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引论 原理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学引论 原理及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2528912.jpg)
- 肖宁灿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学引论 原理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二、社会学与人类学、社会科学的关系4
三、社会学研究的特点8
四、社会学研究的任务12
上篇19
第一章 社会概观19
第一节 社会与社会群体初观19
一、社会的涵义及其类型19
二、社会群体的涵义及其类型21
第二节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3
一、地理环境概观23
二、人口状况概观26
第三节 社会的静态和动态概况30
一、社会构成概观30
二、社会运行概观32
第二章 人的社会生活35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样式与优劣衡量35
一、社会生活及其方式35
二、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36
第二节 社会行为38
一、社会行为的构成和动力38
二、一定情境中的社会行为及其类型41
第三节 社会互动43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和手段43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方式46
第三章 社会关系51
第一节 社会关系概述51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51
二、社会关系的分类53
三、社会关系与社会互动55
第二节 人际关系57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57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59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62
第三节 代际关系65
一、代际关系概念的由来及其涵义65
二、代际关系的类型67
三、代际关系的调控69
第四章 人和个人74
第一节 人和个人的属性及其管理角色74
一、人的二重属性74
二、人的社会身份77
三、人的社会角色79
四、个人及其与社会的关系84
第二节 人和个人的成长以及生活的历程88
一、社会化及其可能性、必要性88
二、社会化的功能89
三、社会化的过程92
四、社会化的阶段95
第五章 人类文化99
第一节 文化的特性和构成99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性99
二、文化的层次102
三、文化的分类104
第二节 文化系统的动态形式107
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107
二、文化的变迁与发展109
三、文化的生产与应用112
中篇119
第六章 小型群体119
第一节 家庭119
一、家庭的涵义和功能119
二、家庭的类型与家庭关系122
三、家庭的变化和问题125
第二节 邻里127
一、邻里的涵义及其类型127
二、邻里的功能130
三、邻里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131
第三节 工作群体132
一、工作群体及其非正式性132
二、工作群体的功能和结构状况134
三、管理工作群体的几点特殊要求136
第七章 社会组织139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涵义及其构成139
一、社会组织与社会的组织结构139
二、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141
三、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144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运行147
一、社会组织的冲突147
二、社会组织的协调149
三、社会组织的变迁151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153
一、社会组织的权力结构和管理方式153
二、社会组织管理的内容和过程157
三、目标置换及其解决的途径159
第八章 社区164
第一节 社区概述164
一、社区的涵义和基本要素164
二、社区的分类及其与社会的关系166
第二节 城乡社区168
一、城乡社区的特点168
二、历史上的城乡关系170
三、城市化与城乡关系的变化173
第三节 社区发展176
一、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176
二、社区发展与行政区178
第九章 社会体制182
第一节 社会体制概述182
一、社会体制的定义和构成要素182
二、社会体制的分类和特性186
第二节 体制化189
一、体制化和社会体制的功能189
二、体制化的内容191
三、体制化的过程194
第三节 社会体制的运行和改革196
一、社会体制的运行196
二、社会体制的变迁199
三、社会体制的改革201
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206
第一节 社会分层206
一、从自然的分工到社会分层206
二、社会分层的标准和方法209
三、职业与职业分层211
第二节 社会流动216
一、社会流动的类型和原因216
二、社会流动的功能218
三、社会流动机制与职业指导221
下篇227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227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227
一、社会变迁的涵义和类型227
二、社会变迁与社会行为的关系228
三、社会变迁的基本原因231
四、社会变迁的规律233
第二节 社会发展236
一、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236
二、社会现代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38
三、社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241
第十二章 社会问题244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244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及其认定244
二、社会问题的特性246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248
一、社会问题的分类248
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249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解决和预防251
一、具体问题具体解决251
二、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253
三、社会问题的预防254
第十三章 社会控制256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意义256
一、社会控制的涵义和方式256
二、社会控制的必要性258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重点261
一、越轨行为和集体行为261
二、社会运动263
第三节 社会控制系统的健全266
一、健全社会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266
二、社会控制系统有效地发挥重点控制功能268
三、调适机制和相互制约机制的具备272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275
第一节 社会保障275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特点275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277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278
第二节 社会工作280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和任务280
二、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281
三、社会工作的类型和方法284
附录 若干必要的说明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