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骨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骨生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2833901.jpg)
- 马克昌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371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骨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骨学概况3
1 骨的形态3
1.1 长骨3
1.2 短骨3
1.3 扁骨4
1.4 不规则骨4
2 骨的构成5
2.1 骨组织5
2.2 骨膜6
2.3 骨髓8
2.4 骨的血管9
2.5 骨的淋巴管9
2.6 骨的神经9
2.7 关节软骨9
2.8 骨内液体分布9
3 骨的组织结构及骨的构造10
3.1 骨组织的分类10
3.2 骨的构造11
第2章 骨细胞谱系19
1 骨祖细胞19
2 成骨细胞20
3 骨细胞22
4 破骨细胞23
5 骨衬细胞25
第3章 软骨29
1 透明软骨29
1.1 发生29
1.2 生长30
1.3 软骨细胞32
1.4 基质32
2 弹性软骨32
3 纤维软骨33
4 软骨的营养33
5 软骨的退变和再生35
5.1 退变35
5.2 再生35
6 关节软骨35
6.1 关节的发生35
6.2 关节软骨的结构36
6.3 关节软骨的生化37
6.4 关节软骨的退变37
6.5 关节软骨的营养41
6.6 关节软骨的修复41
第4章 骨胶原蛋白47
1 胶原的分布与分类48
2 胶原的结构49
2.1 胶原a-肽链的氨基酸组成特征49
2.2 前胶原a-肽链的结构50
2.3 前胶原的结构54
2.4 原胶原的结构54
2.5 胶原纤维的结构55
2.6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7
3 胶原的基因57
3.1 人类胶原基因的定位58
3.2 胶原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区域61
4 胶原的生物合成62
4.1 细胞内合成阶段63
4.2 细胞外合成阶段69
5 胶原的分解代谢71
5.1 成熟胶原的分解71
5.2 新合成胶原的分解74
6 胶原代谢产物75
6.1 羟脯氨酸75
6.2 前胶原C-钛76
6.3 胶胆原N-肽76
6.4 胶原吡啶交联76
6.5 尿羟赖氨酸糖甙77
7 胶原代谢障碍77
7.1 胶原类型的合成障碍77
7.2 细胞内胶原蛋白成熟障碍78
7.3 细胞外胶原蛋白成熟障碍78
第5章 骨组织中的蛋白多糖85
1 蛋白多糖的结构86
1.1 糖胺多糖的结构86
1.2 多糖链和蛋白质连接部分的结构90
1.3 蛋白多糖的结构91
1.4 蛋白多糖分子的不均一性92
2 蛋白多糖的生物代谢94
2.1 蛋白多糖的合成代谢94
2.2 蛋白多糖的分解代谢98
2.3 影响蛋白多糖代谢的因素99
3 骨蛋白多糖的生理功能101
3.1 可逆的抗压缩力101
3.2 维持软骨的体积和形状101
3.3 蛋白多糖与钙化的关系102
3.4 对阳离子的作用102
3.5 对骨发育和骨结构的作用102
3.6 与其他一些疾病的关系103
4 骨相关的黏多糖病104
4.1 黏多糖病I型104
4.2 Hunter综合征(MPSIIH)105
4.3 Samfilippl综合征106
4.4 Morquio综合征106
4.5 Maroteaux-Lamy综合征107
4.6 β-葡萄糖苷酸酶缺损病(MPSVII)107
4.7 黏多糖病VIII型107
4.8 Pfaundler-Hurler综合征108
第6章 骨组织中的非胶原蛋白115
1 骨钙素115
1.1 化学结构116
1.2 生物合成117
1.3 生理功能118
1.4 临床意义118
2 骨形态发生蛋白118
2.1 化学结构119
2.2 生理功能119
2.3 临床意义120
3 唾液酸蛋白质121
3.1 唾液酸蛋白的结构121
3.2 生理功能123
4 软骨钙素123
4.1 软骨钙素的结构与分布123
4.2 软骨钙素的生理功能124
4.3 软骨钙素的激素调节124
4.4 软骨钙素与骨病理124
5 碱性磷酸酶125
6 骨粘连素126
7 含RGD的蛋白127
7.1 血小板反应蛋白127
7.2 纤维粘连蛋白127
7.3 血清S蛋白128
7.4 骨桥蛋白128
7.5 骨酸性糖蛋白-75128
8 骨生长因子128
8.1 骨骼生长因子128
8.2 骨源性生长因子129
8.3 软骨源性生长因子129
8.4 软骨诱导因子129
9 血浆蛋白质130
9.1 血浆白蛋白130
