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兴国 社会主义命运之所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兴国 社会主义命运之所系](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2815731.jpg)
- 安维复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2035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兴国 社会主义命运之所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赵明义 李庆臻]1
导言:科技兴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1
学说篇:社会主义可以科技兴国18
第一章 科技兴国论--一种工具理性18
第一节 从语义学看科技兴国论19
第二节 从语源学看科技兴国论21
第三节 从学说史看科技兴国论24
第二章 科技兴国论--从空想到科学的探索29
第一节 柏拉图:以哲学家为王的社会最理想30
第二节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35
第三节 圣西门:学者和实业家是最能生产的人38
第四节 马克思:用科学忠告资本退位42
第五节 凡勃伦:从商人统治到技术员苏维埃46
第六节 贝尔:技术统治可望在后工业社会实现?50
第三章 科技兴国论--体系·原理·政策主张55
第一节 科技兴国论的理论体系55
第二节 科技兴国论的基本原理67
第三节 科学兴国论的政策主张75
思想篇:社会主义应该科技兴国82
第四章 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思考8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嬗变及其新问题83
第二节 对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现85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新证明87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界定89
第五节 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解90
第六节 对现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分析92
第七节 对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新希望95
第五章 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图式99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图式Ⅰ100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图式Ⅱ104
第三节 图式Ⅰ与图式Ⅱ的比较110
第六章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兴国论114
第一节 在自然哲学与唯物史观之间114
第二节 自然观·科学观·历史观:三位一体117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视界中的科技兴国论124
第四节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兴国论127
理论篇:社会主义能够科技兴国140
第七章 科技兴国:社会主义存在论证明140
第一节 技术与唯物史观140
第二节 技术与剩余价值论147
第三节 从社会主义存在论看科技兴国152
第八章 科技兴国:社会主义生存论证明1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发育过程中的技术本原1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生过程中的技术本原1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本原16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发达过程中的技术本原169
第一节 技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173
第九章 科技兴国:社会主义本质论证明173
第二节 技术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177
第三节 技术与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182
第十章 科技兴国:社会主义特色论证明187
第一节 科技兴国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88
第二节 科技兴国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191
第三节 科技兴国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根本任务195
第四节 科技兴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
第十一章 科技兴国:社会主义的主体论证明205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劳动主体的生成205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劳动主体的劳动208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劳动主体的本质209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劳动主体的判据211
第五节 科学技术与劳动主体的价值212
第六节 科学技术与劳动主体的异化215
第七节 科学技术与劳动主体的自由216
第十二章 科技兴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论证明218
第一节 从唯物史观看科学技术218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人类从自然关系中的提升220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人类从社会关系中的提升223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人类从自身关系中的提升225
第五节 科学技术与人的解放的内在关系227
第十三章 科技兴国的要素分析230
机制篇:社会主义如何科技兴国230
第一节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相干要素231
第二节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要素243
第三节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功能要素254
第十四章 科技兴国的体制分析261
第一节 自上而下的科技管理机构262
第二节 政府要承担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研究与开发工作273
第三节 科研机构要注重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282
第四节 企业研究应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创新为主体288
第十五章 科技兴国的结构分析294
第一节 科技兴国的社会结构295
第二节 科技兴国的战略结构307
第三节 科技兴国的组织结构320
第十六章 科技兴国的模式分析332
第一节 回顾科技兴国的几个模式334
第二节 均衡模式:历史与逻辑的必然选择345
第三节 历史是检验均衡模式的最高判据356
第十七章 科技兴国的操作分析367
第一节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决策系统368
第二节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系统378
第三节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支持系统385
主要参考文献397
后记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