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https://www.shukui.net/cover/8/30234811.jpg)
- 滕刚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439662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传统文化-中国-青少年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传统节日与民俗2
辞旧岁,拜新年2
过大年,贴门神2
贴春联,增喜气2
元宵节,闹花灯3
闹正月,踩高跷3
春龙节,蒸龙蛋4
清明节,祭祖先4
寒食节,不生火5
端午节,吃粽子5
七夕节,鹊桥会6
中元节,祭亡灵6
中秋节,吃月饼7
重阳节,赏菊花7
贺冬至,吃饺子8
腊八节,腊八粥8
二十三,祭灶关9
除夕夜,团圆饭9
泼水节,傣家乐10
那达慕,蒙古风10
雪顿节,看藏戏11
火把节,大联欢11
第2章 人生仪式与礼仪制度14
诞生礼14
三朝礼14
满月礼14
百日礼15
抓周儿15
成年礼16
古代嫁娶中的“三茶六礼”16
大婚之前的礼节17
抬花轿,迎新娘17
撒谷豆,辟邪气18
拜堂成亲,媳妇过门18
交杯酒,夫妇合19
六月六,回娘家19
什么是“倒插门”19
古代媵、妾制20
什么是“三纲五常”21
“三从四德”对妇女的约束21
什么是“大宗”和“小宗”22
古礼中的“左右”尊卑22
古人崇尚的社交礼仪22
做寿桃,吃寿面23
古代哀悼逝者的礼节24
“披麻戴孝”的由来24
悬棺的来历24
令人生畏的殉葬制度25
藏族天葬制度25
墓志记载什么26
古代祭祀制度26
第3章 古代称谓28
“皇帝”的称谓从何时开始28
“万岁”的起源28
皇帝真的是“天子”吗28
究竟谁才是“老佛爷”29
谥号、庙号和尊号29
宰相的演变30
什么是“翰林”31
古代的“博士”31
中华民族为何自称“炎黄子孙”32
姓氏的由来32
“名”和“字”的区别33
古代人的“别号”34
殿下阁下麾下34
膝下足下在下34
“六亲”和“九族”都包括哪些人35
“丈夫”和“老婆”的由来36
“连襟”指哪些人36
古代对妻子父亲的敬称37
诰封制度与诰命夫人37
“东床快婿”缘何而来37
“红娘”与媒人的区别38
为何称媒人为“冰人”38
“三姑六婆”到底是做什么的39
“千金”指男子还是女子39
“丫头”的来历40
第4章 文字发展与古代书籍42
仓颉造字的传说42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42
周代通行文字43
秦朝统一文字43
篆书的变体:隶书44
楷书的兴起与发展44
风格独特的草书45
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行书45
汉字的造字方法45
“八思巴文”是哪族的文字46
宋体字的发展历史47
古代的“标点符号”47
古代第一部部首字典:《说文解字》48
古代启蒙读物48
中国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49
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49
四书五经50
古代经典分类法50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51
中国古代史学八大家52
中国历史上四次焚书52
“年鉴”的发展53
“地方志”的起源53
最早的书写材料53
“汗青”原指什么54
“杀青”的古今意义区别54
古代书店54
第5章 古代学校和教育制度58
古代学校发展历史58
古代的“小学”58
古代的大学58
“六艺”指哪六种基本才能59
古代私学59
书院的发展历史60
古代四大书院60
古代最高学府61
“杏坛”的渊源61
“鸿都门学”与平民教育62
官办医学院——太医署62
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63
京师大学堂63
古代科举制度的变迁64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各是什么级别的考试64
科举四宴65
童生试65
贡生的选拔65
“秀才”和“举人”66
“进士”与“庶吉士”66
古代考试第一名67
