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宁城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殿珍主编;宁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20189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1206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1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宁城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凡例1
大事记9
卷一 建置区划71
第一章 建置71
第一节 位置境域71
第二节 建置沿革72
第三节 境域变迁76
第四节 治所82
第二章 区划87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区划87
第二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92
第三章 乡镇概况100
第一节 镇100
第二节 乡107
第一节 地质125
卷二 自然环境125
第一章 地质 地貌125
第二节 地貌131
第二章 气候 物候139
第一节 气候特征139
第二节 气候区划139
第三节 气候要素141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150
第五节 物候152
第三章 水文156
第一节 地表水156
第二节 地下水160
第四章 土壤 植被161
第一节 土壤161
第二节 植被164
第一节 土地资源166
第五章 自然资源166
第二节 水资源167
第三节 矿藏资源169
第四节 生物资源171
第六章 自然灾害186
第一节 旱灾186
第二节 水灾188
第三节 风灾192
第四节 雹灾193
第五节 雪灾195
第六节 低温195
第七节 霜灾195
第八节 虫灾196
第九节 地震灾196
第一章 人口199
第一节 数量分布199
卷三 人口 民族199
第二节 人口构成200
第三节 人口变动208
第四节 人口素质210
第五节 计划生育212
第二章 民族218
第一节 蒙古族218
第二节 汉族226
第三节 其他民族227
卷四 政党22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229
第一节 中共宁城县委员会229
第二节 基层组织239
第三节 党代会241
第四节 组织建设246
第五节 党员教育251
第六节 纪律检查252
第七节 统一战线253
第九节 信访工作258
第八节 政法工作25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260
第一节 宁城县党部260
第二节 热蒙喀喇沁中旗党部261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261
卷五 地方政权263
第一章 人大263
第一节 机构设置263
第二节 代表选举264
第三节 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265
第四节 常务工作269
第二章 旧政府272
第一节 县衙272
第二节 札萨克衙门272
第三节 州判署278
第四节 设治局278
第五节 伪满旗县公署279
第六节 国民党旗县政府283
第三章 人民政府286
第一节 中共抗日政权286
第二节 喀喇沁中旗政府287
第三节 宁城县人民政府290
第四章 政协310
第一节 机构设置310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议310
第三节 政协工作312
卷六 民政 人事 劳动313
第一章 民政313
第一节 机构313
第二节 拥军优抚313
第三节 福利 社会救济318
第四节 扶助321
第五节 其他民政事务322
第二节 人员编制工作324
第二章 人事324
第一节 机构324
第三节 干部管理327
第四节 干部制度330
第三章 劳动334
第一节 机构334
第二节 计划调配334
第三节 工资福利336
第四节 安全监察342
第五节 职工培训344
卷七 公安 司法345
第一章 公安345
第一节 机构345
第二节 政治保卫348
第三节 治安管理354
第四节 消防357
第二节 刑事检察358
第一节 机构358
第二章 检察358
第三节 法纪检察359
第四节 经济检察359
第三章 审判360
第一节 机构360
第二节 判案361
第三节 复审362
第四章 司法363
第一节 机构363
第二节 律师事务363
第三节 公证事务363
第四节 法制宣传364
卷八 社会团体365
第一章 工农妇商365
第一节 工人组织365
第二节 农民组织369
第三节 妇女组织370
第四节 工商组织373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375
第一节 青年组织375
第二节 少年组织378
第三章 学术团体380
第一节 科学技术学会380
第二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381
附:381
伪满时期的蒙民裕生会381
道德会382
中苏友好协会382
卷九 军事383
第一章 地方武装383
第一节 日伪地方武装383
第二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384
第三节 人民地方武装385
第二章 兵役制度392
第一节 招募制392
第二节 征兵制392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392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393
