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史》考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顾吉辰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805016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837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910页
- 主题词:宋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史》考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开宝二年赵赞任马步军都虞侯3
开宝六年四月行《开宝通礼》4
平江南得县一百八4
遣辛仲甫使契丹还设宴崇政殿5
大中祥符七年天下口数5
诏录柴氏从孙一人班行6
籍陕西河北等路民为乡弓手强壮6
契丹遣使来报撤兵7
元祐三年天下主客户数7
绍圣四年客丁数8
孝宗赐戚方刘源官兵《武经龟鉴》等8
本纪部分8
平蜀得州四十六8
沿江诸军务置副都统一员9
罢福建路卖钞盐9
李焘上《续资治通鉴长编》9
《乾道新历》行于乾道四年八月10
乾道四年四月赈济饶信二州建宁府等10
蒋芾以母丧去位在乾道四年七月10
魏掞之于乾道四年十二月召赴行在入对11
殿前指挥使王琪11
乾道五年四月羊滋机察淮海“盗贼”11
降三百万缗钱充籴本12
严监司郡守选条件12
乾道五年三月罢铸钱司13
乾道六年十月下旬范成大全节还13
立皇第三子恭王惇为皇太子13
两淮丁钱勿输始自乾道七年七月14
乾道三年罢太医局14
起居郎莫济不书张说录黄14
乾道八年三月赐礼部进士黄定等15
诏鬻八路官田不确15
淮南安抚司复分东西路时在淳熙元年16
皇太子免尹临安在乾道九年五月16
左迪功郎朱熹16
王之奇知扬州兼淮南安抚使16
沈复卿同知枢密院事17
赐礼部进士詹骙等及第出身事在淳熙二年三月17
辛弃疾未杀赖文政17
加太上帝后尊号在淳熙二年十一月18
阴云不见18
公举监司郡守有条件19
减四川虚额钱19
朱熹辞命与祠19
禁奢侈严于有官20
补赈济官罢鬻爵20
龚茂良罢相时间21
诏宰臣择监司郡守之条件21
孝宗幸太学听讲经21
赐姚颖等及第在淳熙五年三月22
诏举台官22
诏戒重价折税22
光州复置中渡榷场官23
召史浩曾觌入待23
诏前宰执侍从言事23
赈高邮军通泰二州饥民24
重修淳熙敕令格式24
宋政府出湖南桩积米五万石振粜24
江浙淮西湖北早伤25
宜章临武奉敕置学年月26
五月丁酉都城疫26
擢黄由等及第26
支义仓米赈济于三月止26
迎太上皇太上皇后宴凌虚阁26
以荒歉罢雪宴27
免镇江武锋军三年招军27
擢卫泾等及第28
李焘再上《续资治通鉴长编》28
废昭州金坑28
蒋继周论温处州流民丁籍29
举偏裨将校29
加太上帝后尊号30
王淮等上《孝宗会要》30
减汀州盐价岁四万九千缗30
擢王容等及第31
擢余复等及第31
中丞何澹以忧罢31
皇子嘉王过重华宫31
诏两浙诸州耕荒田32
诏释杖以下囚32
庆元元年二月己卯章颖罢兵部侍郎32
诏修武备33
右正言李德秀33
新除湖南转运判官李祥33
皇子埈34
京镗等上《孝宗淳熙宽恤诏令》34
大理司直邵裦34
雨土35
毋举宰执子弟亲党35
庆元四年三月己丑蠲绍兴临安赋税35
遣曾炎使金贺正旦35
太宙太祖夹室柱生芝36
皇子坦生36
降德音37
吴曦建节37
置宽恤局37
遣朱致和使金贺正旦38
皇子增薨谥冲美38
太上皇后李氏崩于丁亥38
吴旰使金告哀38
宁宗下诏自责39
宁宗避殿减膳39
内出钱十六万三千余缗39
修正史《宝训》40
以四川二广之制命提刑以五月按部理囚40
遣林桷使金贺正旦40
以旱祷于天地宗庙社稷40
临安府野蚕成茧41
金遣完颜使瑭来宋贺瑞庆节41
遣李景和贺金主正旦41
庚辰大阅42
讲官依读官例开陈经义42
已卯日赵?为右千牛卫将军42
遣鲁矗使金贺正旦42
蠲临安府逋负酒钱六万缗43
教阅民兵弓弩手43
祀天地于圜丘43
上桩积钱米数于尚书省枢密院44
遣张孝曾使金贺正旦44
金遣完颜吕等来宋贺瑞庆节44
诏便宜发廪即日以闻44
封伯祤为安定郡王45
壬寅禁州县挟私籍没民产45
镇江都统戚珙45
资政殿学士程松46
韩侂胄平章军国事46
苏师旦建节46
诏举将帅边守47
韩侂胄兼国用使47
赃赏钱47
遣邓友龙贺金主正旦47
开禧二年五月己丑吴兴郡王柄追封沂王48
雅州蛮四月庚申焚碉门寨48
王大节溃军于蔡州48
邓友龙罢在开禧二年六月甲辰49
丘崈分守沿淮要害49
苏师旦夺三官事在开禧二年六月49
七月斩郭倬于镇江府50
吴曦僭位地方50
开禧三年三月编管吴磷子孙于二广50
开禧三年四月诛吴曦传首诣行*51
四川宣抚使司参赞军事杨巨源51
不言李好义之败事51
开禧三年十一月戊寅陈自强夺官52
郭倬梅州安置52
蔡连除名53
安定郡王伯祝53
以韩侂胄函首揭榜晓谕两淮荆襄四川53
丘崈为江淮制置大使53
金主璟卒54
嘉定元年十一月四川初行当五大钱54
钱象祖罢日54
民兵之汰汝庐濠三州55
谕浙西民种麦豆55
复祷雨于天地宗庙社稷55
太子更名在甲申55
补京湖厢禁军在丁亥56
蠲成都府等民间逋负56
诏恤淮东残破州县56
许俊刘元鼎等败在四月57
往两淮路议收浮盐57
成都路提刑李台57
四川制置大使司58
李孝义谥忠壮58
丁丑日在乙亥日之前58
禁江北民行铜钱59
蠲横增税59
遣董居谊贺金主生辰59
蠲荆湖诸州逋负60
失载二月记事60
置博士教谕各一人60
禁州县沮坏义渠61
己亥祷雨61
释阙雨州县杖以下囚61
命六部各类赦书宽恤事61
诏江东监司62
嘉定十年四月以久雨释杖以下囚62
嗣濮王伯俦62
均州守臣应谏之62
吴政张威进三官事在十月63
沈释63
己未日以度牒千给四川军费63
遣殿前司军防捍江西64
乙末日追雷云三官64
金兵犯和州之玉碛64
忠义总辖李先65
嗣濮王伯熛薨65
癸亥丁煜以书约夏夹攻金65
金知齐州王赟以城降66
辛巳日倒置66
《玉牒》成66
皇太子询薨于嘉定十三年七月谥号在八月67
兴元副都统陈力67
丁巳程信等攻巩州城不克67
丙寅史浩改谥68
李全为京东路镇抚使68
以雪寒释杖以下囚68
镇江副都统翟兴宗68
师嵒为嗣秀王69
程珌等人官职69
鄂王岳飞谥忠穆寻改忠武69
真德秀除职予祠在丙辰70
魏了翁真德秀落职在乙酉70
己卯改湖州为安吉州70
乙酉日杨谷杨石升少师71
大理寺直张珩71
具狱官姓名以闻71