何为“连中三元”67
“榜眼”与“探花”67
武科与武官选拔68
“八股文”指哪八股68
“蟾宫折桂”的比喻68
为什么用“桃李”比喻学生69
“门生”的演变69
“学究”词义的变迁70
第6章 古代行政官制72
何为“三公”72
“士”的变迁72
“家臣”与“门客”72
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73
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73
地方监察官“刺史”的演变74
古代秘书74
财政大臣74
御用侍卫75
“六部九卿”各指什么75
“将军”在各朝各代的设置76
皇帝侍从:侍中76
皇帝顾问:学士76
明清时期的大学士77
钦差大臣的由来77
地方军政大员78
清朝南北洋大臣78
“三省制”的历史演变78
执掌机要事务的枢密院79
古代特务机关80
明朝锦衣卫80
君主集权的顶峰81
康熙帝与南书房81
少数民族管理机构82
清朝的“外交部”82
古代边疆管理机构82
县的来历83
郡县制83
明朝“三司”制84
满清八旗制度84
清代军制85
清末新军86
第7章 古代农业与手工业88
刀耕火种88
养蚕种桑88
井渠法88
旱田耕作方法89
集约耕作方法89
古代耕地工具90
曲辕犁的发明90
三腿耧车91
古代插秧工具91
桔槔如何应用杠杆原理92
巧妙的古代汲水设备92
龙骨水车92
筒车的设计93
都江堰93
利国利民的郑国渠94
灵渠对岭南地区的贡献94
吐鲁番人民的灌溉方式95
芍陂如何造福淮河流域95
古代最早的运河96
中国古代施肥技术96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97
元代农书之冠97
最早的官修农书98
少数民族创编的《农桑衣食撮要》98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98
中国古代制陶技术99
中国瓷器制造发展史100
中国古代采矿技术100
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100
湿法炼铜101
中国古代铸铁术101
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102
黄道婆对纺织业的贡献102
中国传统丝织技术102
传统纺织的“手经指挂”103
斜织机的发明103
纺纱机具纺车的发明104
中国古代染色技术104
古代制曲酿酒技术105
中国漆器发展史105
纸的发明106
蔡伦造纸的贡献106
中国最早的印刷形式107
活字印刷带给印刷业的革命107
火药的发明108
土木工匠的鼻祖108
百工“五法”108
我国最早的“科学院”109
建筑著作《营造法式》110
沈括与《梦溪笔谈》110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10
第8章 古代科学与天文历法114
算筹与算盘114
勾股定理的发明114
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114
我国第一部数学专著115
祖冲之与圆周率115
沙漏计时的发明116
《算经十书》包括哪“十书”116
古代海船117
中国最早的地图绘制理论117
最早的指南仪器118
指南鱼的发明118
实用的指南针118
地磁偏角的发现119
张衡与地动仪119
古代历法120
“阴阳历”是怎样的历法120
农历月份别称121
“正月”的来历121
庄子的“四时”观122
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122
“朔”“望”分别指什么时候123
古人计时方法123
十二生肖的由来124
最早的农事历书124
我国第一部完整历法125
天文学家张衡125
《大衍历》与实测子午线126
郭守敬与《授时历》126
“斗建”指什么127
“上元积年”如何计算127
“岁星纪年”是怎么回事128
“四象”是指哪“四象”128
“黄道吉日”是哪一天129
“黄历”是何种历法129
测卜吉凶的《五星占》130
第9章 古代传统医学132
中国传统医学132
我国古代独特诊病方式132
“阴阳”与“五行”各指什么132
中医用药133
针灸的作用133
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134
