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 第2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 第2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3021959.jpg)
- 田惠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6401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196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6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 第2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二册)569
第四章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组建实务569
第一节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背景569
一、从企业发展、融资体制的转换来剖析569
二、从国企改革攻坚与突破阶段来剖析570
三、从国际级大企业的成长历史来剖析572
第二节 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基本模式574
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公司、控股公司)574
二、企业集团575
第三节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实施资本经营的五个条件576
一、生产要素资本化577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577
三、企业制度股份化577
四、经营机制市场化578
五、宏观环境适宜化579
第四节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特征目标、及职能580
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基本特征581
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目标定位581
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要职能582
第五节 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582
一、企业集团特征及授权经营的目的582
二、企业集团授权经营的条件和方式583
三、企业集团的国有资产管理584
第六节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原则587
一、综合性和竞争性相统一原则589
二、税利分流、分管、分用原则589
三、管资产和管人相结合原则590
第一节 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的理论和法律依据605
第五章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实施研究605
第二节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组织实施608
第三节 授权后国家有关的政策需要作相应调整610
第四节 被授权后集团公司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完善612
第五节 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与国家的关系614
第六节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投融资功能及政策取向622
第七节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内部制度建设631
第六章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展实践657
第一节 加强管理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657
一、探索与实践657
二、体会与认识659
三、思考与建议660
第二节 建立出资人制度661
第三节 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深化国有企业改革663
二、为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提供了科学的手段664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需要664
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已初步发挥作用665
第四节 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途径666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概况666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意义与作用667
三、谨慎对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668
第五节 新设国资经营机构产权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669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669
二、加强产权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路670
第六节 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良性轨道的方法探讨672
一、目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672
二、资产管理公司顺利发展的途径673
第七章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亟待规范676
一、授权经营的基本情况676
二、授权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677
三、完善授权经营的建议678
第一章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前沿问题探讨689
第一节 产权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689
第四篇 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及其界定689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产权特征及其改革方向690
一、国有企业的含义690
二、国有企业的产权特征691
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695
第三节 我国公司制企业的产权结构696
一、公司制企业的形成696
二、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697
三、我国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存在的问题698
四、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的制度创新699
第四节 现代企业的产权激励约束701
一、管理者收购704
第五节 管理者收购及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704
二、管理者收购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705
第六节 产权制度与中国投资需求706
一、我国投资需求不足的表层原因707
