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估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的价值与地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估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的价值与地位](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732969.jpg)
- 林锋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估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的价值与地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重新研究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的缘由、意义与思路1
一、为什么要重新研究和评价马克思的早期六部著作1
二、重新研究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的意义4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6
第二节 科学界定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历史地位的方法论7
一、对马克思早期著作各文本展开个案研究,充分领会其核心思想、主要观点8
二、在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与他的前后期著作之间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9
三、对马克思毕生著作和革命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考察和整体把握,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10
四、认真辨析马克思早期著作与旧哲学的关系12
五、借鉴马克思本人对上述早期六部著作的评价14
第一章 马克思早期前三部著作的文本学研究17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四大哲学创新17
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初次自觉结合19
二、唯物主义矛盾辩证法的第一次实质性探讨20
三、“具体对象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的基本形成23
四、“经济因素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原理的初步阐明24
第二节 《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人类解放理论新探讨26
一、人类遭受的奴役或压迫之来源27
二、“政治解放”的实质、进步性与局限性30
三、人类解放的条件与途径32
第三节 评“《批判》《问题》《导言》不成熟论”35
一、评“《批判》不成熟论”35
二、评“《问题》《导言》不成熟论”39
第二章 马克思早期后三部著作的文本学研究43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唯物主义实践观43
一、《手稿》唯物主义实践观的主要思想44
二、唯物主义实践观是《手稿》的逻辑主线48
第二节 《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52
一、异化劳动的前提、原因53
二、异化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55
三、异化劳动的后果57
四、异化劳动的历史形态59
五、异化劳动的是非功过60
六、消灭异化劳动,进而实现劳动者和全人类的解放的基本途径61
第三节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异化观哲学解读62
一、《摘要》对《手稿》异化观的继承关系63
二、《摘要》对《手稿》异化观的创造性发展65
第四节 《神圣家族》的主要哲学思想68
一、关于物质与精神之关系的唯物主义本体论68
二、对思辨唯心主义共殊观、唯心主义思辨结构的批判或揭露69
三、关于“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71
四、唯物主义的实践观73
五、对群众在人类历史中伟大作用的肯定性见解74
六、对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及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分析或揭示76
第三章 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的比较78
第一节 早期六部著作哲学思想的连续性78
一、唯物主义立场78
二、人本主义价值观82
三、辩证思维方式85
四、对人的理解的现实化、客观化90
五、对私有制社会异化现象的揭露95
第二节 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哲学思想的差异性101
一、对相同问题的哲学探讨的力度、广度的差异101
二、对相同问题思考角度的差异104
三、主要哲学思想的差异106
四、主要哲学创新的差异107
第四章 马克思“哲学革命”再探讨109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活动与其哲学革命109
一、青年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活动109
二、社会革命活动对青年马克思哲学发展、哲学革命的重大意义112
三、青年马克思哲学发展、哲学革命的基本性质114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过程性116
一、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思想体系117
二、“马克思创立其新哲学是一个过程”的若干依据118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起点122
一、作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初始性著作”,应具备何种条件122
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批判》124
第四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127
一、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几种代表性见解述评127
二、综合创新,创立“新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实质129
第五章 马克思前后期异化思想的比较133
第一节 马克思前后期对“异化”概念的使用情况之比较134
一、马克思前后期均重视并大量使用“异化”概念134
二、1844年后马克思对“异化”概念使用频率下降的原因135
第二节 马克思前后期“异化”概念内涵、性质之比较137
一、马克思前后期“异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基本性质并未发生变化137
二、“马克思前后期‘异化’概念基本内涵、基本性质一致”的依据138
第三节 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劳动历史性、是非功过的基本看法之比较141
一、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劳动历史性的基本看法的一致性141
二、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劳动是非功过的基本看法的一致性143
第四节 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具体形式的描述或揭示之比较145
一、劳动产品、社会财富与劳动者的异化145
二、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的异化146
三、劳动条件与劳动者的异化147
四、资本与劳动的异化149
五、分工与劳动者的异化150
六、生产目的与劳动者的异化151
七、货币与私有财产的关系的异化152
八、社会联系的异化153
九、人与人的异化154
第六章 马克思前后期人学理论、人本主义思想的比较157
第一节 马克思前后期人学理论之比较157
一、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靠自然界生活”157
二、劳动使人根本超越动物,是人与动物的首要区别160
三、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161
第二节 马克思前后期人本主义思想之比较164
一、马克思早期著作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164
二、马克思后来的“成熟著作”同样坚持人本主义思想166
第七章 国内外学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中的若干学术问题辨析172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概念是一个道德概念吗172
一、“异化”“异化劳动”概念的内涵中是否包含道德内容173
二、为什么不宜将“异化”“异化劳动”界定为道德概念174
三、“异化”并不必然表明“不道德”“不人性”175
四、马克思判定“异化与否”的标准176
第二节 如何看待《手稿》劳动观、人学观的性质177
一、“自由自觉劳动”是抽象、理想化的劳动形式吗177
二、《手稿》是用抽象、理想化的“自由自觉劳动”来批判现实劳动吗180
三、《手稿》的“人”“人的本质”是抽象、先验的概念吗183
第三节 《手稿》历史观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186
一、劳动实践活动是《手稿》历史观的真正出发点186
二、《手稿》历史观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实质189
第八章 学界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中的其他重要问题之探讨190
第一节 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吗190
一、“唯心主义”的界定标准应当是什么191
二、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有其具体、明确的思想内涵,是合理、正义、可实现的192
三、马克思用其人本主义及其道德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并无不妥之处195
四、“人本主义”与“唯心主义”无必然联系,唯物主义者亦可持有人本主义立场197
第二节 马克思早期哲学是“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吗201
一、马克思在接纳费尔巴哈影响的同时,持一分为二、批判地吸收的态度201
二、费尔巴哈合理思想只是马克思当时众多思想来源之一202
三、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存在重大差异204
第三节 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的历史地位应当被否定吗208
一、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具有充分的科学性与科学价值208
二、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与其后来的“成熟著作”并无实质性对立209
第四节 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思想与唯物史观是对立的吗210
一、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思想既非“抽象人本主义”,亦不能定性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211
二、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思想与唯物史观并不构成“对立”212
第五节 颠倒唯心主义本体论对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缺乏意义吗215
一、唯心主义本体论的颠倒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创立216
二、唯心主义本体论的颠倒与马克思唯物实践观的创立217
三、唯心主义本体论的颠倒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217
结语 马克思早期六部著作历史地位之界定219
说明223
致谢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