名医扁鹊135
“望闻问切”四诊法135
神医华佗135
最早的麻醉剂136
“医圣”张仲景136
孙思邈与《千金方》13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37
刘寄奴138
车前草138
“灵芝”为何如此名贵139
传统健身方法“五禽戏”139
八段锦139
坐堂医140
医生和郎中140
中国古代女医生140
第10章 古代服饰与妆容144
最早的服装形制144
什么是“深衣”144
汉服的发展144
游牧民族服饰145
“羽扇纶巾”是怎样的衣饰146
缤纷多彩的披帛146
“半臂”是什么服饰146
“霓裳羽衣”与《霓裳羽衣曲》147
“石榴裙”的典故147
“绫罗绸缎”各指什么148
什么是“水田衣”148
满族的“旗装”149
由旗装发展而来的旗袍149
“黄马褂”由何而来150
“补子”是什么150
“唐装”究竟指什么151
中山装的推行151
朝鲜族服饰152
四大名锦之壮锦152
什么是“水家布”153
蒙古族服饰153
纳西族服饰的“披星戴月”154
“龙袍”的讲究154
古代礼服155
“木屐”背后的故事155
满族旗鞋156
古人戴帽子的习惯156
“乌纱帽”的来历157
为什么要戴“长翅帽”157
顶戴花翎分官衔157
“头帕”的意义158
古代的“盖头”159
“凤冠”、“霞帔”各指什么159
古代腰带160
“长命锁”的祝福160
耳坠的由来161
传统纽扣161
“步摇”是怎样的首饰162
苗族银饰162
古代的头饰163
堕马髻163
古人缠头的讲究164
旧习裹脚164
“洗尽铅华”由何而来164
“点额黄”的故事165
胭脂的发明165
第11章 古代饮食文化168
古代“五谷”指什么168
孔子的饮食思想168
古代饮食典籍168
唐代“烧尾宴”169
元代“赏花宴”170
明代天厨御宴170
满汉全席170
中华八大菜系171
天下第一菜173
苏轼与“东坡肉”174
佛跳墙174
西湖醋鱼175
龙井虾仁175
宋嫂鱼羹176
鱼咬羊177
过桥米线177
豆腐与臭豆腐的发现178
南通跳面178
满族八大碗179
松鼠桂鱼179
宫保鸡丁180
叫化鸡180
北京烤鸭181
南京板鸭181
满族糕点萨其玛182
元宵182
月饼182
春卷183
年糕183
点心的由来183
梨膏糖184
粽子184
冰糖葫芦的由来185
“山珍海味”都指哪些185
中国十大名茶185
“斗茶”的起源186
茶馆的历史187
“茶圣”陆羽与著作《茶经》187
安溪铁观音188
洞庭碧螺春189
西湖龙井189
武夷山大红袍190
藏族酥油茶190
蒙古奶茶191
酒的起源191
“酒令”从何时开始191
传统酒文化192
第12章 古代建筑与居室196
巢居和穴居196
“城”和“郭”的区别196
护城河的发展197
西安古城垣反映的古代防御体系197
“市”是做什么的198
古代皇城一览198
“华表”的意义199
为何要立“牌坊”199
“阙”指什么200
古代建筑的三段式结构200
古代建筑的抗震性能201
古代建筑的屋顶201
“鸱吻”装饰古代建筑202
“斗拱”的作用202
精妙的瓦当203
辟邪气的“石敢当”203
宅门口的“抱鼓石”204
藻井204
“太湖石”是怎样一种石材204
四合院中的“影壁”205
垂花门205
四合院是什么样的建筑206
黄土高原上的民居206
蒙古族民居207
西南地区民居207
巧妙的吊脚楼208
傣族的竹楼208
“土楼”是怎样建成的209
古代家具陈设不可少的屏风209
“几”的各种样式210
床榻的历史210
“承尘”和“拂尘”各做什么用211
“胡床”是床吗211
“躺椅”的发明211
“夜壶”的功用211
“马灯”是什么照明工具212
长信宫灯212
烛台212
古代取暖工具213
“博山炉”因何得名213
熨斗的发明214
古代的镜子214
小巧的鼻烟壶214
荷包的用途215
印玺的历史215
第13章 古代交通218
车的发明218
古代车的构成218
奚仲造车的传说218
双辕车219
战车的发展219
“木牛流马”指什么样的车220
三国时期的独轮车220
“轿”的历史220
御用交通工具221
秦筑驰道221
漕运四河222
京杭大运河222
简单的水上交通工具223
独木舟是如何发明的223
古代大型战船223
古代最伟大的石拱桥224
卢沟桥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