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市农民增收和乡村治理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京市农民增收和乡村治理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2976839.jpg)
- 郭光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978751711961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农民收入-收入增长-研究-北京市;农村-群众自治-研究-北京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市农民增收和乡村治理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北京农民收入增长分析预测1
一、北京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分析1
二、“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预测5
三、世界发达国家(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状况6
四、缩小城乡差距的农民收入增速分析7
五、“十二五”期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因素分析9
(一)加快“农转非”进程,有效减少农业人口总量9
(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10
(三)有效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村经济效益11
(四)增加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比例11
(五)重视和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11
(六)加强公共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支付,有效提高农民弱势群体的收入12
第二章 北京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途径及政策研究14
一、北京郊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本情况14
(一)北京郊区农民收入结构15
(二)北京郊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结构16
(三)北京郊区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国内主要省市对比17
二、影响北京郊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18
(一)城镇化与非农产业发展不均衡造成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大18
(二)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政策层面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0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尚难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21
(四)农村金融建设滞后,农民素质不高阻碍了农民理财收入的实现23
三、促进北京郊区农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措施与建议23
(一)努力提高郊区城镇化、非农化水平,奠定农民财产性收入基础24
(二)积极创新土地制度,使农民土地资源能够变资产24
(三)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确保农民财产性收入可持续增长26
(四)加强教育与培训,拓宽农民理财渠道28
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28
(一)加强财政转移支付,防止加大社会收入差距28
(二)鼓励勤劳致富,防止催生不劳而获的“食利群体”29
第三章 园林绿化促进农民绿岗就业的调研报告31
一、绿岗就业的概念与首都实践31
二、绿岗就业取得的成效34
(一)推动了生态环境的建设34
(二)提升以林为主的绿色产业36
(三)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37
(四)增加了就业农民的收入41
三、存在的问题45
(一)劳动力不适应专业性要求45
(二)农民对绿岗就业认识不足48
(三)绿岗就业增收政策不完善49
(四)相应的体制尚未理顺51
(五)绿岗就业的保障水平较低53
四、政策建议53
(一)理顺绿岗就业的体制机制53
(二)完善绿岗就业的相关政策55
(三)探索绿岗就业的产业模式57
(四)鼓励绿岗就业的创新模式58
(五)成立绿岗就业的农民组织58
(六)强化绿岗就业的管理服务59
(七)加强绿岗就业的技能培训60
(八)加大绿岗就业的宣传力度61
第四章 北京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63
一、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基本情况63
(一)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的变化63
(二)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构成的变化64
(三)北京市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组别财产性收入情况66
(四)北京市平原及山区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情况67
(五)京津沪渝穗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比较71
二、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分析72
(一)宏观经济的影响72
(二)实物资产的影响73
(三)金融资产的影响74
(四)消费支出的影响75
三、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76
(一)财产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过低76
(二)农村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76
(三)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租金和征地补偿78
四、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79
(一)现行土地制度严重滞后79
(二)农村住宅制度不够合理81
(三)征地补偿及其分配存在不公83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有待提高85
(五)农村“三资”经营管理存在不足88
(六)农民财产权保护力度亟待加强90
五、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91
(一)改革土地制度,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91
(二)创新农村住宅制度,维护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91
(三)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92
(四)规范承包土地流转,增进农民土地流转收益92
(五)完善农村“三资”管理,确保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93
(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农民财产权保护的社会环境94
第五章 北京市郊区农村低收入农户监测分析96
一、2010年北京市郊区农村低收入农户脱贫步伐加快96
(一)基本情况96
(二)主要特点97
(三)几点建议100
二、2014年京郊645个低收入村监测简报101
(一)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速及产业结构情况101
(二)农民人均所得增速情况102
(三)劳动力就业率情况103
三、2015年北京市低收入村户监测分析报告103
(一)低收入村、户增收显著,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缩小104
(二)低收入农户就业率提高,就业岗位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105
(三)无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为转移性收入105
(四)人均收入低于7750元的低收入农户大幅减少106
(五)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低收入村逐渐减少107
第六章 2012—2015年北京市农民收入分析报告108
一、2012年北京市农民收入分析报告108
(一)2012年北京市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情况分析108
(二)2012年北京市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结构性分析113
(三)2012年北京市郊区县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情况119
(四)2012年北京市郊区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121
(五)进一步促进北京市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124
二、2013年北京市农民收入分析报告130
(一)2013年北京市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基本情况131
(二)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143
(三)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148
三、2014年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分析报告154
(一)2014年北京农村居民收入总体情况154
(二)2014年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特点158
(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几点建议164
四、2015年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分析报告167
(一)2015年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总体情况167
(二)北京市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特点171
(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几点建议175
第七章 北京市乡村治理问题研究——产权关系的视角178
一、乡村社会治理的内涵与背景178
(一)治理与乡村治理的概念内涵178
(二)我国村治模式的阶段性变迁179
(三)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外部环境180
(四)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内部环境182
二、北京农村社会治理的问题与经验教训183
(一)城镇化与乡村发展基本概况183
(二)乡村类型划分与治理需求差异187
三、北京推进乡村产权治理的成功探索194
(一)主动城市化案例: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镇194
(二)被动城市化案例:通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200
四、其他地区的乡村社会治理经验207
(一)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产权治理经验207
(二)乡村社会协同行动的治理经验210