9.2 血浆a2巯基糖蛋白130
10 磷蛋白131
第7章 骨中无机物137
1 概述137
2 骨无机磷酸盐的化学特性138
3 骨中其他几种主要无机成分139
3.1 碳酸盐139
3.2 氟139
3.3 钠142
3.4 钾142
3.5 镁142
4 微量元素144
4.1 锌145
4.2 铜146
4.3 锰146
4.4 锶146
4.5 硒146
4.6 其他微量元素147
5 柠檬酸盐148
5.1 骨中柠檬酸148
5.2 柠檬酸与骨代谢的关系148
第8章 钙代谢及钙内环境稳定155
1 钙的体内分布与生理作用155
1.1 钙的分布155
1.2 钙的生理作用156
2 肠钙吸收157
2.1 肠钙吸收的部位157
2.2 钙吸收机制158
2.3 钙结合蛋白质158
2.4 肠钙吸收的一些概念159
3 影响肠钙吸收的因素160
3.1 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160
3.2 甲状旁腺激素(PTM)161
3.3 降钙素(CT)161
3.4 其他激素162
3.5 药物的影响162
3.6 氢离子浓度162
3.7 食物成分163
4 肾钙转运与尿钙163
4.1 肾小球钙的滤过和肾小管钙的重吸收163
4.2 尿钙166
5 血钙平衡168
5.1 血钙的构成168
5.2 血钙平衡170
6 青春期和老年人补钙172
6.1 补钙对青春期骨骼的影响172
6.2 老年人补钙对骨骼的影响173
7 钙代谢异常174
7.1 钙吸收亢进174
7.2 钙吸收不良174
第9章 无机磷代谢与内环境稳定179
1 磷在人体内的分布179
2 饮食磷180
2.1 饮食磷180
2.2 磷的吸收181
3 血磷和血磷平衡182
3.1 血中磷的分布182
3.2 血浆磷183
3.3 血浆平衡184
3.4 血磷的调节185
4 肾对磷的处理过程186
4.1 肾处理的测定186
4.2 肾小管重吸收的部位186
4.3 肾小管的分泌187
4.4 肾小管重吸收的机制187
4.5 影响肾小管磷重吸收的因子188
4.6 肾小管磷重吸收的调节189
4.7 与肾磷处理有关的疾病189
5 无机磷与骨的关系190
5.1 骨与磷内环境稳定的关系190
5.2 磷对骨吸收、骨形成和骨细胞功能的影响190
5.3 磷酸盐缺乏对骨的影响191
第10章 钙磷代谢的调节195
1 甲状旁腺激素196
1.1 结构196
1.2 合成与分泌196
1.3 生理作用197
1.4 甲旁亢性骨病201
1.5 甲旁减性骨病202
2 降钙素203
2.1 分泌与结构203
2.2 性质204
2.3 生理作用204
2.4 临床应用205
3 维生素D代谢产物205
3.1 生物合成及合成的调节205
3.2 性质与分布209
3.3 生理作用209
4 其他激素与钙磷代谢218
第11章 骨的发生、生长和发育223
1 骨的发生223
2 骨发育的阶段224
3 骨形成的模式225
3.1 膜内化骨225
3.2 软骨内化骨227
4 躯干骨的发育228
4.1 脊椎骨的发育228
4.2 肋骨的发育231
4.3 胸骨的发育231
5 四肢骨的发育232
5.1 四肢骨的发生232
5.2 四肢骨的发育与形成233
6 生长板的结构和功能235
6.1 生长板的形成235
6.2 生长板的血液供应235
6.3 生长板的组成成分及功能235
7 骨的塑造和再造241
8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一些生物学因子241
8.1 性激素与青春迸发期241
8.2 生长激素与生长素介质243
8.3 胰岛素245
8.4 胰高血糖素245
8.5 催乳素245
8.6 甲状腺素245
8.7 性激素247
8.8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248
9 骨龄及其临床意义250
9.1 骨龄与骨龄标准250
9.2 腕部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手腕部各骨干骺融合的年龄251
9.3 关于肘骨龄的研究252
9.4 人体四肢骨和躯干骨骼的发育252
9.5 肋骨的发育253
9.6 脊椎的发育253
9.7 骨皮质的发育及其测量254
第12章 破骨细胞的细胞生理学259
1 破骨细胞的鉴别方法259
1.1 组织学鉴别259
1.2 组织化学鉴别260
2 破骨细胞的细胞发育史260
3 成骨细胞和激素因子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调控作用262
3.1 成骨细胞的调节作用262
3.2 PTH和PTH相关肽的作用262
3.3 1,25-(OH)2D3的作用263
3.4 其他生长因子的作用263
4 病理性骨吸收263