第三章 民兵394
第一节 民兵组织394
第二节 民兵训练395
第三节 民兵活动396
第四节 武器管理397
第四章 战事400
第一节 古代战事400
第二节 现代战事401
附:日军暴行407
第一章 农业发展概况413
第一节 古代农业413
卷十 农业413
第二节 近现代农业414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416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416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418
第三章 耕地 作物429
第一节 耕地面积429
第二节 作物品种430
第三节 作物分布434
第四节 作物产量439
第四章 农技 农艺442
第一节 耕作制度442
第二节 施肥443
第三节 科学种植445
第四节 种子445
第五节 植物保护447
第一节 修梯田448
第五章 农田基本建设448
第二节 改土治涝449
第三节 方田建设449
第四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449
第六章 农具451
第一节 传统农具451
第二节 新式农具452
第三节 农业机械452
第七章 果树455
第一节 果树品种455
第二节 经营方式455
第三节 科学管理457
第八章 业务机构459
卷十一 畜牧业461
第一章 牲畜所有制461
第一节 私有制461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462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463
第三节 农民所有制463
第二章 畜禽饲养464
第一节 结构与品种改良464
第二节 饲养管理466
第三节 疫病防治467
第三章 饲草资源471
第一节 天然草场和林中草场471
第二节 作物秸杆和人工种草472
第四章 业务机构473
第一节 事业机构473
第二节 养猪场474
卷十二 林业475
第一章 林业发展概况475
第一节 古代森林475
第二节 近现代林业475
第二节 树木种类477
第二章 林地 树种477
第一节 林地面积477
第三节 林种分布及蓄积量478
第三章 营林造林481
第一节 采育种481
第二节 育苗482
第三节 造林482
第四节 抚育改造484
第四章 森林保护485
第一节 防火485
第二节 防病灭虫486
第三节 防盗487
第五章 林政 林权488
第一节 林政488
第二节 林权489
第一节 业务机构491
第二节 国营林场491
第六章 业务机构491
第一章 水利工程493
第一节 蓄水工程493
第二节 河道治理499
第三节 泄洪工程505
第四节 灌区工程506
第一节 自流灌区510
第二节 渠井灌区510
第二章 农田灌溉510
第三节 纯井灌区511
第四节 库渠结合灌区511
第五节 喷灌512
第三章 提灌机具514
第一节 提水工具514
第二节 提灌机械514
第四章 水土保持516
第一节 水土流失516
第二节 治理措施517
第一节 缺水区域519
第二节 解决水源519
第五章 人畜饮水519
第六章 水利管理5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522
第二节 管理体制522
第三节 工程管理523
第四节 运行管理524
第二节 鱼种繁育525
第七章 水产(渔业)525
第一节 水面资源525
第三节 成鱼捕捞526
第四节 渔业经营527
卷十四 工业529
第一章 经营体制529
第一节 地方国营530
第二节 集体企业532
第三节 私营手工业533
第四节 管理机构536
第二章 工业门类537
第一节 冶金 采矿537
第二节 化工538
第三节 电力539
第四节 机械 五金547
第五节 建材549
第六节 纺织 皮毛550
第七节 陶瓷551
第八节 木器551
第九节 饮料 食品552
第十节 服装554
第十一节 文教用品554
第十二节 其他555
第三章 厂矿和名产选介557
第一节 主要厂矿557
第二节 名优产品选介575
卷十五 交通 邮电577
第一章 交通577
第一节 道路577
第二节 桥梁582
第三节 交通工具584
第四节 客货运输587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590
第二章 邮电591
第一节 机构591
第二节 邮电业务594
卷十六 城乡建设601
第一章 县城建设601
第一节 规模布局601
第二节 市政建设601
第三节 房屋建筑604
第五节 绿化美化606
第四节 房产管理606
第六节 城镇卫生607
第七节 城建管理607
第二章 村镇建设609
第一节 概况609
第二节 建制镇建设609
第三节 农村建设613
第三章 环境保护615
第一节 治理烟尘615
第二节 治理污水615
第三节 治理废渣616
第四节 治理噪音616
第四章 建筑设计617
第一节 建筑队伍617
第二节 工程管理618
第四节 典型建筑619
第三节 设备技术619
第五节 建筑设计620
卷十七 商业621
第一章 经营体制621
第一节 国营商业621
第二节 供销商业629
第三节 集体商业632
第四节 合作商业635
第五节 私营商业636
第二章 商品购销640
第一节 土副产品购销640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648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653
第四节 燃料供应657
第三章 饮食服务659
第一节 饮食业659
第二节 服务业660
第一节 出口商品662
第四章 外贸662
第二节 外贸收益663
第五章 集市贸易664
第一节 集贸市场664
第二节 集贸政策664
卷十八 粮食673
第一章 粮油购销673
第一节 粮油收购673
第二节 粮油销售675
第三节 饲料供应679
