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丛书 针灸学·推拿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丛书 针灸学·推拿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2885006.jpg)
- 赖新生,张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0593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57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丛书 针灸学·推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针灸学3
第一部分 经络腧穴学3
第一章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3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3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7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12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20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24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27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31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40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43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48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52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61
第二章 奇经八脉65
第一节 督脉65
第二节 任脉69
第三节 冲脉76
第四节 带脉77
第五节 阳维脉、阴维脉78
第六节 阳蹻脉79
第七节 阴蹻脉80
附:经络的现代研究80
第三章 耳穴95
第二部分 刺法灸法学101
第一章 刺法灸法概论101
第一节 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和特点101
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研究内容102
第三节 刺法、灸法、罐法的起源、形成与发展104
第四节 刺法灸法的宜忌107
第二章 毫针刺法109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109
第二节 练针法110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111
第四节 针刺方法113
第五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123
第一节 灸法的概念与特点126
第三章 灸法126
第二节 灸用的材料127
第三节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128
第四节 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129
第五节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131
第六节 注意事项132
第四章 拔罐法133
第一节 拔罐法的概念与特点133
第二节 罐的种类134
第三节 拔罐法的操作135
第四节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136
第五节 注意事项137
第五章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139
第一节 三棱针刺法139
第二节 皮肤针刺法140
第三节 皮内针刺法141
第四节 火针刺法142
第五节 芒针刺法143
第六节 电针刺法144
第一节 《内经》论针法146
第六章 《内经》、《难经》论针法146
第二节 《难经》论刺法156
第七章 历代医著论刺法灸法159
第一节 进出针手法159
第二节 单式针刺手法160
第三节 复式针刺手法160
第四节 透穴针刺手法166
第一节 耳针法、头针法168
第八章 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168
第二节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灸法171
第三节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敷贴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172
第三部分 针灸治疗学176
第一章 概论176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176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178
第三节 针灸的辨证论治纲要180
第四节 针灸的配穴处方196
第一节 高热205
第二章 急症205
第二节 痉证206
第三节 厥证207
第四节 脱证208
第五节 剧痛证209
第三章 内科病证214
第一节 感冒214
第二节 咳嗽215
第三节 哮证216
第四节 喘证218
第五节 肺痨219
第六节 疟疾220
第七节 中暑221
第八节 呕吐222
第九节 呃逆224
第十节 胃脘痛225
第十一节 泄泻226
第十二节 痢疾228
第十三节 便秘229
第十四节 黄疸231
第十五节 胁痛232
第十六节 胸痹心痛233
第十七节 心悸235
第十八节 不寐236
第十九节 郁证238
第二十节 癫证239
第二十一节 狂证241
第二十二节 痫证242
第二十三节 头风243
