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公安科技发展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公安科技发展简史
  • 王彦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9678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公安-工作-科学技术-技术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公安科技发展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公安科技发展的开端1

第一节 接收和改造旧中国的警用技术设备2

一、旧中国的专业警察2

二、旧中国的警用技术手段和设备3

三、接收与整编旧警用技术机构6

第二节 继承新中国成立前我党和军队的技术手段8

一、中央特科时期的无线电技术8

二、“苏区”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的通讯和情报技术9

三、“抗战”时期社会部的情报技术9

四、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军委公安部的侦察和情报技术10

第三节 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的刑事科学技术11

一、前苏联专家对公安技术人员的培训11

二、派遣技术干部出国学习13

附录一:利用技术侦破新中国第一间谍案——山口隆一案13

第二章 中国公安科技体系的创立21

第一节 侦察技术局的成立2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公安科技体系的构建22

一、建立相应的科技管理机构23

二、建立研究所和专业生产基地24

三、创办公安科技人才培养基地24

第三节 初创期的中国公安科技体系的内容和特点27

一、初创期的刑事科学技术体系27

二、初创期的消防技术体系29

三、初创期的技术侦察技术体系29

四、初创期中国公安科技体系的特点29

第三章 中国公安科技的恢复重建3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公安科技事业的艰难维持36