二、导致我国目前投资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708
三、产权制度改革是刺激中国投资需求的根本措施710
第二章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分析及产权改革误区716
第一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企业产权关系716
一、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716
二、公有制的内涵及其实现形式716
三、国家所有制下的财产占有关系717
四、传统国有制模式与集权型计划体制718
第二节 国有产权的政府代理与行政化竞争规则718
一、权利的界定方式与竞争规则718
二、政府代理与纵向隶属的等级规则719
三、等级制与行政化的竞争规则720
第三节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安排与低效率721
一、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及其绩效721
二、所有权约束的行政干预属性721
三、对国有产权缺乏有效的保护722
四、企业的财产与预算双重软约束722
五、市场主体缺位与交易费用过高723
第四节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723
一、商品交换的一般条件723
二、传统公有制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冲突性724
三、探寻联结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桥梁725
第五节 放权让利的改革战略与企业改革的误区726
一、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条件726
二、放权让利并不能塑造出真正的市场主体728
一、企业自主权应包含制度创新权729
第六节 企业自主权的落实与制度创新权的界定729
二、企业制度创新动力缺乏的原因分析730
三、政府的制度供给与企业的制度需求的不一致性731
第七节 所有权约束:弱化还是强化732
一、所有权约束与最优激励约束机制的设置732
二、产权制度改革与所有权约束方式的优化734
第八节 法人资产制度与企业自负盈亏735
一、企业自负盈亏的含义和条件735
二、企业负盈不负亏与承包制的局限性735
第九节 “两权分离”内涵辨析737
一、“两权分离”的两种含义737
二、企业改革中的两权分离形式及其缺陷738
三、法人企业制度下的两权分离739
二、权利界定规则双重化及其冲突740
一、权利界定规则的演变740
第一节 双重权利界定规则的冲突及其经济后果740
第三章 产权明晰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740
三、双利权利界定规则冲突的经济后果741
第二节 产权制度变革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742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是产权明晰化742
二、公有制条件下确立排他性产权的途径743
第三节 产权明晰化与市场化竞争规则的选择744
一、产权界定与市场竞争规则的确立744
二、明晰产权关系有助于节约交易费用745
三、产权制度变革与体制模式转换746
第四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法人资产制度747
一、法人资产制度的内涵747
二、建立法人资产制度的一般条件747
一、股份公司的基本特征749
第五节 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749
二、股份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751
第四章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运行机理757
第一节 公司产权独立化与股权约束757
一、自然人企业制度下的物权与债权约束757
二、法人企业制度下的股权约束757
第二节 法人所有权与企业所有制内涵的辨析759
一、法人所有权的法律特征759
二、法人所有权与企业所有制的本质差异760
第三节 法人资产的营运与企业家的功能761
一、企业家的功能761
二、“经理革命”与法人资产的营运762
三、所有者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762
第四节 持股动机与资本增值机制763
一、资本化发行新股与资本增值763
二、股价升值与资本增值764
第五节 证券投资功能与两重化的投资过程765
一、投资过程两重化765
二、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765
第五章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委托代理制768
第一节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及其代理问题768
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及其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768
二、委托人与代理人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及其代理问题769
第二节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及合同理论770
一、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770
二、合同的不完全性与道德风险771
三、抑制道德风险的若干途径772
第三节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773
一、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与代理人行为信息的显露773
三、最优报酬计划与对代理人行为的激励774
二、设计最优化激励约束机制的条件774
第四节 代理成本及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776
一、代理成本与约束成本776
二、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777
第六章 国企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转变779
第一节 竞争性国企改革的基本目标与双层股份制模式779
第二节 所有权主体的重塑与政府职能的分解779
一、政府职能分解的依据779
二、所有权主体重塑与资产局的职能781
三、资产存量评估与所有权约束781
第三节 准股票市场与国家股控股权的分散化782
一、分散国家股控股权的必要性782
二、控股公司的组建及其主要职责782
三、控股公司获取国家股控股权的方式783
四、控股公司的运作784
五、建立准股票市场的积极作用785
第四节 股票市场与公司产权独立化786
一、持股主体多元化与股权分散化786
二、双层股份制下的股东权益及股利分配787
三、双层股份制下的公司资本增减及公司的兼并与解散787
四、股份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及其股权约束789
第五节 股份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789
一、法人资产的营运与股东会的职责789
二、双层股份制下公司董事会的职责790
三、监事会的功能与总经理的职责791
第七章 产权模糊与国有资产流失793
第一节 国有资产流失的产权制度背景考察793
一、问题的提出793
二、国有产权模糊的含义793
三、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可能障碍794
第二节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国有资产流失795
一、产权安排的先天不足与国有资产流失795
二、多级委托代理与国有资产的流失796
