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生的思维与工作技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生的思维与工作技巧](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2840043.jpg)
- 张志寿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57307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基础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生的思维与工作技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服务思维与技巧1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1
一、疾病是机体稳态的破坏2
二、疾病是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素及损伤作斗争的过程4
三、疾病必有代谢、功能或(和)结构的异常4
第二节 对健康的认识6
第三节 对病人的认识7
一、生物医学模式9
第四节 医学模式9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1
三、医生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13
第五节 医德思维15
一、医德是医学的重要一翼15
二、医德是医生必备的基本条件17
三、医生的职业道德19
第六节 医生心理思维25
一、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5
二、医生的职业特点26
三、医生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28
第七节 医生服务的特点31
一、以病人为中心31
二、以医疗为中心32
三、以质量为中心32
四、以语言为先导33
五、责任与奉献33
六、专深与广博34
第八节 医生服务的方法35
七、艺术性35
一、“六心”36
二、口语修养37
三、行为服务42
四、勤奋学习43
五、认真思考44
六、不断总结44
七、努力创新44
一、语言服务的技巧和艺术45
第九节 医生服务的技巧和艺术45
二、微笑服务49
三、诊疗服务的技巧和艺术49
第二章 诊断思维与技巧53
第一节 问诊53
一、问诊的重要性53
二、问诊的方法55
三、问诊的技巧和艺术56
一、体格检查的重要性58
第二节 体格检查58
二、体格检查的方法59
三、体格检查的技巧67
第三节 辅助检查67
一、辅助检查的重要性68
二、辅助检查的方法68
三、辅助检查思维与技巧70
第四节 临床诊断思维基本原则73
一、及时性原则73
三、层次性原则74
二、准确性原则74
四、整体性原则75
五、具体性原则76
六、动态性原则76
第五节 诊断的方法77
一、确定诊断的步骤77
二、临床诊断常用思维方法83
第六节 诊断的技巧和艺术86
一、临床诊断思维特点86
二、正确处理技术、经验与思维的关系88
三、坚持辩证观点94
四、培养良好的诊断能力98
五、提高临床诊断艺术99
第三章 治疗思维与技巧104
第一节 现代治疗的原则104
一、生命质量原则104
二、功能恢复及最小致残原则105
四、非药物治疗原则106
三、减少毒副作用原则106
五、个体差异性原则107
六、医学美学原则108
七、针对性原则109
八、主次性原则109
九、整体性原则110
第二节 现代治疗的方法110
一、药物治疗111
二、介入治疗114
三、手术治疗116
四、心理治疗121
第三节 循证医学123
一、循证医学概念123
二、循证医学的目的124
三、循证医学与传统模式的区别124
四、循证医学取舍临床“依据”的条件125
五、循证医学的作用与优缺点126
一、药物治疗127
第四节 治疗的技巧和艺术127
六、循证医学临床应用127
二、手术和介入治疗129
三、心理治疗131
第四章 抢救思维与技巧135
第一节 抢救的意义135
第二节 抢救的原则136
一、提高抢救意识136
二、抢救要快136
四、抢救要准137
三、抢救要稳137
五、抢救要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138
六、抢救要全力以赴138
七、抢救需要团结协作138
八、抢救需要严密的组织139
第三节 急救医学139
一、急救医学概念和主要内容139
二、专业急救医疗体系140
三、院外急救140
四、医院内急救141
第四节 ICU142
一、ICU基本概念142
二、ICU收治病人范围143
第五节 抢救的方法144
一、尽快明确诊断144
二、及时抢救治疗144
三、掌握危重病人监测及治疗技术145
五、及时研究146
四、仔细观察146
六、操作熟练147
第六节 抢救的技巧和艺术147
一、高度的责任感147
二、快、稳、准的完美结合147
三、坚实的理论148
四、精湛的技术148
五、科学的思维149
第一节 临床观察的意义156
一、发现问题,确定诊断156
第五章 临床观察思维与技巧156
二、掌握情况,决断治疗157
三、判定疗效157
四、观察药物或其他治疗不良反应157
五、协助判定预后158
六、总结经验158
二、观察要客观、细致159
三、观察要全面、系统159
