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前民法经济法的热点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前民法经济法的热点问题
  • 梁书文主编;汤海庆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056283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民法 经济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前民法经济法的热点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生命健康权概述2

二、生命健康权的种类7

(一)生命权7

(二)身体权11

(三)健康权15

三、生命健康权的客体21

(一)生命21

(二)身体和健康29

四、侵权的认定32

(一)损害事实33

(二)因果关系34

(三)过错35

五、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民事赔偿责任37

附:主要参考书目44

论我国的家庭财产制度 康春景导言47

(一)家庭财产制度的本质48

一、家庭财产制度概述48

(二)家庭财产制度的特征49

二、家庭财产制度的发展和改革50

(一)我国封建社会的家庭财产制度50

(二)我国社会主义的家庭财产制度51

1.建国前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家庭财产制度51

2.1950年婚姻法中的家庭财产制度52

3.1980年婚姻法中的家庭财产制度52

三、家庭财产关系的发生和内容53

(一)家庭财产关系的发生53

1.家庭共有财产关系的发生53

2.夫妻共有财产关系的发生54

(二)家庭财产关系的内容54

1.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55

2.夫妻共有财产56

3.家庭成员个人所有的财产57

1.核心家庭的家庭财产关系58

(三)家庭财产关系与家庭结构的关系58

2.主干家庭的家庭财产关系59

3.联合家庭的家庭财产关系59

四、家庭财产的管理和保护60

(一)家庭财产的管理60

1.家庭共有财产的管理60

2.夫妻共有财产的管理61

3.家庭成员个人财产的管理61

(二)家庭财产的保护61

1.民事保护62

2.刑事保护63

3.行政保护64

五、家庭财产关系的终止65

(一)家庭共有财产的分割65

1.分家析产与财产继承的区别65

2.家庭共有财产分割的原则和方法66

3.家庭共有财产分割的效力67

4.审判实践处理家庭共有财产分割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68

(二)离婚时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71

1.离婚时分割夫妻共有财产的原则71

2.离婚时分割夫妻共有财产的方法73

3.审判实践中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73

六、关于完善我国家庭财产制度的法律思考80

(一)家庭共有财产制的完善81

1.法定财产制的完善82

(二)夫妻财产制的完善82

2.约定财产制的完善87

附:主要参考书目89

论合作作品 吴建伟引言91

一、合作作品的概念和法律特征92

(一)合作作品的概念92

(二)合作作品的法律特征98

1.合作作品的作者是两人或两人以上98

2.两个以上作者具有合作创作的合意99

3.合作作者共同从事了合作创作行为101

4.合作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须具有成果并有机地体现于同一部作品中104

二、合作作品的认定105

(一)合意内容不明作品的认定105

(二)合意署名作品的认定115

三、合作作品著作权的行使119

(一)行使共有著作权与行使共有财产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119

(二)行使共有著作权的基本原则125

1.协商一致的原则125

2.可分割合作作品的一部分单独使用不得损害其他共有人的利益126

3.转让和赠与共有著作权应经全体共有人同意126

4.共有著作权人推举代表行使权利时,该代表所为行为即使超出全体共有人的授权,亦不能对抗善意取得该作品著作权或使用权的第三人127

5.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允许其他共有人或作品原件合法所有人行使共有著作权128

附:主要参考书目130

论我国土地使用权的抵押 王艳萍130

一、土地使用权131

(一)土地使用权的种类131

(二)土地使用权的性质132

(三)认定土地使用权性质的意义135

二、土地使用权抵押主体136

(一)抵押权人的资格136

1.抵押贷款中的抵押权人136

2.抵押担保履行各种债务的抵押权人137

(二)抵押人的资格137

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客体范围140

四、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效力147

(一)土地使用权抵押权所担保债权的范围147

(二)土地使用权抵押权效力所及于标的物的范围149

(三)抵押权对于抵押物处分权的关系152

五、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156

(一)从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连结上分析登记法律关系的构成157

(二)土地使用权抵押的两重性质159

六、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实现161

(一)行使抵押权的事由162

(二)抵押权实现的方法163

(三)抵押权实现的顺序169

(四)抵押权的优先受偿与其他优先权的效力问题171

七、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性质及相关立法之探讨172

(一)从属性172

(二)特定性173

(三)不可分性173

(四)顺序性175

(五)抵押权是价值权175

(六)物上代位性和追及性175

(七)优先受偿性177

附:主要参考书目177

要约规则研究 杨东良导言179

一、要约法律性质探讨180

(一)要约的概念比较180

(二)要约的法律性质183

(一)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185

二、要约的有效条件185

(二)要约必须向将来应成为合同当事人的相对人发出186

(三)要约人必须明确表示有订立合同的意图187

(四)要约的内容必须确定、完整189

(五)要约必须传达到受要约人193

三、要约与要约邀请194

(一)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差异194

(二)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分标准195

(三)几种典型行为是要约抑或要约邀请的判断规则197

(四)反要约202

四、要约的法律效力205

(一)要约的拘束力205

1.要约的形式拘束力206

2.要约的实质拘束力208

(二)要约的有效时间210

(三)迟到要约及其效力213

1.要约的撤销214

(四)要约的撤销和撤回214

2.要约的撤回216

五、要约过失责任217

(一)要约过失责任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的一种217

(二)要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和特征220

(三)建立我国要约过失责任制度225

附:主要参考书目226

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立法研究 王铁军前言229

一、关于合同解除的历史考察230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230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231

