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床演变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河床演变学
  • 钱宁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3498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河床演变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河床演变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意义1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人民对河性的认识1

序言1

一、都江堰工程2

二、对黄河下游河床演变性质的认识2

第四节 河床演变学的发展经过和现状4

一、学科发展经过4

第三节 河床演变的学科性质4

二、学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6

第五节 河型分类问题7

第六节 编写的构思和布局9

参考文献10

第二章 流域与水系12

第一节 影响流域特征的自然地理因素12

第二节 水系的形成与变迁14

一、河槽的产生14

二、河网的形成17

三、水系的平面形态19

四、水系的变迁20

第三节 流域和水系的形态分析25

一、流域几何形态25

二、水系形态26

三、切割程序28

四、高差30

一、Horton-Strahler模式31

第四节 水系组成的几何规律31

二、水系组成的随机性33

第五节 流域和水系特点对产流产沙的影响37

一、实测资料分析--单因素分析37

二、实测资料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44

三、产流产沙的数学模型46

第六节 我国西北黄土地区产流产沙中的若干问题46

一、黄河中游的粗泥沙来源区及其对黄河下游冲淤的影响47

二、 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和汇流48

参考文献51

第一节 山区河流的水文泥沙特性53

第三章 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53

第二节 山区河流的形态特征55

一、平面形态55

二、纵剖面特征62

三、断面形态65

四、河流阶地66

第三节 山区河流的卵石运动68

一、卵石河床的某些特点69

二、卵石运动的某些特点74

第四节 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78

一、基岩裸露的峡谷地区的纵向变形78

二、弯曲型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80

三、游荡型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84

四、分汊型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87

五、穿过林区的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87

六、泥石流的影响89

参考文献90

一、非暴雨型径流过程92

第一节 平原河流的来水来沙条件92

第四章 平原河流的一般概况92

二、暴雨型径流过程93

第二节 冲积锥(扇)94

一、干旱地区的冲积锥95

二、湿润地区的冲积扇97

第三节 河漫滩103

一、河漫滩的形成103

二、河漫滩的发展消长107

三、河漫滩的类型与形态特征110

四、河漫滩的物质组成113

五、滩槽水流交换和滩地过流能力115

第四节 成型淤积体116

一、小型和大型成型淤积体117

二、沙洲的基本类型和特征119

三、从纵剖面上看成型淤积体的沿程变化119

四、从平面上看成型淤积体的沿程变化120

参考文献121

第五章 弯曲型河流的河床演变123

第一节 弯道水流的特征123

一、弯道水流的物理现象124

二、弯道流态的理论分析143

第二节 弯道的泥沙运动146

一、悬移质运动146

二、推移质运动148

三、弯道横断面的形成和泥沙粒径的横向分布151

四、弯道上成型淤积体的分布和演变155

第三节 弯曲型河流的平面形态特征156

一、河湾的基本类型156

二、河湾的几何形态158

一、浅滩-深槽相间地形的形成机理160

第四节 弯曲型河流的浅滩与深槽160

二、浅滩与深槽的水流条件161

三、浅滩的类型和演变164

第五节 弯曲型河流的平面变形167

一、凹岸的坍塌和凸岸的淤涨167

二、河湾的发展和蠕动173

三、河湾的裁直179

参考文献180

一、河道形态183

第六章 游荡型河流的河床演变183

第一节 游荡型河流的形态特征183

二、沙洲的发展和消长184

第二节 游荡型河流主槽的摆动187

一、主槽的摆动187

二、节点及其对固定河势的作用190

三、游荡指标195

第三节 多沙游荡型河流的冲淤特性196

一、河流堆积抬高的两种基本类型196

二、游荡型河流的纵向输沙平衡198

三、多沙河流挟沙能力的特点--泥沙的多来多排现象199

四、从不同时间尺度看黄河下游的冲淤特点202

五、高含沙量水流的冲淤特性209

第四节 多沙游荡型河流的防洪问题216

参考文献218

第七章 分汊和顺直型河流的河床演变220

第一节 分汊型河流的河床演变220

一、分汊型河流作为一种独立的河型的提出220

二、分汊型河流的一般特点221

三、长江型分汊型河流(少洲稳定型)的形成及其演变227

四、尼日尔河型分汊型河流(多洲稳定型)的形成及其演变236

第二节 顺直型河流的河床演变239

一、在天然河流中常见的顺直型河流239

二、顺直型河流的形态特征242

三、顺直型河流的河床演变244

四、直河段上的环流结构及交错边滩的形成247

参考文献249

一、潮汐现象251

第八章 河口段的河床演变251

第一节 河口地区的动力条件251

二、潮波及其传播253

三、盐水异重流258

四、河口地区盐水与淡水的混合过程及其类型260

第二节 河口地区的泥沙运动261

一、泥沙的来源261

二、泥沙的絮凝和团聚262

三、悬移质运动265

四、近底区的泥沙运动267

五、泥沙运动的滞后现象268

六、浮泥运动270

第三节 河口的分类271

一、三角江与三角洲271

二、三角洲的分类274

第四节 三角洲河口的一般概况280