甲辰诏户绝者许立嗣72
戊戌上皇太后谥曰恭圣仁烈皇后72
失书《御制缉熙》72
雪诏史弥远73
史宅之为太府少卿兼崇政殿说书73
史弥远薨74
十一月辛丑诏戒贪吏74
改元端平事在绍定六年十一月乙巳74
端平元年四月丁亥下诏命官贬窜物故者许令归葬74
五月乙巳薛极薨75
赵范节制沿边军马兼沿江制置使75
六月己巳崔与之召命75
辛丑荧惑入填76
八月壬子赵范依旧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76
荧惑入斗76
八月庚午真德秀上《大学衍义》76
蒙古使者来宋时日77
遣邹成之等报谢蒙古77
升子思十哲之间77
赐进土吴叔告以下四百六十人78
端平二年九月,安南国陈日煚上表进贡78
陈文蔚著尚书解注78
丙申雨雹78
馆学陈防边方略79
十二月甲辰诏改明年为嘉熙二年79
李鸣复罢在甲申79
荧惑犯太微垣上将星80
诏建内小学80
蒙古犯合肥浮光80
朱杨充蒙古国押伴在丁亥81
七月甲申赵汝愚追封福王81
诏侍从台谏举才81
周说次82
辛酉诏史嵩之兼督光蕲等州军马82
赐进士周坦等四百二十三人82
李鸣复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82
钱时特补迪功郎83
监察御史曹蹙奏言83
诏改元淳祐84
癸丑荧惑太白会于鬼84
伏诛董尧臣配柳玫举84
彗星犯王良西南第二星84
游侣范钟迁除不在同日85
高定子兼权参知政事85
右武卫中郎将王烈85
福州延祥获芦两寨86
邹应龙薨86
诏寿春将士补转官资在乙亥86
史弥忠薨87
游侣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87
李性传执政进拜加官87
填星犯太微垣上相星87
杜范薨日88
加李曾伯奎章阁直学士88
诏制司副司帅司总所漕司军司共造战船88
淮安县主簿周子容89
范钟转官89
孟珙薨在丁巳89
前彭州通判宇文景讷90
程九方自北方来归90
诏补转推赏泗州将士在甲戌90
赵与慧与执政恩例91
应?谢方叔权参知政事91
诏军民从便耕种91
贾似道知江陵府91
诏夺李义山二等92
淳祐八年七月赵与慧提领户部财用92
淳祐十年十月赵葵拜封93
孟启改赐名93
郑清之上《玉牒》等93
庚辰游侣薨94
谢方叔吴潜为左右丞相并兼枢密使94
己亥旌表林符等94
《淳祐条法事类》四百三十卷94
乙丑玉山寇平95
四月殿试95
九月壬午诏明年改元宝祐95
复彭大雅原秩96
自明年始大祀海神96
学士院降诏建安郡王孜为皇子96
蔡抗施退翁并兼资善堂直讲97
诏发丰储仓米振温台处三郡97
《御制资善记》赐皇子在甲申97
陈垓湖州居住97
庚子刘伯正薨98
诏旌陈克良98
贾似道同知枢密院事在甲寅98
癸酉诏鞫王惟忠99
思州守臣田应寅99
罢江湾浮盐局99
诏余晦赴阙99
九月乙卯平获蒲寇100
为国祈祥在癸亥100
谢方权等进祐编《吏部七司黩降条令》100
丁酉斩王惟忠于都市100
行手实法101
拟宗子名101
丁卯应?薨101
陈显伯皮龙荣兼翊善赞读102
吴渊转荆湖制置大使102
戊午雨雹102
吴渊进宫三等103
孔子五十四孙元龙103
赐进士文天祥等103
丙午程芾罢104
与伯104
七月甲午董槐提举洞霄宫104
辛巳浙江堤成104
举行淳祐成法105
贾似道为两淮安抚大使105
程元风上《理宗实录》105
太白昼见106
台臣迁卿少106
张磻薨于庚申106
赐安南国金器币等107
李曾伯为湖南安抚大使107
辛丑程元凤罢107
赵葵授醴泉观使兼侍读108
推赏解襄樊之围将士多舛误108
夏贵进宫三等108
元造浮梁于涪州之兰市109
诏改元开庆109
贾似道为两淮宜抚大使109
京湖制置司参谋官王登110
己酉出内库缗钱110
马光祖除授110
发平粜仓米二万九千九百石111
太白犯权火星111
赵葵为沿海节制大使111
丙寅贾似道兼节制江西二广人马112
赵葵为江东宣抚大使112
丁大全落职112
己酉雷113
吕文德为京西湖北安抚大使113
夏贵总统诸将113
失书宾州113
赵葵除授114
辛亥扬州火114
行谏议大夫沈炎114
戴庆炣薨在己卯115
诏立皇太子赐名连叙误115
贾似道兼太子少师115
赵与?谥号116
吕文德超授116
范文虎主管侍卫步军司时间116
诏程元凤为特进116
安南国贡象三117
周国公主下嫁117
江万里提举洞霄宫时间117
周国公主进封周汉国公主时间118
收复涟水三城周118
诏蠲四川醝酤榷利三年118
林公遇赠一官118
直华文阁赵汝谋119
吴潛丁大全党人永不复用119
诏补何基徐几迪功郎120
贾似道等进《徽宗长编》120
诏贾似道以下宫两转120
命安吉嘉兴平江常州江阴镇江六郡置公田庄121
皇太子宫詹事辅导121
管景谟121
何梦然知建宁府122
京城大火122
癸巳谢奕昌进封魏国公122
马天骥杨栋罢职予祠122
彗星退子参123
行关子铜钱法123
陈瓒是陈文龙族叔123
江浙福建大水127
平江绍兴府湖秀州受水灾最甚127
志表部分 Ⅰ127
辛卯夜安吉县洪水作128
三月丙寅雷128
二月戊戌大雪雨雹128
大雨雪128
乾德元年六月澶濮曹绛等州有蝗129
乾德二年六月河北关西诸州蝗129
太平兴国七年五月大名府等蝗129
开封府咸平尉氏县蝻虫生130
淳化三年六月庚申有蝗自东北来130
大中祥符二年六月雄州虫食苗130
大中祥符九年七月开封府河东淮南京东西河北路京兆府蝗灾131
陕西江淮等路蝗蝻死131
赵州蝗非是132
庆历四年京师飞蝗蔽天132
皇祐五年不独建康府蝗旱132
大中祥符元年五月壬午泰山王母池水变紫色133
江浙飞蝗为害133
蝗虫南飞133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陈尧叟继献解州盐池134
玉清昭应宫凡三千六百一十楹134
大雨震电太平兴国寺火灾135
益州火焚民舍三千余区135
燔东神门135
三司灾焚屋千八十楹136
开宝寺火死吏卒四十人136
行在越州大火137
临安府大火延烧万余家137
临安大火延烧几万家137
镇江府等地火138
绍兴七年二月太平州火吕应中李致虚死138
夔州大火139
京师三次地震时间139
镇江府大火在辛卯139
景德元年四月邢州地震140
瓦亭寨地震140
失书雄霸二州地大震140
大中祥符四年七月镇眉昌等州地震141
契丹界自应州以北地震141
宝元元年正月除并代忻三州压死民家去年秋税141
皇祐二年闰十一月秀州地震142
孟州许州地震142
登州每当地震海底有声如雷142
余以加减气积差二十二万七千四百八十九143
总数为九十六万七千四百四十三户143
