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验工作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化验工作实用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2396139.jpg)
- 张铁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096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90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928页
- 主题词:化学实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化验工作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量和单位1
第一节 使用量和单位必须规范化1
一、存在的问题1
(一)关于量的名称、符号、定义2
(二)关于单位名称、符号2
(三)关于词头3
(四)其它方面3
(一)关于标准及其附录4
二、解决的途径4
(二)各种标准间的规定不一致时的处理原则5
(三)对于标准中的明显错误7
第二节 关于量和单位的基本术语8
一、物理量8
(一)量的定义8
(二)量制9
(三)量纲10
二、单位11
(一)定义11
(四)量方程11
(二)法定单位12
(三)单位制13
第三节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3
一、法定计量单位13
二、国际单位制15
(一)国际单位制的形成与特点15
(二)国际单位制的构成原则16
三、SI基本单位17
四、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20
五、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24
六、组合形式的单位26
七、SI词头与倍数单位28
第四节 量和单位国家标准29
一、量和单位国家标准30
二、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则31
(一)单位名称的使用规则31
(二)单位符号的使用规则33
(三)SI词头的使用规则35
三、量及其符号的使用规则37
第五节 非法定计量单位的应用39
四、量值的表示39
第六节 化验工作中常用的量和单位40
一、量方程式和数值方程式41
(一)量方程式41
(二)数值方程式42
(三)问题讨论43
二、质量和重量45
(一)质量及其单位45
(二)重量及其单位46
(三)问题讨论46
(一)含量47
三、含量和百分数47
(二)百分数49
四、量纲一的量和单位一50
(一)量纲的一的量50
(二)单位一51
五、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52
(一)相对原子质量Ar52
(二)相对分子质量Mr53
(一)物质的量54
六、物质的量及其单位54
(四)原子量的分子量54
(三)Ar和Mr的单位54
(二)摩尔56
七、摩尔质量58
八、B的浓度59
九、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60
(一)关于水的硬度——钙镁总量61
(二)水的碱度62
(三)水的酸度64
(四)交换容量65
一、混合物和溶液66
第七节 系统组成标度66
二、常用组成标度68
(一)B的质量分数68
(二)B的体积分数68
(三)B的摩尔分数69
(四)B的浓度70
(五)B的质量浓度70
(六)B的分子浓度70
(九)质量比71
(八)溶质B的摩尔比71
(七)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71
(十)体积比72
第八节 分析工作中应废除的量和单位72
第九节 单位换算81
第十节 化学中的符号92
一、元素符号92
二、化学式93
三、化学反应符号94
四、聚集状态符号95
第二章 数值和数据处理97
第一节 数值97
一、数值及其表示97
(一)数值的表示97
(二)数字的写法98
二、准确值和近似值99
(一)准确值99
(二)近似值102
(一)有效数字103
(二)有效位数103
三、有效数字和有效位数103
四、数值修约规则105
(一)有关数值修约的几个问题106
(二)修约规则107
五、有效数字运算规则107
六、正确理解和运用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12
(一)如实记录测量数据112
(二)正确估算试剂、样品用量113
(三)准确报告分析结果113
(四)合理要求操作程序114
一、测量误差116
第二节 准确度和精密度116
二、准确度与误差117
三、精密度与偏差118
(一)偏差118
(二)平均偏差119
(三)标准差119
第三节 数据处理122
一、可疑值的取舍122
(一)4?检验法122
(二)格拉布斯检验法123
(三)狄克逊检验法124
二、分析结果的报告126
(一)例行分析126
(二)用允许差表示精密度126
(三)用极差表示精密度127
(四)用置信区间表示精密度128
第四节 回归分析与标准曲线131
一、标准曲线131
二、一元线性回归132
三、相关系数133
四、应用实例135
五、注意事项137
第五节 关于数字与数字符号137
一、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的用法137
二、常用数学符号139
第三章 仪器、器材141
第一节 仪器玻璃141
第二节 玻璃仪器143
一、常用玻璃仪器143
(一)烧器类143
(二)量器类146
(三)加液器和过滤器147
(四)容器类149
(五)其它玻璃仪器150
(六)玻璃阀152
(七)玻璃搅拌器155
(八)玻璃管、玻璃棒156
二、常用标准磨口仪器157
(一)烧瓶157
(二)冷凝管159
