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松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1610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自 序1
第一章道风劲吹的唐宋社会1
第一节应把道家道教视为一体1
目 录1
自 序1
第一节应把道家道教视为一体1
第一章道风劲吹的唐宋社会1
第二节道家道教与政治7
第二节道家道教与政治7
第三节道家道教与文化思想10
第三节道家道教与文化思想10
第四节道家道教对文学影响概况12
第四节道家道教对文学影响概况12
第二章唐宋文人访仙求道考述15
第一节文人与道家道教交往的原因15
一、接触道教是为了寻找终南捷径15
一、接触道教是为了寻找终南捷径15
第一节文人与道家道教交往的原因15
第二章唐宋文人访仙求道考述15
二、仕途失败而遁入道门19
二、仕途失败而遁入道门19
三、接触道家道教是为了养生成仙24
三、接触道家道教是为了养生成仙24
第二节唐代道家道教与文人27
一、王绩27
第二节唐代道家道教与文人27
一、王绩27
二、王勃28
二、王勃28
三、卢照邻30
三、卢照邻30
四、宋之问31
四、宋之问31
五、陈子昂32
五、陈子昂32
六、张九龄34
六、张九龄34
七、孟浩然35
七、孟浩然35
八、王维37
八、王维37
九、王昌龄常建38
九、王昌龄常建38
十、李白40
十、李白40
十一、杜甫43
十一、杜甫43
十二、李颀顾况46
十二、李颀顾况46
十三、刘长卿48
十三、刘长卿48
十四、李益49
十四、李益49
十五、孟郊 贾岛50
十五、孟郊 贾岛50
十六、韩愈52
十六、韩愈52
十七、大历十才子55
十七、大历十才子55
十八、柳宗元刘禹锡57
十八、柳宗元刘禹锡57
十九、王建张籍59
十九、王建张籍59
二十、白居易62
二十、白居易62
二一、李贺66
二一、李贺66
二二、李商隐68
二二、李商隐68
二三、皮日休 陆龟蒙70
二三、皮日休 陆龟蒙70
二四、杜荀鹤73
二四、杜荀鹤73
二五、曹唐75
二五、曹唐75
二六、陈陶76
二六、陈陶76
二七、高骈77
二七、高骈77
二八、徐铉79
二八、徐铉79
二九、李璟李煜80
二九、李璟李煜80
一、王禹偁82
第三节宋代道家道教与文人82
一、王禹偁82
第三节宋代道家道教与文人82
二、林逋83
二、林逋83
三、范仲淹84
三、范仲淹84
四、曾巩87
四、曾巩87
五、王安石88
五、王安石88
六、苏轼89
六、苏轼89
七、苏辙94
七、苏辙94
八、黄庭坚96
八、黄庭坚96
九、李清照98
九、李清照98
十、杨万里100
十、杨万里100
十一、范成大101
十一、范成大101
十二、张孝祥104
十二、张孝祥104
十三、陆游106
十三、陆游106
十四、辛弃疾107
十四、辛弃疾107
十五、周邦彦110
十五、周邦彦110
十六、文天祥111
十六、文天祥111
第三章唐宋诗词中的道骨仙风115
第一节从女诗人看道教对唐诗的贡献115
一、李冶、鱼玄机、薛涛生平创作概况115
第一节从女诗人看道教对唐诗的贡献115
第三章唐宋诗词中的道骨仙风115
一、李冶、鱼玄机、薛涛生平创作概况115
二、道教为女诗人提供了有利的创作条件119
二、道教为女诗人提供了有利的创作条件119
三、对三位女诗人作品的评价124
三、对三位女诗人作品的评价124
第二节道家道教对佛教诗人的影响129
第二节道家道教对佛教诗人的影响129
一、道家道教影响佛教诗人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129
一、道家道教影响佛教诗人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129
二、道家道教对佛门弟子诗作的影响132
二、道家道教对佛门弟子诗作的影响132
三、佛道二教诗人相互交往的意义137
三、佛道二教诗人相互交往的意义137
第三节道教诗概述141
第三节道教诗概述141
一、道教诗的界定141
一、道教诗的界定141
二、道教诗的类别142
二、道教诗的类别142
三、道士诗的艺术成就155
三、道士诗的艺术成就155
第四节道家道教与词158
第四节道家道教与词158
一、来源于道家道教的词牌159
一、来源于道家道教的词牌159
二、道教信徒参与词的创作171
二、道教信徒参与词的创作171
三、世俗文人创作了大量的道家道教词175
三、世俗文人创作了大量的道家道教词175
四、道教音乐与词178
四、道教音乐与词178
第一节对传统观点的修正183
第四章小说创作与道人神仙183
第一节对传统观点的修正183
第四章小说创作与道人神仙183
一、初盛唐传奇186
一、初盛唐传奇186
第二节唐传奇186
第二节唐传奇186
二、中晚唐传奇189
二、中晚唐传奇189
三、关于道家道教与唐传奇的几个问题195
三、关于道家道教与唐传奇的几个问题195
第三节道教传记和小说197
第三节道教传记和小说197
第五章道家道教对赋作的影响203
道家道教对赋的影响203
第五章道家道教对赋作的影响203
第一节 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看203
第一节 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看203
道家道教对赋的影响203
第二节道家道教影响赋作的大致情况207
第二节道家道教影响赋作的大致情况207
第六章道心与文心215
第一节重玄思想与超然文风215
第一节重玄思想与超然文风215
第六章道心与文心215
第二节大自然与文学创作219
第二节大自然与文学创作219
第三节 “忘我”与文学艺术创作225
第三节 “忘我”与文学艺术创作225
第四节从“言不尽意”到求“言外之意”228
第四节从“言不尽意”到求“言外之意”228
第五节重神轻形233
第五节重神轻形233
第六节其它有关理论235
一、尚简文风235
一、尚简文风235
第六节其它有关理论235
二、对欣赏者的重视237
二、对欣赏者的重视237
三、文学与养生241
三、文学与养生241
四、从“学诗如学仙”到“学诗如参禅”243
四、从“学诗如学仙”到“学诗如参禅”243
第七节道家道教与司空图《诗品》245
第七节道家道教与司空图《诗品》245
一、司空图的生平思想246
一、司空图的生平思想246
二、《诗品》中的道家道教思想250
二、《诗品》中的道家道教思想250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260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