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监测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监测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32845439.jpg)
- 张世森主编;李培哲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36835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监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
一、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1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1
第一章 环境监测导论1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2
1-2 环境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2
1-3 环境污染特征和环境监测的特点4
一、环境污染特征4
1-4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9
一、常用环境监测方法9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9
二、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动向10
1-5 环境标准13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3
二、环境标准制订原则14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 环境监测试样的采集和保存16
2-1 采样概述16
一、采样的基本原则16
二、采样前的调查研究16
三、采样量16
一、地面水采样17
2-2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17
四、采样时间和频率17
二、工业废水样的采集21
三、水样的保存22
四、水样的预处理23
2-3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25
一、采样点的布设25
二、采样方法及其原理27
三、烟道气样品的采集35
2-4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39
一、采样点的布设39
二、采样深度40
2-5 固体废弃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41
三、土样的制备和保存41
一、固体废弃物样品的采集42
二、固体废弃物样品的制备42
习题42
参考文献43
第三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44
3-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涵义44
3-2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44
一、监测数据处理中几个基本概念45
二、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49
三、直线相关和回归51
一、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54
3-3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54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55
三、准确度检验55
四、质量控制图56
3-4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63
一、实验室质量考核63
二、实验室误差测验64
3-5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66
一、标准分析方法66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66
3-6 环境标准参考物质67
参考文献69
习题69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71
4-1 分子吸收光谱概述71
4-2 紫外与可见吸收光谱的形成74
4-3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77
一、饱和烃的紫外吸收光谱77
二、不饱和脂肪烃的紫外吸收光谱77
三、芳香烃的紫外吸收光谱79
四、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80
4-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81
一、定性分析的原理81
二、定量分析原理-辐射吸收定律82
三、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83
4-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4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85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86
4-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89
一、常用测定方法89
二、示差分光光度法90
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91
4-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3
一、水质污染监测93
二、大气污染监测100
习题104
参考文献105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06
5-1 红外吸收光谱的理论基础106
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106
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108
三、红外光谱的吸收和强度109
四、化学键和基团的特征振动频率110
5-2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11
一、基团振动和红外光谱区域的关系111
二、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113
5-3 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实验技术116
二、样品制备118
一、定性分析119
二、定量分析128
5-5 红外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31
一、不分光红外吸收监测仪器和大气中CO等污染物的测定131
二、水中油和总有机碳的测定132
三、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结构分析134
习题137
参考文献140
第六章 荧光分析与化学发光分析141
6-1 概述141
一、基本原理142
6-2 荧光分析法142
二、荧光定性分析146
三、荧光定量分析149
四、荧光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152
6-3 荧光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54
一、空气中SO2的测定155
二、饮用水和粮食中硒的测定156
三、苯并(a)芘的测定157
一、基本原理158
6-4 化学发光分析法158
二、化学发光法的特点158
6-5 化学发光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59
二、罗丹明类化学发光体系160
三、气相化学发光161
习题164
四、火焰化学发光分析164
参考文献164
7-1 概述165
7-2 方法原理165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65
一、原子光谱的产生165
二、原子能级图166
一、红外分光光度计166
三、电离167
四、谱线强度168
一、酰肼类化学发光体系169