(三)分馏柱160
(四)蒸馏装置配件162
(五)其它标准口配件164
三、通用精细玻璃仪器167
(一)蒸馏水器167
(二)回流、蒸馏、精馏装置168
(三)旋转蒸发器172
(四)提取器173
(五)定温真空干燥器174
(六)凯氏氮素蒸馏器175
一、常用温度计的类型176
(七)浓缩器176
第三节 温度计176
一、标准温度计178
三、实用温度计178
第四节 非玻璃仪器182
一、化学瓷器182
二、其它材质仪器184
(二)用洗液洗186
(一)洗涤仪器的一般步骤186
一、仪器的洗涤186
第五节 仪器的洗涤、干燥、使用与管理186
(三)砂芯滤器的洗涤188
(四)特殊要求的洗涤方法188
二、仪器的干燥189
三、仪器的使用与管理190
第六节 常用器具、器材191
一、常用器具191
(一)滤纸195
(二)滤膜195
二、过滤材料195
(三)砂芯滤器196
三、其它器材196
第七节 常用小设备198
第四章 化学试剂203
第一节 化学试剂的分类203
一、按化学组成和用途分类203
二、按试剂纯度分类204
三、化学危险品的分类205
第二节 标准物质207
一、标准物质208
二、标准物质的等级和分类208
第三节 通用化学试剂210
一、试剂的标准号210
二、试剂的门类、等级和标志211
三、试剂的包装单位213
四、化学试剂的选用214
五、化学试剂的使用214
六、化学试剂的管理215
三、pH工作基准试剂217
二、容量工作基准试剂217
一、常用酸碱217
第四节 常用化学试剂217
四、制备标准滴定溶液用试剂218
五、制备标准溶液用试剂218
六、制备试剂溶液、制剂等用试剂218
七、常用指示剂218
第五节 常见化合物的溶解性能254
一、常见金属盐的溶解性254
二、无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255
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259
四、无机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260
第六节 常见化学危险品的危险性262
一、第Ⅲ栏“危险性及等级”272
二、第Ⅳ栏“最高容许浓度”273
三、第Ⅴ栏“高浓度下短期接触的相对危害”273
四、第Ⅵ栏“灭火剂”274
五、第Ⅶ栏“爆炸范围”274
第五章 溶剂275
第一节 水275
一、水的性质275
二、分析实验室用水276
(一)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级别278
(二)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检验279
第二节 无机溶剂282
第三节 有机溶剂288
一、常用有机溶剂288
二、混合溶剂302
三、溶剂的干燥和提纯303
第六章 溶液311
第一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311
(一)溶液的稀释312
一、溶液的常用组成标度312
二、溶液组成标度间的换算312
(二)质量类组成标度间的换算318
(三)体积类组成标度间的换算319
(四)质量类与体积类组成标度间的换算321
(五)常用组成标度间的换算公式322
三、密度、相对密度和波美浓度322
第二节 溶液的制备324
一、常用试剂溶液324
(一)酸溶液的制备324
(二)碱溶液的制备325
(三)盐溶液的制备326
二、标准溶液331
(一)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331
(二)标准溶液的制备333
三、缓冲溶液353
(一)标准缓冲溶液的制备353
(一)酸碱指示液的制备357
(三)金属指示液的制备357
(二)氧化还原指示液的制备357
四、指示剂溶液357
(二)一般缓冲溶液的制备357
(四)吸附指示液的制备366
五、特殊试剂溶液367
六、特殊溶剂370
第三节 试纸及其制备371
一、pH试纸371
二、指示剂试纸和试剂试纸372
第七章 样品374
第一节 基本术语374
第二节 采样377
(一)采样目的378
一、采样的目的、原则378
(二)采样原则379
二、采样步骤379
三、采样方案379
(一)影响采样方案的因素380
(二)采样方案的基本内容380
四、采样技术380
(一)选择采样技术的原则380
(一)样品数381
(二)样品量381
(二)对采样器械的基本要求381
五、样品数和样品量381
六、样品容器和样品保存382
(一)样品容器382
(二)样品标签382
(三)样品的保存及撤销383
七、采样举例383
(一)均匀物料的采样383
(二)非均匀物料的采样388
(三)生物样品的采集392
第三节 样品的制备393
一、样品制备的原则393
二、样品制备的步骤及技术393
三、土壤样品的制备396
四、植物样品的制备396
五、生物样品的制备397
(一)细胞的破碎397
(二)蛋白质的除去398
第四节 试液的制备399
一、无机试样的分解399
(一)分解试样的一般要求399
(二)溶解法400
(三)熔融法404
二、有机样品的处理408
(一)检测无机组分——分解法408
(二)检测有机组分——提取法411
(三)检测可挥发有机组分——蒸馏法412
(一)微波技术413
三、一些实用技术在化验工作中的应用413
(二)红外技术415
(三)超声波技术415
第五节 试液的浓缩与试样的干燥416
一、试液的浓缩416
二、试样的干燥417
(一)固体样品的干燥417
(二)液体样品的干燥418
(三)气态物质的干燥418
三、常用干燥剂的干燥效率419
一、天平的分类和规格等级420
(一)天平的分类420
第八章 操作420
第一节 天平与称量420
(二)天平的等级421
二、常用分析天平421
三、双盘天平421
(一)双盘天平的称量原理421
(二)双盘天平的使用424
四、单盘天平424
(二)单盘天平的特点425
(一)单盘天平的称量原理425
(三)单盘天平的使用426
五、电子天平428
