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金融简史
  • 袁远福,缪明杨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2475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的货币和信用1

第一节 先秦的货币1

一、古代货币的起源1

二、古代货币的早期发展3

三、黄金6

四、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7

第二节 先秦的信用7

一、信用的发生7

二、春秋战国时代的信用9

一、秦始皇统一货币11

第一节 秦至隋朝的货币11

第二章 秦至隋朝的金融11

二、汉武帝改革币制12

三、三国至隋朝的币制14

第二节 秦至隋朝的信用15

一、两汉的放款市场15

二、典质的产生18

第三章 唐宋元的金融20

第一节 货币与币制20

一、唐高祖改革币制20

二、铁钱、黄金和白银的使用21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23

四、元朝的纸币及其管理25

第二节 信用和信用机构27

一、唐朝信用事业的发展27

二、宋朝的国家信用和货币兑换30

第四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33

第一节 货币与币制33

一、明朝的纸币制度33

二、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35

三、制钱36

第二节 信用和信用机构36

一、典当业的发展36

二、钱庄(银号、账局)的兴起37

三、票号的产生38

第五章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时期的金融40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危机40

一、落后的银两制度40

二、自铸银元42

三、从制钱到铜元44

四、银贵钱贱48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变化52

一、典当业由盛而衰52

二、钱庄的发展53

三、票号由兴盛到衰亡58

四、官银钱号65

五、清末金融风潮67

第三节 资本主义金融势力的入侵69

一、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张69

二、外国银行的经济侵略与掠夺76

三、国际银行团85

第四节 中国的银行业兴起87

一、中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条件87

二、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88

三、户部(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设立89

四、私人资本银行的出现91

五、中国的银行业兴起所表现出的特点92

一、汇丰银行夺取关税保管权95

第一节 帝国主义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95

第六章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95

二、外国银行势力的继续扩张96

三、银行团的演变和“善后大借款”100

第二节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102

一、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102

二、民族资本银行的发展105

三、钱庄的继续发展108

四、证券市场的兴起和信交风潮110

第三节 混乱的货币流通111

一、币制改革的争论111

二、银元、铜元的铸造与流通112

三、纸币的发行与流通113

第七章 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金融115

第一节 英美日在中国的争夺115

一、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115

二、英美日对中国货币支配权的争夺118

三、东北金融殖民地化119

第二节 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122

一、设立中央银行122

二、控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124

三、设立中国农民银行125

四、设立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127

五、推行合作金库128

六、兼并民族资本银行和控制钱庄129

第三节 币制改革131

一、废两改元131

二、美国白银政策与中国白银外流133

三、实施法币政策135

第四节 民族资本金融业的继续发展和钱庄走向衰落138

一、金融业资产阶级对国民政府的经济支持138

二、民族资本银行的继续发展139

三、其他金融机构概况141

四、金融市场的发展上海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142

五、钱庄的衰落144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体制147

一、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金融业的畸形繁荣147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147

二、战时金融管制151

三、设立四联总处,强化中央银行职能154

四、四行的联合贴放业务159

第二节 法币的通货膨胀161

一、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161

二、法币的膨胀163

三、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及其失败167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金融业171

一、民族资本银行的内迁及业务活动的受限制171

二、民族资本银行在通货膨胀中分沾利益173

第四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沦陷区的金融掠夺175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的金融掠夺175

二、利用、排挤法币178

三、实行通货膨胀180

第九章 官僚资本金融的极度扩张及其崩溃182

第一节 美国独占国统区金融市场182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独占地位的确立182

二、美国独占中国的金融市场185

第二节 官僚资本金融的极度扩张186

一、接收敌伪银行和清理敌伪钞券186

二、官僚资本银行垄断地位的空前加强188

一、法币加剧恶性膨胀190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总崩溃190

二、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黄金政策193

三、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外汇政策195

四、金圆券的出笼及其崩溃196

五、官僚资本外逃199

六、银元券的垂死挣扎200

第四节 民族资本金融业的衰落203

一、国民政府对民族资本金融业的限制和打击203

二、业务的萎缩206

三、民族资本金融业的投机活动207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的创立209

一、摧毁旧的金融制度209

第十章 新民主主义金融209

二、革命根据地银行的建立213

三、造币厂和印钞厂的建立215

四、根据地银行的货币发行与管理216

五、革命根据地银行的业务219

六、“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对革命根据地金融业的影响220

七、策略转变时期的金融政策221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的发展222

一、边区银行的建立及其任务223

二、货币发行与货币流通225

三、边区银行的信贷业务228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的发展壮大230

一、解放区银行的大发展230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的形成232

三、人民币的发行与全国货币的统一233

四、对敌货币斗争的最后胜利235

五、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238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期间的金融24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金融243

一、建立新中国的金融体系243

二、稳定金融物价246

三、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与《共同纲领》的金融政策247

四、为壮大国营经济提供信贷249

五、配合土地改革,支持农业生产发展250

六、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51

一、运用多种手段聚集资金253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金融253

二、集中资金支持国营经济发展壮大255

三、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56

四、发行新人民币,健全货币制度258

五、建立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259

第十二章 “大跃进”时期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金融262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的金融262

一、经济盲目发展中的金融工作262

二、金融工作失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金融工作中的纠“左”反“右”264

第二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金融266

一、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金融工作266

二、“银行工作六条”及其贯彻实施267

三、国民经济调整绩效在金融方面的主要表现271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金融工作274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中金融工作所受冲击和破坏274

一、贷款大撒手与放松金融管理274

二、金融业务受冲击,银行机构被合并275

三、金融部门在困境中坚持工作27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银行工作的两次转机与挫折277

一、银行工作的第一次转机与挫折277

二、银行工作的第二次转机与挫折280

第一节 “拨乱反正”时期的金融282

一、澄清是非与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282

第十四章 “拨乱反正”时期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金融282

二、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283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金融(上)285

一、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及新的金融285

体系的形成285

二、改革银行信用体系,发展多种信用形式与建立288

资金市场288

三、开拓发展国际金融合作关系290

四、加强与改善金融宏观管理292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金融(下)294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294

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金融进行宏观调控299

三、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