4.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63
4.2 绝经后骨质疏松264
4.3 Paget s病264
4.4 骨巨细胞瘤264
4.5 其他264
5 小结265
第13章 骨再造生理271
1 骨组织的基本组成271
1.1 板层骨271
1.2 纺织骨272
1.3 透明软骨272
1.4 纤维组织272
2 骨骼的5种基本生理过程272
2.1 生长273
2.2 塑造273
2.3 再造273
2.4 修复274
2.5 血液与骨的物质交换274
3 骨的塑造过程275
3.1 软骨塑造275
3.2 骨的塑造277
3.3 纤维组织塑造281
4 骨的再造过程281
4.1 骨再造和BMU理论281
4.2 骨表面283
4.3 骨再造与骨质疏松283
4.4 骨平衡障碍的序贯疗法286
4.5 骨软化288
4.6 纤维组织再造289
5 宏观修复过程289
5.1 软质的修复289
5.2 骨折愈合289
5.3 纤维组织修复290
6 骨组织的形成291
6.1 骨组织的形成过程291
6.2 影响骨组织形成的因素292
7 骨组织的吸收294
7.1 破骨细胞性骨吸收294
7.2 骨细胞性骨吸收296
8 骨的血液的物质交换296
第14章 钙化机制303
1 骨中无机物的性质303
2 钙化过程304
2.1 难溶物质溶度积概念304
2.2 体液中钙磷离子的浓度304
2.3 骨无机物中磷酸钙存在的形式305
2.4 升高钙和无机磷离子浓度的机制306
2.5 结晶核心308
2.6 软骨与骨的矿化312
2.7 磷脂在钙化中的作用313
3 矿化的抑制系统314
第15章 骨与维生素321
1 维生素A321
1.1 结构与来源321
1.2 一般生理功能322
1.3 对骨骼系统的作用323
2 维生素C324
2.1 化学性质324
2.2 坏血病325
2.3 对胶原和糖胺多糖代谢的影响325
3 维生素K327
3.1 化学结构327
3.2 生理功能和维生素K缺乏症327
3.3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328
4 维生素E330
4.1 化学性质330
4.2 生理功能330
4.3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330
第16章 骨与软骨中的酶335
1 磷酸酶335
1.1 碱性磷酸酶335
1.2 酸性磷酸酶338
1.3 无机焦磷酯酶338
2 与基质降解有关的酶339
2.1 酸性蛋白酶339
2.2 巯基蛋白酶340
3 与软骨向骨转化有关的生物化学343
3.1 软骨内骨化过程343
3.2 肥大软骨细胞带345
3.3 鹿角的生长和软骨内成骨之间的关系345
4. 机体死亡后骺软骨的生化变化346
第17章 骨折愈合生理353
1 骨折愈合的一般过程353
1.1 具有外骨膜的长管骨的愈合353
1.2 松质骨的愈合355
1.3 牢固内固定中的骨折的愈合356
2 骨折愈合概念的更新356
2.1 对骨折愈合认识的进步356
2.2 生理、生化因子的功能与作用358
3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361
3.1 全身因素361
3.2 局部因素362
3.3 骨折渗出物363
4 创伤骨折愈合过程中整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64
4.1 超代谢364
4.2 含氮物质的分解代谢364
4.3 糖代谢365
4.4 脂肪代谢366
4.5 骨折和固定对钙丢失的影响366
4.6 体重的丢失366
4.7 饮食的影响367
4.8 代谢高涨期的生理意义367
5 骨折修复局部的生物化学368
5.1 氧分压368
5.2 骨痂的生物化学369
5.3 磷酸酶374
5.4 糖胺多糖375
5.5 胶原375
6 维生素与骨折愈合376
6.1 维生素C376
6.2 维生素D377
6.3 维生素A377
6.4 维生素K377
7 营养成分对骨折愈合的影响378
8 骨痂中细胞的来源379
8.1 破骨的细胞的来源379
8.2 成骨细胞-骨细胞的来源380
8.3 骨髓的生骨作用380
9 骨折愈合的促进381
9.1 断端的活动381
9.2 生物电刺激382
9.3 诱导生骨382
10 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383
10.1 治疗方面的原因383
10.2 生理学方面的原因385
第18章 异位骨化391
1 发病机制391
1.1 骨肉的机械创伤391
1.2 肌肉的化学损伤392
1.3 基质诱导的异位骨形成392
1.4 可扩散骨形态发生蛋白质在实验性异位骨形成中的作用394
1.5 凝血块在基质诱导骨形成中的作用395
1.6 骨髓移植诱导异位骨形成396