乾德元年平湖南得州十四144
平蜀得县二百四十144
北宋天下分路经过145
皇祐五年置京畿路至和二年罢146
治平三年天下户数147
大观三年天下户数147
命吕夷简杨崇勋夏守赞江德明阎文应负责修葺文德殿等148
雍熙元年改乾元门148
开宝四年改名东华西华门149
太祖乾德四年曰日华月华门150
失载勤政殿改名一事150
淳化含光殿叙述疏误150
开宝滋福殿变迁151
崇政殿太平兴国八年四月改今名151
失书明良之额事152
麓云半山152
东池后结栋山下曰挥云厅152
研池153
濑玉轩153
西京之名始于梁晋153
皇城门述多误154
苍龙金虎拱宸三门沿革154
五凤楼宋初建名154
太东县隶拱州时间155
易平庐为镇海军无涉于北海军155
临邑移治耿镇155
长清徙治刺榆店156
乾德元年登州都督降为上州156
昌邑废置156
邹平县移治之所157
袭庆府沿革157
兴仁军升府时间157
单州建隆二年升为团练157
濮州雍熙四年降团练158
拱州升降废置158
曹州定陶置发运务158
金州沿革159
随州升崇义军159
太平兴国三年京西分南北路159
元祐元年复平利县160
房州雍熙三年升保康军160
开宝元年省丰利入郧乡县160
乾德二年富水县并入京山161
平氏县开宝五年废入泌阳县161
光化军沿革161
偃师县省废复置161
郑州沿革162
省颍阳入登封之时间162
滑州沿革163
治平三年废灵河县为镇入白马163
元丰三年复置汜水县163
王屋县庆历四年复旧164
景祐二年蔡州升淮康军164
顺昌府沿革164
政和五年汝州赐军额165
汝阴县栘治165
建隆元年改长垣县165
雍熙三年复置罗山县166
龙兴县为镇入鲁山时间166
河北路分并166
河北东路州府军数167
升开德府167
端拱元年省临黄入观城县167
卫南县168
冶平元年徙无棣县治保顺军168
熙宁五年省饶安县为镇入清池168
博州移治李武渡西168
棣州升防御之时间169
恩州徙州北永宁镇169
周显德二年降定远军隶沧州169
政和五年废清州为县170
将陵县庆历七年自德州来隶170
东光自沧州来隶170
阜城淳化元年自冀州来隶170
信安军改名时间171
无极县景德二年自祁州来隶171
明道二年复通利军171
河北西路州府军数171
废九门石邑隶稾城获鹿县172
卫县升降废置172
乾德元年怀州升防御173
获嘉自怀州隶卫州之时间173
祁州瑞拱二年以真定府鼓城来属173
庆源军升府174
熙宁六年隆平废为镇隶临城县174
永宁军废置174
太平兴国七年阳曲徙州治175
平晋军175
置唐兴寨时间175
太平兴国六年改易州迭城县为威虏军175
隆德升军升府时间176
黎城熙宁五年废隶潞城涉二县176
襄陵县徒治176
元丰二年赵城复为县177
代州升降177
辽州军事177
咸平二年建静乐军177
慈州文成郡178
楼烦县沿革178
府州建炎元年改保成军179
宁化置军179
元祐二年以葭芦寨建为晋宁军179
欠平兴国二年建威胜军180
太平兴国二年铜?是武乡二县隶威胜军180
熙宁二年度宇化县180
绵上县太平兴国六年自大通监来隶181
平定军沿革181
湖城县度置181
荣河废置182
硖石县废置182
同州废置沿革182
虢州改名183
乾德三年于冯翊朝城二县境置牧马监183
建隆元年华州复为节度183
乾德二年奉先隶同州184
乾德五年置感义军于耀州184
太平兴国元年改义川为宜川县184
庆阳升府时间185
乾德四年庆州为军事185
天圣元年改保安军子城为德靖寨185
收绥州复废为城时间185
元丰二年度金村寨186
安化县沿革186
环州沿革186
司竹监187
凤州沿革187
庆历五年置达隆堡187
好畤县沿革187
凤州开宝监188
小庐新寨188
立马耳朵二城堡188
德顺军所辖诸寨189
镇戎军沿革189
庆历五年置园林堡189
荔子寨190
通渭县为寨之时间190
皇祐四年以谓州地置古渭寨190
熙宁七年置阔精堡190
置遮羊堡191
建兰州为帅府191
元丰四年置东关堡191
兰州192
大观二年湟州加乡德军节度192
西宁州沿革192
润州旧号镇海军193
建炎元年临安府带本路安抚使193
太平兴国三年改衣锦军为顾化军193
湖州沿革194
新登县改新城之时间194
南新场升县之时间194
平江府沿革195
太平兴国四年以武康县隶湖州195
置义安县195
武胜军节度改保宁军节度196
建隆二年改奉国军节度196
失书江阴县沿革196
天台县沿革197
龙游县沿革197
开化县升降197
宣和三年青溪县改淳化县197
太平兴国元年淮南路分东西两路198
泰兴废置沿革198
开宝九年以盐城县隶楚州198
楚州太平兴国四年降团练199
盐城监废为仓199
沂泗州临淮地入淮阴199
开宝三年以朐山县东海监建东海县199
涟水县沿革200
高邮军升承州时间200
海陵监移治200
利丰监废置200
建炎四年废天长军为县201
招信县沿革201
庐州201
广济罗田县废置202
宿松县废置202
太湖县废复202
改光山军为宁淮军203
光山县改复203
江南东西路沿革203
宣和元年以歙州改徽州203
熙宁六年十一月永丰镇为县204
开宝八年改平南军204
太平兴国二年置太平州以当涂为治所204
隆兴元年升洪州为隆兴府205
以广德县郎步镇置建平县205
太平兴国二年芜湖与繁昌县复隶太平州205
广德县沿革205
太平兴国四年置新建县206
江州升定江军之时间206
太平兴国八年以赣县险江镇置兴国县206
吉水县废置207
绍兴元年泉江县改龙泉县207
建万安县时间在熙宁二年207
开宝八年以筠州万载县隶袁州208
抚州沿革208
开宝元年复立宜黄县208
新昌建县之时间209
鄂州通山大冶二县隶兴国军209
公安县沿革209
德安府沿革209
建隆四年降朗州为团练州210
熙宁六年以玉沙县为镇隶监利县210
乾德二年析武陵县地置桃源县211
绍兴三十一年龙阳复县211
乾德中沅江隶岳州211
淳化五年升王朝场为县212
归州隶夔州之时间212
兴山县212
沅州212
渠阳县213
贯保寨213
荆门军213
武昌县升寿昌军213
潭州唐武安军节度214
常丰县废隶214
衡州衡山214
营道县沿革215
废大历县隶宁远县215
益阳县绍兴五年由鼎州还隶潭州215
宁远县沿革216
大观二年升邵州为望郡216
景德元年蓝山自郴州来隶216
福州沿革216
崇宁元年以永泰犯哲宗陵名改永福217
罗源沿革217
怀安置县年代217
松溪改县218
升建宁府时间218
崇安场升县218
乾德二年改平海军节度219
析晋江置惠安县在淳化五年219
漳州沿革220
邵武县建军时间220
