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墨子与中国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墨子与中国文化
  • 张永义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4853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墨翟(学科: 研究) 墨翟(学科: 影响 学科: 传统文化 地点: 中国) 墨翟 传统文化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墨子与中国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墨子和他的学派1

第一节 墨子的思想渊源2

第二节 墨子的生平事迹6

一、姓名、里籍与年代6

二、生平行事12

第三节 墨家学派的形成和分化17

一、巨子制18

二、墨学之传授21

三、学派的分化26

第四节 《墨子》的著者与年代29

第二章 墨子的伦理学说38

第一节 兼爱论38

一、兼别之分39

二、兼爱与差爱43

三、兼爱与交利46

四、后期墨家对兼爱论的发展49

第二节 非攻论55

一、攻国的危害55

二、攻诛之别58

第三章 墨子的政治思想61

第一节 尚同论61

一、尚同的目的62

二、尚同的方法66

三、尚同的作用68

第二节 尚贤论70

一、尚同与尚贤的关系71

二、尚贤的目的72

三、尚贤的方法75

第三节 墨子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78

第四章 墨子的经济主张86

第一节 生财论86

一、赖其力者生87

二、强力从事89

三、众人之道91

第二节 节用论94

一、节用和富国的关系94

二、节用的方法96

三、节葬与非乐98

第三节 墨子经济思想的贡献与不足102

第五章 墨子的天人观107

第一节 天志论107

一、天志的作用108

二、天志的内涵111

第二节 明鬼论113

一、鬼神存在的证明113

二、鬼神的作用116

第三节 非命论119

一、天命与定命119

二、“非命”的根据122

第四节 墨子天人观的得失125

第六章 墨子的育人之道131

第一节 教育的目的和内容131

一、有道者劝以教人132

二、谈辩、说书和从事134

第二节 教育的方法136

一、强学强教136

二、因材施教139

三、学以致用141

第三节 墨子对中国教育学的独特贡献143

第七章 墨辩与中国古代逻辑学149

第一节 墨子对方法的自觉149

一、三表法151

二、察类和明故154

第二节 “墨辩”中的逻辑学157

一、辩的性质与作用161

二、以名举实165

三、以辞抒意175

四、以说出故183

五、逻辑规律及其他202

第三节 墨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207

第八章 后期墨家的科学贡献221

第一节 “墨经”中的科学内容222

一、几何学222

二、光学228

三、力学234

第二节 后期墨家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41

一、中国传统科学的特点242

二、墨学衰微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246

第九章 墨家与先秦诸子250

第一节 儒墨之争251

一、儒墨异同251

二、墨子之“非儒”256

三、孟、荀对墨家的批判268

第二节 道墨之辩279

一、墨家与杨失280

二、墨家与《老子》282

三、墨家与《庄子》285

第三节 名墨訾应289

一、后期墨家与“合同异”派291

二、后期墨家与“离坚白”派296

第十章 从显学到绝学301

第一节 墨学表微的原因301

一、衰微的时间301

二、衰微的原因306

三、独尊儒术之后314

第二节 “墨学影响”论辨析318

一、“儒墨合流”论319

二、游侠与墨者326

三、神仙化的墨子329

第十一章 近代墨学的复兴335

第一节 乾嘉时期336

一、诸子学的兴起336

二、汪中与毕沅339

第二节 同光时期345

一、墨学的复兴345

二、孙诒让的贡献351

第三节 民国时期356

一、梁启超与胡适356

二、“墨学热”的形成362

三、在复兴背后366

余论 墨学的现代价值368

附录一:文献综述381

附录二:主要论著目录390

后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