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高速交换局域网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高速交换局域网及其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2879213.jpg)
- 敖志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494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高速交换局域网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传统局域网与现代交换局域网1
1.1 为什么采用交换技术1
1.2 传统的宽带共享式局域网3
1.3 现代交换局域网5
1.3.1 从共享型网络到交换型网络的升级5
1.3.2 全双工交换式网络6
1.4 多层交换9
1.4.1 网络分层9
1.4.2 多层交换简介10
1.4.3 第2层交换网络11
1.4.4 第3层交换技术15
1.4.5 第4层交换的概念21
1.4.6 交换式网络管理23
1.5 如何选择网络交换机25
1.5.1 局域网交换机分类25
1.5.2 交换机选择25
1.5.3 交换机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29
1.6 交换式局域网设计方法30
1.6.1 一般的网络设计原则30
1.6.2 交换式局域网设计原则32
第2章 数据交换35
2.1 线路交换36
2.1.1 空分交换38
2.1.2 时分交换40
2.2 存储转发交换43
2.2.1 报文交换44
2.2.2 分组交换47
2.2.3 交换技术的比较52
2.3 高速数据交换53
2.3.1 从网桥到路由交换53
2.3.2 帧中继交换54
2.3.3 基于信元的交换54
2.3.4 以太网和令牌环交换55
2.3.5 虚拟局域网交换技术56
2.3.6 基于ATM的多协议57
2.3.7 基于标签的交换58
2.4 光交换技术59
2.4.1 光交换技术简介59
2.4.2 光交换技术发展状况61
第3章 交换式集线器64
3.1 智能集线器64
3.2 交换式集线器的运行机制66
3.2.1 交换式集线器的分类67
3.2.2 交换式集线器的实现技术68
3.3 交换式集线器的应用72
3.3.1 基于通信控制的网络性能的改善72
3.3.2 可连接不同运行速度的网段72
3.4 交换式集线器的性能及其改善74
3.4.1 交换式集线器的特性74
3.4.2 网络的速率与流量74
3.4.3 交换式集线器的高级特性76
3.5 基于交换式集线器的组网技术80
3.5.1 网络大流量的处理和管理80
3.5.2 对目的地址不详的分组的处理84
3.6 交换式集线器产品87
第4章 ATM交换技术89
4.1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89
4.1.1 ATM信元89
4.1.2 虚通道和虚信道90
4.1.3 ATM连接的建立91
4.1.4 ATM中的VP/VC交换92
4.2 ATM缓存交换方式分类及性能93
4.2.1 输入缓存交换方式93
4.2.2 输出缓存交换方式94
4.2.3 中央缓存交换方式95
4.2.4 输入输出缓存交换方式96
4.2.5 反馈缓存方式及几种缓存方式的比较97
4.3 ATM交换结构及其分类98
4.3.1 时分交换结构99
4.3.2 空分交换结构101
4.4 ATM交换芯片111
4.4.1 ATM芯片交换技术111
4.4.2 ATM交换芯片产品115
4.5 ATM交换机118
4.5.1 ATM交换机的组成118
4.5.2 ATM交换机的功能结构120
4.5.3 ATM交换机的性能要求121
4.6 ATM交换机产品示例122
4.6.1 NEC公司的ATOMIS-5小型ATM交换机122
4.6.2 Cisco公司用于工作组和校园网的Light Stream1010ATM交换机123
4.6.3 Bay网络公司的LAN/ATM交换机125
4.6.4 3Com公司的LAN/ATM交换机127
4.6.5 北方电讯公司的Magellan序列ATM交换机129
4.7 ATM局域网131
4.7.1 ATM LAN的协议模型131
4.7.2 ATM LAN的体系结构133
4.7.3 ATM LAN的扩展及其应用135
4.7.4 ATM局域网互联方式136
4.7.5 ATM局域网互联典型应用实例137
4.8 ATM局域网仿真140
4.8.1 ATM局域网仿真的基本概念140
4.8.2 ATM局域网仿真的软硬件141
4.8.3 ATM仿真的LAN工作过程142
4.9 基于ATM交换的虚拟局域网144
4.9.1 SVN模型144
4.9.2 ATM边界路由器模型146
4.9.3 ATM虚拟路由器模型147
4.9.4 相关网络模型148
第5章 网络交换技术150
5.1 数据链路交换150
5.1.1 数据链路交换与源路由网桥的比较150
5.1.2 DLS交换到交换协议(SSP)151
5.1.3 DLS的工作原理151
5.1.4 DLS消息格式153
5.2 局域网的第3层交换技术156
5.2.1 3Com的FastIP技术156
5.2.2 Cisco的NetFlow交换处理158
5.3 虚拟局域网交换方式160
5.3.1 基本概念160
5.3.2 VLAN实现途径161
5.3.3 VLAN的优缺点162
5.3.4 VLAN划分方法163
5.3.5 VLAN的3种交换方式166
5.4 IP交换技术167
5.4.1 IP交换的核心结构167
