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差错控制编码与安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差错控制编码与安全](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3015054.jpg)
- 周贤伟主编;黄旗明,张丽静,姚恒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564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误差控制码;密码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差错控制编码与安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数据网面临的差错控制编码问题1
1.1 基于不同网络层次的差错控制编码1
1.2 网络编码问题分类3
参考文献4
第2章 代数基础5
2.1 预备知识5
2.1.1 映射及关系5
2.1.2 整数7
2.2 群8
2.2.1 基本概念8
2.2.2 循环群与群的同构8
2.2.3 子群的陪集和拉格朗日定理9
2.2.4 正规子群和商群10
2.2.5 格(Lattice)10
2.3 环11
2.3.1 有关环的定义11
2.3.2 理想和商环13
2.4 域14
2.5 向量空间15
参考文献19
第3章 分组码20
3.1 编码理论初步20
3.1.1 通信模型及相关概念20
3.1.2 汉明距离、最小距离译码及检错译码21
3.1.3 编码的距离及编码基本定理22
3.1.4 最优编码、冗余及码率23
3.2 线性分组码23
3.2.1 线性分组码的有关概念23
3.2.2 生成矩阵24
3.2.3 校验矩阵25
3.2.4 标准数组26
3.3 循环码28
3.3.1 循环码的概念28
3.3.2 循环码的编码方法及其实现29
3.3.3 系统码35
3.3.4 用循环码实现纠错和检错38
3.3.5 缩短的循环码39
3.3.6 突发性差错的处理40
3.4 最小距离的界43
3.4.1 汉明界(Hamming Bound)43
3.4.2 Gilbert-Varshamov界45
3.5 线性码的通用译码方法47
3.5.1 最小距离译码47
3.5.2 信息集译码48
3.5.3 超码译码算法55
参考文献57
第4章 代数译码59
4.1 汉明码59
4.1.1 汉明码编码、译码59
4.1.2 汉明码综合译码门限复杂度63
4.2.1 BCH码的定义和最小码距66
4.2 BCH码66
4.2.2 BCH码的直接译码方法68
4.2.3 BCH码的Berlekamp-Massey迭代译码算法73
4.2.4 BCH码的频域译码74
4.3 里德-所罗门码76
4.3.1 RS码与BCH码的关系76
4.3.2 RS码的定义和生成多项式77
4.3.3 RS码的一般译码方法78
4.3.4 基于软判决的RS码译码算法及其复杂度83
4.3.5 超RS限译码89
参考文献93
5.1.1 LDPC码的历史95
5.1 LDPC码简介95
第5章 LDPC码95
5.1.2 LDPC码的特点96
5.1.3 LDPC码的定义96
5.1.4 LDPC码的一般结论98
5.2 LDPC码的最优化99
5.2.1 密度演化算法99
5.2.2 EXIT图100
5.3 LDPC码的构造100
5.3.1 基于有限几何的LDPC码100
5.3.2 基于RS码的LDPC码101
5.3.3 Gilbert码102
5.3.4 PEG构造104
5.4 LDPC码的编码105
5.5 LDPC码的BPSK调制性能106
5.5.1 BPSK的容量106
5.5.2 实际性能106
5.6 EG-LDPC码最小距离的估计106
5.7 纠正突发差错的LDPC码108
5.8 非二进制LDPC码109
5.8.1 优化的非二进制LDPC码译码方案110
5.8.2 非二进制LDPC码减少复杂性的译码算法111
5.8.3 非二进制LDPC码的性能111
5.9 LDPC译码器的统一架构113
5.9.1 普通信息传输架构113
5.9.3 一般节点处理器114
5.9.2 Shuffle网络114
5.9.4 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处理器117
5.9.5 复杂度分析120
5.9.6 存储器121
5.9.7 综合方案121
5.9.8 现有平台的研究125
5.10 LDPC码的译码及其性能分析127
5.10.1 离散信道中的译码(Bit-Flip译码)127
5.10.2 软信道中的译码(Belief Propagation译码)127
5.10.3 多阈值(Multi-threshold)译码器128
5.10.4 多阈值译码器的复杂度131
5.10.5 MT译码的阈值计算133
5.10.6 MT译码的收敛134
5.10.7 仿真的结果(AWGN信道)134
5.11 LDPC码在具有鲁棒性的图像无线信道传输中的应用141
5.11.1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概述142
5.11.2 仿真结果143
5.11.3 总结和展望144
5.12 LDPC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145