黄土等三银场220
绍兴元年嘉祥复龙游221
嘉祐四年以益州为成都府221
太平兴国元年改通义县为眉山县221
庆历七年废通望县入汉源县222
附树州222
比川州比地州222
邛陈州异名多222
牒琮州名223
比蓬州名223
来锋州名223
林烧州223
笼羊州224
祸眉州名224
卑卢州名224
诺祚州224
夔州路225
乾德四年青城自蜀州来隶225
百颇州名225
改永安军时间225
陵州升团练时间226
宣和二年石泉降为军使226
梓州沿革226
东关县227
小溪县沿革227
昌州沿革227
浪川州228
乾德五年开边归顺二县隶?道县228
播浪州名228
乾德元年叙州升为上州228
哥陵州名229
泸川军节度名称异229
萨州229
置安夷寨时间229
景祐二年省大竹县为镇入流江230
隣山郡异名230
废和义县时间230
西水奉国沿革231
升普安军节度231
乾德三年以西县直隶京师231
隆庆府升府时间232
剑门县沿革232
难江县废置233
熙宁二年省七盘县力镰入恩阳县233
通江县沿革233
蓬山县为镇时间234
绍兴五年复龙州234
上津丰阳二县隶金州时间234
绍兴十四年改岷州为西和州235
羲州235
熙宁七年南川省入南平军235
广州辖县之沿革236
熙宁七年隆化自涪州来隶236
建乐源县时间236
浛光县自广州隶连州时间237
广州沿革237
番禺县废置237
太平兴国元年义宁县改信安县238
循州宣和二年为博罗郡238
兴宁县移治长乐时间在天禧二年238
长乐县沿革238
横冲等三锡场239
宣和六年割海阳三乡置揭阳县239
宣和三年南雄州赐郡名保昌240
真阳县240
四会县废置240
惠州沿革240
容州沿革241
开宝五年度入广州新会六年复置凡十四字为衍文241
开宝五年以常林等五县入隶普宁242
开宝七年废顺州242
邕州沿革242
景祐三年废乐昌入武缘县243
金场慎乃243
万丞州名243
思浪州名243
景祐四年象州升防御244
来宾县沿革244
勒州244
武笼州名244
元丰三年龙平县复隶昭州245
省戎城入苍梧县时间245
开宝五年废宁风等三县245
废南仪州为县隶藤州时间245
开宝五年度峦州二县入永定县246
淳化元年以柳州洛曹隶宜州246
河池沿革246
石龙县沿革247
信宜县沿革247
茂名沿革247
开宝四年废徐闻遂溪二县入雷州248
白州废置248
琼山县开宝四年于儋废县地复置248
熙宁六年万安州为军249
嘉祐六年宰相蔡京奏言狭河事非是249
广济河导河水250
大河决荡251
满淀251
纵五十里或六十里252
保定军非保安军252
权工部侍郎韩肖胄253
明道元年八月刘平知成德军253
起治平讫政和凡五十三年253
同判太常寺吕公绰254
嘉祐七年谏官杨畋论水灾繇郊庙未顺254
理宗在位四十年255
混淆明堂活动时间255
是皆变礼折中之大者也256
知制浩钱公辅议仁宗配享明堂256
英宗诏台谏讲读官详定明堂257
祀真宗于明堂以配五帝257
元丰三年六月太常礼院言明堂258
孝宗在位二十七年259
秘书丞董温259
五岳册使一品卤簿及控册黄麾仗各依方所260
乾德元年飨太庙260
名山洞府多在僻远扰民罢建道场260
役兵单训261
庆历元年三月遣使祭河渎及灵津庙261
太官令牢宰人以鸾刀割牲未后二刻行礼261
景祐四年二月有司上高禖仪262
南京鸿庆宫神御殿火262
崇宁三年张康国言建火德真殿263
封禅坛应如《郊祀录》圜丘之制263
真宗宴近臣及泰山父老于殿门264
真宗习仪子崇政殿264
京东转运副使马元方264
祀汾阴之时日265
亳州官吏父老诣阙请谒太清官265
改圣祖殿为鸿庆殿266
文武官契丹使陪列266
大中祥符元年九月癸亥奉天书于朝元殿267
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修崇奉天尊仪注267
大中祥符二年七月先儒为伯或赠官268
真宗诣玉清昭应宫太初殿奉表奏告268
失书天禧元年四字268
乾德元年四月太祖幸武成王庙269
太常礼院定州县释奠器数269
乾德元年六月议历代功臣升降事270
兵部尚书张昭等请立宗庙270
四年十二月前失书大观或政和年号271
开宝元年十一月和岘请牙盘食271
每岁四时所荐京都新物二十六品272
开宝四年行饮福宴272
太祖建隆二年正月丙申朔大朝会273
乾德四年太祖于文明殿受朝贺273
宋敏求等人详宅正旦御殿仪注273
宣事合人引太尉以下升殿274
殿上承旨索扇274
脱漏侍中承旨称制可退一句275
朝会次序275
混合礼部与兼权太常博士陈祥道奏言276
礼部侍郎王赏276
文武京朝官277
都使277
垂拱殿常朝职名277
次防御使团练刺史278
文德殿常钥两班不及三四十人278
诸司使以下系鞋279
承受臣僚处理刑章钱谷事务279
宗室使相至刺史使相至刺史分别为一班280
所贵正衙内殿朝仪并举280
建隆三年八月朔窦仪待制边光范侯对281
右谏议大夫编修合门仪制宋敏求281
太宰王?282
有司上《酺宴班位图》283
皇帝只日御延和殿垂帘283
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宣徽使以客礼展拜284
知畿县见知开封府284
宗正少卿郭玘284
开宝元年八月设周帝塑像285
周郑王朔后即谥曰恭帝285
柴贵孙子柴肃286
柴守礼孙柴若讷286
直集贤院祖无择286
宴近臣于大明殿287
太宗大宴崇德殿不作乐287
太平兴国二年五月未有再宴契丹使于崇德殿之事288
太家赐钱像宴于长春殿288
宴近臣于长春殿289
翰林学士承旨陶谷289
诏自今宰相枢密使节度使带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者290
景祐四年三月赵良规冯元吴育奏集议大事291
容有“内制”非“两制”291
张昭为卤簿使292
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知州292
太家灵驾发引293
天书从葬永定陵乃在乾兴元年九月十二日293
嘉祐八年定陵役卒数294
甘昭吉刘保倌等人请谥于南郊294
治平四年正月十二日英宗大敛295
治平四年七月十六日读谥册于福宁殿295
元符三年七月二日启菆295
光宗小祥大祥时日296
庆历元年吴育奏296
雍熙元年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李穆卒296
攻李重进扬州城下役夫死于矢石者给绢等297
右司员外郎崔厦297
和岘以王朴窦俨律为新度定律吕298
翰林学士承旨李肪等重定士庶丧葬制度298
