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学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理学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
  • 黄书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32426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学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理学教育思潮的兴起1

第一节理学教育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

第二节传统儒学教育理论之演变与佛道思想5

的影响5

第二章程朱理学教育哲学观10

第一节本体论——关于天理的学说10

一“体贴”出来的“天理”11

二 理本体论的建立13

第二节从天理到心性16

一 性与理17

二 心与理19

三 朱熹与陆九渊关于心理问题的分歧23

四 关于心统性情及其条件25

第三节从心性到教育28

一 李翱的“复性”说及其批判28

二 心性的区分与善恶产生问题30

三 “复性”、“尽心”与教育作用论36

一 从北宋兴学运动看事功派的德才并重论41

第一节道德人格的重建41

第三章程朱理学理想人格论41

二 理学家关于“仁”说的再建46

三“仁者”的二重性51

第二节孔颜乐处57

一“孔颜乐处”的提出57

二 程颐、朱熹对“孔颜乐处”的发挥58

三 “孔颜乐处”的实现过程59

四 “孔颜乐处”的美学意义64

第三节入世精神65

一 既不“求名”又不“逃名”的为官心理66

二“亦政亦教”的施政特色69

三 身居林下而心怀天下71

第四章程朱理学“下学上达”论74

第一节程朱理学“下学上达”教育论——兼与74

陆学比较74

一对佛学的吸收与批判74

二“下学上达”教育论的逻辑展开77

三 关于教育方法问题102

一 关于教育阶段的划分106

第二节“下学上达”教育论的实践运用106

二 关于教材编写109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的演变120

第一节宋末理学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嬗变120

一 朱门后学与理学教育思想的传播120

二朱学流弊与朱陆调和论的出现127

第二节元代理学教育思想的特点130

一 主内求以救务外131

二重读书以济虚空135

三 躬行与致用139

第三节 阳明心学教育思想与理学社会化144

一 明初“朱学独尊”与理学演变145

二 从双重世界到一体世界147

四 “致良知”说对理学社会化的贡献157

三 “致良知”说——兼与朱学比较161

第四节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和总结161

一 晚明儒学演变与实学教育思潮的兴起162

二 由空谈心性到废虚崇实169

三 提倡经世人才与实用科技171

四 变先验人性论为后天成性说178

五 对理学知行观与教育过程论的批判改造181

六 理学教育思想批判的历史局限性187

第六章程朱理学教育思想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189

第一节程朱理学教育思想与日本朱子学189

一儒学在日本的传播189

二理学东渡与中日禅僧192

三 藤原惺窝教育哲学观与日本朱子学的193

独立193

学化196

四 林罗山教育哲学观与日本朱子学的官196

五 日本朱子学兴盛原因透视199

第二节程朱理学教育思想在朝鲜与越南的200

传播200

一儒学与理学在朝鲜的传播200

二儒学与理学对越南文化教育的影响205

后记209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210

CONTENTS217

The Brief Account of the Author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