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当得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不当得利
  • 王泽鉴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不当得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不当得利的意义、机能及体系构成1

第一款 问题的提出1

第二款 不当得利的意义2

第三款 不当得利制度的机能3

第四款 不当得利制度的体系构成4

第一项 不当得利的法律性质4

第二项 不当得利的请求权基础4

第三项 不当得利与私法体系6

第二节 不当得利在比较法上的观察8

第一款 比较法方法论8

第二款 大陆法系的不当得利9

第三款 英美法上的不当得利14

第四款 Pomponius“损人利己,违反衡平”原则的实践17

第一项 概括化、类型化的发展趋热17

第二项 私法欧洲化与欧洲不当得利法17

第三节 民法上不当得利制度的创设及发展19

第一款 不当得利制度的创设19

第一项 德国民法的继受19

第二项 异同比较20

第二款 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22

第一项 学说论者22

第二项 实务变迁23

第三项 学说继受与体系建构24

第四节 衡平思想与不当得利25

第一款 衡平思想与不当得利法的发展25

第二款 “最高法院”见解的分析讨论26

第五节 不当得利的统一说、非统一说及类型化29

第一款 统一说及非统一说30

第一项 不当得利法的核心问题30

第二项 学说31

第三项 法院实务32

第二款 不当得利的类型化35

第一项 支持非统一说的理由35

第二项 不当得利的类型38

第二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生(一):给付型不当得利40

第一节 请求权基础40

第一款 不当得利类型化与请求权基础40

第二款 给付型不当得利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的区别41

第三款 法律适用的思考架构42

第二节 给付型不当得利的意义、功能44

第一款 意义、功能及类型44

第二款 给付型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不当得利请求权的适用范围45

第一项 绪说45

第二项 物权行为无因性与不当得利45

第三项 例题解说49

第四项 结语50

第三节 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要件51

第一款 受有利益51

第二款 因给付而受利益55

第一项 给付概念的现代化55

第二项 “致他人受损害”的意义及功能58

第三项 以给付关系取代“致他人受损害”65

第三款 无法律上的原因:欠缺给付目的68

第一项 给付不当得利无法律上原因的判断基准68

第二项 给付不当得利的类型及无法律上原因69

第四款 举证责任73

第一项 应由原告(给付者)负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74

第二项 被告(受领给付之人)的真实陈述义务76

第五款 给付不当得利实务上重要案例的分析讨论77

第一项 医师专勤奖励金与不当得利:给付不当得利的思考方法77

第二项 超过法定利率利息的支付与不当得利:自然债务与不当得利78

第三项 债权行为错误、物权行为错误与不当得利79

第四项 互借支票使用与不当得利82

第五项 双务契约无效与不当得利84

第六项 物权行为、债权行为、通谋虚伪表示与不当得利88

第七项 因受诈欺而为买卖与不当得利92

第八项 物之瑕疵与不当得利93

第九项 解除契约与不当得利96

第十项 终止承揽契约与不当得利98

第十一项 婚约的无效、解除或撤销与不当得利104

第十二项 误认他人为生父而为赡养与不当得利105

第十三项 离婚父母对子女抚养费的分担与不当得利106

第六款 给付不当得利的体系构成107

第四节 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排除108

第一款 概说108

第二款 给付系为履行道德上之义务109

第三款 清偿期前之清偿111

第四款 明知无债务之清偿112

第五款 不法原因之给付114

第一项 因不法原因而为之给付,不得请求返还114

第二项 不法原因仅存在于受领人一方136

第三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生(二):非给付型不当得利138

第一节 权益侵害不当得利138

第一款 基本理论138

第一项 法学上的发现138

第二项 不当得利法的发展139

第二款 请求权基础的建构140

第一项 “最高法院”1997年台上字第1102号判决:无权占用他人土地140

第二项 违法性说与权益归属说140

第三项 成立要件及举证责任142

第四项 实例分析145

第三款 权益侵害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147

第一项 规范功能147

第二项 适用关系148

第三项 侵权行为法上的权益保护与权益侵害不当得利法上权益归属内容149

第四款 无权处分151

第一项 问题说明: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151

第二项 无权处分不当得利的三个类型152

第三项 有偿的无权处分153

第四项 无偿无权处分159

第五项 无法律上原因的无权处分163

第五款 出租他人之物、出租共有物、违法转租166

第一项 出租他人之物167

第二项 出租共有物168

第三项 违法转租170

第六款 无权使用或消费他人之物170

第一项 实务上的重要问题170

第二项 “最高法院”见解171

第三项 “最高法院”见解的分析讨论172

第四项 基地、房屋的无权占有174

第七款 债权175

第八款 占有175

第九款 侵害知识产权176

第十款 侵害人格权178

第十一款 强制执行、查封拍卖、征收——由于第三人行为而发生的权益侵害不当得利179

第一项 基于内容不当的终局确定判决而为强制执行180

第二项 基于不存在的权利而为强制执行180

第三项 抵押权人基于不存在的债权拍卖抵押物181

第四项 基于无效的拍卖而受领分配款181

