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 200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5262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概况-世界-2004;工业经济-概况-世界-200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 200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要11
第一章 科学技术和产业重获动力20
引言20
变化中的宏观经济环境20
第一章21
1.1 关键经济指标21
第一章22
1.1 2002年OECD国家技术收支平衡22
1.2 R D强度趋势(1995—2003年)23
科技投资23
1.3 OECD国家R D强度(2002年)24
第一章25
1.2 OECD国家R D经费目标实例25
1.1 欧盟3%的目标25
1.4 公共研究组织R D资金(1998年,2002年)27
1.5 OECD主要地区的企业R D占GDP的比重28
1.6 OECD国家企业R D占GDP的比重(1995年,2002年)29
1.2 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R D30
1.7 政府对企业R D的投入(1991年,2002年)31
科技投入产出32
1.8 科学与工程论文数量按国家分布(1991年,2001年)33
1.9 主要专利局专利注册情况34
1.10 三方专利族数量35
科技人力资源36
1.11 OECD国家每千名从业人员中的企业研究人员(1995年,2002年)37
1.12 从事科技人力职位从业人员的增长率(1995—2002年)38
1.13 非OECD成员国家的R D强度39
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全球化39
1.14 国家和地区在三方专利族所占比重40
1.15 外资企业的R D投入(1995—2001年)41
1.17 美国企业向境外的R D投资42
1.16 外资企业分支机构R D经费的变化(1994—2000年)42
结论43
注释44
参考文献45
第二章 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的近期发展48
引言48
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发展的主要方向49
2.1 OECD国家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计划概览51
第二章51
2.1 南非的科技政策53
第二章53
2.2 OECD国家科技优先领域58
加强公共部门研究和公共研究机构的力量59
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创新64
2.2 公共部门扶持企业创新的方式64
2.3 2004年OECD国家研发税收优惠政策66
2.3 中国对企业创新的支持71
加强创新机构间的合作与网络建设72
科技人力资源75
2.4 俄罗斯科技人力资源与科技政策75
2.5 澳大利亚信息通信技术工作人员的移民改革79
评估创新政策80
注释83
参考文献85
P/PPs创新:定义和类型88
引言88
第三章 公共/私人创新合作88
3.1 两个P/PP项目的规定目标89
第三章89
第三章90
3.1 P/PPs的分类90
第三章91
3.1 四国的主要P/PP项目91
3.2 P/PPs在竞争性研究基金中所占的份额(法国)92
P/PP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创新中92
3.2 研究和创新P/PPs:基本原理93
3.3 创新政策的P/PP方法可能带来的效益93
实施高效的P/PPs:问题及成功实践94
3.4 自CRC项目开始之后的8轮选择(澳大利亚)95
3.3 P/PP目标和研究类型95
3.5 反映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一些选择标准96
3.4 荷兰LTIs项目建议的选择过程96
3.6 科学界和技术界的差别98
3.7 组织模式99
3.5 WCFS组织图99
3.8 在法国13个公共/私人研究网络中SMEs获得的资助所占份额(2001年)101
3.2 一家将SMEs与主要P/PP项目联系起来的特殊服务单位-Kunstoffenhuis(荷兰)102
3.9 荷兰LTIs的评估指标103
3.3 奥地利Kplus项目中对外部性的衡量104
注释105
参考文献106
3.A.1.1 四个P/PP项目的特征比较107
3.A.1.2 当前运行的合作研究中心(网络)名录,按技术领域分类110
第四章 促进服务业的创新114
引言114
服务业在经合组织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14
4.1 市场服务占增加值总额的比重(1980和2001年)115
第四章115
4.2 市场服务对GDP增长贡献率(1990—2001)116
服务业的创新117
4.3 制造业产品中包含的服务业增加值117
4.4 市场服务对就业的贡献(1990—2001)118
4.5 按主要行业分布的劳动生产率增长119
4.6 知识型市场服务的扩张(1990—2001或可获数据的最近年份)119
4.1 欧共体第三轮创新调查结果的解析120
第四章120
4.a 第三轮创新调查中反馈企业按部门和国家分布121
4.b 第三轮创新调查中反馈企业按服务业和国家分布121
4.7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创新密度(1998—2001)122
4.8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平均创新密度(1998—2000)123
4.9 按企业规模划分的创新密度(1998—2000)123
4.10 创新型与非创新型小企业按行业分布(1998—2000)124
4.11 服务业与制造业中的产品和工艺创新(1998—2000年)125
4.12 企业研发经费的平均强度(1995—2000年)和创新密度(1998—2000年)126
4.2 有助于创新的活动127
4.13 创新型企业按活动分布(2002年)127
4.14 商业研发经费的增长(1990—2001)128
4.15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商业研发强度(1990年和2001年)129
4.16 服务业研发强度的增长(1990—2001年)130
4.17 市场服务的投资强度(2001年)131
