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通史 2 秦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通史 2 秦汉](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2393496.jpg)
- 赵德馨主编;范传贤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3176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226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1251页
- 主题词:经济史(地点: 中国) 经济史(地点: 中国 年代: 秦汉时代) 经济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通史 2 秦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秦汉社会经济制度1
第一节 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及政体1
一 中国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1
二 秦朝的政体和版图3
三 汉朝的政体和版图11
四 秦汉时期的国体18
第二节 秦汉社会的经济结构30
一 奴隶主经济30
二 秦汉繁盛的自耕农经济46
三 其他经济形式51
第三节 秦汉社会的阶级结构53
一 奴隶主阶级53
二 自由民阶级67
三 奴隶阶级75
第二章 秦汉经济发展的大略大势和成就85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85
一 发展的阶段性是事物本身矛盾的规定85
二 奴隶制经济上升时期87
三 奴隶制经济鼎盛时期89
四 奴隶经济衰亡时期106
第二节 划时代的成就124
一 先进的经济关系124
二 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文明127
三 对世界的辉煌建树和历史功绩152
第三章 农业159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具159
一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160
二 农具革新168
三 农具装备176
第二节 耕作劳动组合形式186
一 集体协作186
二 个体劳动191
三 其他协作194
第三节 直接劳动者性质195
一 奴隶劳动196
二 自由人劳动及其他214
第四节 单一专业化的种植园经济与多种经营的庄园经济224
一 奴隶经济的两种类型224
二 千亩种植园商品生产227
三 多种经营的庄园经济234
第五节 铁农具使用的时代信息252
一 铁农具的奴隶制使用252
二 大农业与小农业256
第六节 农业生产的理论指南、科学技术、方法、产量和水平267
一 开创性的农学理论267
二 技术方法的进步277
三 农产量和生产水平286
第七节 农村社会经济生活296
一 自由民社会共同体组织296
二 自耕农社会经济生活与生产资料的关系312
三 公社遗存322
第四章 土地制度324
第一节 国家土地所有制324
一 土地与人类社会324
二 政府和皇室管辖的公田330
三 国有土地的管理342
第二节 私人土地所有制348
一 私人小土地所有制348
二 私人大土地所有制359
第五章 汉代屯田377
第一节 屯田运动377
一 屯田的缘起377
二 西汉屯田380
三 东汉屯田394
第二节 屯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意义404
一 生产关系性质404
二 社会意义420
第三节 徙民实边非屯田423
一 徙民实边是古代人口规律的展现423
二 徙民实边是建设和充实新的居民点,扩大政区建设426
第六章 水利灌慨430
第一节 秦代水利灌溉工程431
一 拓新水利建设431
二 浚修利用废旧水利设施433
第二节 西汉水利灌溉和治黄工程434
一 兴建陂渠灌溉工程434
二 首创地下水流井渠灌溉工程439
三 汉武帝亲临瓠子口治理黄河440
四 全国广泛修渠引水灌溉工程442
五 水利工程科学技术理论的问世450
第三节 东汉水利灌溉事业452
一 灌溉工具创新452
二 王景成功治理黄河455
三 陂湖蓄水灌溉工程458
第七章 畜牧业467
第一节 畜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467
一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特征468
二 奖励养育马、牛政策469
三 官营养马苑与官奴472
四 私营大牧场与私人牧奴477
五 民间农户的副业与自耕农小牧主482
六 秦汉农牧区划486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及技术489
一 商品生产的规模和性质489
二 技术经验493
第八章 手工业500
第一节 形态、性质和发展500
一 发展概况500
二 基本形态503
第二节 冶铁业510
一 铁冶规模510
二 冶铁劳动力与卒徒524
三 冶炼技术的进步526
第三节 冶铜业534
一 冶铜业的经营及管理534
二 铜矿的开采和冶炼539
三 铜器的多用途和铸铜工业542
第四节 纺织业547
一 官私纺织业547
二 纺织工艺550
三 纺织工具553
四 印染工艺554
第五节 造纸业556
一 造纸技术的发明556
二 蔡伦革新造纸工艺的伟大功绩558
第六节 建筑、陶瓷和漆器工艺560
一 建筑工艺560
二 巨型建筑工程564
三 陶瓷工艺582
四 漆器工艺587
第七节 煮盐、酿酒592
一 煮盐业592
二 酿酒业597
第九章 交通和漕运601
第一节 交通命脉工程建设601
一 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新路线的开辟601
