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
  • 张性秀,常艳娥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4760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1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1

二、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3

三、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象6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地位和作用7

一、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法7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10

三、端正党风的基础一环11

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12

五、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创新的重要途径14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历史发展15

一、古代的调查研究15

二、近代的调查研究17

三、现代的调查研究18

第四节 调查者应具备的素质20

一、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20

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2

三、艰苦细致的工作作风22

四、求真务实的品格23

五、创造性思维能力24

第二章 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25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25

一、实事求是的观点25

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26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28

四、群众观点29

五、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31

一、客观性原则32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32

二、科学性原则33

三、系统性原则34

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35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36

一、方法论38

二、基本方法39

三、具体方法39

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40

一、准备阶段40

二、调查阶段41

三、研究阶段42

四、总结阶段42

一、典型调查及其意义43

第一节 典型调查43

第三章 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43

二、选择典型45

三、典型调查应注意的问题46

四、典型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47

第二节 蹲点调查48

一、蹲点调查及其作用48

二、蹲点调查的方法和特点50

三、蹲点经验的推广52

四、蹲点调查应注意的问题53

第三节 专题调查54

一、专题调查及其特点55

二、专题调查的适用范围56

三、专题调查的基本要求58

一、抽样调查的理论依据和基本程序60

第四节 抽样调查60

二、抽取样本的方法64

三、抽样误差的计算71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73

第四章 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75

第一节 选定调查研究课题75

一、调查研究课题及其类型75

二、选题的重要性77

三、正确选题的原则79

四、进行初步探索81

第二节 建立研究假设82

一、研究假设及其特点82

二、研究假设的作用83

三、形成研究假设的途径84

第三节 设计调查方案85

一、调查指标的设计86

二、概念的操作化89

三、总体方案的设计93

第四节 调查的信度和效度96

一、信度96

二、效度97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98

四、提高信度和效度的主要途径99

第五章 调查资料收集方法(访问法)101

第一节 访问法的特点和类型101

一、访问法的特点101

二、访问法的类型102

第二节 个别访问103

一、个别访问的意义103

二、访问前的准备104

三、访问的过程与技巧106

四、访问中应注意的问题109

第三节 开座谈会110

一、座谈会的特点与类型111

二、座谈会的准备112

三、座谈会的指导和控制113

四、从众心理的消除114

五、做好座谈会后的各项工作116

第六章 调查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117

第一节 问卷法的特点与类型117

一、问卷法的特点117

二、问卷法的类型118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121

一、问卷的一般结构121

二、问题的设计123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133

一、设计调查问卷133

二、选择调查对象135

三、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查136

第七章 调查资料收集方法(量表法)138

第一节 量表法138

一、量表与量表调查138

二、量表的类型140

三、量表的制作146

第二节 民意测验法150

一、民意测验的一般要求150

二、民意测验对象的确定152

三、民意测验在政治工作中的作用154

一、社会计量法的含义155

第三节 社会计量法155

二、社会计量法的实施156

三、社会计量法的功能161

第八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162

第一节 整理资料的意义和要求162

一、整理资料的意义162

二、整理资料的一般要求163

第二节 资料审核165

一、审核的概念165

二、审核的方法165

第三节 资料分类167

一、分类的意义167

二、分类的方法167

三、确定分组界限169

四、编制变量数列171

第四节 资料汇总173

一、手工汇总173

二、电子计算机汇总174

第五节 统计表176

一、统计表的结构176

二、统计表的分类177

三、统计表的设计要求178

第九章 调查资料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79

第一节 统计分析的必要性和特点179

一、统计分析及其分类179

二、统计分析的必要性179

三、统计分析的特点181

第二节 相对指标分析182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意义和作用182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183

三、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87

第三节 集中量数分析188

一、集中量数的意义和作用188

二、集中量数的指标值189

第四节 离中量数分析194

一、离中量数的意义和作用194

二、离中量数的指标值195

三、相对离中量数指标值198

第十章 调查资料的推论性统计分析201

第一节 相关图和相关系数201

一、相关关系的含义201

二、相关图202

三、相关系数204

一、积差相关系数205

第二节 相关系数的计算205

二、等级相关系数207

三、点二列相关系数209

四、卡马(Gamma)相关分数211

第三节 抽样推论性分析214

一、统计推论的意义214

二、区间估计215

三、假设检验217

第十一章 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229

第一节 理论分析概述229

一、理论分析的意义229

二、理论分析的基本原则230

三、理论分析的内容和步骤231

第二节 比较一分类法233

一、比较法234

二、分类法235

第三节 因果分析法237

一、求同法238

二、求异法239

三、求同求异法240

四、共变法241

五、剩余法242

第四节 归纳和演绎法243

一、归纳法243

二、演绎法247

第五节 因素分析法248

一、总体分析248

二、关系分析249

三、因素树分析250

一、对立统一分析251

第六节 辩证分析法251

二、个别和一般分析252

三、现象和本质分析253

第十二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254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254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254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256

三、调查报告的作用257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258

一、标题259

二、前言259

三、主体262

四、结尾262

一、结构安排264

五、附录264

第三节 调查报告主体的写作方法264

二、表达方式267

第四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267

一、确立主题268

二、选择材料269

三、拟定提纲270

四、撰写报告271

五、修改报告272

第十三章 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估与应用274

第一节 调查研究成果及其形式274

一、调查研究成果的含义274

二、调查研究成果的形式275

一、对调查研究成果进行社会评估的必要性276

第二节 调查研究成果评估的内容和指标276

二、调查研究成果评估的内容277

三、调查研究成果评估的指标体系278

第三节 调查研究成果的应用279

一、应用于领导决策279

二、应用于实际工作280

三、应用于理论研究281

附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调查研究283

附表:302

附表一 随机表302

附表二 正态分布概率表305

附表三 Z检定:常用的显著度(P)与否定域(|Z|≥)308

附表四 t的分布309

后记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