5.4.2 IP交换的关键技术168
5.4.3 IP交换的过程170
5.4.4 IP交换网的配置171
5.4.5 IP交换的性能分析172
5.5 标签交换173
5.5.1 标签交换体系结构173
5.5.2 标签交换的工作过程175
5.5.3 路由选择177
5.5.4 标签交换的性能分析180
5.6 多协议标记交换182
5.6.1 MPLS的工作原理182
5.6.2 MPLS的关键技术184
5.6.3 MPLS的路由机制188
5.6.4 MPLS的性能分析189
第6章 帧中继交换技术191
6.1 基本概念191
6.1.1 何谓帧中继191
6.1.2 帧中继的优点192
6.1.3 帧中继技术的特点194
6.1.4 帧中继标准195
6.2 帧中继协议体系结构195
6.2.1 控制平面196
6.2.2 用户平面196
6.2.3 与X.25的比较196
6.3 帧中继呼叫控制197
6.3.1 呼叫控制选择197
6.3.2 帧中继连接198
6.4 帧中继数据传送协议199
6.4.1 帧中继的帧格式200
6.4.2 帧中继的数据交换过程202
6.4.3 拥挤问题203
6.5 帧中继的网络管理204
第7章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服务206
7.1 SMDS的结构206
7.2 SMDS分组及信元格式208
7.2.1 SMDS分组格式208
7.2.2 SMDS分组的分割和重新组装209
7.2.3 SMDS寻址210
7.2.4 地址筛选211
7.2.5 信用管理212
7.3 SMDS性能及比较213
7.4 SMDS交换接口215
7.4.1 SMDS数据交换接口215
7.4.2 SMDS DXI/SNI216
7.4.3 SMDS中继接口216
第8章 全光网络的交换与复用218
8.1 全光网络218
8.1.1 何为全光网络218
8.1.2 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221
8.1.3 标准化问题224
8.1.4 实现全光网络应采取的正确步骤224
8.1.5 全光网络的拓扑结构225
8.1.6 全光网络的管理227
8.2 光的复用技术232
8.2.1 光波分复用(OWDM)232
8.2.2 光频分复用(OFDM)237
8.2.3 光时分复用(OTDM)241
8.2.4 光码分多址(OCDM)协议246
8.2.5 微波副载波复用(SCM)网络249
8.3 光交换251
8.3.1 光交换的优点252
8.3.2 光交换器件253
8.3.3 时分光交换256
8.3.4 波分光交换257
8.3.5 空分光交换258
8.3.6 结合型光交换259
8.3.7 自由空间光交换262
8.3.8 ATM光交换技术266
8.3.9 各种光交换的比较268
第9章 交换式以太网270
9.1 交换式以太网的工作特性270
9.1.1 交换式以太网系统的特点270
9.1.2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的逻辑机理271
9.2 以太网络交换机272
9.2.1 以太网络交换机的外部端口272
9.2.2 以太网络交换机的内部机制272
9.2.3 以太网交换机的种类273
9.2.4 交换机的测试275
9.2.5 应用交换机常出现的问题277
9.2.6 以太网络交换机的优缺点281
9.2.7 以太网交换机基本特性282
9.2.8 交换机的共同特征288
9.3 以太网交换机典型产品及其发展289
9.3.1 以太网交换机的发展289
9.3.2 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系列290
9.3.3 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293
9.4 以太网交换机的组网应用296
9.4.1 连入以太网络的方式296
9.4.2 多层次网络结构300
9.4.3 组网技术301
9.5 交换式以太网全双工技术303
9.5.1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重要性303
9.5.2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特点304
9.5.3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应用305
9.6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实例306
第10章 交换式环形网络308
10.1 令牌环网交换308
10.1.1 令牌环网交换器的特点308
10.1.2 IEEE802.5r标准311
10.1.3 令牌环的运行机制312
10.2 令牌环交换方案313
10.2.1 令牌环交换方案及典型结构313
10.2.2 一种交换式令牌多环网的典型交换结构316
10.3 令牌环网络交换结构317
10.3.1 群组组网结构317
10.3.2 主干交换318
10.3.3 部门组网结构318
10.4 ATM交换式环形网络(ATMR)319
10.4.1 ATMR的体系结构320
10.4.2 ATMR窗口复位运行机制322
10.4.3 ATMR优先服务机制323
10.5 FDDI交换器及其组网技术325
10.5.1 FDDI交换器的特点325
10.5.2 FDDI交换器的使用326
10.5.3 组构FDDI主干网实例327
10.5.4 一个高度可靠的主干方案327
参考文献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