(一)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428
(二)电子天平的特点429
(三)电子天平的使用429
六、称量方法430
(一)固定称量法430
(二)减量称量法431
(三)液体样品的称量432
七、称量误差433
第二节 滴定分析法基本操作436
一、玻璃量器436
(一)量器的规格与等级436
(二)量器的容量允差436
二、玻璃量器的校正439
(一)常用校正方法439
(三)吸量管的校正441
(四)容量瓶的校正441
(二)滴定管的校正441
三、滴定管443
(一)滴定管的准备443
(二)滴定446
(三)读数448
四、吸管449
(一)洗涤449
(二)吸取溶液449
(三)调节液面450
(一)准备451
(四)放出溶液451
五、容量瓶451
(二)配制溶液452
第三节 称量分析法基本操作453
一、样品的溶解453
二、待测组分的沉淀454
(一)确定沉淀条件454
(二)沉淀操作方法455
三、过滤和洗涤455
(一)用滤纸过滤455
(二)用烧结过滤器过滤459
四、烘干与灼烧461
(一)烘干461
(二)灼烧461
五、干燥器的使用463
第四节 分离与纯化464
一、挥发分离法465
二、沉淀分离法467
(一)分离法对沉淀的要求467
(二)沉淀剂的选择468
(三)沉淀分离操作470
三、重结晶474
(一)重结晶原理474
(二)重结晶操作474
四、蒸馏482
(一)蒸馏过程及仪器装置482
(二)常压蒸馏482
(三)减压蒸馏486
(四)分馏简介492
(一)萃取原理和萃取剂493
五、萃取493
(五)亚沸蒸馏法493
(二)间歇萃取法495
(三)连续萃取法497
六、色谱法498
(一)色谱法及分类498
(二)吸附(柱)色谱499
(三)分配(柱)色谱503
(四)离子交换(柱)色谱505
(五)薄层色谱法509
七、升华517
(一)升华原理519
(二)升华操作519
第五节 加热和制冷521
一、温度的测量521
(一)测温方法521
(二)温度计的校正521
(三)温度计校正常用纯物质522
(四)温度计校正实例523
(五)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524
(一)常用加热源525
二、加热525
(二)加热用仪器526
(三)浴热方法527
三、制冷528
第九章 滴定分析530
第一节 滴定分析的原理530
一、基本术语530
(一)滴定突跃和指示剂选择的关系532
(二)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532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532
三、滴定反应和滴定方式535
(一)对滴定反应的要求535
(二)滴定方式536
第二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538
一、等物质的量规则538
二、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用途540
(一)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540
(二)有关化合物组成的计算541
(一)滴定分析中常用的量和单位542
三、等物质的量规则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542
(三)有关滴定分析的计算542
(二)基本单元的选择543
(三)滴定分析中基本单元的选择545
四、滴定方式与结果计算545
(一)标准滴定溶液浓度cB的计算547
(二)分析结果的计算548
五、等量规则与当量定律552
(一)突跃范围和位置553
二、酸碱滴定中的pH突跃553
一、酸碱滴定法成功的关键553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553
(二)溶液组成及pH的计算558
三、酸碱指示剂558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558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域和变色点559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560
(一)酸碱滴定的应用范围561
(二)酸碱滴定法的应用561
(三)酸碱滴定法测定实例565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569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及应用569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569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570
二、完成氧化还原滴定的重要问题571
(一)选准方法、确定条件、合理操作571
(二)待测组分的预处理571
三、高锰酸钾法577
(一)KMnO4的特性578
(二)高锰酸钾法操作要点578
(一)碘量法的分类和特点581
四、碘量法581
(三)元素或离子的高锰酸钾法测定581
(二)碘量法的实验条件589
(三)碘量法的操作要点591
(四)元素或离子的碘量法测定591
五、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603
(一)重铬酸钾法603
(二)硫酸铈法604
(三)溴酸钾法609
(四)硫酸亚铁法613
(五)亚砷酸钠法616
第五节 络合滴定法621
一、EDTA的特性621
(一)EDTA的一般性质621
(二)EDTA-金属络合物的分析特性622
二、EDTA滴定法的成败关键625
(一)终点的确定——指示剂的选择625
(二)酸度的控制627
(三)掩蔽剂的选用627
(一)无机阳离子的滴定633
三、EDTA滴定法的应用633
(二)阴离子的测定640
