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介宾临床经验辑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杨介宾临床经验辑要
  • 杨介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316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杨介宾临床经验辑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医论选要3

针灸源流述略3

马丹阳对针灸医学的贡献18

怎样学习针灸20

经络述略28

一、经络的概念29

二、经络的内容30

三、经络的作用41

经络辨证病机分析45

一、内科病证举例46

二、儿科病证举例47

三、外科病证举例48

四、妇科病证举例49

五、五官科病证举例51

六、针灸科病证举例53

七、小结54

中冲穴位置考辨55

针灸对痛证的辨证施治59

一、痛证的病因病机59

二、疼痛的辨证60

三、痛证的治法62

四、痛证举隅62

一、概说67

刺血疗法的临证应用67

二、操作方法68

三、注意事项68

四、适应症与禁忌症69

五、临床具体应用69

六、小结75

拔罐疗法的临证应用76

一、拔罐的含义76

二、拔罐的由来76

三、罐具的种类77

四、拔罐的方法78

六、适应证范围79

五、拔罐的运用79

七、注意事项80

担截配穴法探讨82

热熨疗法临证经验85

针灸临证经验撮要87

一、感冒证治87

二、中暑证治88

三、泄泻证治89

四、腱鞘囊肿证治90

五、口眼斜证治91

六、近视证治92

七、面肌痉挛证治93

八、呃逆证治94

九、胁痛证治95

十、火眼证治96

十一、疟疾证治96

灸法临证经验举要97

一、热熨灸法98

二、点按灸法99

三、药锭灸法100

四、药线灸法102

五、贴棉灸法103

六、拍打灸法103

一、经穴概念歌104

针灸歌诀104

二、十二经脉走向歌105

三、十二经脉营气流注歌105

四、新编十二总穴歌105

五、回阳九针穴歌105

六、十二原穴歌105

七、十六络穴歌106

八、十六郄穴歌106

九、十二募穴歌106

十、六腑下合穴歌106

十一、千金要穴歌106

十六、孙思邈十三要穴歌107

十五、十二经母子穴补泻歌(李守光)107

十三、八脉交会穴歌107

十二、新编行针指要歌107

十四、八会穴歌107

十七、治病求本歌108

十八、五输穴歌108

十九、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108

二十、五输穴即景诗(吴棹仙)109

二十一、针灸实效歌(蒲湘澄)110

二十二、十二经脉循行病候歌112

二十三、奇经八脉循行病候歌116

二十四、十四经穴分寸歌117

二十六、针法歌122

二十五、刺法启玄歌122

面瘫证治经验123

一、面瘫病机及证治123

二、操作方法124

三、病案举例124

四、讨论125

意守感传气至病所126

马钱子的临证应用128

一、概说128

二、毒性反应128

四、炮制方法129

五、临床运用129

三、解救方法129

六、小结136

迎随补泻法136

针刺手法140

一、无痛进针法140

二、候气催气法141

三、守气调气法142

针灸学术经验鳞爪144

一、强调辨证,创经络病机说144

二、擅调神气,重意守感传法146

三、崇尚泻血,倡邪去正安观147

四、讲究配方,选穴精巧制宜148

针灸学术思想述要150

一、弘扬针灸,倡导正统150

二、经络病机,辨证核心151

三、推崇泻血,祛邪扶正152

四、注重感传,意守病所153

五、选穴精当,讲究配伍155

六、针药并用,力求实效156

子午流注针法157

一、前言157

二、定义157

三、源流158

四、组合内容159

五、子午流注推算法166

六、注意事项173

灵龟八法176

一、释名176

二、组合内容176

三、推算方法184

飞腾八法189

一、释名189

二、组合内容190

三、推算方法192

四、注意事项195

二、开穴规律196

养子时刻注穴法196

一、释名196

三、推算方法197

四、注意事项199

五、养子时刻注穴法时干开穴表200

验案选要207

扭伤207

腱鞘囊肿208

胃脘痛209

挫伤210

口眼斜211

胁肋痛212

疟疾213

寒湿腰腿痛214

中暑216

暑湿泻217

火眼218

近视219

口眼斜221

肩凝症222

呃逆223

中风224

口眼斜226

寒湿腰痛227

风寒感冒229

聋哑病230

喉蛾231

鼻衄232

面风233

胃虚呕吐234

胆道蛔虫235

遗尿236

胃脘痛237

胆道蛔虫238

口眼斜239

寒湿腰痛240

便秘241

头痛242

牙痛243

疟疾244

胶瘤245

面瘫246

痿躄248

暴喑249

麻木251

痛痹252

挫伤253

中风254

胶瘤256

火眼257

牙痛258

强中症259

肢端麻木症261

腰腿痛262

扭伤263

落枕264

腰痛266

面瘫267

麻木268

火眼269

牙痛270

呃逆271

痛经273

挫伤274

腰痛275

胶瘤277

牛皮癣278

头痛279

胃痛281

腰腿痛282

乳蛾284