第二十四节 面痛244
第二十五节 面瘫245
第二十六节 眩晕246
第二十七节 水肿248
第二十八节 淋证249
第二十九节 癃闭250
第三十节 消渴252
第三十一节 中风253
第三十二节 痹证255
第三十三节 痿证257
第三十四节 无脉症258
第三十五节 遗精259
第三十六节 阳痿261
第三十七节 早泄262
第三十八节 男性不育症263
第九节 不孕265
第四章 妇科症证265
第一节 月经不调265
第二节 痛经268
第三节 闭经269
第四节 经行乳房胀痛270
第五节 崩漏271
第六节 绝经前后诸症272
第七节 带下病273
第八节 阴痒274
第十节 妊娠恶阻276
第十一节 滞产277
第十二节 了痫278
第十四节 胞衣不下279
第十三节 胎位不正279
第十五节 恶露不绝280
第十六节 恶露不下281
第十七节 产后血晕282
第十八节 乳少283
第十九节 阴挺284
第五章 儿科病证285
第一节 急惊风285
第二节 痄腮286
第三节 顿咳287
第四节 疳疾288
第五节 小儿遗尿289
第六节 积滞290
第七节 小儿麻痹后遗症291
第八节 小儿脑性瘫痪293
第九节 小儿多动症294
第六章 皮外骨伤科病证296
第一节 蛇串疮296
第二节 湿疮297
附:四弯风298
第三节 瘾疹299
第四节 狐惑病300
第五节 粉刺301
第六节 疔疮303
第七节 丹毒304
第八节 瘿病305
第九节 瘰疬306
第十节 乳痈308
第十一节 乳癖309
第十二节 肠痈310
第十三节 破伤风311
第十四节 痔疮312
附:脱肛313
第十五节 筋疣314
第十六节 落枕315
第十七节 肘劳316
第十八节 漏肩风317
第十九节 腰脊痛318
附:坐骨神经痛319
第一节 麦粒肿321
第七章 五官科病证321
第二节 上睑下垂322
第三节 胞轮振跳323
第四节 冷泪症324
第五节 天行赤眼325
第六节 青盲326
第七节 暴盲327
第八节 近视眼328
第九节 斜视329
第十节 色盲330
第十一节 耳胀、耳闭331
第十二节 脓耳332
第十三节 暴聋333
第十四节 鼻渊334
第十五节 鼻衄335
第十六节 咽喉肿痛336
第十七节 牙痛337
第十八节 口疮338
第一节 子午流注340
第八章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340
第二节 灵龟八法342
第九章 现代研究与针刺麻醉344
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344
第二节 针刺麻醉348
附: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51
下篇 推拿学439
第一部分 成人推拿439
第一章 总论439
第二章 推拿手法441
第三章 肩部伤筋447
第一节 肱二头肌长腱滑脱447
第二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448
第三节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449
第四节 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钙化451
第五节 肩峰下滑囊炎452
第四章 肘部伤筋454
第一节 肱骨外上髁炎454
第二节 肱骨内上髁炎455
第三节 尺骨鹰嘴滑囊炎456
第五章 腕与手部伤筋458
第一节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458
第二节 指部腱鞘炎459
第三节 腱鞘囊肿460
第四节 指间关节扭伤461
第五节 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462
第六节 桡尺远端关节分离伴韧带损伤463
第七节 腕管综合征464
第八节 腕关节扭伤465
第六章 髋部伤筋468
第一节 髋关节滑囊炎468
第二节 髋关节扭伤469
第三节 髂胫束劳损(弹响髋)470
第四节 扁平髋471
第七章 膝部伤筋474
第一节 侧副韧带损伤474
第二节 膝关节创伤性骨膜炎475
第三节 脂肪垫劳损476
第四节 半月板损伤477
第八章 踝部与足部伤筋479
第一节 踝关节损伤479
第二节 踝管综合征480
第三节 跟腱扭伤481
第四节 跖筋劳损482
第九章 躯干伤筋484
第一节 漏肩风484
第二节 胸胁屏伤485
第三节 颈椎病486
第四节 落枕489
第五节 椎骨错缝490
第六节 急性腰肌扭伤491
第七节 腰痛493
第八节 类风湿关节炎497
第九节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499
第十节 胃脘痛501
第十一节 泄泻504
第十二节 便秘506
第十三节 胃下垂508
第十四节 胆绞痛510
第十五节 头痛512
第十六节 高血压病515
第十七节 半身不遂517
第十八节 呃逆520
第十九节 哮喘523
第二十节 失眠526
第二十一节 癃闭527
第二十二节 痹证528
第二十三节 痛经529
第二十四节 闭经531
第二十五节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532
第二十六节 乳痈533
第二十七节 声门闭合不全534
第十章 自我推拿536
第一节 眼保健536
第二节 上肢保健536
第三节 下肢保健536
第六节 健胃法537
第五节 宽胸理气法537
第四节 腰部保健537
第七节 安神法538
第十一章 推拿麻醉(略)538
第十二章 指拨推拿(略)538
第十三章 推拿练功539
第十四章 体位、递质与热敷541
第一节 体位541
第二节 递质542
第三节 热敷543
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545
第一章 常用手法545
第二章 常用穴位547
第一节 头面部穴位547
第二节 胸腹部穴位548
第三节 腰背部穴位549
第四节 上肢部穴位550
第五节 下肢部穴位554
第一节 婴儿腹泻555
第三章 常见病症的治疗555
第二节 呕吐557
第三节 腹痛558
第四节 疳积560
第五节 便秘562
第六节 脱肛563
第七节 肠套叠564
第八节 发热565
第九节 咳嗽567
第十节 哮喘568
第十一节 百日咳570
第十二节 麻疹571
第十三节 惊风573
第十四节 遗尿575
附:尿潴留576
第十五节 小儿肌性斜颈577
第十六节 佝偻病578
第十七节 夜啼579
第十八节 小儿麻痹后遗症581
附: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