4.18 经合组织国家的ICT投资(1980—2001年)131
4.19 经合组织国家的软件投资(1980—2000年)132
4.20 服务行业中创新型企业使用的信息来源132
4.21 高学历员工在服务业中的比重(2000年)133
4.22 高技能员工在服务业中的集中(按行业分布,2000年)134
4.23 阻碍服务业和制造业创新的因素134
4.24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新建企业占创新企业总数的比重(1998—2000年)135
促进服务业创新的政策136
4.25 服务业中新企业和已有企业的创新密度(1998—2000年)136
4.26 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公共资助(1998—2000年)137
结论140
注释141
参考文献142
第五章 确保科技人力资源供给144
引言144
第五章145
5.1 2002年每千人劳动力中研究人员数量145
5.1 R D全球化与科技职位外包(outsourcing)146
第五章146
第五章147
5.1 科技人力资源国家目标147
供给会满足需求吗?148
5.2 科学与工程学位数量占当年学位授予量的比例(2001年)150
5.3 七国集团国家科学与工程毕业生数量(1998—2001年)151
5.4 博士级毕业生比率(2001年)151
5.5.a 科学与工程领域招生数占全部招生的百分比(2002年)152
5.5.b 1998年至2002年新生年均增长率(%)153
5.2 招生数据解析154
5.6 美国授予的科学与工程领域学位的数量155
通过移民满足需求156
5.2 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生招生数(1992-2002年)156
5.7 计算机学科招生占高校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招生的比重(1998—2002年)157
5.3 ICT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157
5.8 外籍博士生占博士招生总数的比重(2001年)158
5.9 中国留学生出国与回国数量(1991—2001年)159
5.4 非OECD国家的科技毕业生的供给160
政府能为促进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做什么?161
5.5 科技领域中的女性162
结论和展望163
参考文献165
OECD国家经济体中跨国公司角色的转变168
引言168
第六章 跨国公司与生产力增长:从企业层面考察168
6.1 2001年制造业部门中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对营业额和就业的贡献169
第六章169
从企业层面洞察跨国公司对生产力增长的贡献170
6.2 1995—2001年间制造业部门外国子公司营业额和从业人员的增长170
6.3 2001年服务业部门中外国子公司对营业额和就业的贡献171
6.4 制造业部门R D中外国子公司所占比重172
第六章173
6.1 美国非农私人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按部门分布)173
6.3 比利时不同类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别174
6.2 美国非金融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按部门和产业分布)174
6.5 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生产力比较176
结论和意义177
第六章178
6.1 改进对跨国公司的统计178
注释180
参考文献181
统计附录183
本书使用的OECD主要数据库183
本书使用的主要科技指标的标准注释186
按技术水平划分的标准产业分组187
附表188
附表188
1 人均GDP按构成分类(1990—2003年)188
2 OECD国家收入和生产力水平(1950—2002年)189
3 R D总经费(1981—2003年)190
4 R D总经费强度(1981—2003年)191
5 GERD按经费来源分布(1981—2003年)192
6 GERD按两个主要经费来源分布(1981—2003年)194
7 R 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布(1981—2003年)195
8 GERD按执行部门分布(1981—2003年)197
9 企业R D经费(1981—2003年)199
10 BERD强度(1981—2003年)200
11 企业R D经费按资金来源分布(1981—2003年)201
12 企业R D经费按两个主要资金来源分布(1981—2003年)203
13 企业R D经费强度按部门分布(1991年和2001年或可获得数据的最近年份)204
14 企业R D经费按部门分布(1991年和2001年或可获得数据的最近年份)206
15 外国子公司的R D经费(1991—2002年)208
16 公共R D经费来源中企业资金所占份额(1981—2003年)209
17 基础研究经费(1981—2003年)211
18 基础研究经费按执行部门分布(1991—2003年)212
19 政府R D预算拨款和支出按社会经济目标分布(1991—2003年)213
20 R D的税收优惠(1990—2004年)214
21 每千名从业人员中的研究人员数(1981—2002年)215
22 研究人员按执行部门分布(1991—2002年)216
23 科技人力资源(1995—2002年)217
24 科学与工程领域大学毕业生(1998—2001年)218
25 三方专利族专利按优先权年份划分(1991—2000年)219
26 三方专利族专利数量按优先权年份划分(1991—2000年)220
27 科学与工程论文按国家分布(1988—2001年)221
28 科学与工程论文按学科领域分布(1988—2001年)222
29 国际技术贸易收支额(1981—2002年)223
30 国际技术贸易支出(1981—2002年)224
31 各行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1991—2001年)225
32 商品与服务贸易与GDP的比率(1991—2003年)227
33 不同行业与技术水平的出口比例(1992—2002年)228
34 不同行业与技术水平的进口渗透率(1992—2002年)231
35 对外和对内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1990—2001年)234