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
  • 黄荫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4114·27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1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计划经济的基本原理3

一、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论述了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的必然性3

二、在分析社会再生产运动中,论述了按比例协调平衡发展的必要性5

三、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论述了计划经济制度的优越性6

四、在分析主客观的辩证关系中,论述了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10

第二章 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经济条件15

一、社会化大生产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物质基础15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决定性条件18

三、我国具有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19

四、关于计划经济、计划规律、计划调节的内涵22

第三章 资本主义国家能否实行计划经济26

一、三十年代的论战与“看不见的手”的教条26

二、罗斯福的“新政”与凯恩斯主义29

三、西欧、日本的经济“计划化”与“混合经济”理论31

四、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计划化”36

第四章 世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践中的几个理论问题38

一、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不只限于一个模式38

二、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41

三、关于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44

四、关于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关系问题48

第二部分 中国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55

第五章 计划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55

一、“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重大意义55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探索57

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60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点64

一、计划管理范围:国民经济分为有计划和无计划并存的两部分64

二、计划管理形式:分别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管理形式66

三、计划实现途径:价值规律有自觉和自发两种作用形式72

一、规划战略任务要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为依据(基本认识之一)75

第七章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75

二、规划战略任务要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统筹安排(基本认识之二)78

三、规划战略任务要实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三位一体(基本认识之三)81

第八章 关于经济发展高速度问题87

一、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客观必然性87

二、我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的经验教训91

三、实现高速度靠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95

第九章 关于按比例平衡发展的规律问题98

一、比例平衡关系的客观性(特性之一)99

二、比例平衡关系的运动性(特性之二)101

三、比例平衡关系的双重性(特性之三)103

四、比例平衡关系的网络性(特性之四)104

第十章 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106

一、国民经济基本比例关系网络图示106

二、关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比例关系108

三、关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111

四、关于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比例关系113

五、关于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比例关系114

六、关于地区之间的比例关系115

七、关于科学、教育和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119

八、关于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120

第十一章 综合平衡是任务也是方法122

一、综合平衡任务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122

二、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经验教训124

三、运用好综合平衡方法的若干原则130

第十二章 计划工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135

一、实现计划体系和指标体系的科学化136

二、计划工作四个基本环节的科学化140

三、提高计划机构、计划工作人员的素质144

四、实现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三大转变147

思考题1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