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考古论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考古论丛
  • 王振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750100187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技考古论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指南车记里鼓车之考证及模制1

图二 棘齿轮4

图一 汉棘齿轮范(左)及范铭(右)4

指南车记里鼓车之考证及模制4

图三 宋燕肃指南车轮齿图14

图四 足轮及立子轮之构造(指南车)15

图五 指南车部分名称图16

图六 指南车部分名称图17

图七 指南车部分名称图18

图九 大平轮下层车辕装置情形(1934年制)19

图八 指南车内部机构(1934年制)19

图一一 指南车模型后部图(1934年制)20

图一○ 指南车模型侧面图(1934年制)20

图一二 合金逊教授所制之记里鼓车25

图一三 汉孝堂山画像石大王车前之鼓车(依《支那山东省汉代坟墓之表饰》)26

图一四 足轮及立轮之构造(记里鼓车)27

图一五(甲) 记里鼓车部分名称图28

图一五(乙) 记里鼓车部分名称图29

图一五(丙) 记里鼓车部分名称图30

图一六 宋卢道隆记里鼓车一里轮齿图31

图一七 大平轮轴上铁拨子及关捩拨子之装置33

图一八 记里鼓车侧面图34

图一九 记里鼓车后部侧面图35

图二○ 记里鼓车内部齿轮之装置35

图二一 近代式齿轮曲线图36

图二二 二次模制之指南车39

图二三 二次模制之记里鼓车40

燕肃指南车造法补证41

图一 燕肃指南车复原设计(后视)43

燕肃指南车造法补证43

图二 燕肃指南车复原设计(俯视)44

图三 燕肃指南车复原设计(侧视)45

图四 金代铜钟纹饰拓片(辽宁省博物馆藏)48

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中国古代有关静磁学知识之发现及发明50

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中国古代有关静磁学知识之发现及发明56

图一 河南武安县红山铁矿(古代磁州之磁石山,自《中国铁矿志》转载)56

图二 磁山与武安县、邯郸县及磁县之地势图59

图三 纸球摆图74

图四 ?亚勺图94

图五 ?勺图94

图六 花纹勺(上)、雷纹勺(下)图94

图七 牺首饕餮勺图95

图八 ?匜勺图95

图九 ?勺图96

图一○ 汉平澭阳铜勺图96

图一一 汉建元龙勺图97

图一二 洛阳铜勺图97

图一三 市北勺图97

图一四 汉匏斗图97

图一五 汉漆杓图98

图一六 陶匏图98

图一七 漆勺图98

图一八 北天星图100

图一九 帝车图101

图二○ 新莽大布黄千铜范101

图二一 蝇属幼虫头部模式图105

图二二 汉式占天地盘复原图108

图二三 汉式占天漆盘残片109

图二四 汉四门方镜释文109

图二五 汉四门方镜拓片110

图二六(甲) 《淮南子·天文训》图局(道藏本)115

图二六(乙) 《淮南子·天文训》图局(补注本)116

图二六(丙) 《淮南子·天文训》图局(《四部备要》据武进庄逵吉校刊本)116

图二七 《淮南子·天文训》图局(《百子全书》本)118

图二八 《淮南子·天文训》地盘复原图118

图二九 汉式占铜地盘之二十四方位121

图三○ 彩箧塚汉漆勺杓首张面图125

图三一 汉司南与地盘复原图129

图三二 天然磁石指极性之试验图130

图三三 人造磁体指极性之试验图130

图三四 试验司南指极性之盘式图131

图三五 司南未磁化前平衡状态图134

图三六 外力F之分力图135

图三七 司南旋转时上下播动图135

图三八 司南在θ角之力偶图136

图三九 《武经总要》指南鱼复原图146

图四○ 指南针及指南鱼的复原模型147

图四一 沈括四种指南针装置试验复原图149

图四二 《事林广记》木刻指南鱼复原图154

图四三 《事林广记》木刻指南龟复原图155

图四四 指南龟及指南浮针复原模型156

图四五 《宅经》地盘图173

图四六 《罗经解》三针总图177

图四七 《东西洋考》“辰巽”“丁未”二针路图186

图四八 浮针方气之图(据《图书集成》本)189

图四九 明代海舶地罗经图(据向达教授摹英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指南正法》抄本)189