第二章 粮油储运681
第一节 粮油仓储681
第二节 粮油调运683
第三章 管理机构685
第二节 管理体制687
第一节 财政机构687
第一章 财政687
卷十九 财税 金融687
第三节 财政收入690
第四节 财政支出693
第二章 税务697
第一节 税务机构697
第二节 农业税699
第三节 工商税704
第四节 杂税707
第三章 金融709
第一节 金融机构709
第二节 货币712
第三节 储蓄 存款715
第四节 货款 拨款716
第五节 公债 国库券720
第六节 保险721
第一节 计划管理723
第一章 计划 统计 审计723
卷二十 经济综合管理723
第二节 统计725
第三节 监督 审计730
第二章 工商管理733
第一节 行政管理733
第二节 企业登记733
第三节 市场管理734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736
第五节 合同与商标管理737
第三章 物价管理739
第一节 物价演变739
第二节 交换比价758
第三节 管理体制760
第四章 计量管理762
第一节 度量衡器演变762
第二节 管理机构763
第一节 文化事业机构765
卷二十一 文化765
第一章 社会文化765
第二节 表演艺术团体769
第三节 业余文艺团体771
第四节 文艺活动场所772
第二章 民间文学774
第一节 故事 传说774
第二节 蒙古族民歌783
第三节 歌谣789
第三章 民间艺术790
第一节 工艺美术790
第二节 民间歌舞792
第三节 民间音乐794
第四节 曲艺795
第五节 戏剧799
第四章 群众文艺创作801
第一节 文学创作801
第二节 美术创作802
第一节 档案803
第五章 档案 新闻803
第二节 新闻804
第六章 古今诗词选806
卷二十二 教育815
第一章 行政机构815
第一节 办学817
第二节 教学817
第二章 私塾817
第三章 学前教育820
第一节 幼儿园820
第二节 学前班821
第四章 小学教育823
第一节 办学823
第二节 教学831
第三节 主要小学简介835
第一节 办学839
第五章 中学教育839
第二节 教学842
第三节 组织机构与学籍管理844
第四节 主要中学简介845
第六章 专业教育848
第一节 师范教育848
第二节 农业中学849
第三节 职业中学850
第四节 农民专业技术教育851
第七章 业余教育853
第一节 扫盲与农民文化教育853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857
第八章 民族教育862
第一节 办学862
第二节 教学计划869
第一节 教师队伍872
第九章 教师872
第二节 师资培训874
第三节 社会地位875
第四节 经济待遇877
第十章 经费 设施882
第一节 经费882
第二节 设施884
第十一章 勤工俭学887
第十二章 教学研究889
第一节 小学教学研究889
第二节 中学教学研究891
卷二十三 卫生 体育893
第一章 卫生893
第一节 医疗防疫机构893
第二节 医疗设备897
第三节 医疗制度898
第四节 医术899
第五节 医药901
第六节 保健 防治904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909
第二章 体育912
第一节 学校体育912
第二节 群众体育913
第三节 蒙古族体育914
第四节 机构设施915
卷二十四 科学技术921
第一章 机构 队伍921
第一节 科研机构921
第二节 科技队伍923
第二章 科普活动926
第一节 科技情报926
第二节 科技宣传926
第三节 科技培训927
第一节 科技项目929
第三章 科技成果929
第二节 成果选介930
第四章 气象与地震测报934
第一节 气象测报934
第二节 地震测报935
卷二十五 方言937
第一章 方言概况937
第一节 汉族方音939
第二章 方音939
第二节 蒙古族方音942
第三章 方言词语944
第一节 汉族方言词语944
第二节 蒙古族方言词语948
第四章 谚语 歇后语952
第一节 谚语952
第二节 歇后语956
第一章 喇嘛教959
卷二十六 宗教959
第二章 伊斯兰教960
第三章 天主教961
第四章 佛教963
附:965
庙宇情况表965
主要寺庙简介972
卷二十七 生活 民俗975
第一章 人民生活975
第一节 农民生活975
第二节 职工生活984
第二章 民间习俗988
第一节 节日 礼仪988
第二节 嫁娶 丧葬992
第三节 衣食住用1005
第四节 迷信与禁忌1008
第一节 古居住址1011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1011
卷二十八 文物古迹1011
第二节 古城遗址1016
第三节 古洞穴1028
第四节 古窑址1032
第五节 古窑藏1032
第二章 古建筑1034
第一节 古塔1034
第二节 古寺庙1038
第三章 古墓葬1040
第一节 石椁墓1040
第二节 土坑竖穴墓1041
第三节 砖室墓1042
第四节 革命烈士墓1048
附:辽·李知顺、贾师训、邓中举、夏蕴、尚?墓志铭、石棺记1049
第一节 古化石1058
第二节 金石碑刻1058
第四章 文物1058
第三节 历史文物1062
第四节 民族文物1064
第五节 革命文物1065
第五章 文物保护1066
第一节 保护组织1066
第二节 保护措施1066
第一章 人物传1069
卷二十九 人物1069
第二章 名录1097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1097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对革命有贡献人员名录1145
第三节 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名录1164
第三章 名人简介1176
附录1181
史料选录1181
地方文献1189
编纂始末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