7-3 光谱分析的仪器170
一、激发光源170
二、摄谱仪173
三、感光板176
四、测微光度计177
五、光电直读光谱仪178
7-4 光谱定性分析179
一、元素的最后线与特征线179
二、识谱方法180
三、定性试样的激发181
四、含量估计181
二、显线法182
7-6 光谱定量分析182
一、谱线强度与试样中元素含量的关系182
一、比较光谱法182
7-5 光谱半定量分析182
二、内标法原理183
三、相对强度与黑度的关系184
四、光谱定量分析的方法184
五、光谱背景和背景的扣除185
7-7 发射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85
习题186
参考文献187
8-2 基本原理189
8-1 概述189
一、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189
第八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189
二、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192
三、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吸收定量基础194
8-3 仪器装置及部件195
一、光源--空心阴极灯197
二、原子化系统198
5-4 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199
8-4 定量分析方法202
一、标准曲线法202
二、标准加入法202
8-5 干扰及其抑制203
一、光谱干扰203
二、物理干扰206
三、化学干扰206
8-6 测定条件的选择208
8-7 原子吸收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08
一、水中铜、铅、锌、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化法)210
二、水中重金属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化法)211
三、大气尘粒中金属元素的测定212
四、水样中砷的测定(氢化物原子化法)212
五、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213
习题214
参考文献214
第九章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216
9-1 概述216
9-2 基本原理216
一、膜电势216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主要特性218
9-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221
一、晶体膜电极221
二、非晶体膜电极223
三、气敏电极229
四、酶电极230
9-4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定量方法231
一、标准曲线法231
二、已知增量法232
三、格兰作图法232
一、离子计234
9-5 离子计234
二、pH和pX标准235
9-6 离子选择性电极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36
习题237
参考文献237
第十章 极谱分析和溶出伏安分析法239
10-1 极谱分析法239
一、基本原理239
二、扩散电流方程式241
三、半波电位-极谱定性分析原理243
四、干扰电流及其抑制245
五、定量分析方法248
10-2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250
一、仪器的基本线路250
二、定量分析的原理250
一、方波极谱254
10-3 方波极谱和脉冲极谱254
二、脉冲极谱256
10-4 溶出伏安法257
一、阳极溶出伏安法259
二、阴极溶出伏安法260
三、变价离子溶出伏安法261
四、溶出伏安法中常用的电极261
10-5 极谱法和溶出伏安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63
五、溶出条件的选择263
一、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铜、铅、镉、锌264
二、变价铬离子的价态分析265
习题266
参考文献267
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268
11-1 色谱法概述268
一、色谱法的定义和分类268
二、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270
一、分配平稳272
11-2 色谱法的理论基础272
二、保留值273
三、分配等温线275
四、塔板理论277
五、速率理论279
11-5 气相色谱检测器280
六、分离度283
11-3 气相色谱法概述284
一、气相色谱仪及流程285
二、应用范围与限制286
11-4 气相色谱的固定相286
一、固体固定相286
二、液体固定相287
三、聚合物固定相288
一、检测器的分类289
二、对检测器的要求290
三、热导检测器293
四、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294
五、电子捕获检测器297
六、火焰光度检测器298
七、碱盐离子化检测器299
11-6 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300
一、色谱柱及其柱长300
二、载体及其粒度301
三、固定液配比301
四、柱温301
五、载气及其流速301
六、样品量302
七、气化温度302
11-7 开管柱气相色谱法302
一、速率理论方程302
二、开管柱的特点303
三、开管柱的柱性能评价303
二、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304
一、利用保留值定性304
11-8 定性分析304
三、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定性305
四、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305
11-9 定量分析306
一、峰面积的测量306
二、定量校正因子307
三、定量分析方法308
11-10 气相色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10
习题315
参考文献316
第十二章 高效液体色谱和离子色谱317
12-1 离效液体色谱概述317
一、高效液体色谱的特点317
二、离效液体色谱与气相色谱的比较317
12-2 高效液体色谱的分类318
一、液液分配色谱318
二、液固吸附色谱320
三、离子交换色谱321
四、空间排斥色谱321
五、液体色谱分离类型的选择322
六、液体色谱流动相的选择323
12-3 高效液体色谱仪324
一、高压泵326
二、梯度洗脱装置327
三、进样器327
四、检测器328
12-4 高效液体色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33
12-5 离子色谱法概述335
12-6 离子色谱装置336
一、淋洗剂贮罐336
二、离压泵337
三、色谱柱338
四、检测器338
二、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340
12-7 离子交换剂340
一、微孔型离子交换树脂340
三、薄壳离子交换树脂341
12-8 抑制型离子色谱法342
一、抑制柱的抑制反应原理342
二、淋洗液343
12-10 光度检测的离子色谱法343
12-9 非抑制型离子色谱法345
一、单柱阴离子色谱法345
二、单柱阳离子色谱法346
一、直接紫外光度检测法349
二、间接光度色谱法349
三、柱后反应衍生法349
12-11 离子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50
一、常见阴离子分析351
二、有机酸的分析351
习题352
三、雨水中阴离子的测定352
四、重金属的分析352
参考文献353
第十三章 色谱-质谱法354
13-1 质谱分析概述354
13-2 质谱的形成及质谱仪器的类型355
一、质谱的形成355
二、质谱术语356
三、质谱仪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358
四、有机质谱的基本原理360
13-3 质谱仪器的构造和原理361
一、离子源362
二、质量分析器365
三、离子检测器369
四、进样系统369
一、分子离子370
五、真空系统370
13-4 有机质谱离子的类型370
二、同位素离子373
三、碎片离子375
四、亚稳离子375
13-5 色谱-质谱连接装置376
一、概述376