图五○ 明代水针罗盘193

图五一 明代中针式相墓铜水罗盘构造图194

图五二 明代八卦正针铜水罗盘构造图195

图五三 清代道光时木体堪舆水针罗盘196

图五四 清道光安徽休宁新安镇制木体水罗盘构造图197

图五五 清代水旱两用式堪舆木体罗盘及注水铜壶198

图五六 清康熙觉罗满保译三十二位罗盘图(据故宫博物院藏西南洋各番针路方向图)200

图五七 清康熙时航琉球海舶旱针盘图(据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00

图五八 清乾隆时航琉球海舶八方定位旱针盘图(据周煌《琉球国志略》)200

图五九 同五八图二十四向定位旱针盘图(据《琉球国志略》)200

图六○ 西洋玻璃漏壶图(据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01

图六一 明崇祯时汤若望制新法日晷图(据罗振玉《金泥石屑》)202

图六二 清代日晷203

图六三 清乾隆时象牙制“百游轮晷”磁针构造图206

图六四 近代旱针盘207

图六五 近代温州、苏州航海罗盘磁针形式图208

图六六 近代苏州制航海罗盘构造图209

图六七 近代温州制航海罗盘图210

图六八 清雍正时日本制航海罗盘图(据Otis Cory著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Japan)211

图六九 近世日本制航海罗盘构造图212

图七○ 清末漳州造堪舆旱针盘213

图七一 近代广东兴宁县制堪舆罗盘磁针构造图213

图七二 近代广东兴宁造堪舆旱针盘214

图七三 近代安徽休宁新安镇制日晷盘面图215

图七四 近代安徽休宁新安镇造堪舆旱针盘216

图七五 近代安徽休宁新安镇所制磁针构造图217

中国古代磁针的发明和航海罗经的创造219

中国古代磁针的发明和航海罗经的创造223

图一 汉代栻占地盘模型拓片(据日本《乐浪》所载王盱墓栻占地盘复原图制模型)223

图二 传日本造漆木水罗经,时间相当明代(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四卷一分册转载)224

