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3021046.jpg)
- 陶亚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2876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数字通信-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数字通信的概念及其发展1
1.1.1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和特点1
1.1.2 数字通信系统的发展4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7
1.2.1 数字通信的有效性7
1.2.2 数字通信的可靠性8
1.3 数字通信信道8
1.3.1 数字通信信道概述8
1.3.2 数字通信的频道划分10
习题111
第2章 基带数字通信13
2.1 随机过程13
2.1.1 随机过程的统计平均和功率谱密度13
2.1.2 线性时不变系统对随机输入信号的响应18
2.1.3 离散时间随机信号20
2.2 数字基带信号21
2.2.1 基带信号的基本概念21
2.2.2 二元码22
2.2.3 三元码24
2.3.1 抽样25
2.3 脉冲编码调制PCM25
2.3.2 量化28
2.3.3 编码31
2.4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其误码率33
2.4.1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33
2.4.2 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率33
2.5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和编码35
2.5.1 网格码35
2.5.2 无码间干扰的带限信号设计37
2.6 线性均衡42
2.6.1 线性横向均衡滤波器44
2.6.2 峰值失真准则45
2.6.3 均方误差(MSE)准则46
2.6.4 基带和带通线性均衡器46
本章小结48
习题248
第3章 数字编码53
3.1 信源编码53
3.1.1 信息的度量53
3.1.2 离散信源编码54
3.1.3 模拟信源编码55
3.2 信道容量55
3.2.1 信道容量55
3.2.2 香农公式56
3.3 差错控制编码57
3.3.1 差错控制编码的概念57
3.3.2 差错控制技术57
3.4 几种差错控制编码简介60
3.4.1 奇偶监督码60
3.4.2 行列监督码60
3.4.3 线性分组码60
3.4.4 卷积码61
3.4.5 编码交织66
3.5.1 压缩编码的概念70
3.5 数字压缩编码70
3.5.2 几种压缩编码法72
3.5.3 MPEG标准75
习题378
第4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84
4.1 基本数字调制信号84
4.1.1 二进制数字调制84
4.1.2 多进制数字调制86
4.2 最小频移键控和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91
4.2.1 最小频移键控MSK91
4.2.2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93
4.3.1 时变多径信道特性94
4.3 频带数字信号的无线传播94
4.3.2 分集接收技术96
4.4 最佳接收机99
4.4.1 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和匹配滤波接收机100
4.4.2 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机100
4.4.3 最小错误概率接收101
4.4.4 最大后验概率接收102
习题4102
第5章 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106
5.1 载波同步106
5.1.1 载波的直接提取与恢复106
5.1.2 载波的间接提取与恢复110
5.1.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112
5.2 位同步113
5.2.1 外同步法113
5.2.2 直接法114
5.2.3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116
5.3 群同步119
5.3.1 连贯插入法120
5.3.2 间隔式插入法121
5.3.3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123
5.4 网同步125
5.4.1 网同步的发展和必要性125
5.4.2 数字同步网原理126
5.4.3 GPS时钟在数字同步网中的应用128
本章小结132
习题5133
第6章 多址技术与CDMA通信系统138
6.1 多址技术138
6.2 扩频通信技术140
6.2.1 扩频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140
6.2.2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142
6.2.3 脉冲干扰对DS扩频系统的影响146
6.2.4 PN码序列的生成147
6.3 跳频扩频信号151
6.4 扩频系统的同步152
6.4.1 同步建立或捕捉153
6.4.2 同步跟踪155
6.5 其他类型的扩频信号156
6.5.1 跳时扩频信号156
6.5.2 混合扩频方式156
习题6157
第7章 数字复用与复接162
7.1 复用技术162
7.2.1 PCM时分多路复用信号的帧结构165
7.2 PCM时分多路复用165
7.2.2 30/32路PCM基群终端机167
7.2.3 30/32路PCM基群终端机中的定时与同步系统168
7.3 数字复接技术168
7.3.1 PCM复接系列168
7.3.2 复接原理169
7.3.3 复接方式170
7.3.4 码速调整方式171
7.4 PCM的高次复接171
7.4.1 二次群同步复接171
7.4.2 二次群准同步复接173
7.5.1 PDH和SDH概述176
7.4.3 高次群的帧结构176
7.5 同步数字体系(SDH)176
7.5.2 SDH帧结构178
7.5.3 SDH的同步复接原理179
7.6 数字交叉连接DXC181
7.6.1 DXC基本原理181
7.6.2 DXC的应用配置182
习题7183
第8章 网络通信和协议189
8.1 计算机网络通信189
8.1.1 网络通信的任务190
8.1.2 数据通信网络的构成与分类191
8.2 通信协议体系192
8.2.1 协议体系结构的必要性192
8.2.2 基本协议体系结构——三层模型193
8.2.3 协议数据单元PDU194
8.3 OSI七层协议196
8.3.1 OSI标准协议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196
8.3.2 OSI的数据传输过程201
8.4 TCP/IP协议体系结构202
8.4.1 TCP/IP协议体系结构203
8.4.2 TCP和IP的功能203
8.4.3 TCP/IP的操作过程205
8.4.4 TCP/IP协议族207
8.4.5 IPv6208
8.5 X.25协议210
8.5.1 网络交换技术简介210
8.5.2 X.25简介214
8.5.3 X.25和电路交换的性能分析216
8.6 帧中继218
8.6.1 帧中继简介218
8.6.2 帧中继技术219
8.6.3 帧中继网络220
8.7.1 WAP协议简介222
8.7 WAP协议222
8.7.2 WAP的结构体系223
8.7.3 WAP的回顾与展望226
习题8227
第9章 ATM异步传输模式234
9.1 ATM基本概念234
9.2 ATM信元235
9.2.1 ATM信元的结构235
9.2.2 ATM信元237
9.3 ATM的逻辑连接238
9.3.1 VPI和VCI238
9.3.2 ATM的逻辑连接239
9.4 ATM协议241
9.4.1 ATM协议参考模型241
9.4.2 ATM协议的层次划分242
9.4.3 ATM协议模型的作用245
9.4.4 ATM标准245
9.5 ATM交换245
9.5.1 ATM的错误检验与时延245
9.5.2 ATM交换结构246
9.6 ATM技术应用举例——LANE249
习题9250
习题答案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