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康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康县志》编纂委员会,黄俊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0518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92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9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康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编 建置志32
第一章 位置区域32
第一节 地理位置32
第二节 区域演变33
第二章 历史沿革35
第三章 行政区划41
第四章 县城乡镇53
第一节 县城53
第二节 镇56
第三节 乡65
第一节 地质82
第二编 自然地理志82
第一章 地质地貌82
第二节 地貌89
第二章 山脉河流91
第一节 山脉91
第二节 河流93
第三章 土壤植被103
第一节 土壤103
第二节 植被105
第四章 气候108
第一节 四季气候108
第二节 气温110
第五节 日照115
第三节 降水115
第四节 湿度115
第六节 云量116
第七节 蒸发121
第八节 风122
第九节 降雪123
第十节 冻土123
第十一节 土壤湿度123
第十二节 灾害性气候124
第十三节 地温126
第十四节 康县气象站126
第五章 物产129
第一节 植物129
第二节 动物136
第三节 矿产138
第六章 灾害143
第一节 旱灾143
第二节 暴雨灾145
第三节 霖雨涝灾147
第四节 雹灾147
第五节 霜冻灾149
第六节 地震149
第七节 虫灾151
第八节 火灾152
第九节 风灾152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154
第三编 经济志154
第一章 农村经济制度的变革154
第二节 土地改革15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59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163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65
第六节 专业户和新经济联合体166
第七节 农民生活170
第二章 农业173
第一节 耕地173
第二节 耕作制度174
第三节 土壤改良177
第四节 肥料178
第五节 种子179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183
第七节 田间管理185
第八节 农机具187
第九节 粮食作物190
第十节 经济作物195
第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198
第三章 林业200
第一节 林业概况201
第二节 林业资源202
第三节 采种育苗204
第四节 植树造林205
第五节 经济林基地建设206
第六节 林木采伐207
第七节 森林管护208
第八节 果树210
第九节 国营林场212
第四章 畜牧水产215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215
第二节 饲草饲料218
第三节 畜种及其改良219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222
第五节 水产业227
第五章 水利电力229
第一节 水资源229
第二节 水利232
第三节 人畜饮水和病区改水工程235
第四节 水土保持236
第五节 电力238
第六章 多种经营245
第一节 资源分布245
第二节 多种经营生产247
第三节 重点产品简介252
第七章 工业254
第一节 造纸业255
第二节 木材加工业256
第三节 农机工业259
第四节 印刷工业261
第五节 采矿工业262
第六节 制药工业263
第七节 食品加工业266
第八节 缝纫工业268
第九节 建材工业269
第十节 五金工业270
第八章 乡镇企业271
第一节 企业发展271
第二节 经营管理272
第九章 交通运输275
第一节 驮道275
第二节 公路276
第三节 桥梁282
第四节 津渡286
第五节 关隘287
第六节 运输工具294
第七节 运输295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306
第九节 交通事故307
第十章 邮电309
第一节 邮政309
第二节 电话311
第三节 电报312
第十一章 商业314
第一节 商业企业315
第二节 购进318
第三节 销售319
第四节 经营管理322
第五节 私营商业326
第十二章 供销328
第一节 管理329
第二节 销售329
第三节 收购331
第四节 经营335
第五节 对外贸易335
第十三章 粮食339
第一节 粮食征购340
第二节 粮食供应342
第三节 食油购销345
第四节 储运346
第五节 管理体制的变革353
第六节 加工354
第十四章 物价3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360
第二节 物价工作360
第十五章 工商管理374
第一节 私营工商业的改造375
第二节 市场管理375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380
第四节 经营合同管理380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381
第六节 取缔非法经营383
第八节 物资交流会384
第七节 商标广告管理384
第九节 计量管理385
第十六章 物资管理3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388
第二节 物资管理388
第十七章 财政390
第一节 体制390
第二节 预算内收支393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395
第四节 审计监督398
第十八章 税务400
第一节 农业税401
第二节 工商税404
第三节 反偷税漏税407
第十九章 金融409
第一节 流通货币410
第二节 储蓄412
第三节 信贷413
第四节 信用合作418
第五节 会计辅导419
第六节 建设银行420
第二十章 城乡建设424
第一节 县城街道424
第二节 供水排水425
第三节 县城主要建筑425
第四节 园林绿化427
第五节 环境保护428
第六节 城市规划428
第七节 村镇规划429
第八节 建筑业429
第四编 政治志434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康县地方组织434
第一节 国民党在康县的组织434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435
第三节 党团合并437
第四节 国民党在康县的特务组织及其活动43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康县地方组织442
第一节 中共陇南地下党在康县的组织与斗争442