图三 近代液体罗经剖面图(据廖厚泽《船用磁罗经校验术初步》转载)228

试论出土元代磁州窑器中所绘磁针229

试论出土元代磁州窑器中所绘磁针230

图一 磁县出土的瓷碗和瓷片230

图二 瓷碗231

图三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232

图四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二232

图五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一浮针(原大)233

图六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二浮针(原大)233

图八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二的碗足“针”字234

图七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一的碗足“针”字234

图九 堪舆铜罗盘正面(原大)235

图一一 堪舆铜罗盘磁针(放大)236

图一○ 堪舆铜罗盘背面(原大)236

图一三 图一二瓷碗中心(放大)237

图一二 绘罗盘的瓷碗237

宋代水运仪象台的复原238

宋代水运仪象台的复原238

图一 乾隆时(18世纪)宫廷“造办处”所制更钟内擒纵器和卡轮的构造(故宫博物院藏)238

图二 水运仪象台台体图(由图二至图九皆载《新仪象法要》,据守山阁丛书本)240

图三 水运仪象台内部机械图240

图四 水运仪象台原动力和擒纵器机械图241

图五 河车天河图242

图六 天柱地毂枢轴图242

图七 昼夜机轮图242

图八 浑象242

图九 浑仪243

图一○ 水运仪象台复原透视图244

图一一 水运仪象台复原图(南立面)245

图一二 水运仪象台复原图(东立面)246

图一三 水运仪象台复原图(平面、中隔、上隔)247

图一四 河车、升水上下轮248

图一五 天河、升水上下壶、退水壶249

图一六 天池、平水壶和天衡250

图一七 枢轮251

图一八 天衡、天关、枢衡、关舌252

图一九 天关、鹤膝、铁拨牙253

图二○ 天轮254

图二一 拨牙机轮255

图二二 中轮和拨牙机轮啮合256

图二三 昼时钟鼓轮257

图二四 昼夜时初正轮258

图二五 报刻司辰轮259

图二六 夜漏金钲轮、夜漏司辰轮、夜漏箭轮260

图二七 夜漏金钲、夜漏箭轮261

图二八 夜漏司辰轮262

图二九 时初正司辰、报刻司辰263

图三○ 夜漏司辰264

图三一 地毂、下轮265

图三二 上轮、天毂、天运单环266

图三三 浑仪、三辰仪、天运单环267

图三四 鳌云、水趺268

图三五 天轮、赤道牙269

汉代冶铁鼓风机的复原275

汉代冶铁鼓风机的复原275

图一 山东滕县宏道院汉画像冶铁图中鼓风机部分275

图二 山东滕县宏道院汉画像冶铁图中鼓风机复原图276

中国最早的假天仪278

中国最早的假天仪279

图一 苏颂《新仪象法要》浑仪仪体279

图二 苏颂《新仪象法要》浑仪规环及望筒280

图三 浑象283

图四 浑象六合仪283

图五 假天仪复原图284

图六 列宁格勒古物陈列馆的假天仪285

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复原研究287

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复原研究289

图一 服部一三设计候风地动仪外形图(1875年)289

图二 米伦设计候风地动仪外形图(1883年)289

图三 吕彦直补充米伦设计图(1917年)290

图四 鹫峰地震研究室摹绘服部一三设计图(1931年)291

图五 伦敦科学博物馆摹绘服部一三设计图(1936年)291

图六 王振铎设计候风地动仪外形图(1936年)291

图七 王振铎设计候风地动仪内部构造图(1936年)292

图八 萩原尊礼设计候风地动仪模型(1937年)292

图九 萩原尊礼候风地动仪设计示意图293

图一○ 今村明恒制造倒摆地动仪(1939年)294

图一一 王振铎候风地动仪设计图(1951年)295

图一二(甲)(乙) 成都出土东汉晚期画像石、砖298

图一三 东汉画像中所见酒尊举例300

图一四 东汉画像中所见温酒尊举例301

图一五 汉代的铜酒尊及陶尊305

图一六 贵州出土铜尊306

图一七 广州出土铜尊307

图一八 沂南古画像石墓中室透视图309

图一九 沂南古画像石墓实测平面图310

图二○ 江苏昌梨石墓Ⅰ前室东西断面图中柱位置310

图二一 江苏昌梨石墓Ⅰ平面图311

图二二 成都天廻山3号崖墓擎天柱311

图二三 成都天廻山3号崖墓部分平面图311

图二四 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发掘屋基平面312

图二五 东汉画像中所绘铜柱313

图二六 弩臂中牙机部件315

图二七 汉代耜臿举例315

图二八 东汉画像石中所见桔槔举例315

图二九 枢轴构件举例316

图三○ 铜灯、炉枢轴装置317

图三一 龙体画像举例319

图三二 四灵瓦当320

图三三 蟾蜍石座321

图三四 沂南古墓西王母故事画像322

图三五 南阳出土陶鼎盖纹饰323

图三六 南阳出土陶仓盖323

图三七 南阳出土陶仓盖展示图323

图三八 候风地动仪外形设计327

图三九 八龙设计328

图四○ 蟾蜍设计328

图四一 候风地动仪设计复原图之一(1962年)329

图四二 都柱形式比较图331

图四三 都柱设计333

图四四 八道设计333

图四五 曲杠杆牙机运动示意图335

图四六 无八道曲杠杆牙机设计图336

图四七 枢轴部件设计336

图四八 曲杠杆枢轴设计336

图四九 曲杆杠牙机部件设计337

图五○ 附八道曲杠杆牙机设计图337

图五一 附八道直杠杆牙机运动示意图338

图五二 直杠杆牙机部件设计338

图五三 直杠杆牙机构件338

图五四 直杠杆牙机结构装置设计338

图五五 直杠杆牙机设计图338

图五六 候风地动仪设计复原图之二(1962年)340

图五七 篆文、四灵、山阜组合示意图341

图五八 八方卦位篆文设计341

张衡地动仪补说345

附:再论汉代酒樽348

附:再论汉代酒樽349

图一 陶、瓷酒樽349

西汉记时器“铜漏”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352

西汉计时器“铜漏”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352

图一 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漆卮352

图二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漆卮和木简353

图三 西汉铜卮灯353

图四 西汉三足提梁筒形器354

图五 汉丞相府铜漏356

图六 汉银漏356

图七 西汉刘胜墓铜漏357

图八 西汉千章铜漏357

图一○ 西汉链索铜挈壶358

图九 西汉兴平铜漏358

附:论汉代饮食器中的卮和魁364

附:论汉代饮食器中的卮和魁368

图一 战国和汉代的卮368

图二 汉代注水匜372

图三 西周木魁374

图四 战国龙首形陶器柄374

图五 汉代的魁375

图六 东汉邢渠哺父图(摹本)378

葛洪《抱朴子》中飞车的复原381

葛洪《抱朴子》中飞车的复原383

图一 《抱朴子杂应》飞车复原383

图二 传统木工手钻384

图三 自《河工器具图说》转载385

后记387

英文提要3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