发汗解表风寒治验285

散寒除湿痹痛治验286

温中散寒胃痛治验287

宣肺平喘齁咳治验287

温肾助阳跟痛治验288

通关开窍乳蛾治验289

疏风解表火眼治验290

温经散寒痛经治验290

心与胃连胆与心通291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292

红丝疔293

肢端麻木症294

强中症295

肩臂痛296

不寐298

咳嗽299

哮喘300

颈项强痛301

阳痿303

呃逆304

医话选要309

医德309

经络病机309

继承发扬须并重310

治学311

读书311

学医六要312

处方312

诊病313

领悟313

针刺深浅314

神行气行315

针灸疗法独具特色316

针灸答疑319

为何针灸能治病319

何谓经络319

何谓腧穴320

何谓经气321

何谓得气321

为何脾胃二经各多一络脉322

为何阑尾穴能治阑尾炎323

何谓交经缪刺323

为何迎香透四白能治胆道蛔虫324

何谓八会穴324

何谓同名经325

为何胃经属阳循行于属阴的腹部326

为何经脉流注从肺经开始327

为何刺血即可泻热发汗328

为何哑门能治哑 其安全深度如何328

何谓担截法329

何谓赤白肉际329

为何五输穴脉气均为向心性流注331

为何绝骨能治落枕332

为何灵台能治疗毒痈肿332

为何少泽能通乳333

为何手三阳经各多一下合穴333

为何泻三阴交补合谷能堕胎334

何谓阿是穴335

为何至阴能转胎催产336

为何支沟能通便336

为何少商、隐白能治癫狂痫337

为何涌泉能治头痛337

为何风池能治失眠338

为何通里能开音338

为何廉泉能开音339

为何痹证多病关节339

为何足三阳经出现心神病证340

为何俞募穴在躯干而不在四肢340

为何申脉、照海能治痫证341

何谓十二经脉气血多少的常数342

为何后溪能治盗汗343

何谓温针343

何谓经别344

人体腧穴有多少344

什么叫原穴 有何临床意义346

何谓审穴法346

什么叫络穴 有何临床意义347

什么叫五俞穴 有何临床意义348

什么叫十二经筋 有何临床意义350

什么叫十二皮部 有何临床意义351

怎样处方配穴352

针灸疗法有哪些特点353

十二经脉循行分布规律的根据是什么353

何谓“气纳三焦”,“血归包络”355

何谓刺络法355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中病旁取、旁病中取”、“阴病取阳、阳病取阴”怎样理解356

睛明、太阳、上星、耳尖此方可治什么病357

标本在针灸临床上如何应用358

支沟、阳陵泉、期门此方体现什么配穴法能治什么病358

奇经八脉是否直接参与气血传注359

试述冲、任、督、带在妇科学上的重要性359

何谓骨度法 人长七尺五寸是由哪些骨度分寸折合而成的360

《针灸四书》是何时何人所著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61

何谓晕针 怎样防治362

十二经脉从何处发出363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何理解365

何谓无痛进针法366

何谓“泻井须泻荥,补井当补合”367

何谓热熨疗法368

何谓交会穴369

何谓母子补泻法370

何谓担截配穴法371

“四总穴歌”的治病理论根据是什么372

“十二经补母泻子歌”首见于何时何人所著何书374

验方选要377

温经止痛散377

桑菊平肝汤379

疏风散热方380

消热涤暑方382

疏风解表方383

解表泻热方383

回苏厥逆方384

疏肝利胆方385

和胃止呕方385

通腑泻热方386

益气升阳方386

祛邪截疟方387

通窍聪耳方387

养血熄风方388

镇惊熄风方388

消疳理脾方389

降冲止呃方390

益气止崩方390

疏风泻热方391

软坚散结方391

疏风消肿方392

温经止痛方393

白冰散(自制)393

艾参汤(自制)394

鹅黄散(自制)394

雷公救急散395

灵芝药水(自制)395

龙蛇夏马膏(自制)396

白云丹(自制)396

白痧药(种福堂方)397

润肤膏(自制)397

湿毒散(自制)397

九分散(费山寿方)398

救急丹(善堂传方)398

通关散(自制)399

胃痛散(自制)399

肺痨病方(自制)399

酸辣汤(自制)400

醋气熏鼻方(验方)400

驱虫汤(验方)401

催乳汤(验方)401

吹口丹(验方)401

清血化疥汤(自制)402

牙痛散(验方)402

止泻散(自制)402

定眩降压方403

疏风泻热方404

疏风散结方404

通腑泻热方405

软坚散结方405

温经止痛方406

活血散瘀方406

通络催乳方407

荆防解表汤407

平肝降压汤408

加味芍药汤408

厥阴腹痛方409

柴胡疏肝汤409

通腑利胆汤410

分清五淋饮410

疏风养血汤411

疏筋活血酒411

避瘟消毒丹412

消风止痒汤412

疏郁散结汤413

药罐疗法方413

家传内消丸414

家传太和丸414

益气固脬汤415

黄癣灵效方415

豁痰定痫方416

疏风止痒锭417

实卫固表汤417

凉血解毒四花汤418

协调阴阳敛汗方418

杂录423

诗词选423

对联429

跋一 功夫在针外432

跋二 神针杨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