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震学
  • (日)宇津德治著;陈铁成,全莹道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13180·103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地震概论1

1.1 地震和地震动1

1.2 震源和震中2

1.3 烈度和震级2

1.4 地震活动和地震群3

1.5 地震仪和地震观测4

1.6 地震波的传播和地球内部结构5

1.7 伴随地震的现象7

1.8 地震的成因和预报7

第二章 地震仪和地震观测10

2.1 线性系统的响应特性10

A.线性系统10

B.波动谱11

C.频率特性12

D.地震仪的原理13

2.2 摆的运动和机械式地震仪14

A.简单的摆14

B.地震仪所用的摆15

C.阻尼作用17

D.地动和摆运动的关系19

E.机械式地震仪的频率特性20

F.摩擦的影响22

2.3 电磁式地震仪24

A.动圈式换能器和检流计24

B.电磁式地震仪的方程式25

C.电磁式地震仪的频率特性27

D.使用放大器的电磁式地震仪33

E.地震仪的校正34

2.4 应变仪及地壳形变连续观测装置36

A.线性应变仪及伸缩仪36

B.体积应变仪37

C.倾斜仪38

2.5 地震观测39

A.地震观测站39

B.S/N的改善41

C.海底地震观测42

第三章 弹性波动43

3.1 弹性43

A.应变和应力的定义43

B.应变和应力的关系44

C.弹性体的运动方程和弹性波45

D.弹性能49

3.2 体波的反射、折射和面波50

A.反射和折射50

B.瑞利波53

C.洛夫波55

E.存在表层时的瑞利波57

D.相速度和群速度57

F.水平n层结构的情况58

G.沿着球面传播的面波63

3.3 弹性球体的自由振荡63

A.均匀球体的自由振荡63

B.具有层结构的球体自由振荡66

3.4 非弹性66

A.Q值66

B.粘弹性68

第四章 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72

4.1 体波的传播和地球的层状结构72

A.地震射线72

B.赫尔格罗茨-维谢尔方法73

C.体波的振幅76

D.表层结构77

E.体波的各种震相和标准走时曲线80

F.震中距和方位角的计算84

A.地壳结构85

4.2 通过体波研究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85

B.地幔结构89

C.通过体波研究地幔的Q结构92

D.地核结构92

4.3 通过面波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结构97

A.群速度方法97

B.相速度方法99

C.由长周期面波所作的上地幔结构模型100

D.通过面波得出地的幔Q结构101

E.L?、T震相及其他103

4.4 地球的自由振荡和综合地球模型105

A.自由振荡的观测105

B.综合地球模型106

4.5 岛弧及其他地区的异常结构108

A.岛弧108

B.中央海岭113

第五章 地震动强度和地震大小114

5.1 烈度114

A.烈度表114

B.烈度和加速度114

C.烈度分布117

D.烈度异常区119

5.2 地震震级121

A.地震大小的表示方法121

B.里克特的定义122

C.面波震级122

D.体波震级123

E.ML、MS、MS的关系123

F.确定震级的各种方法124

G.烈度和震级的关系127

H.关于震级的几个问题128

A.能量的积累和释放130

B.地震波能量的推算130

5.3 地震能量130

C.由地壳形变计算的应变能131

D.震级和能量的关系131

5.4 地震震级的频度分布133

A.古登堡-里克特公式133

B.b值的求法135

C.b值的地区性135

D.服从于G-R式的地震群性质136

E.石本-饭田公式137

F.G-R式的解释138

G.其他问题139

第六章 地震的空间分布——世界各地的地震活动6.1 震源的求法141

A.近场浅震141

B.标准走时表法143

C.震中、震源的推算法144

D.确定震源的误差145

A.概论147

6.2 世界地震活动分布147

B.岛弧和深震148

C.中央海岭及转换断层的地震153

6.3 地震活动性的表现和解释153

A.地震活动性的定量表现153

B.地震带、震区、空白区154

C.地震分布和火山分布156

A.概论157

6.4 日本及其周围的地震活动157

D.震源的空间分布统计157

B.南千岛—北海岛161

C.东北地区162

D.关东地区162

E.东海道—南海道近海163