二 其他陆路交通线606
三 水道615
第二节 丝绸之路623
一 陆上丝绸之路623
二 海外交通627
第三节 工具和管理634
一 水陆工具634
二 通讯邮传644
三 逆旅654
第四节 漕运和仓库655
一 主要漕运水道655
二 仓库662
三 内河航运和海运671
第十章 境内商业与市场680
第一节 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商业高潮680
一 秦朝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680
二 汉初放任政策的形成与商业的恢复685
三 私营商业发展水平达到高峰689
四 商业政策的调整692
五 汉武帝后期商业的恢复与变化701
六 西汉末年商业遭受的破坏与东汉商业的恢复706
第二节 商业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转折709
一 主要的标志709
二 绝对的水平713
第三节 商业的盛衰与商品生产715
一 商业长期发展趋势的变化715
二 商业发展水平由高转低的根本原因718
三 西汉的生产结构与商品生产720
四 东汉的生产结构与商品生产729
第十一章 境外贸易的开拓与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步734
第一节 边境贸易734
一 北方及东北方向与匈奴、鲜卑和乌桓的贸易735
二 与西域诸民族的贸易739
三 与西南夷的贸易741
四 与南越、台湾的贸易743
五 边境贸易形式与边关管理744
第二节 对外贸易749
一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轫期749
二 东北:与朝鲜、韩国的贸易750
三 东北:与日本的贸易751
四 南方及西南方:与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754
五 西方:与中亚、西亚诸国,印度及罗马的贸易759
第三节 境外贸易的商品构成与作用765
一 境外贸易的商品构成765
二 境外贸易的作用771
第十二章 城市、乡市与军市777
第一节 城市777
一 城市的兴起777
二 政府对城中之市的管理780
三 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各地商业发展的不平衡784
四 典型城市的状况789
五 城市发展的动力与类型802
六 城市的特点805
七 城市的作用810
第二节 农村集市与军市811
一 乡市811
二 军市815
三 市场的层次816
第十三章 货币、物价819
第一节 秦始皇统一币制819
一 关于统一货币制度法令颁布的时间821
二 统一的内容823
三 秦币制统一的实际情况与统一币制的历史意义833
第二节 西汉前期的币制改革835
一 汉初62年间的六次币制改革835
二 汉武帝对钱币制度的改革与五铢钱制度的确立842
第三节 王莽的货币改制857
一 第一次改革币制857
二 第二次币制改革858
三 第三次币制改革859
四 第四次币制改革863
第四节 东汉时期布币的复兴868
一 第一次货币问题的争论与五铢钱制度的恢复869
二 第二次货币问题的争议与布币的复兴870
三 第三次货币争论与董卓铸小钱873
第五节 黄金币形制、职能的发展与使用的兴衰877
一 形制与性质877
二 职能的发展882
三 东汉黄金使用锐减886
第六节 短命的白金币与皮币891
一 币材、币形、币值与发行原因891
二 虚币与盗铸892
三 白金币的性质与白银使用的增加893
第七节 布币的衰与兴895
一 布币在秦国货币法中的地位895
二 《金布律》中布币的特点896
三 西汉时期布币地位的衰落899
四 东汉布币使用增多901
第八节 几种货币的关系905
一 本位币问题905
二 铜钱是事实上的主要货币909
三 金币、布币、钱币职能的差异与互补912
四 三种货币的比价915
五 货币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918
第九节 钱币的购买力与物价921
一 秦钱太重与低物价921
二 汉代三次物价大波动的成因及其对策923
三 气候变动与物价短期波动930
四 影响物价波动诸因素的分析932
五 两汉粮价水平的比较934
六 粮食以外的几种主要消费品的价格939
七 几种主要生产要素的价格942
八 管理与调控物价的措施951
第十四章 田租、赋税、徭役和财政支出957
第一节 田租957
一 田租的性质及征收957
二 田制和土地管理990
三 地租999
第二节 赋税1038
一 种类及征收归属1038
二 属于王朝财政管辖的税种1041
三 属于皇室财政管辖的税种1069
第三节 徭役1077
一 军役1080
二 劳役1085
三 更赋1091
第四节 财政支出1095
一 秦和两汉财政支出的总体概况1095
二 维持庞大国家机器运行的支出1097
第十五章 秦汉王朝辖下各族地理分布和社会经济1117
第一节 汉族1118
一 汉民族的形成1118
二 不平衡规律的凸现1122
三 社会经济构成和区划概况1123
第二节 匈奴1126
一 匈奴的兴衰1126
二 匈奴的社会经济生活1132
第三节 百越(南粤)与南蛮1146
一 百越1146
二 南蛮1154
第四节 西南夷1159
一 地理分布和族属1159
二 社会历史和经济生活1161
第五节 西域1170
一 西域的地理范围,加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1170
二 西域居民的族属1176
三 西域的社会经济生活1179
第六节 氐与羌1188
一 氐人的历史、地理分布1188
二 氐人的社会经济生活1189
三 羌人的历史、族属和地理分布1190
四 羌人的社会经济生活1192
第七节 东夷1196
一 乌桓1196
二 鲜卑1201
三 挹类、夫余、?貊和高句骊1205
主要参考文献1208
后记1223
主编后记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