第五项 查封拍卖非属债务人的财产182

第六项 征收182

第七项 得没收物之扣押与保管186

第十二款 基于法律规定而生的物权变动与不当得利186

第一项 时效187

第二项 善意取得188

第三项 添附188

第二节 支出费用的不当得利请求权194

第三节 求偿不当得利请求权195

第四节 体系构成及适用关系197

第一款 体系构成197

第一项 体系构成、案例研讨197

第二项 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比较198

第二款 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请求权的适用关系198

第一项 给付型不当得利的优先性、非给付型不当得利的辅助性199

第二项 给付与处分199

第三项 给付与添附:“物权法”上善意取得的平行评价201

第四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生(三):多人关系的不当得利203

第一节 绪说203

第一款 二人关系的不当得利203

第二款 多人关系的不当得利204

第一项 意义、基本案例类型204

第二项 处理多人关系给付型不当得利的基本规则205

第二节 给付连锁207

第一款 给付连锁关系上的不当得利207

第二款 双重瑕疵的不当得利请求权208

第三节 缩短给付209

第一款 缩短给付关系的物权变动210

第二款 不当得利请求权211

第四节 指示给付关系212

第一款 指示给付的意义及其基本法律关系212

第二款 原因关系(基础关系)不存在213

第三款 指示瑕疵217

第四款 可归责的指示与善意保护:撤销付款委托220

第五节 第三人利益契约222

第一款 第三人利益契约的意义及基本法律关系222

第二款 缩短给付类型第三人利益契约224

第三款 第三人利益的保险契约227

第六节 债权让与、债务承担228

第一款 债权让与228

第二款 债务承担231

第七节 保证232

第一款 保证的主债务不存在232

第二款 保证契约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233

第三款 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委任关系不成立233

第八节 第三人清偿234

第一款 债务存在时的法律关系234

第二款 债务不存在时的法律关系236

第九节 误偿他人之债236

第一款 给付不当得利请求权237

第二款 清偿意思的事后变更:非债清偿者的选择权?237

第十节 体系构成、实例研习238

第一款 体系构成238

第二款 实例研习239

第五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法律效果——内容与范围243

第一节 法律问题及规范模式243

第二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客体244

第一款 所受利益及更有所取得——原物返还244

第二款 价额偿还248

第三款 获利返还责任252

第四款 强迫得利255

第三节 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257

第一款 善意受领人的返还责任257

第二款 恶意受领人的返还责任268

第三款 第三人的返还义务273

第四节 不当得利的多数当事人:连带责任?276

第五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消灭时效280

第六章 “得依关于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所受之利益”——要件准用(全部准用)或效果准用?285

第一节 添附与不当得利:“民法”第816条规定285

第二节 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消灭与不当得利的返还:“民法”第197条第2项规定286

第三节 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给付不能的效力与不当得利:“民法”第266条第2项规定289

第四节 赠与的撤销与不当得利:“民法”第419条第2项规定289

第七章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291

第一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独立性291

第二节 不当得利与契约293

第三节 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300

第四节 不当得利与物上请求权、占有恢复关系303

第五节 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308

第八章 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公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权310

第一节 公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310

第二节 “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515号解释311

第三节 公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成立要件及法律效果312

第四节 两个判决314

第九章 不当得利制度的体系构成、请求权基础与实例研习318

第一节 不当得利制度的体系构成318

第二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321

第一款 给付型不当得利322

第二款 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权益侵害不当得利325

第三款 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329

第十章 不当得利案例法的体系构成331

附录 不当得利立法数据401

主要参考书目415

事项索引419

裁判索引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