249
艺能学科的教学论价值249
艺能学科的教学法则252
教学模式举要256
第八章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上)259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概述259
思想品德教育的概念259
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261
第二节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268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269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270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原则278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278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279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286
第九章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下)296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296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296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296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技能302
组建教育班集体的技能303
教育个体的技能305
与科任教师、家长等各种教育力量沟通的技能307
第十章 课外活动与社区教育309
第一节 课外活动309
课外活动概述310
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315
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318
第二节 社区教育321
什么是社区教育321
社区教育的意义322
社区教育的模式324
第十一章 教育评价327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概述327
教育评价的概念327
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简介328
教育评价的意义330
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331
教育评价的种类334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336
第二节 学生学习质量与品德的评价337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337
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350
学生特殊能力的评价353
第十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55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355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355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356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59
文献法359
观察法360
调查法361
实验法363
第三节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368
数据处理的方法368
统计分析方法370
附录:古今中外主要教育家385
后记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