5.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简单介绍145
5.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分析145
5.12.3 LDPC码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146
参考文献147
第6章 卷积码150
6.1 卷积码的表示法及其编码150
6.2 维特比译码算法157
6.2.1 硬判决维特比算法158
6.2.2 软判决维特比算法161
6.3 表单译码164
6.4 序列译码165
6.4.1 堆栈算法166
6.4.2 Fano算法169
6.5 用于卷积码译码的低功耗方法172
6.5.1 背景172
6.5.2 适应性的T算法译码173
6.5.3 实验结果173
6.5.4 结论177
6.6 用于卷积码的快速最大似然译码器177
6.6.1 背景177
6.6.2 慵懒维特比译码器179
6.6.3 慵懒维特比译码器的速率182
6.6.4 结论183
6.7 卷积码译码算法的复杂度183
参考文献183
第7章 Turbo码185
7.1 并行级联卷积码和软输入/软输出译码185
7.1.1 并行级联卷积码和SISO译码185
7.1.2 Turbo码某些利于有效通信的简单思想188
7.1.3 借助重量列举理解Turbo码195
7.1.4 非系统Turbo码199
7.1.5 设计非系统的Turbo码200
7.2.1 MAP算法及其改进算法202
7.2 SISO译码算法202
7.2.2 软输入/软输出维特比算法(SOVA)207
7.2.3 低延迟SISO及其在Turbo译码中的应用211
7.3 纠错编码技术的应用223
7.3.1 信道编码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23
7.3.2 FEC在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27
参考文献229
第8章 纠错码及数据网安全231
8.1 公钥密码学231
8.1.1 密码学简介231
8.1.2 复杂性理论以及问题的分类232
8.1.3 基于背包问题的Merkle-Hellman方案234
8.2.1 Niederreiter密码体制及其安全性分析236
8.2.2 McEliece密码体制及其安全性分析236
8.2 基于编码的密码体制:McEliece和Niederreiter236
8.2.3 有关McEliece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几个引理239
8.2.4 基于(x,x+y)码构建的M密码体制的修改版本240
8.3 等价的McEliece和Niederreiter密码体制243
8.3.1 回顾McEliece和Niederreiter密码体制243
8.3.2 等价的M和N密码体制244
8.3.3 安全分析244
8.4 基于完全译码的密码体制246
8.4.1 基于完全译码的陷门函数246
8.4.2 基于完全译码的密码体制Ⅰ及其安全性分析247
8.5 基于编码的密码体制的长远发展250
8.5.1 密码体制Ⅱ及其安全性分析250
8.5.2 密码体制Ⅲ及其安全性分析251
8.6 基于编码的密码体制和RSA253
8.6.1 Rivest-Shamir-Adleman密码体制(RSA)253
8.6.2 RSA和基于编码的密码体制的参数比较253
参考文献254
第9章 基于纠错码的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码256
9.1 基础知识256
9.2 基于纠错码的Xinmei数字签名方案260
9.2.1 签名方法261
9.2.2 验签运算261
9.3 Xinmei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262
9.3.1 AW攻击及其他攻击262
9.3.2 AW方案264
9.3.4 对AW方案和Xinmei方案的通用伪造攻击265
9.3.3 修正Xinmei方案265
9.4 利用纠错码构造消息认证码267
9.4.1 基础知识267
9.4.2 SN-S认证系统268
9.4.3 关于SN-S认证系统的进一步讨论269
9.4.4 基于线性码的消息认证270
参考文献272
第10章 纠错码在数据网中的应用273
10.1 传输层的编码可以减少信息的时延273
10.2 限制在一定时间内信息的传输279
10.3 不使用优先包的优先消息的传输281
10.4 基于包延时的非指数模型的传输层编码有效性的估计283
10.5 不可靠信道的传输编码289
10.6 传输编码和信道的协调291
10.7 采用Tornado码协调传输编码和信道293
10.7.1 Tornado码和传输层编码293
10.7.2 在传输层采用Tornado码存在的问题294
10.8 表达层编码方法的发展296
10.8.1 编码和图像压缩296
10.8.2 纠错码和图像压缩297
10.8.3 LDPC码和图像压缩299
10.8.4 LDPC码和JPEG算法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300
10.9 相邻网络层次编码的协调301
10.9.1 协调相邻网络层次的编码301
10.9.2 编码和服务网络模型307
参考文献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