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针灸施术方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宗仁主编 著
- 出版社: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00789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针灸施术方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针灸施术方法概论1
第一节 针灸施术方法的意义1
第二节 针灸施术方法的作用2
一、调整阴阳2
二、扶正祛邪4
三、疏通经络5
第三节 针刺的起源与发展6
一、针刺的起源6
二、针刺施术方法的发展8
第四节 针刺施术的器具9
一、针具的沿革9
二、古代的九针11
三、现代常用针具13
第五节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18
一、灸法的起源18
二、灸法的发展19
第二章 毫针施术方法21
第一节 针刺施术的基础21
一、指力练习21
二、手法练习22
三、自身试针23
第二节 施术前的准备23
一、施术时病人的体位23
二、施术定位25
三、施术时的消毒26
第三节 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27
一、针刺的角度28
二、针刺的方向28
三、针刺的深度29
第四节 针刺的施术方法31
一、治神法31
二、进针法32
三、基本手法37
四、辅助手法38
五、得气法41
六、行气法43
七、补泻法46
八、留针与出针58
第五节 施术中的异常情况及处理59
一、晕针60
二、滞针60
三、弯针61
四、断针62
五、血肿63
六、感染63
七、后遗针感64
八、刺伤重要脏器64
第六节 针刺施术的注意事项67
第三章 《内经》《难经》论针法70
第一节 《内经》论针法70
一、针刺补泻的原则71
二、针刺补泻的依据71
三、《灵枢·官针》论针法73
第二节 《难经》论针法82
一、针刺应合于四时论83
二、强调双手配合施术83
三、补泻须分营卫84
四、阐发迎随、调气的意义85
五、补母泻子的治则论及方法85
六、泻井刺荥法的应用87
第四章 各家刺法88
第一节 何若愚论刺法88
一、首倡子午流注针法88
二、经络迎随,补生泻成法89
三、创接气通经法90
四、论针刺与补泻91
第二节 窦默论刺法91
一、倡用交经八穴92
二、重视爪切,进针主缓92
三、注重“气”与“神”93
四、补泻在指法93
五、莫如用针说94
一、催气手法95
二、平补平泻95
第三节 陈会论刺法95
三、两手持针96
四、进出针法96
五、补泻操作96
第四节 徐凤论刺法97
一、针刺十四法97
二、三才法99
三、调气与飞经走气法100
四、补泻法与治病八法101
一、论呼吸候针法104
第五节 高武论刺法104
二、论十四法105
三、论综合补泻手法106
第六节 汪机论刺法106
一、论补泻之法107
二、论荣卫之流行108
三、论针刺深浅及灸壮多少108
四、论砭灸宜治外科108
第七节 李梃论刺法109
一、重开阖,创多元开穴说109
二、重手法,创多元阴阳迎随补泻法110
一、十二字手法与下手八法111
三、重元气,用灸养生防病说111
第八节 杨继洲论刺法111
二、候气为先与补泻得宜114
三、补泻之理114
四、补泻要法115
五、刺有大小、深浅、久速论117
六、进火法与进水法118
七、子午补泻与九六补泻118
八、运气法和提气法119
九、担截法与调气交经法120
十、透穴针法的应用120
一、捻运手法121
第九节 承淡安论刺法121
二、“八节”针法122
第十节 朱琏论刺法123
一、刺激的强度124
二、刺激的部位125
三、刺激的时机125
第五章 其他针刺施术方法126
第一节 三棱针126
一、针具127
二、施术方法127
三、适应范围132
第二节 皮肤针134
四、注意事项134
一、针具135
二、施术方法136
三、适应范围139
四、注意事项140
第三节 皮内针141
一、针具141
二、施术方法141
三、适应范围142
第四节 电针143
一、施术方法143
四、注意事项143
二、电针作用和适应范围145
三、注意事项146
第五节 水针147
一、用具及常用药物147
二、施术方法151
三、适应范围153
四、注意事项153
第六节 耳针154
一、耳廓与耳穴154
二、常用诊断方法168
三、耳针施术方法186
四、耳针的适应范围196
五、注意事项197
第七节 头针197
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98
二、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199
三、头针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204
四、施术方法207
五、适应范围209
六、注意事项及禁忌症209
第六章 灸法210
第一节 施灸的材料及制法210
一、艾叶211
二、艾绒的采制和选择212
三、艾绒的保藏213
第二节 灸法的作用213
一、温散寒邪213
二、温经逐痹214
三、回阳固脱214
四、消淤散结215
五、防病保健215
附:保健灸常用的穴位和方法217
第三节 灸法的分类及施术方法218
一、艾炷灸218
二、艾条灸226
三、温针灸229
四、温灸器灸230
五、天灸231
六、灯火灸233
第四节 灸治的注意事项233
第五节 灸法的补泻235
第七章 拔罐法237
第一节 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237
第二节 拔罐法的分类和罐的种类238
一、拔罐法的分类238
二、罐的种类239
一、火罐法241
第三节 吸罐的施术方法241
二、水罐法242
三、抽气法243
四、留罐的时间及起罐的方法244
第四节 拔罐法的应用244
第五节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247
一、拔罐的作用247
二、拔罐法的适应范围249
第六节 拔罐法的注意事项250
附录251
一、刺法的现代研究概况251
二、灸法的现代研究概况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