二、我国现行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及其问题234

三、合同解除的概念和意义237

(一)合同解除在立法中的概念237

(二)对合同解除的概念的探讨239

(三)对合同解除概念和意义之我见240

(四)合同解除与类似概念的区别245

四、解除权的性质、种类与发生原因251

(一)解除权的概念与性质251

(二)解除权的种类252

(三)约定解除与法定解除254

(四)我国法律的规定254

(五)作者的意见254

五、行使法定解除权的原因255

(一)概说255

(二)我国法律的规定256

(三)作者的意见258

六、行使解除权的方法259

(一)概说259

(二)我国法律的规定261

(三)作者的意见262

七、合同解除的效力263

(一)合同解除的普通效力263

(二)合同解除的特殊效力265

(四)我国法律的规定和学者的见解266

(三)合同解除后不影响原合同某些条款的规定266

(五)作者的意见268

八、合同解除权的消灭269

(一)抛弃269

(四)受领的原物返还不能270

(五)解除前债务人已履行或补正270

(三)经催告而不行使270

(二)期间届满270

九、结论——对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建议271

附:主要参考书目272

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研究 张国明前言274

一、公司人格与公司人格的否认276

(一)公司人格276

(二)公司人格的两种否认方式279

(三)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的含义和本质281

(一)外在控制关系的存在283

二、公司人格否认原则适用的条件283

(二)外在控制达到一定程度285

(三)利用所控公司进行规避法律或逃避契约义务287

三、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的限制290

(一)不能滥用人格否认290

(二)公司人格否认的两个例外291

四、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的误用294

五、一人公司与公司人格否认297

(一)一人公司人格的确认297

(二)判断一人公司人格是否被否认的标准299

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与公司人格否认原则302

(一)母子公司关系中引入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的必要性302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承担责任的场合304

七、中国与公司人格否认原则308

(一)行政公司和翻牌公司与人格否认309

(二)党政机关兴办公司与人格否认311

(三)企业挂靠与人格否认312

(四)原公司未注销又新设公司与人格否认313

附:主要参考书目314

论内幕交易行为及其民事法律责任 吴晓东前言316

一、内幕交易行为概述317

二、禁止内幕交易行为的基本理论320

(一)信息在证券市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320

(二)利用内幕信息交易有悖于民法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323

(三)内幕交易泛滥对投资者信心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危害性326

(四)内幕交易行为是一种法律禁止的证券欺诈行为327

(五)各国对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管制330

三、内幕交易行为的构成333

(一)内幕信息的法律含义333

(二)内幕交易行为的主体335

(三)内幕交易的几种行为形态338

(四)“知情”和行为目的339

(一)民事法律责任的地位344

四、内幕交易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344

(二)解决内幕交易民事法律责任的几个问题345

1.因果关系的确定345

2.损失额的计算347

五、内部人短线交易及其民事法律责任348

(一)法律管制内部人短线交易的意图348

(二)内部人短线交易的构成349

(三)内部人短线交易的民事法律责任351

附:主要参考书目356

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研究 彭章健引言358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359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产生359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制的发展360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364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364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367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性质372

(四)不正当竞争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376

(五)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379

三、反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392

(一)反不正当竞争与商标问题394

(二)反不正当竞争与专利问题395

(三)反不正当竞争与著作权问题395

四、我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及其评价398

(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概述398

(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399

(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403

附:参考文献资料405

招募说明书及其民事责任研究 邢海宝406

一、公开原则简论407

(一)公开原则及其发展407

(二)公开原则的目的及功能409

(三)公开原则的法律构想及基本法律制度411

(四)我国证券法规中的公开原则及制度412

(一)招募说明书的概念413

二、招募说明书研究413

(二)招募说明书的功能416

(三)招募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与格式417

三、招募说明书民事责任制度概述438

(一)招募说明书民事责任的功能438

(二)招募说明书民事责任的性质439

(三)美、英、日、台招募说明书民事责任制度441

(四)我国招募说明书责任制度443

(五)未交付招募说明书的民事责任447

四、招募说明书内容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与重大遗漏之民事责任454

(一)违法行为454

(二)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458

(三)依赖关系或因果关系问题468

(四)责任主体间相互关系470

(五)责任形式或补救方式473

附:主要参考书目4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