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京剧史 (下卷 第二分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北京市艺术研究所 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85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8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京剧史 (下卷 第二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京剧史(下卷目录)(第二分册)1996
第十编 京剧艺术在台港澳地区和国外(1949—1996
第九编 振兴京剧的新时期(1980—1996
第一节 1980年戏曲剧目工作座谈会2023
第五十章 本时期京剧发展的概况2023
第二节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京剧面临的新问题2030
第三节 关于京剧向何处去的争论2034
第四节 关于“样板戏”问题的论争2041
第五节 京剧表演团体在改革中前进2046
一 京剧表演团体在体制和管理上的弊端2046
二 京剧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2047
第六节 弘扬民族文化与京剧发展2054
的趋势2054
一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2054
二 振兴京剧的思路2056
第一节 传统剧目重新贴演2058
一 大量传统剧目重新涌向舞台2058
第五十一章 新时期的剧目建设2058
二 有争议的剧目恢复上演,禁戏修改后重现舞台2061
三 对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2065
四 传统剧目的性质、意义和作用2075
第二节 新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新突破2080
一 新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概貌2080
二 新时期剧目创作的特点2098
第五十二章 新时期京剧舞台艺术的新发展2129
第一节 导演作用的进一步突出和加强2129
一 导演职能的复苏与困扰2129
二 京剧现代化进程中的导演职能2131
三 导演在戏曲化进程中的新突破2133
四 把京剧置放在戏剧文化的整体中去发展2136
五 导演理论探讨与队伍建设2139
第二节 表演艺术的丰富和提高2143
一 京剧各行当表演艺术的发展2144
二 本时期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几个特点2158
第三节 京剧音乐的新发展2161
一 唱腔音乐的发展创新2161
二 打击乐的发展与创新2164
三 伴奏技艺的发展与创新2167
四 京剧传统伴奏乐器的革新2170
五 电声乐器的使用2173
六 京剧传统乐器的独立演奏和专项音乐会2174
七 京剧音乐创研队伍及演奏家队伍的形成与壮大2177
第四节 舞台美术的新面貌2179
一 理论研究2179
二 创作实践2184
三 不足2191
第五十三章 京剧理论研究的新进展2194
第一节 京剧理论研究的基础工程2194
一 新时期京剧史研究的特点2201
第二节 京剧史、论研究的概况2201
二 京剧史著作2205
三 京剧理论研究2208
一 作品集、文集、评论集2223
第三节 京剧艺术家的论著、评论和传记出版2223
二 传记、回忆录、见闻录2235
三 教材2244
第四节 开展京剧研究的主要阵地2246
第五十四章 振兴京剧的努力和措施2251
第一节 中国戏曲学院及各戏曲学校的发展2251
一 中国戏曲学院的重建2251
二 各地戏曲学校的恢复、建立和发展2256
第二节 各种评奖、汇演、调演、大奖赛对优秀剧目和人才的奖励2261
一 综合奖2261
二 单项奖2268
第三节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京剧活动2279
一 北京的业余京剧活动2280
二 天津的业余京剧活动2286
三 上海的业余京剧活动2289
四 其它一些地区的业余京剧活动2293
第四节 京剧音像、影视资料的拍摄和出版发行2299
一 京剧唱腔盒式录音磁带2300
二 京剧激光唱盘(CD盘)2303
三 京剧伴奏音带2303
四 京剧器乐音带2304
五 京剧录像带及电视片2304
六 京剧VCD激光影碟2305
七 京剧音配像2306
八 京剧电影2308
第五节 国家举办的一系列振兴京剧的大型活动2310
一 1988年文化部主办的京剧新剧目汇演2310
二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2317
三 全国青年京剧团、队新剧目汇演2328
四 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活动2332
五 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2337
第六节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和振兴京剧的大力支持,对推动京剧艺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2345
