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兰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1051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第二语言-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篇 理论篇7
第一章 动态系统理论的发展历程7
1.1 萌芽(1997—2001年)7
1.2 起步(2002—2005年)9
1.3 成长(2006年至今)12
1.3.1 国际12
1.3.2 国内21
第二章 动态系统理论的理念观点25
2.1 DST视域中的语言系统25
2.1.1 系统特性26
2.1.2 发展机制27
2.1.3 发展过程29
2.2 DST视域中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31
2.2.1 第二语言习得机制31
2.2.2 第二语言发展过程33
2.2.3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统一性36
2.3 小结38
第三章 动态系统理论的产生背景39
3.1 现代科学对经典科学的超越39
3.1.1 从还原论到整体论40
3.1.2 从因果性到目的论41
3.1.3 从孤立主体到参与者主体42
3.1.4 从简单性到复杂性42
3.1.5 从决定论到非决定论43
3.1.6 小结44
3.2 现代科学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呼应45
3.2.1 变易45
3.2.2 阴阳47
3.2.3 独化48
3.2.4 天人合一49
3.2.5 小结50
第四章 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53
4.1 方法论原则53
4.1.1 传统语言学的方法论原则53
4.1.2 DST的方法论原则55
4.2 研究方法58
4.2.1 研究方法类型58
4.2.2 微变化研究法59
4.2.3 电脑建模60
4.3 小结62
第五章 动态系统理论与个案研究63
5.1 什么是个案研究?64
5.2 传统语言学视角下的个案研究67
5.2.1 个案研究的优点67
5.2.2 个案研究的弱点69
5.3 DST对个案研究的发展73
5.3.1 个案研究的理论基础73
5.3.2 个案研究的数据处理工具76
5.4 小结80
下篇 实践篇83
第一章 研究背景83
1.1 选题缘起83
1.2 “了”的习得研究84
1.2.1 “了”的偏误84
1.2.2 “了”的习得过程86
1.2.3 “了”的习得和情状体87
1.3 变异研究90
1.3.1 系统变异91
1.3.2 自由变异98
1.3.3 DST视域下变异研究的新形式99
1.4 小结100
第二章 研究设计101
2.1 数据收集101
2.2 数据统计103
2.3 研究问题106
第三章 过去时目的形式变体“-了”112
3.1 数据描写112
3.2 数据探索114
3.2.1 句法分类114
3.2.2 阶段探索116
3.2.3 分类探索119
3.3 小结130
第四章 过去时目的形式变体“+了”133
4.1 数据描写133
4.2 数据探索136
4.2.1 句法分类136
4.2.2 阶段探索136
4.2.3 句中“+了”140
4.2.4 句尾“+了”145
4.3 讨论150
4.4 小结153
第五章 过去时偏误形式变体155
5.1 数据描写155
5.2 阶段探索159
5.3 分类探索161
5.3.1 少用“了”161
5.3.2 多用“了”167
5.3.3 错用“了”175
5.4 讨论179
5.4.1 偏误—目的形式比179
5.4.2 普遍性偏误182
5.5 小结185
第六章 非过去时变体187
6.1 数据描写187
6.2 目的形式变体“+了”189
6.2.1 阶段探索189
6.2.2 分类探索191
6.3 “了”的偏误形式196
6.3.1 少用“了”196
6.3.2 多用“了”201
6.3.3 小结202
6.4 小结203
第七章 句法语境变异205
7.1 过去时时态205
7.1.1 以目的形式变体“-了”为主206
7.1.2 以目的形式变体“+了”为主215
7.1.3 以少用“了”偏误(-)为主220
7.1.4 以错用“了”(*)为主225
7.2 非过去时时态228
7.2.1 动词+宾语228
7.2.2 动词谓语229
7.2.3 表时间持续229
7.3 讨论230
7.3.1 目的形式变异232
7.3.2 偏误形式变异233
7.4 小结235
第八章 词汇语境变异236
8.1 情状体与“了”的标记236
8.2 横向分析:过去时“了”的标记和情状体241
8.2.1 变体“-了”241
8.2.2 变体“+了”242
8.2.3 变体“-”244
8.2.4 变体“+”245
8.2.5 总体倾向246
8.3 横向分析:非过去时“了”的标记和情状体248
8.3.1 变体“+了”248
8.3.2 变体“+”249
8.3.3 变体“-”250
8.3.4 总体倾向251
8.4 横向分析总结252
8.5 纵向分析:变异过程253
8.5.1 形容词253
8.5.2 引述动词255
8.5.3 助动词256
8.5.4 心理动词259
8.5.5 没有261
8.5.6 有261
8.5.7 在262
8.5.8 是263
8.5.9 开始264
8.5.10 讨论264
8.6 小结268
第九章 结语270
9.1 结论270
9.1.1 “了”的变体270
9.1.2 “了”的义项272
9.1.3 句法和词汇语境变异273
9.1.4 系统变异和自由变异274
9.2 创新点275
9.3 不足与展望276
参考文献278
中文专著278
中文论文279
英文专著290
英文论文294
后记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