五、案例启示与治理建议216
(一)以合作式规划治理推进村庄更新216
(二)培育基层民主治理,拓宽公众参与途径216
(三)明晰产权边界,将死资产转变为资本217
(四)“村企合一”中的持久性保障217
第八章 北京市村级公益事业补助资金成效及问题研究218
一、村级公益事业补助资金研究概况218
(一)村级公益事业218
(二)村级公益事业补助资金设立的必要性与原则220
(三)村级公益事业供给制度的历史沿革227
二、村级公益事业补助资金的利用成效及使用困境230
(一)村级公益事业补助资金的利用成效230
(二)村级公益事业补助资金的使用困境239
三、村级公益事业补助资金预测与相关政策建议248
(一)村级公益事业补助资金需求规模预测248
(二)相关政策建议253
第九章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报告261
一、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概况261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发生变化261
(二)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262
(三)当前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特点263
二、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264
(一)强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意识265
(二)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266
(三)提升领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267
(四)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保障269
(五)完善党组织领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270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273
(一)发展集体经济意识淡薄,氛围不浓273
(二)发展集体经济资源不足,统筹利用不够274
(三)发展集体经济人才缺乏,管理队伍素质不高275
(四)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力度还不够,保障还不足276
四、对策与建议277
(一)抓好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这个关键278
(二)创新党组织领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279
(三)强化党组织领导监管,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281
(四)营造基层党组织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282
第十章 北京市基层农经体系建设调研报告285
一、北京市农经体系建设基本情况285
(一)市级农经体系建设基本情况285
(二)区级农经体系建设基本情况286
(三)乡镇农经体系建设基本情况287
二、北京市基层农经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287
(一)基层乡镇农经机构性质有待进一步明确288
(二)基层农经队伍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89
(三)基层农经队伍学历教育有待进一步提升290
(四)基层农经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91
三、加强北京市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292
(一)围绕中央有关精神和政策要求,把握契机,增强推进北京市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293
(二)围绕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推动全市各级农经机构在转变职能、强化监管上下功夫293
(三)围绕北京市农经管理部门职能,加快基层农经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全市基层农经工作体制机制294
(四)围绕培养北京市新时期农经管理人才目标,加强基层农经队伍培训,为全市基层农经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95
第十一章 新形势下北京市农民负担新问题与对策研究296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96
二、新形势下农民负担问题的表现298
(一)农民负担的概念及其演化和特点298
(二)农民负担升降变化的原因分析302
(三)新形势下农民负担情况的新表现307
三、新形势下北京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状况311
(一)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311
(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314
(三)深入治理涉农“三乱”行为317
(四)开展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执法检查321
四、新形势下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321
(一)新形势下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321
(二)新形势下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特点326
(三)新形势下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展望328
五、新形势下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负担问题332
(一)在注册登记方面332
(二)在税收方面332
(三)在“农超对接”方面333
(四)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方面333
(五)在用人与用工方面334
六、北京市密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案例334
(一)合作社发展概况334
(二)合作社发展布局335
(三)发展面临的问题336
七、外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担情况337
(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农民合作社负担情况及减轻措施337
(二)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农民合作社负担情况及其减轻措施340
(三)江苏省盐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负担及其减负措施345
八、新形势下减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担的思路与对策348
(一)切实减轻广大农民在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中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348
(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应一视同仁348
(三)政府在“农超对接”方面应让农民专业合作社“零门槛”进入349
(四)应允许有条件的几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承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49
(五)克服不利因素,大力引进人才,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350
第十二章 以法治建设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调研报告353
一、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53
(一)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元,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353
(二)北京市农业劳动力以45—60岁为主,面临“无人接班”的难题354
(三)北京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356
(四)北京市农业老年劳动力收入相对较低357
(五)北京市农业老年劳动力健康状况堪忧358
(六)北京市农村老年劳动力土地流转意愿较强359
(七)超过一半农村老年劳动力不愿离开农村,农村养老问题值得关注359
二、对北京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原因分析360
(一)农村人口低出生率和恶农思想共同导致“农业接班人”流失360
(二)二三产业选择性“吸纳”农业青壮年劳动力361
(三)农村老年劳动力固守农业或进行填补性的农业劳动362
三、对策建议363
(一)按照统一公平的现代法治要求,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363
(二)按照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64
(三)按照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的要求,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365
(四)按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365
(五)按照留住乡愁的文化理念,尊重老年人的劳动权利和耕种意愿366
(六)按照人口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要求,加快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367
第十三章 北京市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368
一、农村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市农业发展与劳动力供求现状368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农业快速发展368
(二)农业用工量持续下降,比2010年下降了三分之一369
(三)农村老龄化加剧,农业劳动力外来化已成定局370
二、农村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市农业发展的问题372
(一)“劳动力老化”使农村整体发展活力不足372
(二)老龄化带来“僵尸农场”,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373
(三)土地流转的制度建设滞后,阻碍现代农业发展373
三、农村老龄化的几点认识及应对老龄化农业的政策建议374
(一)客观辩证地看待农村老龄化问题374
(二)农村老龄化并未造成所谓“谁来种地”“农业接班”的问题374
(三)鼓励外来人口务农,鼓励农民回乡务农375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375
(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376
(六)加大农业投入,发挥新生产要素的创新作用376
第十四章 北京市乡村治理现状及问题研究——以怀柔区北沟村为例378
一、北沟村治理的主要做法378
(一)树正气,重塑村庄精英政治生态379
(二)定规矩,培育村庄内生规则意识380
(三)明责任,强化村庄干部责任担当380
二、北沟村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383
(一)人口老龄化对村庄治理的挑战383
(二)外国人聚居生活对村庄治理的挑战384
(三)政经不分对村庄治理的挑战385
三、完善乡村治理几点建议386
(一)健全养老服务体系387
(二)推行村庄政经分开试点387
(三)加强村庄社会建设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