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冷战对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冷战对峙
  • 任向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1112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冷战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冷战对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变“友”为敌 冷战拉开序幕3

第一节 类苏蜜月结束3

一、杜鲁门一夜之间当总统3

二、新总统给苏联人颜色看5

三、旧金山会议上的讨价还价10

四、三巨头在波茨坦较量14

五、原子弹为杜鲁门撑腰16

第二节 对苏强硬派在白宫得势19

一、总统对国务卿说:“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19

二、八千字电报使对苏强硬派如获至宝23

三、杜鲁门借丘吉尔之口试探世人反应25

四、杜鲁门对亲苏的部长说:“我要求你辞职”28

第三节 杜鲁门主义30

一、大英帝国的求援信31

二、杜鲁门亲自上阵35

三、“X”文章与“冷战先生”37

第二章 迫不及待 美苏争夺势力范围40

第一节 五国和约40

一、第一次会议差点散伙41

二、奠洛托夫“慷慨”让步43

三、见尔纳斯节外生枝45

四、五国和约最终签署46

一、四强占领德国48

第二节 分割德国48

二、贝尔纳斯提合并建议52

三、马歇尔在莫斯科发起“冷战”54

四、“告诉俄国人,让他们见鬼去吧”57

五、苏联反击——封锁柏林59

六、西柏林变成了“橱窗”63

第三节 美国独占日本64

一、麦克阿瑟成了日本的太上皇64

二、改造日本67

三、旧金山媾和73

第一节 “复兴欧洲”77

第三章 顺水推舟 美国拼凑大西洋联盟77

一、欧洲成了“一堆瓦砾,一所停尸房”78

二、“马歇尔计划的开场白”79

三、援欧计划贴上了马歇尔标签81

四、美国名利双收84

第二节 美国隔岸关注西欧联合86

一、跨越海峡的握手——英法结盟87

二、“西欧统一的时机业已成熟”88

第三节 美国当了盟主91

一、美国从幕后走到前台92

二、“美国不能邀请西欧国家带着‘购物单’来”94

三、跨越大西洋的结盟97

四、放德国出山99

第四章 针锋相对 苏联组织社会主义阵营104

第一节 建立“东方战线”104

一、波兰的东部成为苏联领土105

二、芬兰忍辱割地107

三、苏联成了“多瑙河流域沿岸国”109

四、所有乌克兰人居住的地区都成了苏联的111

第二节 东欧苏维埃化112

一、斯大林说:苏联有权利使波兰有一个同苏联友好的政府113

二、罗共从莫斯科得到指示:回去发动群众116

三、保加利亚建立了以工人党为核心的政府117

四、“小农党事件”使匈牙利的政权向左转119

五、贝奈斯说:“我决不后退”1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125

一、斯大林对铁托说:“有必要建立一种情报机构”125

二、苏联和东欧国家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28

三、用“联合起来的力量对抗”西方——“华约”成立130

四、南共在夹缝中自主133

第五章 另起炉灶 东方巨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39

第一节 “另起炉灶”139

一、新中国的第一份外交公告140

二、葛罗米柯第一个来电:苏联承认新中国141

三、对非社会主义国家——“先谈判,后建交”143

四、对美关系——“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147

第二节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49

一、“抗议是你个人的事,我们是来执行征用命令的”150

二、政务院命令:冻结美国在华财产153

三、揭开外国神父神秘的面纱156

三、斩断罗马教廷在中国的手159

第三节 “一边倒”161

一、从未出过国的毛泽东登上了去莫斯科的专列162

二、斯大林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164

三、毛泽东坚持既要“好看的,又要好吃的”165

四、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加了“互助”二字169

第六章 不畏强暴 新中国外交受考验174

第一节 中美在朝鲜半岛较量174

一、麦克阿瑟成了侵朝美军总司令175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参战扭转战局177

