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递对准理论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递对准理论与应用
  • 付梦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递对准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惯性导航系统的传递对准1

1.1.1初始对准1

1.1.2传递对准3

1.2传递对准的关键技术3

1.2.1传递对准的匹配模式4

1.2.2挠曲变形、振动和杆臂效应误差6

1.2.3传递信息的品质6

1.3国内外传递对准技术研究进展7

1.3.1传递对准模型和匹配模式7

1.3.2传递对准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9

1.3.3传递对准可观测性分析10

1.3.4传递信息的误差与校正12

第2章 捷联式惯导系统数学描述15

2.1数学描述基础15

2.1.1常用变量的符号约定15

2.1.2地球参考椭球和重力场15

2.1.3坐标系定义19

2.2惯性器件误差模型21

2.2.1几种典型惯性器件数学模型21

2.2.2通用的惯性器件误差模型23

2.2.3传递对准中常用的简化误差模型24

2.3捷联式惯导系统误差方程26

2.3.1捷联式惯导系统方程26

2.3.2捷联式惯导系统误差方程27

2.3.3捷联式惯导系统非线性误差模型28

2.4捷联式惯导系统传递对准误差方程31

2.4.1姿态误差方程31

2.4.2速度误差方程32

2.4.3弹性变形模型33

2.5传递对准误差传播机理分析33

2.5.1传递对准误差传播方程33

2.5.2匹配量误差传播机理分析39

2.5.3惯性器件误差传播机理仿真分析42

第3章 传递对准常用匹配模式44

3.1传递对准机动方式的数学模型44

3.2测量参数匹配模式46

3.2.1加速度匹配46

3.2.2角速率匹配49

3.3计算参数匹配模式51

3.3.1速度匹配51

3.3.2姿态匹配53

3.3.3积分速度匹配56

3.3.4位置匹配57

3.4组合参数匹配模式58

3.4.1速度+加速度匹配58

3.4.2姿态+角速率匹配60

3.4.3加速度+角速率匹配61

3.4.4速度+角速率匹配61

3.4.5速度+姿态匹配62

3.4.6载体机动能力受限时的匹配模式63

第4章 传递对准影响因素分析与补偿方法66

4.1主、子惯导的运动关系分析66

4.1.1绝对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66

4.1.2速度、角速度和姿态间的关系67

4.2杆臂效应误差补偿68

4.2.1杆臂效应原理69

4.2.2杆臂误差的滤波补偿法73

4.2.3杆臂误差的计算补偿法75

4.3动态挠曲变形误差补偿78

4.3.1动态挠曲变形模型79

4.3.2动态挠曲变形补偿模型81

4.4发动机振动影响的分析与补偿85

4.4.1发动机振动建模86

4.4.2发动机振动对主惯导输出的影响及补偿86

4.5动态杆臂误差的估计与补偿90

4.5.1动态杆臂与动态挠曲变形建模90

4.5.2动态杆臂补偿的加速度匹配模型92

4.5.3动态杆臂补偿的速度+角速度匹配模型96

第5章 传递对准状态估计与可观测性分析方法101

5.1传递对准中的状态估计方法101

5.1.1基本卡尔曼滤波101

5.1.2鲁棒滤波102

5.1.3自适应滤波104

5.1.4非线性滤波106

5.2可观测性分析方法110

5.2.1 PWCS可观测性分析方法111

5.2.2可观测性的直接分析法120

5.2.3基于状态量的可观测性分析方法124

5.2.4局部可观测性理论127

5.2.5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可观测度分析方法130

5.2.6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可观测度分析方法136

5.3传递对准模型状态可观测性分析138

5.3.1典型机动方式对可观测性的影响138

5.3.2提高可观测度的工程方法141

5.4基于可观测性分析的模型降阶方法143

5.4.1低可观测度状态删除法143

5.4.2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析法145

5.5多观测量组合匹配模式的可观测性分析147

第6章 基准信息传递误差的影响与校正155

6.1基准信息对传递对准的影响分析155

6.1.1信息传递时延的影响分析156

6.1.2信息异常的影响分析157

6.2基准信息传递时间延迟的估计与补偿159

6.2.1确定性信息传递时延的估计与补偿159

6.2.2随机性信息传递时延的估计与补偿165

6.3信息异常的检验与补偿方法172

6.3.1基于新息均值的检验与补偿方法172

6.3.2基于新息方差的检验与补偿方法174

6.3.3综合检验与补偿方法179

6.4基准信息“跳变”的解决方法180

6.4.1纯惯性信息传递对准方法180

6.4.2组合修正量补偿方法181

6.4.3量测信息检测方法182

第7章 传递对准精度评定方法与应用183

7.1传递对准精度评定方法183

7.1.1位置信息精度评定方法183

7.1.2其他信息精度评定方法184

7.1.3不同精度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185

7.2模拟平台传递对准186

7.2.1模拟试验平台状态186

7.2.2模拟试验平台对准试验187

7.3车载行进中对准应用189

7.4海上对准应用190

参考文献1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