二、气相色谱-质谱接口377
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接口379
13-6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图谱382
一、质谱图和质量碎片图谱382
二、色谱图和总离子流色谱图382
三、重建离子色谱图和质量色谱图383
13-7 质谱及色谱-质谱法的应用384
一、分子量的测定384
二、分子式的确定385
三、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86
四、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88
习题390
参考文献392
第十四章 荧光X射线光谱分析394
14-1 概述394
14-2 X射线光谱的激发394
一、用电子束激发394
三、用原级X射线激发397
三、用放射性同位素激发399
14-3 X射线的吸收和衍射399
一、X射线吸收399
二、X射线的散射401
三、X射线的衍射402
14-4 波长色散法与能谱分析法403
一、波长色散法404
二、能谱分析法404
一、荧光X射线光谱仪的类型405
14-5 荧光X射线光谱仪405
三、分光系统406
二、X射线管406
四、探测器408
五、脉冲高度分析器411
六、多道脉冲离度分析器413
14-6 计数误差414
14-7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416
一、定性分析416
二、定量分析416
14-8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举例418
一、大气飘尘中微量无素的测定418
二、水中污染元素的测定418
三、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418
习题419
参考文献419
一、放射性420
第十五章 环境放射性监测420
15-1 概述420
二、照射量和剂量421
三、放射性监测423
15-2 环境中的放射性424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424
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和人体中的分布427
15-3 环境放射性监测实验室429
一、放射化学实验室429
二、放射性计测实验室431
15-4 放射性计测仪器431
一、仪器及工作原理431
二、弱放射性测量装置的稳定性检验436
三、放射性计测误差和检测限437
一、大气放射性监测440
15-5 环境放射性监测440
二、水体放射性监测445
三、土壤的放射性监测448
15-6 中子活化分析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48
一、原理448
二、分析技术概要450
三、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451
习题451
参考文献451
第十六章 环境污染物形态分析453
16-1 概述453
16-2 理论计算法454
16-3 直接测定法456
一、形态的各别测定法456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457
三、阳极溶出伏安法457
二、化学分离法458
16-4 分离法458
一、物理分离法458
三、物理化学分离法459
16-5 综合法461
16-6 干法462
一、X射线衍射法462
二、电子探针法465
习题467
参考文献467
第十七章 噪声污染监测468
17-1 环境噪声概述468
一、噪声的定义和特征468
二、噪声的分类468
三、噪声的危害469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70
二、声音的基本物理量470
17-2 噪声的声学特性和量度470
三、声音的量度471
四、声级的叠加472
17-3 噪声测量的评价方法474
一、噪声的评价量474
二、噪声频谱分析478
17-4 噪声标准479
一、听力保护标准479
二、机动车辆噪声标准480
三、环境噪声标准481
17-5 噪声测量仪器481
一、声级计481
二、频率分析仪483
三、磁带记录仪483
17-6 城市环境噪声监测483
一、测量条件484
三、城市交通噪声监测485
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485
四、城市环境噪声长期监测486
习题486
参考文献487
第十八章 生物监测488
18-1 生态监测与生物监测488
一、生态监测488
二、生物监测488
18-2 水生生物监测488
一、有机污染的指示生物488
二、污水生物三角形490
三、种类多样性指数491
四、早期警报系统491
五、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492
六、水生生物监测示例495
二、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方法506
一、影响植物生态系统的大气染污物506
18-3 大气生物监测506
三、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症状510
习题513
参考文献514
第十九章 自动监测技术515
19-1 概述515
19-2 现场和在线自动监测517
一、现场自动监测517
二、样品不需前处理的在线自动监测520
三、样品需前处理的在线自动监测520
19-3 流动注射分析法523
一、工作原理523
二、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其功能527
三、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31
一、照相摄影534
19-4 遥测技术534
二、热红外扫描技术536
三、相关光谱技术537
四、激光雷达技术539
19-5 环境监测专用自动测定仪器和装置543
一、BOD测定仪543
二、TOC测定仪543
三、TOD测定仪544
四、NO?和O?的自动测定装置545
习题547
参考文献547
第二十章 简易监测技术548
20-1 目视比色法和试纸比色法548
一、目视比色法548
二、试纸比色法549
20-2 检气管法551
一、载体的选择和处理551
三、人工标准色列551
二、检气管的制备552
三、检气管的标定552
四、影响变色柱长度的因素554
五、检气管的采样装置555
六、应用实例556
20-3 环炉技术557
一、环炉技术的原理557
二、环炉仪结构558
三、环炉技术的操作559
四、环炉技术在环境分析与监测中的应用560
20-4 纸层析和薄层层析561
一、纸层析法565
二、薄层层析法565
20-5 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的简易快速测定571
一、COD快速测定法571
二、BOD的简易快速测定法572
习题573
参考文献573
附录一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TJ36-79)574
附录二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GB3095-82)575
附录三 大气中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GBJ4-73)575
附录四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578
附录五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BG3838-88)579
附录六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580
附录七 渔业水域水质标准(TJ35-79)582
附录八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82)582
附录九 污水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GB8978-88)584
附录十 污水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GB8978-88)584
附录十二 美国环保局优先污染物表584
附录十一 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585
附录十三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587
附录十四 大气中污染物测定方法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