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永祥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6065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教师反思1
第一章 教师反思概述1
第一节 教师反思认识1
一 教师反思的内涵1
二 教师反思不仅是个人、也是一种社会公共性质的活动3
三 教师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话3
四 反思是沟通教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桥梁4
第二节 教师反思的内容6
一 教师反思的三个要求6
二 教师反思的四个维度7
三 教师反思的内容21
四 教师反思的七个思路22
第三节 教师反思的三大基本原则25
一 内省为主的原则25
二 纵向对比为主的原则25
三 辩证否定的原则26
第四节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26
一 反思型教师的四个特征26
二 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28
三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34
第五节 教师反思的过程与策略36
一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的四个阶段36
二 教师反思的四个基本策略38
第六节 教师反思的意义39
一 反思能够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40
二 反思能够发现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43
三 反思能够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的价值与生命的幸福45
四 反思能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50
第七节 教师反思的五个误区55
一 认为只有教学失败才需要反思55
二 认为与同伴交流反思影响自己的威信55
三 认为反思就是个人思辨56
四 认为反思是一种自己的独立行为56
五 认为反思不需要理论支持57
第八节 学习理论改变观念是反思的基石57
一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支配行为58
二 新学生观58
三 新教学观59
四 新师生观62
第九节 向反思性教学转变75
一 由理性技术向反思性教学转变75
二 反思性教学的模型76
第二章 教师同伴互助反思82
第一节 同伴互助的内涵82
一 同伴互助意味着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82
二 互助合作可以贯穿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之中82
三 组成研究共同体的多元性83
四 同伴互助是教师自我反思基础上的开放交流83
五 校本教研的机制是通过集体发挥作用84
六 校本教研能够改造学校的教育情境84
第二节 教师同伴互助合作的意义85
一 同伴互助能解决比较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85
二 同伴互助能提高教育质量86
三 同伴互助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86
四 同伴互助有利于优秀教师教育智慧的普及与推广87
第三节 同伴互助的途径与方式88
一 对话88
二 协作89
三 帮助91
第四节 同伴互助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94
一 同伴互助中的四个问题94
二 解决对策96
第三章 专业引领反思106
第一节 专业引领的内涵106
第二节 专业引领的意义107
一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与困惑需要解决107
二 缺乏理论引领的校本教研难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108
三 专业引领人员需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专业素养109
四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09
五 专业引领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110
六 引领者需要提高理论素养与教学、研究技能110
第三节 专业引领内容111
一 解透教育理论——引领教师更新观念111
二 示范研究方法——引领教师确立研究课题进行研究112
三 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112
四 共建研究共同体——引领教师进行合作研究113
第四节 怎样进行专业引领114
一 专业辅导讲座114
二 专题谈话114
三 共同赏析教学录像116
四 共同听评示范课116
五 指导教师备课117
六 指导教师说课119
七 微格教学119
八 常规追踪听课与指导120
九 现场指导(随堂干预指导)120
十 网络对话引领121
中篇 教师反思的方法140
第四章 撰写教育日志140
第一节 教育日志的含义140
一 教育日志的含义140
二 对教育日志的理解140
第二节 教育日志的种类141
一 跟踪式教育日志141
二 专题式教育日志143
三 随笔式教育日志144
四 网络教育日志149
第三节 撰写教育日志150
一 加强学习、善于思考150
二 仔细观察、随时记录151
三 描述性记录与解释性记录相结合151
四 寻找差距、改进达标152
五 注重在交流中提升152
第五章 撰写教后记169
第一节 教后记的特点169
一 教后记的内涵169
二 教后记的特点169
第二节 教后记的内容170
一 对课堂上特殊事件的记述与分析170
二 对课堂环境的记述与分析170
三 记述对课堂教学的感悟171
四 对同伴评价的记述174
五 对课堂上生成的处理是否有效的记述174
六 对学生各种行为的记述175
七 对一节课进行整体记述与分析175
第三节 怎么写教后记177
一 学习与思考是写教后记的两个支点177
二 时效性是写教后记的基本要求177
三 观摩中学习是手段178
四 写教后记要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度178
五 专业引领不可或缺179
六 纵向分析总结经验与横向比较寻找差距179
七 提出改进方案至关重要179
第六章 网络教研与反思186
第一节 网络教研与反思的特点186
一 快捷方便186
二 互动交流186
三 主题集中188
第二节 网络教研的意义190
一 突破地域与时空的局限190
二 民主平等营造和谐的研究氛围191
三 共享集体智慧的荣光191
四 将教研引向全面、深入与具体化192
下篇 教师研究的方法199
第七章 教育叙事研究法199
第一节 叙事研究与教育叙事199
一 叙事研究的含义199
二 叙事研究的性质200
三 教育叙事研究内涵与解读200
四 教育叙事中的教师203
第二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204
一 真实性204
二 有意义205
三 主题性与问题性205
四 情节性205
五 反思性206
六 历史性206
七 开放性207
八 心理活动的深度描写207
第三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与类型208
一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208
二 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209
第四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与方法210
一 确定研究问题211
二 选择研究对象211
三 进入研究现场211
四 进行观察访谈212
五 整理分析资料212
六 撰写叙事研究报告212
第五节 如何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212
一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分类213
二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三个要素214
三 优秀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214
四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214
五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16
第八章 行动研究法243
第一节 行动研究概述243
一 行动研究起源的追溯243
二 行动研究的内涵244
三 行动研究的分类245
四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245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248
一 计划248
二 行动249
三 观察250
四 反思250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意义251
一 行动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意义252
二 行动研究的作用252
第四节 行动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254
一 行动研究中的误区与对策254
二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与解决对策256
第九章 案例(个案)研究法284
第一节 案例研究的性质与特点284
一 案例研究法的性质284
二 案例研究的分类286
三 案例研究的特点287
第二节 案例研究的过程与表述289
一 个案研究过程的六个步骤:289
二 案例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292
第三节 案例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介绍293
一 追踪研究法293
二 追因分析法295
三 临床法297
四 产品分析法299
第四节 案例研究的意义299
一 案例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300
二 案例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00
三 丰富与发展教育理论301
第五节 案例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01
一 案例研究法本身的局限性301
二 在研究中容易出现的具体问题302
第六节 教育案例的撰写310
一 教育案例撰写的四个原则310
二 案例撰写的基本流程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