第二节 中共康县委员会445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446
第四节 历次党代会简况449
第五节 党的中心工作451
第六节 干部管理453
第七节 纪律检查454
第八节 统战工作456
第九节 党校458
第十节 老干部工作460
第三章 群众团体462
第一节 工会462
第二节 农会463
第三节 共青团465
第四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468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469
第六节 科协471
第四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474
第一节 康县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简况474
第二节 康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简况475
第三节 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78
第五章 地方行政机构481
第一节 建县前的行政机构481
第二节 县政府483
第三节 基层政府489
第六章 政治协商会议492
第一节 县政协机构492
第三节 政协工作493
第二节 历次政协委员会493
第七章 政法495
第一节 法院495
第二节 检察497
第三节 司法498
第四节 公安499
第八章 民政505
第一节 普选505
第二节 优抚507
第三节 生产救灾508
第四节 福利救济510
第五节 复退军人的安置512
第一节 劳动人事管理513
第九章 劳动人事513
第二节 劳动就业514
第三节 劳动工资514
第十章 建国后重大政治运动纪略516
第一节 减租反霸516
第二节 抗美援朝517
第三节 “三反”、“五反”518
第四节 反右派520
第五节 “大跃进”521
第六节 反“右倾”522
第七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23
第八节 “文化大革命”525
第九节 知识青年支援西北及上山下乡532
第十节 揭批“四人帮”运动534
第十一节 “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535
第十一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几项重大政治决策538
第一节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538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540
第三节 给地富分子“摘帽”和给地富子女改变成分542
第四节 对错划右派的改正543
第五编 军事志546
第一章 军事设置546
第一节 军队建制546
第二节 军事建筑547
第三节 人民武装机构549
第二节 兵员征集552
第二章 兵役552
第一节 兵役制552
第三章 民兵554
第一节 民兵组织554
第二节 民兵军事训练555
第三节 民兵在各时期发挥的作用557
第四章 主要兵事纪略560
第一节 红军长征过康县560
第二节 陕甘川边区游击总部的建立563
第三节 马连山之战564
第四节 对对山激战565
第五节 康县解放566
第六节 康南剿匪568
第五章 农民武装斗争571
第一节 铜钱武大王聚众暴动571
第二节 何家庄七十二农民造反572
第三节 严旺领导的红帖会572
第四节 朱恒山领导的红灯教573
第五节 万家河“神团”的反暴斗争574
第六节 赵国正率众抗暴575
第六编 文化志582
第一章 教育582
第一节 幼儿教育583
第二节 初等教育584
第三节 中等教育590
第四节 在职职工的进修教育593
第五节 教师596
第六节 扫盲及业余教育598
第七节 学校建设600
第八节 教育经费601
第九节 勤工俭学603
第二章 科技605
第一节 科技队伍605
第二节 科技成果605
第三节 地震测报606
第三章 统计610
第一节 各级统计任务611
第二节 统计成果612
第一节 区划工作613
第四章 农业区划613
第二节 区划成果615
第五章 档案617
第一节 档案机构617
第二节 档案工作617
第六章 卫生619
第一节 医院619
第二节 防疫630
第三节 妇幼保健636
第四节 医生637
第五节 医疗制度638
第六节 环境卫生640
第七节 农村医疗641
第八节 医务人员培训643
第九节 北京“六·二六”医疗队644
第七章 医药646
第一节 地产中药材647
第二节 中西药品购销655
第八章 体育657
第一节 设施657
第二节 学校体育657
第三节 职工体育659
第四节 农村体育659
第五节 比赛成绩660
第一节 民间文化活动667
第九章 文化艺术667
第二节 图书发行671
第三节 图书阅览672
第四节 电影放映672
第五节 戏剧673
第六节 文化馆、站676
第十章 新闻广播679
第一节 报纸679
第二节 新闻679
第三节 广播680
第四节 电视685
第五节 报刊发行685
第一节 地方语音687
第十一章 方言687
第二节 地方语汇689
第三节 谚语703
第四节 歇后语713
第十二章 故事传说716
犀牛江和犀牛寺716
二龙戏珠717
青香炉719
第十三章 文物古迹721
第一节 故城遗迹721
第二节 庙宇721
第三节 墓葬723
第四节 文物724
第五节 古树726
第十四章 文艺创作728
第一节 文学创作728
第二节 书法731
第三节 美术731
第四节 摄影733
第七编 社会志736
第一章 人口736
第一节 人口迁徙736
第二节 姓氏737
第三节 户口738
第四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741
第五节 人口素质742
第六节 人口普查747
第七节 计划生育748
第八节 民族754
第二章 风俗习惯756
第一节 节俗756
第二节 婚嫁758
第三节 殡葬760
第四节 杂礼761
第五节 回民习俗763
第六节 忌讳764
第七节 革除恶习陋习765
第八节 树立新风768
第九节 衣食住行770
第一节 佛教780
第三章 宗教信仰780
第二节 道教781
第三节 伊斯兰教781
第四节 基督教781
第八编 人物志784
第一章 人物传略784
第二章 人物简介819
第三章 人物表831
第九编 杂志840
会道门组织840
邱秀才告倒龙州判843
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对康县的统治844
唐大姑棒打马大老爷846
李兰公呈省赈款康县灾民847
秦正海杀食花子肉847
邓宏义上当848
吴统中称“帝”始末849
宋县长断鸡案850
陕甘川边区游击总部的第一支手枪851
对对山战斗失利后的黄世武851
李达观等被杀始末854
附录858
一、艺文858
1.散文858
2.诗歌868
3.民间歌曲877
4.民谣883
二、布告887
三、碑文墓志893
1.碑文893
2.墓志899
四、著述901
1.著述概录901
2.重要著述序言录902
3.重要著述目录906
五、家谱契约911
1.家谱911
2.契约914
本志编纂始末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