F.西日本内陆部分164

G.九州—琉球近海165

6.5 世界几个地区的地震活动165

A.北美大陆西部165

B.中南美166

C.中国、印度及其周围167

D.伊朗和土耳其168

E.意大利168

第七章 地震的时间分布和地震群170

7.1 余震170

A.余震的空间分布170

B.余震的时间分布173

C.余震活动175

D.余震现象的解释176

7.2 前震179

7.3 震群181

7.4 地震活动的时空相关性185

7.5 地震的时间系列模型187

A.泊松过程187

B.发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89

D.分枝泊松过程190

C.更新过程190

7.6 地震发生的周期性及其与其他现象的相关性193

A.周期性193

B.周期性例子及其与其他现象的相关194

7.7 诱发地震196

A.水库和地震196

B.注水198

C.其他诱发地震198

A.断层和地震200

第八章 与地震有联系的地壳形变200

8.1 地震断层200

B.地震断层的例子201

C.地震断层的性质和状态204

8.2 地震时发生的地基升降205

A.海岸的升降205

B.水准测量207

A.三角网的解析208

8.3 地震时发生的地基水平形变208

B.伴随地震的水平形变209

8.4 断层位移引起的地壳形变分布211

A.位移及应变表达式211

B.计算例子213

C.地壳形变区大小和应变阶跃213

8.5 没有地震伴随的中等速度地壳形变214

A.断层蠕动214

B.冰川期后的隆起215

C.地基下沉215

D.其他非地震性急剧形变216

8.6 活断层及其他216

A.活断层216

B.海岸阶地218

9.1 岩石的变形和破裂220

A.应力-应变曲线220

第九章 岩石的破裂和地震220

B.膨胀221

C.岩石的破裂强度221

D.延迟破裂222

9.2 岩石破裂前的状态223

A.微破裂223

B.弹性波速度的变化225

C.电阻的变化及其他225

9.3 粘性滑动226

第十章 地震发生的机制227

10.1 P波初动解227

A.P波的压缩和膨胀分布227

B.由近场观测资料求节面的方法228

C.由全世界的观测资料求节面的方法231

D.机制解的表示232

10.2 作用于震源的力233

A.Ⅰ型和Ⅱ型233

C.面波机制解的研究235

B.S波的初动分布235

10.3 地震矩、应力降、地震波谱236

A.与断层位移等价的力236

B.地震矩237

C.应力降238

D.地震波谱240

E.断层的运动速度242

A.断层运动的行进243

10.4 移动震源模型和理论地震图243

B.理论地震图244

C.由移动震源模型所做的解析例子245

D.复震248

10.5 世界各地区的地震机制248

A.机制的地区性248

B.岛弧的地震机制249

C.中央海岭及转换断层的地震机制250

A.板块构造252

D.大陆内部的地震机制252

10.6 板块构造和地震成因252

B.板块的相对运动253

C.板块构造和地震254

D.板块运动的动力255

E.地震的成因256

第十一章 伴随地震的自然现象258

11.1 对于地表的影响258

A.地裂缝、地基液化258

B.山崩、滑坡259

C.海底浊流259

11.2 对于水圈的影响259

A.海震259

B.海啸260

C.湖震262

D.对地下水的影响262

C.地光263

B.大气中的长周期波动263

11.3 在大气圈中的现象263

A.地声263

11.4 伴随地震的电磁现象264

A.地磁264

B.地电264

C.电阻264

11.5 其他现象265

A.对火山活动的影响265

B.重力变化265

C.对于钱德勒极移的影响265

第十二章 地震预报267

12.1 地震危险性的估算和地震预报267

A.地震危险性267

B.地震预报269

A.地基升降270

B.水平应变270

12.2 地震前的异常地壳形变270

C.地壳形变的连续观测271

12.3 地震活动等的异常271

A.前震的判断271

B.空白区和前震272

C.广义前震和其他地区的地震活动272

D.机制的变化及其他272

12.4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273

A.地磁、大地电流274

12.5 其他前兆现象274

B.电阻275

C.地下水275

D.其他275

12.6 地震前兆现象的解释276

A.前兆现象的出现时间276

B.膨胀模式276

C.地震前的断层滑动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