一、三角洲的形成过程280

二、三角洲的沉积物分布282

一、黄河河口--径流型圆弧状河口283

第五节 典型三角洲河口的河床演变283

二、珠江三角洲--径流型河网状三角洲287

三、密西西比河口--径流型鸟趾状三角洲290

四、长江口--径流-潮汐型三角洲292

第六节 钱塘江三角江河口的形成与演变295

一、概况296

二、河口的形成和演变296

三、沙坎对河口段河床演变的影响298

四、河口冲刷槽299

一、拦门沙的形成和演变302

第七节 河口拦门沙302

二、拉门沙与沙坎308

参考文献310

第九章 冲积河流的自动调整作用313

第一节 冲积河流自动调整作用的趋向性313

一、平衡倾向性313

二、体系内部的能量消耗及其分配314

第二节 冲积河流自动调整作用的机理317

一、冲积河流的调整不只是比降的调整317

二、较长期调整和短期调整318

三、冲积河流调整中发展方向的粗估322

第三节 冲积河流自动调整作用的几个特点324

一、河流特性取决于流域324

二、反馈325

三、河流的调整和泥沙运动326

四、高速作用的随机性326

五、地貌临界条件327

六、河流调整中特大洪水所起的作用328

七、侵蚀基准面的作用330

第四节 河床演变研究中的时间尺度问题331

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河流一般都经历过多次巨大的变化332

二、在较长时期内河流有可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335

三、河流的平衡与稳定336

参考文献337

第十章 河相关系339

第一节 概述339

一、造床流量的概念341

第二节 造床流量341

二、影响造床流量的因素342

三、造床流量与平滩流量343

四、与造床流量相当的某一频率的流量344

第三节 纵剖面的形态特征345

一、纵剖面的基本形态345

二、纵剖面形状的数学表达形式349

三、坡降与流域因素间的经验关系351

第四节 断面形态特征355

二、水力几何形态356

一、断面河相关系和沿程河相关系356

三、沿程河相关系的多因素复式回归分析366

四、受潮汐影响的河流的河相关系369

第一节 河湾形态特征370

一、河湾形态特征与流域因素的关系370

二、河湾平面形态与断面形态间的关系374

第六节 河相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线索375

一、经验性河相关系的评价375

二、河相关系分析中的第四个独立条件376

第七节 稳定性指标384

参考文献385

第十一章 河型成因分析389

第一节 不同河型的形成是出于冲积河流自动调整作用的要求389

一、输沙平衡要求389

二、能量分配要求393

第二节 不同河型的形成与河槽边界条件密切相关393

一、天然河流资料394

二、室内试验结果399

一、河道的堆积抬高402

第三节 特定的水沙条件常有利于某种河型的发展402

二、年内不同时期的冲淤变化403

三、流量的变化幅度405

四、洪峰特性407

五、地理位置和河型发育408

第四节 各种河型的形成条件409

第五节 河型形成的水动力学稳定性分析解411

参考文献413

一、世界范围水库建设的经过415

第一节 水库的修建所带来的巨大影响415

第十二章 水库上游的再造床过程415

二、水库淤积问题的严重性416

三、水库淤积对环境带来的影响417

第二节 水库的淤积形态418

一、淤积剖面的基本类型418

二、三角洲淤积421

第三节 水库淤积过程中的河床演变429

一、溯源淤积过程429

二、准平衡状态的建立431

三、淤积末端的上延435

四、异重流淤积438

第四节 水库的冲刷440

一、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440

二、水库水位升降过程中库区的冲刷和排沙441

三、异重流排沙444

四、水库拦沙效率447

五、库岸的坍塌448

一、水库的终极平衡状态449

第五节 水库的平衡状态和长期使用库容449

二、长期使用库容问题450

参考文献451

第十三章 水库下游的再造床过程453

第一节 常年蓄水水库下游的河床演变453

一、水文过程的变化453

二、含沙量变化455

三、水库下游河床的冲刷457

四、河床粗化现象463

五、纵剖面的调整469

六、断面形态的调整和河宽的变化473

七、支流河口下游干流的变化479

八、河型的转化483

九、堤岸险情的发展485

十、日调节水库下游的河床演变486

十一、水库群下游的河床演变487

第二节 滞洪水库下游的河床演变491

一、滞洪水库所造成的水沙过程的变化492

二、滞洪水库下游的河床演变493

三、利用水库调水调沙、改造下游河道495

参考文献497

第十四章 人类活动对河口地区和局部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499

第一节 工程措施对河口地区河床演变的影响499

一、疏浚499

二、改变径流流量500

三、束窄河身502

四、修建挡潮闸504

第二节 人类活动对局部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506

一、城市建设507

二、河道整治509

三、引水工程522

四、桥渡工程525

五、其它工程526

参考文献527

第十五章 河床变形计算530

第一节 概论530

第二节 基本方程和计算方法531

一、基本方程531

二、两种计算方法532

第三节 河床变形计算中需待处理的几个问题537

一、河段的划分537

二、断面特性537

三、阻力特性537

四、挟沙力公式的选择538

五、参加冲淤过程的床面层厚度540

六、冲淤量的横向分布和断面形态的变化540

七、对于某些河床变形计算数学模型的评价542

一、流域单元的划分和简化543

第四节 流域产流产沙计算543

二、坡面径流的形成过程544

三、坡面流及其挟沙能力545

四、坡面土的侵蚀546

五、沟道水沙演进546

第五节 河道冲淤计算547

一、清水冲刷下河道的终极平衡状态547

二、局部冲刷计算551

三、实例554

第六节 河岸冲刷计算555

第七节 水库冲淤计算559

一、水库平衡状态的估算559

二、异重流排沙计算563

三、溯源冲刷过程计算564

参考文献565

附录567

一、常用符号表567

二、人名(包括单位)索引568

三、内容索引5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