一 江泽民、李瑞环等对振兴京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讲话2345
二 国家为振兴京剧采取的一系列实际措施和京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形势2352
第五十五章 京剧在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2357
第一节 京剧在台湾的发展概况2357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京剧的民间班社2359
二 50年代以来京剧的军中剧队2361
三 70年代以来京剧民间剧团的重新兴起2364
四 50年代以来京剧的教育机构2365
五 台湾的京剧史论研究和出版的主要著述2368
六 海峡两岸京剧界的交流往来2373
第二节 香港、澳门地区的京剧活动2381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香港地区的京剧活动2381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港地区的京剧活动2383
三 澳门地区的京剧活动2393
第五十六章 京剧在国外2394
第一节 50年代以来京剧在国外演出一瞥2394
一 中国京剧艺术出国演出的概况2394
二 京剧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2399
三 京剧出访日本及其它亚洲国家2400
四 京剧出访苏联2406
五 京剧出访欧洲各国2407
六 京剧出访南北美洲2411
七 京剧出访非洲和大洋洲各国2415
一 中国京剧专家、艺术家出国讲学2416
讲坛2416
第二节 中国京剧登上国际戏剧艺术2416
二 旅居海外的侨胞为传播京剧出力2427
第三节 外国人学习演唱京剧2428
一 各国京剧爱好者来中国学习京剧艺术2429
二 外国人排演京剧2431
三 中外艺术家合作编演新京剧2436
第五十七章 京剧对世界戏剧文化的影响和贡献2439
第一节 中国京剧艺术在世界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2439
一 京剧在全世界受到热情欢迎2439
二 各国人民对京剧艺术的鉴赏2440
第二节 京剧对世界戏剧文化的影响和贡献2444
一 国外戏剧界对京剧艺术的认识2444
二 外国戏剧界对京剧艺术的借鉴2447
一 西方戏剧发展的要求2449
第三节 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文化发展中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2449
二 世界进步大趋势的必然2451
第十一编 人物(下)2457
第五十八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活跃在2457
舞台前后的京剧艺术家2457
第一节 生行演员2457
一 传记见于上、中卷的生行演员2457
二 老生演员2458
三 武生演员2484
四 小生演员2506
二 正旦演员2511
第二节 旦行演员2511
一 传记见于上、中卷的旦行演员2511
三 武旦演员2543
四 老旦演员2547
第三节 净行演员2550
一 传记已见于本书中卷的净行演员2550
二 本时期的净行演员2550
第四节 丑行演员2559
一 传记已见于本书中卷的丑行演员2559
二 文丑演员2559
三 武丑演员2572
二 编剧工作者2575
第五节 京剧编剧、导演工作者2575
一 传记已见于本书中卷的京剧编导工作者2575
三 导演工作者2585
第六节 京剧音乐工作者2596
一 传记已见于本书中卷的京剧音乐工作者2596
二 乐师2597
三 京剧音乐研究、作曲工作者2615
第七节 京剧舞台美术工作者2621
第八节 京剧研究、评论、组织工作者2625
一 传记已见于本书中卷的京剧研究、评论、组织工作者2625
二 京剧研究、评论、组织工作者2625
二 京剧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者2643
一 传记已见于本书中卷的京剧教育工作者2643
第九节 京剧教育工作者2643
三 京剧表演教师2651
四 京剧音乐教师2694
第五十九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京剧工作者2699
第一节 生行演员2699
一 老生演员2699
二 武生演员2713
三 小生演员2723
第二节 旦行演员2729
一 正旦演员2729
二 武旦演员2759
三 老旦演员2763
第三节 净行演员2769
第四节 丑行演员2777
第五节 京剧编剧、导演工作者2782
一 活跃在振兴京剧新时期的剧作者2782
二 活跃在振兴京剧新时期的导演工作者2789
第六节 京剧音乐工作者2794
第七节 京剧舞台美术工作者2802
第八节 京剧史论研究、评论、编辑工作者2804
一 京剧史论研究、评论工作者2804
二 编辑工作者2808
第九节 新时期的京剧教育工作者2813
第一节 香港的京剧演员2826
第六十章 在台、港、澳地区和国外的京剧工作者2826
第二节 台湾的京剧工作者2829
一 传记已见于中卷者2829
二 演员2829
三 乐师2835
四 研究人员2836
五 编剧2836
六 教育工作者2836
第三节 定居海外的京剧工作者2838
结语2841
下卷后记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