三、三年战争,两年谈判179

第二节 中国外交家亮相日内瓦183

一、红色外交家来到了日内瓦183

二、杜勒斯对周恩来的讲话恼羞成怒185

三、周恩来提出了“两句话协议草案”188

四、周恩来质问:“你们美国代表团说话算不算数”191

五、恢复印支和平的协议终于签署196

第三节 第三世界国家的盛会——万隆会议200

一、五国总理联合倡议201

二、周恩来传奇般地来到万隆206

三、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209

四、周恩来获得“比旁人都大的成功”214

第七章 改弦更张 赫鲁晓夫外交新举措221

第一节 与夙敌讲和221

一、促成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222

二、热中于“日内瓦精神”224

三、与联邦德国建交228

四、与日本恢复邦交232

第二节 “三和路线”235

一、从实践到理论——“三和路线”出台236

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237

第三节 一石激起千层浪241

一、赫鲁晓夫向铁托讲和241

二、血的代价——“东柏林事件”245

三、“波兹南事件”让赫鲁晓夫坐不住了247

四、匈牙利悲剧251

五、中苏裂痕显现257

第八章 互挖墙角 大国力量角逐中东263

第一节 美国把触角伸向中东263

一、老殖民主义者无奈撤退264

二、“北层”争夺265

三、杜鲁门拆英国的台268

四、巴勒斯坦分而治之270

第二节 苏伊士运河惊涛273

一、纳赛尔的三板斧274

二、扬眉吐气收回运河278

三、杜勒斯扬言:“叫纳赛尔吐出吞下的东西”280

四、英、法、以设置的圈套284

第三节 “艾森豪威尔主义”288

一、艾森豪威尔企业独霸中东289

二、暂得手约旦292

三、受挫叙利亚294

四、入侵黎巴嫩——艾森豪尔主义登峰造极295

第九章 空喊缓和 美苏几临战争边缘298

第一节 坚冰下的一股暖流298

一、赫鲁晓夫拿柏林做赌注299

二、坚冰开始融化——美苏戴维营会晤303

三、不速之客——U-2飞机栽在苏联306

四、即将诞生的四国首脑会议流产311

第二节 1961年柏林危机314

一、赫鲁晓夫向美国新总统伸出橄榄枝314

二、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维也纳交锋316

三、伯林市中央一夜之间矗起一道高墙319

四、在战争边缘驻足322

第三节 加勒比海风云突变324

一、美苏在古巴易位324

二、把导弹运到美国的鼻子底下326

三、美国人发现了“秘密”328

四、“眼珠对眼珠”的较量331

一、美苏“热线”接通334

第四节 避免迎头相撞334

二、葛拉斯堡罗会谈337

第十章 “后院”起火 社会主义阵营不得存在342

第一节 “老大哥”对“小兄弟”大打出手342

一、“布拉格之春”吹起改革之风343

二、苏共领导人不寒而粟345

三、苏军从天而降349

四、刺刀下的谈判351

第二节 “小兄弟”纷纷说“不”354

一、苏南关系再掀波澜354

二、阿尔巴尼亚“国小志气大”357

三、罗共的“独立宣言”360

第三节 中苏从论战到枪战363

一、周恩来愤然提前回国364

二、两党大论战368

三、苏联国防部长“酒后吐真言”372

四、周恩来巧妙揭“盖子”375

五、珍宝岛上的硝烟377

第十一章 联合自强 西欧国家谋求自主383

第一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383

一、消除法德世仇的一剂“良方”384

二、从墨西拿会议到罗马条约生效386

三 、英国两次被拒之门外389

四、“邦联”与“联邦”之争392

五、“空椅子危机”394

第二节 戴高乐高举“独立自主”大旗396

一、戴高乐临危受命396

二、卸掉殖民地的包袱399

三、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402

四、对苏政策三部曲——“缓和、谅解和合作”406

五、与德国言归于好409

第三节 “多边核力量”计划不了了之411

一、“多边核力量”计划在拿骚出台412

二、戴高乐拒绝了拿骚会晤送来的“礼物”414

三、英国半途翻悔416

第一节 中美关系从严寒中走来419

第十二章 冲破险阻 中国走向世界419

一、声东击西,解放浙东沿海岛屿420

二、杜勒斯钻进绞索422

三、你谈你的,我谈我的——中美大使级会谈426

四、美国大使在时装展览会上找中国代办429

第二节 打破乌黑圈432

一、“外交核爆炸”432

二、“民间先行,以民促官”437

第三节 广交朋友441

一、周恩来在雨中拒绝为其撑伞441

二、中国代表团走下飞机时穿着清一色的白色素服445

三、在非洲,周恩来说:“我们来得不是太早了,而是太晚了”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