三、代理人目标多元化与国有资产的流失797
四、低效的内部监督结构与国有资产的流失798
第三节 产权主体多元化下的国有资产流失799
一、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含义799
二、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与国有资产的流失800
三、产权交换中的国有资产流失801
第四节 国有产权保护的两难选择802
一、产权保护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802
二、国有产权保护的多重两难选择802
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概念806
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意义806
第八章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806
第一节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概述806
三、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原则807
第二节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808
一、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808
二、集体企业的国有资产产权界定810
三、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813
第三节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组织与产权纠纷调处814
一、企业产权界定的组织管理814
二、产权界定的方法815
三、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调处816
第一节 我国资产评估业的调整与发展821
一、发展历程821
二、行业规范问题821
第一章 国有资产评估前沿分析821
第五篇 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实务技巧821
三、扩展服务领域822
四、评估机构823
五、评估人员823
六、项目管理824
七、行业管理825
九、评估理论826
八、评估标准826
第二节 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的发展与实践827
一、形势828
二、任务832
三、资产评估行业协会的性质835
四、资产评估协会的功能838
五、资产评估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843
六、资产评估协会作用845
一、资产重组:托管原东德国有企业849
第五节 德国的资产管理与评估849
二、资产评估:对托管企业的分类850
三、企业破产:法律规定的程序851
四、外部审计:职能、组织与标准852
五、铁道民营:一个尚未完全成功的案例852
六、土地管理:从国有到私有853
七、财政管理:独具特色的体系853
八、几点启示:学习德国的长处854
第三节 资产评估应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856
第四节 提升中国资产评估业水平的四个关键点857
一、上水平的关键:走专业化道路857
二、上水平的保障:实现有序竞争857
三、上水平的基础:加强评估师培训858
四、发展趋势:与国际标准接轨858
一、市场制约的被动性859
第二章 资产评估理论基础与构建859
第一节 市场经济发展与资产评估859
二、对时点选择的主动性860
第二节 评估目的与评估方法861
一、资产评估中的评估目的862
二、评估目的对评估方法的制约863
三、评估方法并不对应评估目的864
第三节 评估报告标准化865
一、为什么评估报告要求标准化865
二、评估报告格式标准化的基本要求867
三、实施标准化格式的难点问题868
第四节 公营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估与审计869
一、评估与审计企业的重要性869
二、评估指标871
三、评估方法872
四、政府审计874
第五节 资产评估在企业改制上市中的作用875
一、企业股份制改制涉及的相关机构875
二、股份制改制中资产评估的地位和作用877
三、资产评估与中介机构财务顾问或主承销商的配合879
四、资产评估师与会计师的配合881
五、资产评估师与土地估价师的配合883
六、资产评估与律师的配合885
七、资产评估与其他中介机构的配合887
八、资产评估与委托方的配合、委托方主管部门的协调889
九、资产评估机构与评估审核机构的沟通协调893
一、水平提升性原则898
三、体系的开放性原则898
二、控制的有效性原则898
第一节 制定我国资产评估准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98
第三章 构筑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898
四、与理论的一致性原则899
五、与市场发展的一致性原则899
六、公正性原则899
七、客观性原则899
第二节 准则体系设计899
一、基本准则900
二、具体准则900
三、指南900
四、咨询性意见901
五、评估体系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901
第三节 基本准则设计及例举902
一、基本概念准则902
二、价值类型计价定位准则903
三、执业道德准则904
第四节 具体准则设计及例举906
一、以资产类型划分的具体准则设计906
二、以评估行为目的类型划分的具体准则设计914
第五节 指南的设计及例举916
第四章 资产评估技术与方法920
第一节 资产评估基本概况920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和特点920
二、资产评估的作用和目的922
三、资产评估的分类923
四、资产评估的原则923
五、资产评估的前提假设和价格标准924
第二节 国有资产评估的程序925
一、申请立项926
四、验证确认927
三、评定估算927
二、资产清查927
第三节 收益现值法928
一、收益现值法的概念及应用前提928
二、收益现值法的计算公式929
三、收益现值法中各项指标的确定929
四、收益现值法评估资产的程序930
五、收益现值法的评价931
第四节 重置成本法931
一、重置成本法的含义与基本公式931
二、重置全价的估算931
三、实体性贬值的估算932
四、功能性贬值的估算933
五、经济性贬值的估算934
六、重置成本法的适用前提及范围934
三、现行市价法的计算公式935
二、现行市价法的应用条件935
第五节 现行市价法935
一、现行市价法的基本含义与公式935
四、参照物的选择及差异的调整因素936
五、现行市价法的评估程序936
第六节 清算价格法936
一、基本含义936
二、清算价格的影响因素937
三、清算价格的评估方法937
四、清算价格法的前提条件与适用范围937
第五章 国有资产评估操作实务939
第一节 有形资产的评估939
一、机器设备的评估939
二、房地产评估941
三、长期投资评估947
四、流动资产评估950
五、资源性资产评估953
第二节 无形资产评估958
一、无形资产评估概述958
二、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961
三、主要无形资产的评估963
第三节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968
一、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特点与范围界定968
二、企业整体资产的评估方法与程序970
三、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案例972
第四节 资产评估报告982
一、资产评估报告的类型作用及编写步骤982
二、资产评估报告书的基本内容984
第一节 国有资产营运的目标值989
第六篇 国有资产经营运作实务989
第一章 构建国有资产营运体系989
第二节 国有资产营运体系的构成要素991
第三节 国有资产营运主体992
一、营运主体及其类型992
