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教育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日本教育社会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32830772.jpg)
- 于仁兰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春秋出版社
- ISBN:750690150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日本教育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作者序1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和研究领域&新堀通也1
第一节教育社会学的起源1
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的发现1
社会学对教育的关心3
作为科学的教育社会学4
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5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学6
战后教育社会学的发展6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7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8
历史一体制的研究9
第三节危机时代的教育社会学11
教育危机11
60年代的教育社会学13
第四节 “新”教育的社会学16
“新”社会学16
“新”教育的社会学17
结束语19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方法&原田彰21
第一节方法原理21
社会学的思想21
社会学的要求22
新的立场23
结构论的研究24
第二节与实践的关系26
杜尔克姆和韦伯的观点26
研究与实践的相互关系27
对政策科学的志向28
第三节理论与实证30
模式的任务30
理论的水平31
从经验的一般化到社会学理论33
理论的生产性和缺陷34
第四节方法技术35
现状35
假说、资料、变量36
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38
第三章从社会化的观点观察教育&池田秀男40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特性40
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40
作为文化的教育41
作为社会统制的教育42
教育的定义44
第二节社会化和教育社会学的观点44
社会化的定型44
教育的制度化45
教育的孤立化46
知识传递的制度化和流动价值47
教育机能的分节化48
教育社会学的观点49
第三节 终身社会化的过程50
成人期的社会化50
家族中的社会化50
获得做父母的使命与适应其变化51
通过工作实现社会化52
公共群体中的社会化53
第四节 社会化的问题和课题55
家庭的影响力在下降55
学校的膨胀57
校外活动的薄弱环节58
学校改革的限度和社会化的权力恢复58
第四章家族教育&有本章60
第一节家族的结构和机能61
作为社会单位的家族61
社会变动的影响62
人际关系的立足点64
核心家族的定义66
核心家族的意义72
第二节家族和社会化72
家族中的社会化72
帕森斯的社会化理论74
日本家族的特性77
日本家族中的社会化78
第三节 现代家族的教育病理和教育课题80
教育病理的定义80
家族的教育病理82
家族的未来形态84
家族中的教育课题86
第五章社区教育&池田宽88
第一节村落共同体的教育89
村落共同体的结构89
习俗教育90
年龄阶梯制91
第二节近代社区和学校92
学校的出现92
社会流动和教育94
全村学校96
学区共同体97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中的社区和教育98
人口向城市集中98
儿童生活的变化99
青年和社区101
学校和社区102
第四节地方群体的形成和教育103
四种模式103
地方群体的教育105
精神状态和技术状态106
第六章 产业社会和学校教育&天野郁夫109
第一节现代化和教育109
工业化和教育109
英国和法国110
职业和教养的教育111
“公立教育”的出现112
第二节教育制度的发展结构114
公立教育制度的“原型”114
单轨型和双轨型115
学校体系的分化116
选拔机能与学校体系118
第三节学校的社会机能119
学校与认知的社会化119
学校和道德的社会化121
社会选拔的机能122
现代化和选拔机能123
第四节学校的基本特性124
对学校的期望和失望124
公立教育的成功126
公立教育的危机127
是私立教育的复权吗128
第七章 学校团体和教育——组织论和130
团体论的观点&高旗正人130
第一节学校的团体特性130
作为规范组织的学校130
作为形式团体的学校132
作为官员的教师133
教师的领导地位134
普遍主义意向135
业绩中心136
限定性137
第二节 学习指导过程的结构与机能138
学习指导过程的结构要素138
结构——机能的模式139
测定和评价142
学习指导过程的社会化143
第三节学习团体的形成145
学习团体的重要条件145
形成团体的四次元149
第八章高等教育制度和机能&喜多村和之150
第一节从历史上和制度上观察高等教育150
建立和发展阶段150
制度的结构152
日本的高等教育154
第二节 从中等后教育的观点观察高等教育156
中等后教育和高等教育156
中等后教育体制的必要性158
第三节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机能161
高等教育的机能及其评价162
作为学习场所的高等教育164
高等教育的选拔机能166
英才主义和平等主义167
第九章教育机会&藤田英典170
第一节教育机会的扩大170
教育机会的各种形式170
学校教育的扩大172
“平等”概念的变迁174
第二节教育机会的平等化176
对机会均等关心程度的提高176
学历水平的阶层差别177
学习成绩的阶层差别181
第三节 阻碍机会均等的要素185
智能遗传说185
经济因素说185
社会心理因素说(价值理论)186
文化论的立场187
程序模式188
不平等的产生过程189
第四节 平等化的可能性和界限190
三种“平等”概念190
平等化的可能性192
第十章 学校教育计划论&麻生诚193
第一节学校教育计划的定义及其类型193
什么是学校教育计划193
计划的类型194
第二节学校教育计划的要求195
公共控制的必要性195
对社会变化的适应198
信息技术和新计划理论的出现199
学校教育计划的思想201
第三节学校教育计划的程序203
制定目标203
现状分析和预测204
计划目标的确定206
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206
学校教育资源筹措程序的确定207
实施计划的制定208
第十一章 学习社会&有田?正210
第一节 哈钦斯的学习社会论211
为了人的教育211
从属于经济的教育212
“教育投资”的非生产性213
正在扩展的学校教育问题214
自由教育的主张215
第二节学习社会的展开2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社会216
重新制定教育的目的、方法和结构217
纽约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学习社会”219
多种途径的保障220
从高等教育走向继续教育221
学习社会论的地位222
第三节终身教育和社会教育223
终身教育的观念223
社会教育的现状和课题225
学习要求和学习活动的实况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