1.7 以组织培养中间充质细胞和生肌细胞的分化396
1.8 主动脉397
1.9 肌腱397
1.10 上皮诱导异位骨形成397
2 临床病理398
2.1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398
2.2 大脑创伤、截瘫和烧伤病人肌肉的钙化398
2.3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399
2.4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400
2.5 手术创伤和关节移植术后的异位骨化400
2.6 陈旧血肿纤维囊的异位骨化400
2.7 腹壁手术瘢痕和尿道上皮引起的异位骨形成401
2.8 脊柱韧带的骨化401
3 诊断和鉴别诊断401
3.1 实验室检查401
3.2 放射学检查401
3.3 CT与MRI检查402
4 异位骨化的防治402
4.1 游离脂肪移植402
4.2 四磷酸盐403
4.3 华法令403
4.4 非甾体消炎镇痛剂403
4.5 HO的放射治疗403
4.6 HO的手术治疗404
第19章 骨移植409
1 移植免疫学基本概念409
1.1 细胞性排斥反应409
1.2 体液性排斥反应410
2 骨移植分类及一些基本概念411
2.1 供体细胞的存活411
2.2 破骨细胞412
2.3 血管长入412
2.4 带血管的骨移植物412
2.5 自体骨移植物的植入412
3 骨传导与骨诱导413
3.1 骨传导413
3.2 骨诱导413
4 异体骨的免疫反应414
4.1 骨移植物抗原414
4.2 排斥415
4.3 冻干骨移植物的抗原性415
4.4 异体移植物416
4.5 骨移植物的形态发生和免疫学评价416
5 异体活骨移植416
5.1 体液免疫反应416
5.2 移植物抗原性的处理417
5.3 增强作用417
5.4 关于近交系动物异体抗体反应的测定417
5.5 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异体活成分移植418
6 异种骨移植418
7 复合骨移植418
8 骨移植物植入的不同阶段419
9 骨库421
9.1 骨库的分类421
9.2 供骨来源及选择供骨标准421
9.3 采骨421
9.4 贮存及灭菌方法422
9.5 贮存和灭菌处理对植骨生物学特性的影响423
9.6 同种骨的免疫学特性423
9.7 同种移植骨的检疫423
9.8 骨库的质量监测与档案管理424
10 化学灭活加自溶和抗原抽提的异体骨426
10.1 体外的细胞自溶降解427
10.2 AAA骨的制备427
10.3 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临床评价428
11 供体及其部位429
11.1 供体部位429
11.2 供体部位的选择429
12 受体骨的处理430
12.1 锁骨430
12.2 肱骨430
12.3 尺骨和桡骨430
12.4 腕骨舟骨431
12.5 颈椎骨431
12.6 胸椎骨431
12.7 腰椎骨431
12.8 股骨431
12.9 胫骨431
12.10 骨肿瘤432
13 总结432
第20章 骨的生物电性质及骨折愈合的电刺激437
1 骨的生物电性质437
2 骨中生物电的产生438
2.1 压电现象438
2.2 动电学440
2.3 小结443
3 骨组织对外源性电信号的反应443
4 电刺激生骨446
4.1 外源性电信号的形式446
4.2 对骨折愈合的刺激作用447
4.3 骨质疏松的电刺激治疗450
4.4 电刺激骨的再生452
4.5 结论453
第21章 骨的循环生理与临床459
1 骨的微循环解剖基础460
1.1 骨血管与微血管系统461
1.2 骨淋巴管通路468
1.3 骨的神经469
2 骨内压的生理469
2.1 概念469
2.2 骨内压的正常值471
2.3 骨内压的生理变化475
3 骨血流生理学483
3.1 骨血流量的概念483
3.2 测定骨血流的方法484
3.3 骨血流量的正常值490
3.4 骨血流的调节492
3.5 骨血液循环的生理功能495
3.6 影响骨血流的病理学因素496
4 骨循环与其周围循环和骨内压之间的关系497
4.1 骨血流与肌肉血流之间的相互关系497
4.2 骨血流和骨内压之间的相互关系497
4.3 骨血管解剖和骨血流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498
5 骨内压的测定与临床500
5.1 骨内压的测定500
5.2 骨内压增高与骨内高压506
5.3 骨内高压的发生机制507
5.4 骨内压的病理生理变化509
5.5 骨内压增高的临床意义510
5.6 骨内高压的防治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