二、营运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996
第四节 国有资产的营运方式1000
一、国资发展战略1000
二、国资授权1001
三、代理人配置1002
四、资本营运监控1004
第五节 国有资产营运环境和营运通道1006
一、营运环境的特征1006
二、营运通道的开辟1009
第六节 国有资产营运的动力和制约机制1012
一、出资人及行政科层体系1013
二、社会市场竞争体系1016
第七节 国有资产营运效果的评价机制1019
一、评价系统首先是一个组织评价网络完善的问题1019
二、评价系统其次是一个指标体系科学的问题1020
三、评价系统最后是一个战略调整的问题1022
第二章 国有资本经营目标解析1024
第一节 国有资本运营目标产生的理论基础1024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经营目标1024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商品经营与资产经营目标102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产经营与资本营运目标1025
第二节 国有资本营运目标——资本保值增值内涵1025
第三节 国有资本营运目标解析1027
一、资本保值增值与利润及经济效益的关系1028
二、资本营运目标及其他经营目标的关系1029
第三章 国有资本经营内容创新发展1057
第一节 国有资本存量营运1057
一、资本存量营运内涵与目标1057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本存量营运1058
三、资本存量营运障碍与对策1060
第二节 国有资本增量营运1062
一、国有资本增量营运内涵与目标1062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本增量营运1064
第三节 国有资本配置营运1067
一、资本配置营运内涵与目标1067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本配置营运1068
第四节 国有资本收益营运1068
一、资本收益营运内涵与目标1068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本收益营运1069
第四章 国有资产经营层次划分1073
第一节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国有资本营运层次划分1073
一、国有资本营运层次及职能1073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国有资本营运层次1074
第二节 股份制企业国有资本营运1074
一、股份制企业国有资本营运的特点1074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资本营运1076
第三节 国有企业集团的国有资本营运1082
一、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地位与作用1082
二、国有企业集团组建本身的资本营运1084
三、国有企业集团资本营运职能与内容1085
第四节 国有控股公司的资本营运1091
一、国有控股公司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地位与作用1091
二、国有控股公司组建本身的资本营运1094
三、国有控股公司资本营运的职能与内容1096
第五章 国有资本营运方式探索1100
第一节 资本组合营运——国有企业资产、负债、产权重组1100
一、资本组合营运模式1100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重组1101
三、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负债重组1102
四、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产权重组1105
第二节 资本扩张经营——企业合并、兼并及收购1108
一、资本扩张经营方式的内涵1108
二、资本扩张经营动机与价值创造1109
三、企业资本扩张决策1111
四、资本扩张营运中几种特殊方式1114
第三节 资本裂变及收缩经营——企业分立、售卖及破产1117
一、资本裂变及收缩经营方式的内涵1117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剥离1118
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破产1120
第六章 国营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探析1123
第一节 国企改革的关键是解决好经理层问题1123
一、走不出“行政官员”与“企业权威”的怪圈1123
二、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问题的杀手锏1123
三、关于期股激励1124
四、从企业家到职业经理1125
第二节 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经营者的持股问题1126
第三节 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分析与思考1127
一、推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时机分析1127
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1128
三、年薪制实施中的几点对策措施1130
四、经营者收入多少完全取决于业绩1131
五、年薪制应适应公司制度1132
七、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主要问题1133
六、激励机制在于效率优先1133
八、关于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建议1134
九、年薪制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1136
十、企业实行经营管理者“年薪持股制”1137
第三节 实行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的相关条件1138
第四节 论股份制企业经营者行为制约机制1141
一、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者行为风险1141
二、经营者行为制约机制体系1142
三、经营者行为制约机制的运作环境1143
第五节 完善对国企主要经营者的监督机制1144
一、加强对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的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144
二、现阶段对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剖析1144
三、完善对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监督机制的措施建议1145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一般原则1146
第六节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探析1146
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47
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的基本特征1149
第七章 财务信息与国有资本营运1153
第一节 国有资本营运中的财务信息需求1153
一、资本营运中财务信息需求的质量特征1153
二、国有资本营运中内部财务信息需求1154
三、国有资本营运中外部财务信息需求1155
第二节 国有资本营运中的财务信息处理1156
一、财务分析1156
二、企业价值评估1158
第三节 财务信息在国有资本营运中的应用1161
一、企业重组中的财务信息应用1161
二、资本扩张营运中的财务信息应用1162
三、资本裂变营运中的财务信息应用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