(三)混合物的测定642
四、其它螯合剂的应用651
(一)DCTA的应用651
(二)TTHA的应用654
(三)几种螯合剂的联合应用654
第六节 沉淀滴定法657
一、沉淀滴定法的特点658
(一)沉淀滴定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658
(二)银盐滴定中确定终点的方法658
二、沉淀滴定法的应用664
第七节 电化学滴定分析简介666
一、电位滴定法666
(一)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装置666
(二)滴定操作及终点确定667
二、电量滴定法670
三、电导滴定法671
第十章 称量分析673
第一节 挥发称量法673
一、直接挥发法674
二、加入试剂法677
第二节 滴定称量法679
一、滴定称量法的原理及应用680
二、滴定称量法的仪器装置及操作680
(一)仪器装置680
(一)操作要点681
第三节 沉淀称量法684
一、沉淀称量分析的原理684
(一)对沉淀式、称量式的要求684
(二)沉淀剂的选择685
(三)沉淀条件的选择687
二、沉淀称量分析的计算692
三、沉淀称量法的应用692
第四节 电解分析法简介704
一、基本原理和装置704
二、电解分析法的分类和应用705
第十一章 分光光度分析707
第一节 分光光度分析基本原理707
一、溶液颜色与光吸收707
(一)吸收曲线709
二、吸收曲线与光吸收定律709
(二)光吸收定律710
(三)吸收系数711
三、光吸收定律的应用712
第二节 分光光度分析仪器713
一、分光光度计结构原理713
二、常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15
三、光度计的使用和维护717
第三节 分光光度测定方法720
一、常用测定方法720
(二)工作曲线法721
(一)目视比色法721
(三)对比法722
(四)吸收曲线法723
二、测定条件的选择723
(一)光度计条件723
(二)显色条件724
(三)参比溶液726
第四节 分光光度测定法的应用727
第一节 密度的测定758
一、密度测定的原理758
第十二章 物理特性的测定758
二、测定方法及仪器760
(一)液体密度的测定761
(二)固体密度的测定769
(三)堆积密度的测定770
三、问题讨论771
第二节 沸点和沸程的测定772
一、沸点和沸程772
二、沸点的测定773
(一)标准方法773
(二)毛细管法776
三、沸程的测定777
四、关于沸点的校正问题779
第三节 熔点和结晶点的测定780
一、熔点和结晶点780
二、熔点的测定782
(一)毛细管法782
(二)显微熔点测定法783
(三)测定结果表示783
(四)注意事项784
三、结晶点的测定785
第四节 闪点和燃点的测定786
一、闭口杯法测定闪点786
(一)仪器装置786
(二)操作步骤787
(三)结果报告788
(四)注意事项789
二、开口杯法测定闪点和燃点790
(一)仪器装置790
(二)操作步骤790
(三)结果报告791
(四)注意事项793
第五节 折射率的测定793
一、方法原理793
(一)光折射定律794
(二)阿贝折射仪测定原理794
(三)说明796
二、操作步骤797
三、注意事项797
(一)自然光与偏振光798
一、方法原理798
第六节 旋光本领的测定798
(二)旋光仪工作原理799
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801
(一)测定步骤801
(二)注意事项802
三、测定结果的表达802
四、说明804
第七节 pH值的测定806
一、测定原理806
二、仪器装置807
(一)电极809
(二)常用酸度计810
三、测定步骤812
四、说明与注意812
(一)说明812
(二)注意事项813
第八节 电导率的测定814
一、基本原理814
二、仪器装置814
三、测定步骤815
四、说明816
第九节 色度和浊度的测定818
一、色度和浊度818
(一)色度818
(二)浊度819
二、色度的测定819
(一)测定原理819
(二)测定步骤819
(三)说明820
(一)测定操作步骤822
三、浊度的测定822
(二)说明823
第十三章 分析测试工作与安全知识825
第一节 对分析测试工作的要求825
一、培养高素质的分析化验人员825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826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827
一、用电安全827
(一)用电基本知识827
(三)静电防护828
(二)电击防护828
二、防火、灭火知识829
(一)防火829
(二)灭火830
(三)火灾分类及灭火器材830
三、防爆知识832
四、防毒知识835
(一)中毒与毒物分级835
(二)急性中毒的防护与急救836
五、急救常识840
(二)气瓶的安全使用842
六、气瓶的安全使用842
(一)气瓶内装气体的分类842
七、实验室常规安全问题844
(一)一般安全守则844
(二)实验室安全必备845
(三)废液处理与排放845
附录A 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847
附录B 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元素同位素丰度849
附录C 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850
附录D 常量和常数856
附录E 几类平衡常数858
附录F 标准电极电位867
附录G 气瓶漆色871
附录H 希腊字母表875
附录I 方孔标准筛规格876
附录J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常用缩写、中、英文名称对照表878
附录K 指数加法表886
索引888
参考文献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