燕肃李照宋祁同按试王朴律准299
三王之兴299
开宝元年和岘上言300
妄增“未几岘复言”五字300
雅乐工王继昌奏301
殿中侍御史艾仲孺302
鼓吹导引警夜六周之曲302
大中祥符元年九月真宗亲习封禅仪于崇德殿303
判太常礼院孙奭言郊庙二舞失序303
勾当御药院邓保信监视群工304
李照言编钟镈钟304
宝元元年七月韩琦言定钟律事304
御史中丞晏殊305
三献305
胡瑷赴大乐局定钟磐制度在皇祐二年十一月306
王尧臣等奉诏与太常参议阮逸之法306
皇祐三年二月诏徐宿等七州军采磬石307
仁宗又观新作晋鼓三牲鼎鸾刀307
内出明堂乐章迎神送神曲隶于太常308
脱漏“自庆历至嘉祐凡八祀”之句308
元丰三年八月刘几请如景祐故事修制大乐308
开封府县民309
太常博士杨杰审定音律309
观乐章者310
兼领内侍言310
金扣器具310
年中互建十二月311
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三载311
诸科六举年六十312
仁宗下建学诏时范仲淹未罢参知政事312
绍兴五年九月汪应辰御试第一312
三司事权313
置提举官管勾官314
武臣钤辖比防团长吏314
安抚都监路分都监之职田315
在州监当等职田不得过幕职官315
景祐元年政府稍宽役法316
权三司使事王尧臣316
每千钱用铜三斤十四两317
庆历五年三月范祥以父丧去317
庆历元年诏三司议通淮南盐318
天圣八年更增岁课缗钱九万319
东南盐第优其估319
度支副使杨偕陈三说十二害320
就乡间习武艺320
失书“所在取左符勘毕”句321
马四尺六寸至四尺一寸321
升朝官合门祗候以上畜马二匹322
经籍刻板始于后唐长兴二年325
志表部分 Ⅱ325
唐人自为书几三万卷误325
太乎兴团初于左升龙门东北创立三馆书院326
近臣主动赴秘阁观书327
玉宸殿聚书万余卷328
书戍归太清则三馆将何有329
宋志序妄删三馆之名330
《崇文总目》原书径易名为《秘书总目》非是332
以补全校正文籍为名332
北宋九朝书籍卷数332
孝宗淳熙五年编成《中兴馆阁书目》卷数333
王安石《易解》333
《乾生归一图》334
苏轼《易传》334
《易解》与《口义》实为一书334
朱震《易图》335
晁以道《太极传》《外传》《因说》335
李觏撰《易论》335
郭雍撰《传家易说》336
张根《易解》336
《易学启蒙传》二卷336
林至《易裨传》二卷《外篇》一卷336
《禹贡论图》四卷337
吕祖谦《书说》十卷337
《无逸说命解》三卷337
林少额拙斋《书集解》五十八卷338
赵汝谈《书说》三卷338
王安石《新诗经义》338
李樗《毛诗详解》339
麓?《广川诗考》339
黄度《诗序》339
游酢《中庸解义》340
吕太临撰《礼记解》340
白石《诗传》二十卷340
司马光撰《中庸大学广义》341
李如圭著《集释古礼》《释宫》《纲目》341
陈傅良《周礼说》三卷341
朱熹撰《大学章句》等卷数342
张淳《释误》三卷342
张九成著《中庸说》《大学说》342
刘彝撰《周礼中义》343
《周礼丘乘说》343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343
段安节《乐府杂录》344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344
沈括《春秋机括》344
王当撰《春秋列国诸臣传》六十三卷344
《春秋新传》十一卷345
叶梦得撰《春秋漱》等345
崔子方撰《春秋经解》《本例例要》345
胡铨《春秋集善》346
沈长卿撰《春秋比事》346
吕本中撰《春秋集解》346
张九成《孝经解》347
范淳夫撰《古文孝经解》347
王令撰《论语》347
王芳撰《口义》348
苏轼《论语解》348
张九成《论语解》348
喻樗《玉泉论语学》348
朱熹《论语集义》三十四卷349
朱熹撰《论语或问》349
胡宏撰《论语指南》349
陆德明《经典释文》重出350
范镇苏洵姚辟等人撰《六家谥法》350
贺琛《谥法》350
《周越书苑》351
许归与编《墨薮》351
王安石《字说》351
郑樵《石鼓文考》352
郑樵《论梵书》352
王楚编撰《宣和博古图》352
《龙龛手镜》353
黄伯思《法帖刊误》353
李阳冰撰《翰林禁经》353
《四朝国史》353
吕夷简等人编撰《三朝闰史》一百五十卷354
王圭等人修撰《两朝国史》354
韦保衡撰《唐武宗实录》355
《唐建中实录》355
噬《五代汉高祖实录》356
赵鼎范冲撰《神宗实录考异》356
《神宗朱墨史》二百卷356
汪藻程俱汤思退李焘等人撰《徽宗实录》357
钱若水等人上《太宗实录》357
龚颖《运历图》358
吕祖谦《大事记》358
汪伯彦《建炎日历》五卷358
《汲冢周书》重复358
赵晔《吴越春秋》359
寓峻《小史》一百二十卷359
常?《华阳国志》359
龚颖《运历图》重出360
杜延业《晋春秋略》重复360
孙甫《唐史论断》360
《景龙文馆记》360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四卷361
郑处晦撰《明皇杂录》361
李汝纳状录《吴湘事迹》361
林虐《神宗宝训》362
洪迈郑湜撰《会稽和买事宜录》362
李激《三朝训鉴图》重复362
张舜民《使辽录》二卷363
龚颐正撰《宰辅年表》一卷363
《国朝撮要》重复363
《执政拜罢录》十卷363
《狄梁公家传》三卷364
司马光《百官公卿表》一百四十二卷364
徐筠《汉宫考》六卷364
刘?《国朝传记》误作两书365
李涪《刊误》重复365
《唐年小录》八卷365
凌准《合志》三卷366
《韩琦家传》作者韩忠彦366
《浸铜要略》366
栋郡袁涛序《大和野史》367
《野史甘露记》367
范质撰《晋朝陷蕃记》四卷367
乐史撰《杨贵妃外传》二卷368
赵普《龙飞日历》368
乐史撰《绿珠传》一卷368
阎自若纂《唐末汛闻录》368
曹彬曾孙曹偃撰《曹彬别传》369
康延泽撰《平蜀录》369
《乖崖语录》四卷369
潘延之撰《丁谓谈录》三卷370
陈昉撰《契丹须知》一卷370
赵志忠撰《阴山杂录》《契丹实录》370
《王旦遗事》四卷371
强至撰《韩琦遗事》371
《交趾事迹》十卷371
《韩琦别录》四卷372
《胡瑗言行录》二卷372
冯炳《皇祐平蛮记》一卷372
王曙《戴斗奉使录》二卷372
《范纯仁言行录》二十卷373
洪适《宋登科记》三十二卷373
汪藻《裔夷谋夏录》373
《燕北杂录》作者374
《王安石日录》八十卷374
《开元礼类释》374
刘温叟等人撰《开宝通礼》375