一、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相结合159
第二节 临床观察的原则159
四、观察要力求采用最先进手段160
五、观察、思考与应用相结合160
第三节 临床观察的方法161
一、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161
二、治疗观察方法162
第四节 临床观察的技巧和艺术164
一、重视观察的作用164
二、观察要有目的165
四、观察要细致入微166
三、观察要有计划166
五、观察要有重点167
六、观察要准确168
七、观察要思考168
八、观察要处置169
九、观察要及时记录169
第六章 预防思维与技巧170
第一节 预防的意义170
一、全方位性172
第二节 预防思想的主要特征172
二、群体性173
三、社区性173
四、有序性174
六、优先性174
五、国际化175
第三节 疾病预防的原则175
第四节 疾病预防的方法178
一、第一级预防178
二、第二级预防179
三、第三级预防180
第五节 疾病预防的技巧和艺术181
一、把握疾病预后181
二、预防为主抓苗头185
第七章 医疗工作思维与技巧188
第一节 医疗工作的意义188
第二节 医疗工作的特点189
一、高服务性189
四、高风险性与高安全性190
二、高知识性与技术性190
三、高严肃性190
五、高集体性191
六、高时效性192
七、高艰巨性192
八、高实践性192
第三节 医疗工作的方法193
一、检诊193
二、病案195
三、查房197
四、医嘱200
五、处方201
六、诊疗操作203
七、手术205
八、会诊205
九、门诊207
十、急诊209
十一、值班211
十二、临床病例讨论213
第四节 医疗工作的技巧和艺术214
一、严格执行各级医师工作职责214
二、认真贯彻各项医疗工作制度215
三、严重执行《医疗护理技术常规》215
四、医师工作要程序化216
五、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辩证法用于指导临床诊治工作217
六、搞好三级检诊、三级查房217
七、选择诊治的技巧218
八、向老一辈医学专家学习221
九、向病人学习222
第八章 医疗安全思维与技巧224
第一节 医疗安全的意义224
第二节 医疗差错225
一、什么是医疗差错225
二、医疗差错分类225
三、医疗差错原因226
四、如何预防医疗差错227
第三节 医疗意外228
一、什么是医疗意外228
二、医疗意外与医疗事故的区分228
三、医疗意外的原因229
第四节 并发症230
一、什么是并发症230
二、并发症举例230
第五节 诊疗失误231
一、什么是诊疗失误231
二、诊疗失误原因232
三、诊疗失误对策234
第六节 医疗纠纷235
一、什么是医疗纠纷235
二、医疗纠纷分类235
三、医疗纠纷的特点236
四、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238
五、医疗纠纷预防240
一、什么是医疗事故241
第七节 医疗事故241
二、医疗事故的分类242
三、医疗事故的原因246
四、医疗事故的预防247
第九章 医学教学思维与技巧251
第一节 医学教学251
一、医学教学的意义251
二、医学教学的特点252
三、医学教学的原则253
四、医学教学的方法与技巧256
五、医学继续教育260
六、住院医师培训266
七、进修生教学267
八、研究生教学270
第二节 医生学习272
一、医生学习的意义272
二、医生学习的特点273
三、医生学习的方法274
四、医生学习的技巧和艺术278
一、思维的系统性282
第十章 临床科研思维与技巧282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方法论特点282
二、思维的辩证性283
三、研究设计模型化283
四、定性与动态定量化284
五、借鉴横断科学与微机普及化284
六、医学主体在研究中的能动性强化285
第二节 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原则286
一、临床科研的意义287
第三节 临床科研的意义与基本特性287
二、临床科研的基本特性288
第四节 临床科研的方法与技巧291
一、选(立)题291
二、课题设计296
三、课题实施298
四、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298
五、总结299
第十一章 未来医学思维与技巧305
第一节 医学发展趋势305
一、整体化305
二、定量化308
三、预防优先化309
四、社会化309
五、国际化311
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化311
七、中医药学前景美好312
一、健康需求变化313
第二节 未来医学的特点313
二、疾病谱改变314
三、社会老龄化与抗衰老316
四、人口质量问题317
五、社会健康责任问题317
六、环境医学问题318
七、诊治手段高科技、高自动化319
八、理论医学作用日益明显319
第三节 21世纪医学思维方式的新特征320
一、网络型321
二、前导型322
三、创新型323
第四节 21世纪对医学专门人才的需求324
一、21世纪医生的职能324
二、21世纪医学专门人才的标准325
附一 医师工作要程序化326
附二 浅谈将医学辩证法和医学心理学用于临床诊治工作330
附三 如何做好主任查房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