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研究
  • 永祥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6065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教师反思1

第一章 教师反思概述1

第一节 教师反思认识1

一 教师反思的内涵1

二 教师反思不仅是个人、也是一种社会公共性质的活动3

三 教师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话3

四 反思是沟通教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桥梁4

第二节 教师反思的内容6

一 教师反思的三个要求6

二 教师反思的四个维度7

三 教师反思的内容21

四 教师反思的七个思路22

第三节 教师反思的三大基本原则25

一 内省为主的原则25

二 纵向对比为主的原则25

三 辩证否定的原则26

第四节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26

一 反思型教师的四个特征26

二 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28

三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34

第五节 教师反思的过程与策略36

一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的四个阶段36

二 教师反思的四个基本策略38

第六节 教师反思的意义39

一 反思能够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40

二 反思能够发现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43

三 反思能够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的价值与生命的幸福45

四 反思能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50

第七节 教师反思的五个误区55

一 认为只有教学失败才需要反思55

二 认为与同伴交流反思影响自己的威信55

三 认为反思就是个人思辨56

四 认为反思是一种自己的独立行为56

五 认为反思不需要理论支持57

第八节 学习理论改变观念是反思的基石57

一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支配行为58

二 新学生观58

三 新教学观59

四 新师生观62

第九节 向反思性教学转变75

一 由理性技术向反思性教学转变75

二 反思性教学的模型76

第二章 教师同伴互助反思82

第一节 同伴互助的内涵82

一 同伴互助意味着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82

二 互助合作可以贯穿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之中82

三 组成研究共同体的多元性83

四 同伴互助是教师自我反思基础上的开放交流83

五 校本教研的机制是通过集体发挥作用84

六 校本教研能够改造学校的教育情境84

第二节 教师同伴互助合作的意义85

一 同伴互助能解决比较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85

二 同伴互助能提高教育质量86

三 同伴互助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86

四 同伴互助有利于优秀教师教育智慧的普及与推广87

第三节 同伴互助的途径与方式88

一 对话88

二 协作89

三 帮助91

第四节 同伴互助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94

一 同伴互助中的四个问题94

二 解决对策96

第三章 专业引领反思106

第一节 专业引领的内涵106

第二节 专业引领的意义107

一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与困惑需要解决107

二 缺乏理论引领的校本教研难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108

三 专业引领人员需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专业素养109

四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09

五 专业引领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110

六 引领者需要提高理论素养与教学、研究技能110

第三节 专业引领内容111

一 解透教育理论——引领教师更新观念111

二 示范研究方法——引领教师确立研究课题进行研究112

三 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112

四 共建研究共同体——引领教师进行合作研究113

第四节 怎样进行专业引领114

一 专业辅导讲座114

二 专题谈话114

三 共同赏析教学录像116

四 共同听评示范课116

五 指导教师备课117

六 指导教师说课119

七 微格教学119

八 常规追踪听课与指导120

九 现场指导(随堂干预指导)120

十 网络对话引领121

中篇 教师反思的方法140

第四章 撰写教育日志140

第一节 教育日志的含义140

一 教育日志的含义140

二 对教育日志的理解140

第二节 教育日志的种类141

一 跟踪式教育日志141

二 专题式教育日志143

三 随笔式教育日志144

四 网络教育日志149

第三节 撰写教育日志150

一 加强学习、善于思考150

二 仔细观察、随时记录151

三 描述性记录与解释性记录相结合151

四 寻找差距、改进达标152

五 注重在交流中提升152

第五章 撰写教后记169

第一节 教后记的特点169

一 教后记的内涵169

二 教后记的特点169

第二节 教后记的内容170

一 对课堂上特殊事件的记述与分析170

二 对课堂环境的记述与分析170

三 记述对课堂教学的感悟171

四 对同伴评价的记述174

五 对课堂上生成的处理是否有效的记述174

六 对学生各种行为的记述175

七 对一节课进行整体记述与分析175

第三节 怎么写教后记177

一 学习与思考是写教后记的两个支点177

二 时效性是写教后记的基本要求177

三 观摩中学习是手段178

四 写教后记要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度178

五 专业引领不可或缺179

六 纵向分析总结经验与横向比较寻找差距179

七 提出改进方案至关重要179

第六章 网络教研与反思186

第一节 网络教研与反思的特点186

一 快捷方便186

二 互动交流186

三 主题集中188

第二节 网络教研的意义190

一 突破地域与时空的局限190

二 民主平等营造和谐的研究氛围191

三 共享集体智慧的荣光191

四 将教研引向全面、深入与具体化192

下篇 教师研究的方法199

第七章 教育叙事研究法199

第一节 叙事研究与教育叙事199

一 叙事研究的含义199

二 叙事研究的性质200

三 教育叙事研究内涵与解读200

四 教育叙事中的教师203

第二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204

一 真实性204

二 有意义205

三 主题性与问题性205

四 情节性205

五 反思性206

六 历史性206

七 开放性207

八 心理活动的深度描写207

第三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与类型208

一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208

二 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209

第四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与方法210

一 确定研究问题211

二 选择研究对象211

三 进入研究现场211

四 进行观察访谈212

五 整理分析资料212

六 撰写叙事研究报告212

第五节 如何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212

一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分类213

二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三个要素214

三 优秀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214

四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214

五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16

第八章 行动研究法243

第一节 行动研究概述243

一 行动研究起源的追溯243

二 行动研究的内涵244

三 行动研究的分类245

四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245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248

一 计划248

二 行动249

三 观察250

四 反思250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意义251

一 行动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意义252

二 行动研究的作用252

第四节 行动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254

一 行动研究中的误区与对策254

二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与解决对策256

第九章 案例(个案)研究法284

第一节 案例研究的性质与特点284

一 案例研究法的性质284

二 案例研究的分类286

三 案例研究的特点287

第二节 案例研究的过程与表述289

一 个案研究过程的六个步骤:289

二 案例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292

第三节 案例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介绍293

一 追踪研究法293

二 追因分析法295

三 临床法297

四 产品分析法299

第四节 案例研究的意义299

一 案例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300

二 案例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00

三 丰富与发展教育理论301

第五节 案例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01

一 案例研究法本身的局限性301

二 在研究中容易出现的具体问题302

第六节 教育案例的撰写310

一 教育案例撰写的四个原则310

二 案例撰写的基本流程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