贾昌朝等人编撰《太常新礼》375
《吉凶书仪》作者376
韩琦《参用古今家祭式》一卷376
李迪等详定《一司一务编敕》377
张方平等修定《嘉祐驿令》三卷377
许遵编定《在京诸司库务条式》377
丁湃等详定《景德农田编敕》378
柴成务等重详定《咸平编敕》十三卷378
许?李范修撰《重删定淳化编敕》378
《群牧司编敕》379
陈彭年等详定《大中祥符编敕》四十三卷379
张稚圭等编修《大宗正司条》六卷380
沈立等上《新修审官西院敕》十卷380
吕夷简等人详定《天圣编敕》十三卷381
《敕令式》三卷381
《武学敕令格式》382
《吏部四迭敕令格式》382
《政和重修敕令格式》五百四十八卷382
《诸州县学敕令格式》并一时《指挥》383
《高丽入?接送馆伴条例》383
《两浙福建铬敕令格式》时限383
《兄丰司农敕令式》十五卷384
李承之董唐臣《盐法》384
《熙宁贡举敕》十一卷384
《绍兴重修吏部软令格式》一百八十八卷385
张守等修《绍兴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二卷385
《田氏书目》六卷386
赵明诚《金石录》重出386
《晁氏读书志》二十卷387
《中兴馆阁书目》387
辛怡显《云南录》误作两书著录387
范旻《邕管杂记 》388
胡峤《陷辽记》误作两书著录388
李上文《豫章西山记》388
《合肥志》作者388
《黄州图经》389
董宗说黄敷忠撰《盱江志》389
陈谦撰《雁山行记》389
《都梁志》作者390
《信安志》作者390
陈耆卿撰《赤城志》391
范成大《桂海虞街志》391
范成大《虞街志》误作两书著录391
陈舜俞《庐山记》五卷392
《海潮图论》一卷作者392
孙巽撰《夏国枢要》二卷392
左文质撰《吴兴纪统》393
曾贲《括苍志》393
陈百朋撰《括苍续志》393
《南朝宫苑记》二卷393
程九万黄宜撰《历阳志》393
陈申之撰《相台志》十二卷394
税安礼撰《指掌图》394
杜光庭撰《青城山记》一卷394
林桷撰《姑孰志》395
《建安志》《续志》作者395
《契丹疆宇图》395
张文规撰《吴兴杂录》七卷395
《春陵图志》作者396
刘宗任?编纂《襄阳志》396
《衡州图经》三卷作者396
《吴陵志》397
朱瑞章撰《南康志》397
方嵩卿许开撰《南安志》397
《清湘志》六卷作者397
吴莘撰《楚州图经》398
郑少魏姚一谦《广陵志》十二卷398
褚孝锡等人撰《长沙志》五十二卷398
《嘉禾志》五卷399
戴溪撰《清源志》七卷399
沈作宾赵不迹著《会稽志》二十卷399
司马彪《九州春秋》重复著录400
赵晔《吴越春秋》重复著录400
蒋文恽撰《闽中实录》十卷400
常璩《华阳国志》401
《后蜀孟氏记事》十卷401
陆游撰《南唐书》十五卷401
《南唐近事集》二卷401
《江表志》三卷402
刘恕《十国纪年》重复著录402
《湖南故事》十卷402
郑君述《江南余载》403
韩熙载《格言》重复403
《温公集注太玄经》403
聱隅芋《献欷琐微论》十卷404
游酢《杂解》重出404
范祖禹《帝学》十卷404
范祖禺《帝学》重出404
《道德经小解》405
孙景修《古今家戒》405
《道德经疏节解上下》各二卷405
唐光启隐名《无能子》三卷406
《老子解》406
司马光撰《老子德道经论著》406
程大昌《易老通言》重出407
《华严法界?门》一卷宗密注重出407
《三十家注老子》八卷407
陆修静《老子道德经杂说》重复408
张伯端撰《悟真篇》一卷408
丁谓李维等编《降圣记》五十卷408
《西升记》作者409
皇甫土安《太上保真养生论》一卷409
李绰《辇下岁时记》误作两书著录409
孙光宪《蚕书》410
蔡襄撰《荔枝故事》410
戴凯之《竹谱》410
《谱笱》作者411
《牡丹谱》一卷作者411
丘光庭《兼明书》凡三出411
《两同书》作者411
《石林过庭录》412
《宋景文笔录》三卷412
顾野主撰《瑞应图》413
吕氏撰《汲世论》二卷413
李商隐《杂纂》误作两书著录413
《事始》作者414
何光远撰《鉴诫录》三卷414
周文规撰《开颜集》三卷414
《物类相惑志》重出415
王洙主子撰《王洙谈录》415
李隐撰《潇湘录》415
《阙史》参寥子述重出415
费衮《梁溪漫志》十卷416
《睽车志》五卷416
《吉凶影响录》十卷416
王谠《唐语林》417
《牧竖闲淡》作者417
《野人闲话》作者417
《洞微志》十卷418
孙光宪《北梦琐言》三十卷418
《邢阁雅言》作者418
上官融《文会谈丛》419
陈子兼撰《北窗记异》一卷419
朱胜非缄《绀珠集》419
扬惟等人撰《乾象新书》三十卷420
李全东方明撰《珞琭子疏》五卷420
东方朔撰《灵棋经》420
丘浚《霸国环周立成历》重复421
《大衍历经》重出421
僧令岑撰《秘宝翠羽歌》421
林开撰《五命》一卷421
王孝通《缉古算经》重出422
陈皞注《孙子》422
张预《百将传》十卷422
《三朝经武圣略》作者423
王韶《熙河阵法》三卷423
《兵论》十卷重出423
李嗣真《画后品》重出424
黄休复纂《益州名画录》三卷424
唐积《歙砚图谱》一卷424
刘道成纂《宋朝画评》425
米芾《画史》425
郭着虚《图画见闻志》六卷重出425
叶子《偏金叶子格》一卷425
王钦若等人修《册府元龟》一千卷426
许冠《书林事类》一百卷426
李昉扈蒙等人撰《太早御览》一千卷426
马永易《异号录》427
晏珠《类要》六十五卷427
杨咨撰《歌诗押韵》428
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重出428
叶廷圭《海录碎事》三十三卷428
陈天麟《前汉六帖》重出429
《书叙指南》作者429
《史韵》四十九卷429
范镇《国史对韵》十二卷429
俞观能撰《孝悌类鉴》七卷430
杨筠撰《鲁史分门属类赋》三卷430
皇甫谧撰《黄帝三部针灸经》430
王惟德撰《铜人针灸图》431
《孙氏传家秘宝方》十卷431
林士元《庆历善救方》431
《小儿药证真诀》三卷432
《和剂局方》十卷432
刘方明徐寿卿撰集《幼幼新书》433
《王氏博济方》五卷433
《三因极一方》六卷433
《百一选方》三十卷434
《本事方》434
史载之《指南方》二卷434
李迅作《集効方》一卷435
沈括编《灵苑方》二十卷435
《膏盲灸法》二卷435
王怀隐王祐等撰《太平圣惠方》一百卷435
《伤寒要旨》二卷436
李柽撰《小儿保生方》三卷436
扬衡撰《汤氏婴孩妙诀》436
周紫芝撰《楚辞赘说》四卷437
刘彝《正俗方》437
陈真撰《奉亲养老书》437
朱子作《楚辞辩证》二卷438