一、恢复重建生产基地和研究所36

二、恢复部分公安科技人才培训基地37

附录二:“文化大革命”后期破获的两桩大案37

第二节 全国公安科技机构和队伍的恢复与重建40

一、恢复与重建刑事科学技术机构40

二、恢复和重建消防科技机构42

三、恢复和重建公安科技人才培训基地42

四、公安科技队伍建设及其制度化46

五、公安科技装备建设49

六、公安科技制度建设50

七、成立公安科技各专业协会和学会53

第三节 公安部科学技术局的成立55

一、公安科技管理体系的形成55

二、良好公安科技发展态势的形成60

第四章 中国公安科技体系的完善62

第一节 刑事科学技术体系的完善62

一、声纹鉴定62

二、人相检验63

三、刑事摄录像64

四、图像处理66

五、DNA检验68

六、心理测试70

第二节 安全防范技术体系的完善72

一、防盗报警技术72

二、电视监控技术72

三、出入控制技术73

四、电子巡更技术73

五、防爆技术73

六、安全检查技术74

第三节 道路交通管理技术体系的完善74

一、交通监测技术75

二、交通信息及诱导技术75

三、自动车辆控制技术75

四、其他科技应用技术75

第四节 消防技术体系的完善77

一、火灾预防技术77

二、灭火与救援技术78

三、消防器材和装备技术81

第五节 通信技术体系的完善81

一、有线通信技术82

二、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82

三、电视通信技术84

四、微波通信与卫星通信技术84

第六节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体系的完善85

一、密码技术85

二、访问控制与防火墙技术86

三、入侵检测与安全审计技术86

四、黑客与病毒防范技术86

五、操作系统安全技术87

六、数据库系统安全技术87

七、数据安全技术与Web安全技术87

八、全国公安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88

第七节 特种警用装备技术体系的完善89

一、警用武器技术90

二、防护装备技术91

三、特殊工具技术92

第八节 犯罪信息管理技术的完善93

一、犯罪信息的来源93

二、犯罪信息的管理94

三、建立全国犯罪信息中心94

第九节 技术侦察技术体系(存目)95

第十节 完善后的公安科技取得的实战成果95

一、“3·8”辽沈系列杀人抢劫大案的侦破95

二、系列袭警案的侦破99

三、长春持枪杀人案的侦破103

四、大连重大敲诈、恐吓、匿名信案的侦破104

五、昆明市杀人碎尸案的侦破106

六、追逃案件的侦破108

七、馆藏文物盗窃案的侦破111

八、珍贵邮票被盗案的侦破112

九、辽宁王强特大系列杀人、强奸、抢劫案的侦破113

第五章 中国公安科技的发展128

第一节 召开全国公安科技工作会议128

一、第一次全国公安科技工作会议128

二、全国公安科技十年成就展览129

第二节 公安部制定并发布科技工作有关文件与规则130

一、刑事科学技术方面130

二、消防技术方面132

三、其他公安科技方面134

第三节 制定公安科技发展规划137

一、《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137

二、《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138

三、公安科技“八·五”攻关计划139

第六章 实施“科技强警”战略141

第一节 “科教强警”战略的提出142

一、“科教强警”战略提出的背景142

二、“科教强警”战略的构想和主要内容143

三、“科教强警”战略的措施和步骤143

四、从“科教强警”到“科技强警”147

第二节 “科技强警”战略的贯彻与实施148

一、公安科技机构的建立与调整148

二、各警种制定的具体实施措施149

三、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实施“科技强警”战略部署151

第三节 公安科技研发与队伍建设170

一、相关公安科技政策的制定170

二、制定“科技强警”五年规划170

三、公安科技队伍建设171

四、积极开展公安科技标准化建设172

第四节 公安科技在实战中的作用173

第五节 公安科技建设的新成就175

一、“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176

二、公安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178

第六节 公安科技领域的新发展181

一、安防技术领域的现状与建设181

二、国内交通管理技术领域的现状与建设182

三、消防技术领域的现状与建设183

四、特种警用装备技术领域的现状与建设184

五、我国反恐怖领域的现状与建设185

六、法医技术领域的现状与建设186

七、防伪技术领域的现状与建设187

第七章 公安信息化建设与“金盾工程”189

第一节 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金盾工程”的启动189

第二节 “金盾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191

一、信息网络建设191

二、应用系统建设191

三、全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建设191

四、公安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192

五、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192

六、安全保障体系建设193

七、运行管理体系建设193

八、公共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建设193

第三节 “金盾工程”建设进程概览193

附录三:“金盾工程”大事编年194

第八章 中国公安科技的成果212

第一节 公安部直属研究所科研成果212

第二节 地方公安机关科研成果213

第三节 各公安技术领域的成果215

一、公安科学技术成果举要(1980年至1996年)215

二、“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社会安全关键技术”成果举要252

第四节 “十·五”期间的公安科技成果254

一、我国公安科技创新的现实能力分析254

二、公安科技基础建设的基本状况255

三、公安科技战线的建设新成就259

第九章 中国公安科技的国际合作交流268

第一节 公安科技外事268

一、公安科技外事工作概况269

二、公安科技外事成就270

三、建立中日合作交通培训中心271

四、国外警务科技考察272

五、公安科技的输出与国际合作272

六、举办国际技术交流展览会272

七、主办国际消防标准化组织会议273

八、选用国外警务科技器材273

九、中南警务科技领域的合作273

十、引进国外智力274

第二节 加入国际刑警组织275

一、我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前期准备275

二、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刑警组织277

第三节 参加有关国际警界科技学术活动278

一、举办中泰缉毒训练班和中德反伪造训练班278

二、举办国际法医学术讨论会279

三、组团出国考察缉毒工作279

四、举办联合国第十五次亚太地区禁毒执法机构会议280

五、举办国际标准化组织消防技术委员会第十次会议281

六、举办’93国际警学研讨会281

七、举办其他研讨班282

第十章 中国公安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84

第一节 中国公安科技发展战略任务284

一、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构建284

二、公安科技创新执行机构功能的重新定位285

三、公安科技保障措施的匹配286

四、建立公安科技发展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286

五、建立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机制287

第二节 实现共性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288

一、信息情报技术领域288

二、警务指挥技术领域289

三、侦查与监控技术领域290

四、物证技术领域290

五、现场处置技术领域291

六、法医学应用技术领域292

七、警用装备技术领域292

八、证件及防伪技术领域293

第三节 三项重大技术系统展望294

一、人体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系统研究294

二、计算机犯罪侦查和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研究295

三、控制及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技术体系研究296

后记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