元结《元子》重出438
卢肇《海潮赋》重出438
《李华集》二十卷重出438
丘光庭《海潮论》重出439
徐铉《质论》重出439
《曾致尧文集》十卷439
晁补之《鸡肋集》重出440
《李清臣文集》440
《清江三孔集》441
《李新集》四十卷重出441
《扈载集》十卷441
《李煜集》重出441
《徐铉集》三十卷442
杨九龄《桂堂编事》重出442
潘佑《荣阳集》442
《廖正图诗》重出443
《丁谓集》443
《胡旦集》443
宋庠《湜中集》重复443
陈尧佐《愚丘集》444
《孙何集》444
杨亿《刀笔录》444
《刘中山刀笔集》《荣遇集》445
《种放集》445
陈充《民土编》445
《吕文靖试卷》兰卷446
梅尧臣《外集》十卷446
《苏舜钦集》446
晏珠《二府集》二十五卷446
王令《广陵集》447
《尹洙集》447
《刘集辉》十卷447
《江休复集》448
《王回集》二十卷448
《欧阳修集》一百五十二卷448
《王安石集》449
《杨绘集》四十卷449
《范蜀公集》449
《赵瞻集》三十卷450
《鲜于侁集》三卷450
《李清臣集》重出450
苏辙编录《儋耳手泽》450
苏轼《前后集》451
苏辙《栾城集》451
《陈师道集》451
曾肇《内制集》五十卷《外制集》三十卷452
《张商英集》十三卷重出452
《吕惠卿集》五十卷重出452
《李?集》453
韩维《南阳集》453
《陈罐集》453
《傅尧俞集》454
《李存集》四十卷重出454
石愗《桔林集》454
《马存集》455
葛胜仲《丹阳集》八十四卷455
《李若水集》十二卷455
胡铨《澹庵集》455
《程俱集》456
《李纲文集》一百二十卷456
韩驹《陵阳集》五十卷456
吕大临《玉溪集》《别集》457
刘一止《苕溪集》457
《石林建康集》十卷457
《田昼集》457
《李易安集》458
朱松《韦斋小集》458
《静泰堂集》458
陆游《剑南续稿》459
《刘安节文集》459
《刘安上文集》459
《苏元老文集》459
周邦彦《清真居士集》460
《武夷集》460
胡寅《斐然集》460
项安世《丙辰悔稿》461
周南《山房集》二十卷461
《王庠文集》误作两书著录461
《郑刚中文集》三十卷461
《惠崇集》462
杨万里《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462
祝充《韩文音义》凡三出462
游恭《短兵集》重复463
王贞范《洞天集》重出463
皮日休《文薮》重出463
殷墦《丹阳集》重复464
蔡省风《瑶池集》重出464
李昉等编《文苑英华》一千卷464
宋敏求《宝刻丛章》重复464
徐徽撰《滁阳庆历集》465
王谏《唐史名贤论断》重复著录465
程鹏《唐史属辞》重出465
乐史《登科记解题》重出466
蒋之奇撰《广州十贤赞》重出466
无名子撰《西清诗话》三卷466
蔡确以观文殿学士知陈州467
宝元二年十一月王鬷宋庠拜宰辅467
刘攽《诗话》三卷467
林希自同知谏院事罢知毫州468
崇宁元年五月陆佃知亳州468
许将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468
蔡卞出知河南府469
大观元年四月邓洵武罢知随州469
大观元年九月梁子美知郓州469
大观四年七月薛昂知江宁府470
右光禄大夫郑居中470
太中大夫邓洵仁470
政和七年十一月候蒙知州471
王安中知燕山府471
宇文虚中知青州471
观夹殿大学土耿南仲472
颜岐以资政殿学士提举鸿庆宫472
翟汝文罢参知政事473
周望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街州居住473
赵鼎罢为观文殿大学士两浙东路安抚大使知绍兴府474
绍兴十年四月韩肖胄罢枢府职474
徐俯罢签书枢密院事在绍兴四年五月474
孙近提举洞霄宫475
杨愿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475
绍兴十八年八月汪勃罢签书476
绍兴三十一年七月周麟之罢枢府476
汪澈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477
钱端礼早于虞允文罢参政477
淳熙元年八月己未张说罢为太尉478
沈夏罢同知枢密院事478
范成大罢参知政事478
费士寅充利州东路安抚使479
卫泾罢参政与在外宫观479
谢深甫授观文殿大学士依前少保判建康府479
列传部分483
昭宪杜太后生五子483
太子宾客李至为工部尚书483
太宗尹皇后葬安陵484
明德皇后李氏太平兴国二年七月入宫484
李贤妃开宝初封陇西县君484
章穆郭皇后淳化二年归襄邸485
景德元年刘氏人为美人485
章献明肃刘皇后享年六十四486
陈壬元份妇486
遗制杨淑妃为皇太妃487
沈氏嘉祐七年十二月进贵妃487
金庭教主冲净元师488
景祐元年十—月册皇后曹氏488
慈圣光献曹皇后享年六十二488
高皇后生四子489
庆历八年十月美人张氏进贵妃489
钦成朱皇后生二子五女490
陈皇后享年三十六490
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武氏进贤妃491
崇宁二年二月刘氏尊为太后491
王皇后葬永裕陵492
大观四年郑氏立为皇后492
崇宁三年九月王氏进封平昌郡君492
韦氏累迁修容493
韦渊封平乐郡王494
刘皇后由才人八迁至贵妃494
安妃刘氏享年三十三495
绍兴三十年八月追封郭氏为淑国夫人495
光宗绍熙五年十月夏皇后谥成恭495
宝庆三年正月杨皇后加尊号寿明496
庆元二年十月谢皇后加号惠慈496
庆元二年三月杨氏封平乐郡夫人497
庆元二年十月韩氏行册皇后礼497
荆王元俨宫中称为二十太保497
章献皇太后制朝事498
赵不璺于开禧三年迁宁远军承宣使498
吴王颢仕履499
赵頵改封高密郡王499
赵孝永大观三年追封广陵郡王500
凤翔尹荆州徐州牧赵似500
宣和元年赵杞进封景王500
宣和七年和王赵才式改定武军节度使501
政和三年赵榛授检校太保501
赵师撰彝《宝司撮要》501
流通官钱502
赵师?五尹临安502
失书广姚兴庙503
赵善俊仕履503
赵曾倓签书昭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504
赵善俊易知泉州失载504
预借民二年后税504
赵彦倓升临安府台州通判505
溃卒谋据城外千秋观为乱505
赵彦棣任职失书506
折继宣责授右监门卫将军506
折可适败西夏兵于蒲桃山东507
折可适转战至马岭507
折可适积官至成州防御使507
李士绍是士彬从兄508
赵赞乾德六年任汾州路部署508
王凯为麟府路缘边都巡检使509
李继昌卒于天禧三年三月510
天禧三年秋七月曹璨改节度河阳510
鞋斜谷和牯胎川510
西州非西川511
太祖开宝三年征岭表511
宋太宗嘉奖崔彦进等512
李筠赠钱五十万于李?512
李仲容知密汝许三州513
刘烨请策免宰相时实为谏官兼胁职513
李昭遘为三门白波发运使514
苏易简以知制浩落职未几复为知制诰515
“军奔将无所归乱也”属饰说之词515
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征服河东516
康定元年枢密副使杜衍荐雷简夫516
王德用为武定节度使517
王德用改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517
王德用乞不易阵图518
唐司徒裴度518
夏竦妻杨氏与弟杨倡疏其阴事519
夏竦加资政殿大学士519
景德元年丁氏谓兼郓齐濮安抚使519
陈尧叟端拱二年三月登进土第一名520
大明宫宫之正南门曰丹凤门520
不能妄删“对北”两字521
宋祁上疏论三冗三费521
陈执中复殿中丞当在通判抚州后522
陈执中仕履有误522
陈执中封英国公后判亳州523
庆历五年二月知潭州刘沆兼安抚使523
庆历元年十月冯伸己迁合使524
梁适改开封府推官524
蔡齐荐陆参范仲淹等524
蔡齐履历失书多处525
蔡延庆是蔡齐子525
宗正史薛浩526
陈彭年他日见向敏中526
录陈彭年子孙甥姪527
程琳兼河北安抚使在七月527
谅祚未兵围庆阳527
夏守恩为真定府定州略都部署529
韩琦范仲淹为经略副使529
西夏寇渭州时间530
右侍禁郭逵入保州城招安530
权知开封府吴有531
李淑撰《皇帝玉牒》《皇子籍》等531
程戡代还迁著作佐郎533
程戡迁都官外郎533
程戡迁刑部郎中534
程戡四迁给事中非是534
程戡除尚书礼部侍郎535
陈执中撰《复古要道》受章圣后赞535
庆历五年朝廷方用兵事边误536
辞连宰相昌夷简者误536
知并州郑戬寻改知郓州537
郑戬奏岁减三十余万537
得胜寨主姚贵杀监押崔绚叛538
夏守赞夏竦陈执中并以两府旧臣为陕西帅臣538
知陵州楚应机538
谓滕宗谅继王尧臣请之误539
招讨司以边兵四五十万约诸路入界540
田况上疏在出为陕西宣抚副使前误540
庆历四年四月田况上疏言事541
田况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充真定府定坝州路安抚使542
宜史馆苏绅防便宜八事542
蒙光月蒙顶蒙只乃一人543
苏绅阴疏王德用时未入翰林543
八月霜露暴至不见《五行志》和《仁宗纪》544
冯元与数门生诵说《孝经》545
崇政殿说书赵师民陈十五事545
柳植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545
尹洙任邵武军判官546
尹洙贬监郢州洒税546
尹洙贬通判濠州547
尹洙享年四十六547
元吴不敢深入关中者以沙州唃厮啰等族不附548
榷场博易青盐548
叶清臣著《升平举要》十篇549
龙图阁直学士叶洧臣549
开封府判官谢绛549
左正言杨察550
梁固以父遗荫赐同进士出身550
梁固未迁著作佐郎551
梁固大中祥符二年六月赐进土及第551
李士衡未尝为西川转运使552
郭劝但书官不记差遣盖疏略552
宝元元年王鬷为参知政事552
徒淮南转运使段少连为陕西转运使553
州将恝置553
杨偕进献《龙虎八阵图》554
段少连知泾州命未至而卒554
枢密副使范仲淹荐许元555
许元擢江淮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判官556
张亢非张元556
河东转运副使文彦博奏罢之557
建新麟州于岚州合河津黄河东岸裴家山558
内御岢岚保德火山及岚石府州沿河一带558
徐的计得钱一百万缗559
诏与知州部署钤辖等议559
不应云徐的再宿会蛮酋出降事560
带近职者560
判大理寺杜曾雷泽人561
小吏敢诈为文符姚仲孙何悉心之有561
监察御史章频受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562
李宥自吴徒营丘562
吏欲以计中李京562
天策先锋563
张盅之落职知号州前未除户部副使563
郑戬揭发滕宗谅前在泾州枉费公用钱564
范祥未知庆州564
使富人输三之一565
秘书丞田京565
钱惟演贬判河南府566
殿中侍御史庞籍上言566
自朝官至员外郎郎中少卿监567
刘湜奏言当在为殿后前567
杨亿从弟杨伟568
左正言知制浩张师德568
真宗东巡毫州升集庆军569
李迪请罢莱芜冶赋而迁右司谏569
张景高弁赞李迪有辅材569
仁宗为皇太子时李迪除太子少传570
李迪知海州非青州570
杜衍加龙图阁直学士571
范仲淹欲以兵自从杜衍不果争571
晏殊擢欧阳修为谏官572
庞籍又更四阵法572
孙抗言章得象当是韩琦等去后572
吕夷简使临湟573
吕夷简再调盐城监573
失书检校太师574
吕夷简以城洛阳为子囊城郢之计误574
仁宗书“怀忠碑”赐吕夷简575
吕夷简被仁宗延和殿召见事在庆历三年三月575
富弼加礼侍不受事迹颠倒576
两地臣僚576
包拯知端州禁取端砚以遗枚贵577
范仲淹论十事之次序577
郭承祐被谏官御史论列罢宣徽使578
钱晦言天子大朝会579
杨怀敏不应十一月又妄言宗真死579
张方平籍贯睢阳580
张方平假起居舍人知制浩使契丹580
张方平仕历多脱误581
张方平为奏免横斌四十万贯匹582
张方平还端明龙图二职582
张方平罢参知政事原因583
赵概加直集贤院知滁州583
欧阳修为镇南掌书记枚武成节判583
欧阳修劝帝延问执政584
秘书丞知谏院蔡襄584
主素赐进士出身后朱官至屯田员外郎585
王素宦历有疏误585
治平初西夏入侵平凉586
王素赈济汉中饥民586
王素为其定府路安抚使587
宣州司理参军亲靖为将作监丞587
余靖因母忧未赴知英州任上588
余靖级劾出知吉州588
余靖居韶州589
余靖曼尚书左丞589
彭思永仕历590
彭思永独奏不确590
彭思永为都官员外郎591
彭思永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592
神宗践祚彭恩永召为御史中丞592
刘述为屯田员外郎593
周美筑堡虞儿594
吴中复知潭州594
左武卫大将军石普卒595
石普两平蜀“盗”大小数百战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